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伐明 >

第151章

伐明-第151章

小说: 伐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宣转过头来,也不理会暗自兴奋的贾绍元。他揉了揉眼睛,对李旭通说道:“李司长,尽管成立时间比较短,军马司能不能抽调一部分战马。”

    “军马司成立不足半年,尽管大将军下达了征集战马的法令,但是现在军马司下面的五座马场共有战马三千匹。如果不影响战马的繁衍培育,这五座马场只能调拨战马八百匹。”

    听了李旭通的介绍,刘宣摆了摆手,打断了李旭通的啰嗦。他指了指李旭升说道:“旭升,从你的骑兵一营抽调一个哨骑兵,配合一些马术娴熟的兵卒,暂时编一个骑兵营。这个骑兵营也一并调入你的麾下,减轻晋中府的压力。“

    刘宣刚刚对李旭升下达了命令,然后掉头向孙登问道“后勤粮秣准备的怎么样了?”

    “府库中的存粮已经调入沿线兵站。从临汾到蒲州共有五处兵站,每个兵站相距百里,储存了一千八百担粮草,足够大军食用的七日时间。”

    “另外蒲州、平陆等前线也已经开始屯粮,再过十日时间,大约能囤积军粮两万石。”

    “现在已经八月,已经快进入严酷的冬季了,后勤司已经准备了棉衣两万件,随时能为新兵们换上冬装。”

    听了后勤司司长井井有条的将后勤安排的非常周全,刘宣也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后勤司事务繁杂,你们能不耽误大军行动,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孙登。军中的饷银还有多少?”

    “回禀大将军,现在秋税还没下来。中书府也没有来得及拨付饷银,一直靠咱们的老底子支撑。我前几天仔细清点了清点。府库之中还有白银十二万两,黄金三千两。”

    听到这里,刘宣眉头一皱说道:“不够、远远不够、咱们现在兵马五六万。其中野战兵就超过三万五千人,地方守备营也有两万。五六万大军,平均下来一人二两银子。如果打了胜仗就是发一次犒赏,也是远远不够的。”

    “李先生,你们中书府还有多少银子?”

    见刘宣询问,李翰仔细算了算答道:“现在秋粮还没有收上来,这几个月的开销也全靠收缴藩王的饷银。咱们现在共有一千三百领俸禄的官员。每月的官俸就超过二万两白银。”

    “除了官俸之外,另外一大开销就是水利工程,也花了差不多十万两银子。此外军饷的花费更加惊人,每月仅仅饷银就需要六万五千两,再加上钻铳、铸炮、打造甲胄等大项目。现在仅仅过去大半年,咱们就花费了白银八十万两。”

    “虽然咱们查抄了几家王府,狠狠地发了一笔横财。但是刨去开支,现在中书府共有白银一百一十万两,黄金八万五千两。另外还有古玩字画。珠宝玉石一大批,现在正是乱世,这种东西也不好估价。”

    “手里有银子就好,心中也不慌乱。这一次秋收过后。我就准备用兵,白银带走八十万两,黄金全部带走。除了分给晋中府一部分之外,银子要尽快运往南面的安邑县。”刘宣眯了眯眼睛。笑了笑说道。

    “大将军,如果银子全部带走。五府四十九县需要银子的地方还有很多,尤其是官员的俸禄,也发不下去了。”李翰听见刘宣的决定,有些为难的说道。

    “现在是咬紧牙关打天下的时候,不是官员老爷享清福的日子。谁如果觉得委屈,那就脱下这身官皮,让其他人来干。李先生,你作为中书府之主。不能一味软弱,该强硬的时候就要强硬一些。”

    “另外,我会让军情司马武、反贪司王公厚、廉政司周建全面清查各级官员。趁着大军还在山西的时候,一个月之内要打击一大批贪官。大贪官既能取悦百姓,还能刮出大笔的银子土地等资源。这种合算的买卖,咱们一定要经常来干。”

    虽然北周开国皇帝宇文泰用贪官、反贪官的理论早已经不是什么秘闻,但是敢于向刘宣这样直白的说出来之辈还是凤毛麟角。

    虽然李翰心中并不是非常同意刘宣的主张,他觉得刘宣这种手段,怎么也算得上不教而诛。但是眼见刘宣决心已定,李翰只能将自己的意见压在心间。

    刘宣轻轻地抚摸着山西省巨大的地图,对身边的重臣说道:“现在正是秋收,等秋收之后,咱们就带兵南下,大官军一个措手不及。”

    “官军六月结束战事,其调兵休整也需要几个月时间。按照我的估计,官兵围剿的时间应该在九到十月。”

    “这一次咱们的策略是北守南攻。第一旅四个营、新编骑兵营、三个新编守备营、汾阳、平遥、交城、清源四个守备营一万三千余人镇守北线。晋中节度使李旭升全权节制北线的战事。”

    “现在官军太原府大军云集,其中包括洪承畴编练的洪兵七千,张鸿功骑兵三千,山西参将虎大威步卒五千。此外最近半年,山西巡抚洪承畴从大同边墙抽调了四千边军,领军的将官为游击姜镶。”

    “不仅如此,朝廷可能还会调集大军沿着寿阳增援太原。旭升,如果到时候北线压力太大,你也可以放弃晋中十县,将兵马退到冷泉口,牢牢地守住霍州府。”

    李旭升听见刘宣的估计如此悲观,他仔细想了想厉声说道:“请大将军放心,清源、交城等县人丁众多,还有城池依靠,只要囤积足够多的粮食,末将一定能坚守半年。”

    “即便官军精兵超过五万,第一旅也能保住晋中府十县,以免百姓被官军祸害。晋中府百万父老交纳皇粮,就是为了这一天。”

