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伐明 >

第115章

伐明-第115章

小说: 伐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大一会儿功夫,李旭升就将洪家男丁全部斩首,除了在外做官的洪太甲之外。洪家的嫡系全被李旭升一扫而空。

    攻破了洪家,李旭升从洪家的府库银窖中起出了两万三千两白银。九百两黄金。棉布锦缎百余匹,剩余的家具、瓷器等无数。书画古玩、金银珠宝十几箱。可以说洪家的豪富,还超过了董家堡的董述。

    从刘宣起兵以来,斩杀抄家的土豪劣绅不计其数。但是论起家财,除了灵石县的王登库之外,就以洪家最为豪富。

    除了银两浮财之外,对李旭升最要紧的军粮,这一次就缴获了六千石。眼下大战之际,刘宣治下并不缺少银两,最缺少的就是粮食。

    除了太行山以西的白旺部外,无论是老营霍州城,还是刘宣所在的灵石县,现在都有了缺粮之忧。

    现在军中士卒还能保证供应,而霍州、灵石的百姓,每日的口粮只有可怜的六两。如果战事持续到明年春耕,只怕刘宣治下马上就将引来一场严酷的饥荒。

    李旭升本是跟随刘宣起兵的逃奴,对于饥荒的破坏性可以说是亲身经历。如果饥荒太过严重,哪怕官军不来攻打,刘宣也将站不住脚,只能四处流窜。

    这六千石粮食,对李旭升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有了这六千石粮食,关键时候就能让上万大军支持三个月,将=极大地减轻刘宣治下百姓的压力。

    李旭升听完随军的文书清点完缴获,对随身的丁啸问道:“你去问问下面的兄弟,看看附近有没有藏粮食的地方。”

    丁啸刚刚来投,对于李旭升的命令并不敢懈怠,马上依照命令退出了洪家祠堂。

    等丁啸离开,侍立在侧的前哨哨长邹风疑惑的问道:“小李将军,现在冷泉口还有官军围堵,即便咱们手中有粮食,只怕也带不回老营。咱们只有不到两千人,用不上这么多粮食,不如散给百姓,还能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李旭升摇了摇头,与邹风这种杀戮成性的武夫没什么共同语言。他脸上有些不耐烦的斥道:“这些事不是你该操心的,你只管上阵杀敌就是了。”

    眼见麾下的众将也有些不解,李旭升清了清嗓子解释道:“按照刘将军估计,官军只怕就要退兵了。”

    “第一我们虽然缺粮,官军只怕也一样。现在山西境内加上边镇,官军数量超过八万,这还不算数量更多的民夫辅兵。如此多的人数,每日消耗的粮草超过两千石,这还不算路上运粮的损耗。”

    “毕竟山西境内到处都是山脉,从关中运粮的通道已经被我们堵住,朝廷只有翻过太行山,才能从河北将粮草运进山西。这样打仗,哪怕朝廷在富庶,只怕也很难长时间支撑。”

    “第二, 刘将军认为辽东将有大变。从洪太继位以来,前年征服朝鲜,去年打败了蒙古林丹汗,而东江镇失去了毛文龙这个统帅,现在已经发生了内乱,只怕是不能牵制八旗军了。”

    “现在稍有眼光之人,都认为辽东建奴肯定会有大动作,毕竟现在他们兵强马壮。”

    “如果我是洪太,现在不是攻打宁锦,打开进入京师的通道,就是绕道蒙古,突破边墙围攻京师,劫掠地方发一笔横财。”(未完待续。。)

第五十一章满桂

    大明陕西布政司太原府阳曲县衙。

    光禄大夫、上柱国、左都督、大同总兵、征西前将军满桂高坐帅椅,正眯着眼睛打盹儿。

    明代的武官制度比较复杂,几乎达到了五千年来的顶点。光禄大夫是满桂的勋级,大同总兵是实授,征西前将军是满桂的将军印,上柱国是满桂的散阶,左都督是官位。

    明代的武官的规矩一直在演变。到了崇祯年间,官位和品序以及散阶、勋级是挂钩的,而实授早已经没有了对应关系。

    武将的品序是发放俸禄的依据,与官位直接挂钩。散阶、勋级则是荣誉称号,官员提升后都会有初授散阶,三年初考优异则会升授散阶,六年再考优异则有加授散阶,同时会授予勋级。

