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伐明 >

第120章

伐明-第120章

小说: 伐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鹤这番话是非常隐晦的,话音中对于崇祯天子的治国之道的手段也有些意见。

    实际上也是如此。崇祯登基后,基本上看不清局势,分不清大局。他听信了东林党的忽悠。取下了矿税监,还将江南的茶税交给文官收取。

    这样一来。从崇祯元年开始,朝廷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再加上为了修建天启皇帝的皇陵。整个崇祯元年,朝廷一直拿不出饷银。

    而因为缺乏饷银,九边的官军连续发动兵变,无数的边军士卒逃亡成为盗匪,这就更加重了陕北流民起义危险。

    到了崇祯二年,朝廷缺银子的局面更加严重,崇祯皇帝没有办法,只能加收剿饷二百万两,讲负担压在贫苦的百姓身上。

    明代的税制,从明太祖开始就问题重重,因为明太祖的关爱。官员士绅的土地是不收银子的,几百年下来的土地兼并,自耕农的土地越来越少,从宣德年间开始,明朝的田赋就逐年减少。

    到了天灾**之年,百姓为了躲避官府的盘剥,少交一些赋税。纷纷将土地投献到士绅名下,将自己卖身给士绅为奴,这样一来,更减少了交税人员的数目。

    而指望官僚阶层的节操,自发的将应该缴纳的赋税交上来,这更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举个恰当的例子,崇祯二年整个浙江省的茶税,官员们仅仅上交了十二两白银。这是十二两白银,就是偌大的浙江省一年的茶税。而在天启七年,这个数目还是十七万两白银,这还不算当地收税的太监的严重贪污。

    在明末时期,明朝的官僚几乎毫无节操。他们眼中除了白花花的银子,根本没有丝毫忠义。为了少交赋税,他们什么缺德的事情也能干出来。

    在崇祯元年中,他们忽悠刚刚继位的崇祯天子,炒作苏松重赋的概念,上书让朝廷将赋税平均到各省。而生长在妇人之手,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的崇祯皇帝,居然同意了这个意见。

    众所周知,江南一亩田地种植茶桑可以赚取十几两白银。而陕北之地,每亩天地只能平均打三四斗粗粮,赚取的银子还不到三分银钱。

    而大明朝的崇祯皇帝,居然让每亩地收入三分银子的陕北交纳二两银子的田税。这样残暴的政策,自然逼得陕北百姓只能造反,正是因为这种政治背景,刘宣才能聚拢饥民,起兵造反。

    这种状况,杨鹤心中自然清楚。他本人就是官僚阶层的一员,他出身于常德,并不是东林党人,反而与当年的楚党关系密切。但是对于朝廷这种艰难的局面,杨鹤也没有任何办法。

    在朝廷的体制内,任何改革都会触动当权者的利益,哪怕是大权在握的张居正,也不敢触动官绅阶层的根本。

    杨鹤想到这里,越发的悲观失望,他忧虑的说道:“现在最危险的就是粮道,朝廷千里迢迢翻越太行山为大军运粮。每一粒粮食都是非常宝贵的,现在小白袍占据平遥,严重的威胁着官军的粮道。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隐患,我们也要尽快退兵了。”

    王洛虽然算是杨鹤的亲信,经常为他出谋划策,但是大军的粮草,却并不由他经手。他迟疑了一下问道:“情况已经如此糟糕了吗?”

