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宰辅 >

第80章

宰辅-第80章

小说: 宰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好戏,赵匡胤没有明说,但李从益和冯延鲁都能清楚感觉到,肯定不是好事。

    ……

    次日一早,两人早早地便赶去天子行辕,等待赵匡胤的召见。

    不久之后,赵匡胤出现了,陪同的还有鸿胪少卿赵铮,众人直接出城。来到城外的江边时,李从益终于明白赵匡胤要他们看什么。

    江边的空地上,一字排开数十个囚犯。旁边的囚车之中,至少还有数百人,由宋朝大军押解看管。

    赵匡胤云淡风轻道:“这些都是李重进叛党的十恶不赦之徒,今日处斩,以儆效尤,请几位卿家陪朕一同观刑。”

    赵铮看着众多待斩的囚徒,心中若有所思。陈桥兵变,汴梁城里只死了韩通一个人,而淮南的一场叛乱,一杀就是数百人。之所以反差巨大,其中很大一个缘故便是李重进的身份,他是后周太祖郭威的亲外甥,有皇室血脉的宗亲,属于有号召力的前朝余孽。

    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留下这样有威胁的复辟种子。何况李重进还有一重身份,他是后周禁军侍卫司指挥使,是高级将领,在禁军中有很多影响。这对赵匡胤而言,是最大最直接的威胁。所以他必须死,而且要死的很惨,与之牵连之人基本都得死。

    就如赵匡胤自己所言,是为了以儆效尤,为了震慑后周遗臣,震慑蠢蠢欲动的宵小,也为了震慑唐国。准确来说,是为了震慑所有对皇位有威胁之人,包括今日陪同观刑的自己。对了,远处负责指挥行刑的好像是石守信,这种情况下,杀人绝非快意,只怕更多的是心惊和畏惧吧!

    赵匡胤,好算计!

    众人落座,江边红日升起,有文官当众宣布众多死囚罪行,痛斥其反叛行为。然后宣读皇帝诏书,下令处斩。

    血腥的一幕出现了,几十个刽子手手起刀落,数十颗人头滚落在地。然后又有几十人囚犯被押上刑场,验明正身,手起刀落,人头落地……

    赵铮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他在想,即便是战场也不会有这样血腥恐怖。数百颗人头滚落在地,数百具无头尸体堆在一起,那个场面,只需看一眼便会让人惊惧不安。

    当刽子手将人头和尸体堆成两座小山,鲜血汇流入江水,整个江滩都染成鲜红色时,那个场面触目惊心。

    赵铮强忍心中的不适,靠着多年习武的坚毅稳定心神。抬头看过去,即便是君临天下,生杀予夺的赵匡胤,也皱起了眉头,看似稳如泰山,估计心里也有不怎么好受。尽管冯延鲁为人稳重镇定,但他到底是个文官,哪里见过如此场面。此刻虽然还稳坐,却已经闭上了眼睛,不忍目睹,身体也微微有些摇晃。

    李从益最是不堪,天潢贵胄哪里见过如此血腥?加之心性不够沉稳,早就看不下去了,当场作呕不止,甚至呕出了胆汁。赵匡胤瞧在眼里,却一直默不作声,并不怪罪其君前失礼。

    赵铮知道,这便是杀戮的威慑,也正是皇帝想要的效果。他现在最想知道,刑场上的石守信作何感想?

第一一三章 迎銮军演

    杀戮的威慑不言而喻,赵匡胤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诫所有人,不要试图心存不轨,但凡对赵家的统治有威胁,这便是下场。

    这不单单是给李从益和冯延鲁看的,更多是给大宋的臣子将领们敲警钟,比如负者监斩的石守信,守卫扬州的李处耘,甚至是刚刚归来的赵铮。用不了多久,消息就会传遍天下,触目惊心的人头和满江鲜血,将会震慑很多人的心。

    或许做法有些过于残暴,数百人之中,也不见得都是十恶不赦之罪。有很多人只是受牵连,甚至是捕风捉影。但是乱世用重典也是无奈之举,毕竟立国才不到一年,表面上的叛乱倒是都平定了,但汴梁城里,各镇节度使有多少人心怀叵测谁知道呢?