    武官外出领兵则要加实授官职,如实授总兵则有可能挂印。明代的总兵,挂将军印的总兵地位远超同僚。整个大明武将,挂将军印的总兵差不多只有十人。

    其中云南总兵挂征南将军印,基本上被黔国公府世袭。大同总兵挂征西前将军印。湖广总兵挂平蛮将军印。两广总兵挂征蛮将军印。辽东总兵挂征虏前将军印。宣府总兵挂镇朔将军印。甘肃总兵挂平羌将军印。宁夏总兵挂征西将军印。延绥总兵挂镇西将军印。

    这九大挂印总兵官也有高低之分,其中以宣府、延绥二镇最为尊贵,宁夏、云南二镇次之,大同、两广、辽东在次之。级别最低的就是挂平字号的湖广、甘肃二镇将军。后来的平贼将军左良玉就是此类。

    由此可知,满桂升官升到左都督。品级也为正一品,散阶为光禄大夫。勋位上柱国,都已经升无可升了。他还担任了大同总兵的实职,挂上了征西前将军的将军印,可以说满桂基本上已经位及人臣,达到了武将的顶峰。

    明代武官的实授官职,以总兵为最高,有副总兵辅佐,下设参将、游击、守备。

    明代武官,若无实授官职。哪怕官至正一品都督也无法领兵。明朝常以一、二品大员实授总兵,领兵作战,故总兵印信比二品官印信稍大,比一品官印信稍小。

    为了统领众将,朝廷还设立了提督军务总兵官,加衔提督可以统帅其它总兵,但是也未成定制。

    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往往各有职责,总兵是镇守一地,副将协守一地区。参将分守一路,游击将军为全镇机动部队,而守备独守一城、堡。这样就形成镇守、协守、分守、守备的四级防御体系,另有游击将军机动作战。

    再加上以一将所领之兵为一营。所以总兵营又叫正兵营、副总兵营又叫奇兵营、参将营叫援兵营、游击营又叫游兵营。

    以明代大小相制的官场规矩,总兵并不能过度插手副将、参将、游击的兵马,加上饷银粮草也被文官所控制。所以总兵官听起来威风赫赫。实际上权威并不算很大,真正能统帅的也就是自己麾下的正兵营。

    满桂本人也是如此。尽管他威名赫赫,站到了武将的顶峰。但是归属他统带的正兵营只有六千骑兵。

    满桂此人身材高壮。善于射箭,早年间就是宣府镇有名的勇士。此人面貌粗狂,看上去长得像蒙古人,就连清代编修的明史也以讹传讹,误认为其为土默特部的蒙古人。

    其实并不是如此,在崇祯元年,满桂还亲自上书,解释了这个误会。在奏折中他写到:“从谓臣西裔孽种,冒建高牙,臣原籍山东兖州府峄县,以祖职世居宣府前卫。”

    从上面满桂的奏折中可以看到,满桂原籍是兖州府峄县人士(现在枣庄),祖上也一直是宣府镇前卫的军户。

    从元代开始,无数的蒙古人、色目人定居中原。明太祖建国后,对于这些居住在中原的蒙古人、色目人都一视同仁,满桂的出身很可能就是这些定居在中原几百年的蒙古人后裔。但是经过几百年同化,这类人早已经是根正苗红的中国人。

    满桂八月份率兵南下,途径宁武所、原平县、忻州直入太原府郭城阳曲县。

    满桂带领精兵入城,马上稳住了太原府文武百官的军心。太原知府许鼎臣特意让出了阳曲县衙门充当满桂的行辕,这在文贵武贱的明末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

    满桂正在太师椅上面打盹儿,只见一阵阵脚步声快速传来。他眯了眯眼睛看清了来人道:“原来是孟孙到了,眼下正是晌午,孟孙兄何故扰人清梦。”

    “总兵大人,刚刚末将收到麾下夜不收来报,说是探明了巨寇王嘉胤的老巢。”这位孟孙兄姓杨,是满桂麾下的爱将,现任应州游击,统领满桂麾下的正兵营。

    听到这个至关重要的消息,满桂心中大急,但是他表面上不动声色问道:“在哪里?”