    “只怕更严重一些,现在东大营中,咱们的粮草只能坚持二十天。从两个月以前,官军运送的粮草就在减少。”

    “如今冷泉口、平遥二股秃匪,严重威胁着大军的粮道,时不时会主动出击,焚毁一部分军粮。上月初三,秃匪下山虎烧毁了咱们上万石军粮。这个月初二,小白袍击败了官军运粮队,咱们又丢失了四千石粮草。如果不能拔除冷泉口、平遥二股匪军,官军就不能挽回缺粮的局面。”杨鹤叹了一口气,为难的说道。(未完待续。。)

第六十章入关

    塞外的气候,比起山西更加严寒。尤其是在小冰河时期的明末,这种寒冷更加严酷。

    在辽东边墙外的无人区。一支六万人的大军正在艰难的朝着南方杀来,这支军队正是让关宁明军闻风丧胆的辽东八旗军。

    这一次入关,继位不久的皇太极拼上了老本,带着四万旗丁远征大明。这四万大军中,披甲的战兵就有两万五千人,剩下的一万五千辅兵也都是战争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兵。

    不仅如此,这一次跟随皇太极征明的蒙古骑兵,包括科尔沁、土谢图、喀喇沁等十几个部落,总人数也有超过了两万人。

    满洲的八旗制度,创建于努尔哈赤时期。共编为二百个牛录,每牛录下辖三百旗丁,总人数大约在六万人左右。

    到了皇太极时期,尽管皇太极不断地扩充牛录,抓捕鄂温克、鄂伦春等野人补充人口。但是因为连年不断地战争,每牛录下辖的旗丁还是快速减少。

    到了天聪三年(崇祯二年),尽管皇太极扩充了五十多个牛录,但是旗丁的时机人数却基本没有增加。相比于努尔哈赤时期,数量可能还稍微有些减少。毕竟这些年来,八旗军几乎无日不战,丁壮补充起来也比较艰难。

    但是相比于野猪皮时期,皇太极即位后的局面却大为好转。东江镇内乱,现在已经失去了牵制满洲后方的能力。敌对的朝鲜已经彻底被皇太极征服。就连察哈尔的蒙古大汗林丹汗,也被皇太极打的西窜河套。

    更可况经过多年的政治拉拢,蒙古人已经逐渐成为满洲人的鹰犬。被皇太极编练为左右二旗。总兵力不下一万五千人。

    这一次征明,皇太极每一个牛录抽调了八十个旗丁。按照比例已经超过了三丁抽一。剩下的无甲辅兵,也是经历多年战事的辽东汉人。

    喀喇沁青城。皇太极中军大帐。

    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将随军的小贝勒挡在帐外,大摇大摆的走进了皇太极大帐。只见莽古尔泰粗鲁无礼的开口说道:“八弟,明国虽富,但是关内离咱们太远。咱们劳师远征,千里征明,风险太大了。依五哥的意思,不如班师回营吧。”

    代善见莽古尔泰当了出头鸟,马上接话道:“五弟说的不错,咱们劳师远征。一旦粮困马乏,再想退回来就不容易了。况且明军虽然孱弱,但是到底人多势众,如果咱们在关内被明军围攻,没有后援之下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听了这两大贝勒的话,皇太极默然无语。他看了看代善二人一眼说道:“大贝勒,事关生死,让我在考虑考虑吧。”

    皇太极刚刚继位时,满洲的制度还是“八王共治”。既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岳托八大和硕贝勒共同议政。

    这八位旗主。尤其是在战争中功勋卓著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人。因为威望远超他人,被称为四大贝勒。

    虽然皇太极即位后,先后征服朝鲜,林丹汗。已经建立起很大的威望。但是代善等大贝勒,还是拥有极高的威望。他们二人联袂而来,哪怕是汗王皇太极。对待他们二人的意见也要慎之又慎。

    皇太极心中并不同意代善、莽古尔泰二人的意见,为了达到目的。皇太极只能召集八王共同议政。

    此时军中的八位旗主、岳托与父亲代善的关系并不亲密。反倒是与年龄相差不大的皇太极交好。而济尔哈朗因为兄长阿敏的欺凌,再加上皇太极的雄才大略。早已经对皇太极彻底归心。

    至于多尔衮、多铎兄弟二人,虽然最受努尔哈赤宠爱,所辖的两黄旗牛录最多,兵马最盛。但是多尔衮、多铎二人毕竟年纪最小,基本上没有多少战功。

    在最注重战功的女真人中,此二人威望最小。因为莽古尔泰、阿敏、代善都比较跋扈,对多尔衮兄弟的两黄旗多有窥视,现在多尔衮兄弟只能避托在皇太极旗下,充当皇太极的跟屁虫。