    眼见李旭升信心十足,刘宣摆了摆手让他坐下,毕竟李旭升身为前线指挥官,对于前线的战事他也最有发言权。

    对于李旭升领兵,刘宣还是比较放心的,李旭升带兵三年,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屡次以少胜多,算是刘宣部下最放心的几名将官。(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六章练兵一

    刘宣在开完决定方略的军议之后,马上下令各支守备营开始秋收,收割上百万亩军屯中的粮食。

    今年军屯的农田超过百万亩,大部分都是没收藩王的田产。这些农田之中大部分都是水田,除了分出一部分给了伤兵、平民之外,剩下的土地大部分被刘宣变成军屯,交给境内两万守备军耕种。

    八月初六,艳阳高照。尽管太阳已经高悬于半空,但是刘宣仍然感觉到一丝凉意。

    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影响,春秋两季也比往常更加短暂。在八月秋收之时,农人也就更加忙碌,以免延误了农时。

    刘宣紧了紧身上的罩袍,对身边的王双喜说道:“双喜,快去准备一下,一会儿去下面的军队中看一看。”

    “用不用提前向下面的军官打打招呼。”王双喜心中一紧,出言问道。

    “不必那么麻烦,我就想看看军中的实情,不想看下面安排好的花架子。”

    “大将军要去那里?”

    现在驻扎在临汾县总部附近的军队,除了驻扎在城中的亲兵营、炮兵营之外,宪兵营、工兵营、总部旗鼓手驻扎在城外五里处的东大营。

    此外第四旅李自成旅部、骑兵三营张效仁部驻扎在洪洞县,第七营陈铁牛驻扎在襄陵县,第八营刘宗敏驻扎在临汾城外的西大营。骑兵旅旅部、骑二营刘国能部驻扎在太平关,骑兵四营李万庆所部驻扎在襄汾县。

    因为发兵在即,刘宣每天忙的要死。也不可能去太远的地方。所以他稍微想了想说道:“前去西大营,看看刘捷轩如何操练兵马。”

    等了大约一刻钟功夫。刘宣带着一队骑兵直奔西大营,此时刘宗敏麾下第八营早已经开始操练。

    古代军队的操练一般指会操。实际上就是队列训练,基本上练习的都是军阵队形。至于士兵的体力、武艺、箭术等,都不是操练的主要内容,大部分都是士卒私下训练。

    戚继光的戚家军三日一小操、五日一大操,能在雨中列阵一个时辰不乱,已经是天下最精锐的强军了。

    刘宣麾下的野战主力,物资保障还没有戚家军充分。刘宣麾下的野战军,小兵一年饷银十二两,比戚家军还稍微高一些。但是戚继光麾下军队犒赏极为丰厚。应该远超刘宣。

    刘宣虽然也是一个非常大方的将帅,每次打了胜仗都会犒赏三军。尤其是对于作战勇猛的士卒,更是非常厚爱,常常将他们简拔于行伍之间,提拔到军官的位置上。但是碍于人力物力,刘宣也不能像戚家军那样给每个首级定下三十两的高额赏银。

    历史上戚家军活动于于嘉靖、万历年间,当时还没受到小冰河时期的影响,物产远比现在丰富。况且戚继光手段过人,首辅张居正精明能干、顾全大局。在两人相互配合之下,戚家军的物资供养比刘宣军中还要充足一些。

    刘宣虽然远比张居正更重视军队,但是碍于的军中的实情,也只能维持五日一操练。但是除了会操之外。剩余的四天时间,军中还会进行一些强度不大的其他训练。

    今天正是会操之日,刘宣带兵进入营门。稍微看了看,就知道今日正是进行三叠阵的操练。

    刘宗敏远远看见大将军前来视察。正要骑马上前拜见。只见刘宣摆了摆手,示意他继续操练。

    三叠阵创建于南宋时期。为四川吴家兄弟的看家本领。史载三叠阵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弓先发。至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见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即以鼓为节。骑两翼以蔽於前,阵成而骑退。

    三叠阵本来是一种防御骑兵的阵法。但是到了明代之后,因为火器盛行,开国大将黔国公沐英结合当时的条件,从新编练了三叠阵,将其改造为一种非常适合火枪的军阵。从此之后,三叠阵几乎算是明军中最盛行的阵法。

    自从京营废弛、卫所败坏之后,明军除了少数的军队外,根本没什么阵型所言。刘宣在陕北,仅仅使用最简单的圆阵、方阵,就击败了包括张应昌、刘勇等所谓的九边强军。

    大明军中,从来都是西军强于东军。延绥镇的边军战斗力也一度冠绝九边,就是这种朝廷精锐的强军,遇上了临阵之际,也几乎没什么军阵可言。

    自从万历后期李成梁之后,边军打仗几乎全靠家丁。作战也是简单的猪突战术,依靠将领与家丁的匹夫之勇。一旦突破不利、相持起来,边军往往很容易溃散。

    辽东李成梁很有本事,能够恩养八千家丁,如果八千家丁一起突阵,其威势也非常难以阻挡、勇不可言。但是李成梁之后的边军将官,手下的家丁人数很少超过三千,哪怕是明军最大的军头祖大寿,其麾下的家丁也就三四千。

    家丁的稀少,无疑极大地减弱了猪突战术的威力。所以一旦面对结阵的强军,九边的明军很容易一触溃散。

    整个明军当中,最重视军阵的除了戚继光之外,现在只有一支白杆兵。白杆兵出身西南土司,士兵与军官一般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军官敢战,士兵就敢战。在加上统帅秦良玉操练的当,所以到了万历年末期,这支军队已经成为当朝第一强兵了。

    因为大将军前来查看,第八营营官刘宗敏的嗓门就更大一些。只见刘宗敏站在点将台上,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