    “就在太原县北面二十里的悬瓫山中。”

    满桂终于坐不住,他猛地站起来说道:“王嘉胤胆子不小,居然敢打太原府的主意。悬瓫山距离太原县只有二十里,距离太原府府城阳曲县也不到八十里。王嘉胤藏在这里,胆子真实不小,到底怎样才发现了这个巨匪,你给我细细道来。”

    原来王嘉胤确实在打太原府的主意,他早先交城、文水、祁县、太谷一带。后来缴获的粮草逐渐不能维持大股人马,王嘉胤就打起了太原的主意,希望打下太原府郭城阳曲县,收缴晋王府中堆积如山的粮草金银。

    王嘉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亲自带领精干人马藏身在距离阳曲县不足百里的悬瓫山。为了保守秘密,还故意带兵屠杀了附近的百姓。但是偶然之下,被满桂派遣的探哨发现了踪迹。

    满桂听了杨孟顺的汇报,用力敲了敲桌子说道:“好,你下去传令,让大家连夜赶路,明日拂晓。一定要赶到悬瓫山下,明日一早,定要打他个出其不意。”

    “可是咱们没有多少准备。”杨孟孙为难的说道。

    “不需要什么准备,只要三天的口粮,这一次就是一锤子买卖。不斩下王嘉胤的脑袋,本将决不罢休。我满桂身为三军统帅,这一次也将身先士卒,亲自牵马充当茅头兵。”(未完待续。。)

第五十二章满桂二

    满桂骑着一匹快有五尺高的枣红马,威风凛凛的站在官道边上。这匹好马来自遥远的西域,可能有汗血宝马、或者阿拉伯马的血统。在缺少优良战马的东亚地区,五尺高的战马简直凤毛麟角,这匹战马配上满桂这种骁勇善战之将,更是如虎添翼。正因为如此,满桂对这匹战马也是万分喜爱。

    满桂多年以前就是宣大镇著名的勇士,那时候他常常主动跨出边墙,杀戮蒙古人的头颅换取银钱。这一匹好马,当时仅有一岁,就花费了他一百四十两白银。

    当年在辽东为官时,满桂就颇为依赖这匹良马,有了这匹好马,满桂在艰难的局面中多次化险为夷,保全了性命。

    就连蓟辽督师袁崇焕拉下脸面,用百两纹银交换这匹好马,满桂也咬紧牙关没有答应。

    可惜这匹马是一匹公马,早早就被马贩子阉割去势,再也不能将这种优良的血统传承下去。

    中原王朝自古以来为了更快训练骑兵,所以留下了阉割战马的血统。但是这样虽然短期内有些效果,但是长期之内战马的血统却逐渐退化。

    这一个缺点后来还传染给了匈奴、突厥、蒙古等塞外民族。这样一代代下来,尽管上古之时东亚也有一些好的马种,但是到了明末之时,东亚的战马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毕竟这个时期,欧洲的德意志、瑞典、波兰等骑兵强国,都已经有了几百年改良马种的传统。

    这一匹枣红马已经十三岁,从年龄上来说已经逐渐衰老。对于残酷激烈的战阵也逐渐力不从心。

    尽管满桂的爱马已经年老,但是多年来的共同战斗。这匹战马仿佛满桂的亲人兄弟。就连寻常喂马刷马等体力活儿,满桂也从不假手于人。

    满桂抬了抬眼。看了看天空晴朗的星空。现在已经进入十一月份,天气也更加寒冷。尤其是夜间行军,对于官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