    这个时候,皇太极虽然被八王议政制度束缚,也被其余三大贝勒制衡。但是另外四位小贝勒,已经对皇太极逐渐归心。

    皇太极连夜将八大贝勒招至王帐,他将代善与莽古尔泰的意思说了一遍道,开口说道:“大贝勒、与三贝勒的意思大火已经清楚,众贝勒的意见到底如何。”

    岳托是八旗军中第一等的人才,此人最清楚皇太极的意思。知道困在辽东毫无出路,只要明国出一个英明的雄主,满洲如果不能进取,就一定会自寻死路。

    他率先上前不一步,保住代善的大腿说道:“父亲,既然大家已经议定伐明,为何出尔反尔?咱们出师远征,如果没有取得足够的银钱人丁,就会损失汗王的威望。现在没有汗王,咱们如何能拧成一股绳。关外明军十万,如果咱们四分五裂,女真人又是什么下场。”

    代善少年时见过明军强势的时候,那个时候女真人四分五裂,被辽东名将李成梁驱之如狗。

    因为与大妃阿巴泰的风言风语,他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继承汗卫的可能。况且代善自认为没有威望统合女真各部,仅仅阿敏、莽古尔泰二人就是桀骜不驯之辈。二人连同母的兄弟济尔哈朗、德格类都容不下,如何能容下他这个威望更高的二哥。只有皇太极为人较为宽厚,能容忍下自己这个功勋卓著的兄长。

    眼见长子岳托相劝、三子萨哈廉与皇太极交好也出言的苦劝。代善一时也只能改变了主意,赞成了皇太极出兵的意见。眼见说服了代善,余下的小贝勒济尔哈朗等人也纷纷出言赞同。皇太极见大局已定,顿时喝道:“既然众王已经议定,那么就再不能更改,谁再敢乱我军心,我这个大汗也在不客气,定会严惩不贷。”

    八王商议已定,皇太极命济尔哈朗、岳讬率右翼兵攻大安口,阿巴泰、阿济格率左翼兵攻龙井关。

    他亲自与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率中军后援。十月二十七,阿巴泰率兵攻克龙井关,明副将易爱、参将王遵臣兵败身死。汉兒庄、潘家口守将俱降。

    三日后,皇太极亲自督兵攻克洪山口。十一月初四,皇太极上赶到遵化。同日,古尔泰率左翼兵也来汉兒庄相会。

    这一天,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入援,于遵化战死,全军覆没。巡抚王元雅、保定推官李献明、永平推官何天球、遵化知县徐泽、前任知县武起潜等,据城拒守,城破皆死。(未完待续。。)

第六十一章诏对

    崇祯皇帝继位以来,一直就伴着各种坏消息。去年好不容易扳倒了权阉魏忠贤,没想到九边明军接连兵变,蓟镇、辽东、固原三大军镇连续发动兵变,朝廷好不容易将兵乱平定下来。

    陕北之地又发生了极大地民乱,刘秃子、王嘉胤、左挂子、王大梁、点灯子等流贼走州过县,攻破城堡,眼看就是势大难制的局面了。

    所幸官军骁勇,今年先后斩杀了王大梁、周大旺、左挂子、王嘉胤。但是最凶残暴虐的刘秃子,反而越来越发展壮大,现在居然割据城池,占据了九座县城,抗拒朝廷的天威。

    最近一段时间,崇祯皇帝一直忧虑山西平阳府的消息。对于杨鹤率领十万大军,一直不能剿灭秃匪也有些不满。

    因为天色已经昏暗,崇祯皇帝眼睛有些疲乏。于是让伺候的司礼监太监高时明为他阅读奏章。

    高时明作为在信王府时期伺候崇祯皇帝的老人,知道这个少年天子是相当难以伺候。况且这一次捅出的乱子太大,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