    五代十国是后世的说法,在宋朝立国之初,谁能断定它能长远?对于许许多多的野心家而言,为什么这不能是第六代呢?想要成为第七代皇帝,第十一国国主的野心家大有人在。

    赵匡胤正是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在扬州来了这么一出。趁着李重进覆灭,借机震慑宵小,以儆效尤。至于是否有效果,则需要时间来验证。

    李从益受了一天的罪,呕吐出了许多胆汁,整个人都快虚脱了。晚上送去了很多食物,但他只需要看一眼,就会继续呕吐,根本吃不下去。哪曾想出使扬州,看到的会是如此残暴血腥的场面。

    赵匡胤要干什么?是在警告唐国,宋军攻占江南之后会屠城?当真是太可怕了!冯延鲁基本上明白赵匡胤的意图,对唐国的警告一点也不错。鲜血的威慑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江南安逸了太久,这样惨烈的场面谁见了不害怕呢?

    不经意间,冯延鲁有些忧虑,血腥的威胁他个人可以不惧,但是宋人展示出来的这种铁血手段却让人心惊。相比之下,唐国真的是太柔弱了,完全不是宋人的对手。

    一夜之后,李从益刚刚缓过点力气,想要安歇一日时,赵匡胤的诏命却又来了。他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多么简单,与昨日相比,今日的场面才更加严酷,更有震撼力。

    他们被请到了渡口,登上了一艘大船之上,赵匡胤和赵铮已经在船上,却不知道却驶向何方?

    看样子不是杀人,李从益稍微安心,可当大船驶向江中,看到面前千帆竞渡的场面,顿时大惊失色。难不成宋人打算直接渡江进攻唐国?怎么会?李从益面面相觑看向冯延鲁,发现向来淡定的冯尚书也满脸狐疑,颇有忧色,全然不知道宋人的意图。

    赵匡胤稳坐泰山,那气势根本不敢让人直视。李从益唯有以探寻的目光看向赵铮,两人在江南见过,多少算是有点交情。很可惜,赵铮没有给他任何讯息,只是报以高深莫测的微笑。

    眼看着两人提心吊胆,赵匡胤心满意足,哈哈笑道:“今日我大宋水军在迎銮操练,请两位卿家一同观看。”

    原来是操练,李从益稍微放心,悬在心头的大石头也落了下来。可是冯延鲁却格外紧张,作为一个来往于(后周)宋唐之间的老人,他太清楚唐国与中原王朝之间的恩怨。迎銮镇是其中一个关键地,在江淮战争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迎銮镇在后世的江/苏仪/征,临江要塞,战略意义极其重要。这里可以说是江北水军的一个聚集地,早年间南唐据有淮南时,曾在这里设永贞县,水军驻扎此地,控制扬州附近的江面和运河。

    这里有比较完备的港口码头,以及数量众多的战船,南唐可以此控制淮南。宋朝人也可以此威胁南方,从迎銮出发,溯江而上,可以直接进攻金陵,距离并不远。当年周世宗柴荣征伐淮南,南唐最初一直抵抗的很激烈,一个小小的寿(春)州城,刘仁赡便整整坚守了一年之久。

    即便是淮南大部分地区陷落,南唐也没有放弃,都是积极准备反攻的。可是当李璟听说柴荣亲率大军攻陷迎銮镇,聚集战船出江口之后,惊惧万分,这才放弃了抵抗,正式向后周称臣,划江而治。

    迎銮注定是个被历史所铭记的地名,代表了一段耻辱,无论现实和精神上,对唐国都是赤果果的威胁。冯延鲁清晰地把握到赵匡胤想要传达的信息,千帆竞渡,战船演练就是做给他们看的。

    这个时候,冯延鲁突然想起了李景达说过的那句话“保江必保淮”。在这一瞬间,他觉得齐王力主收复淮南没有错,可惜了……国主不答应,兄弟最终反目。但毫无疑问,而今的淮南宋军便如同一把利剑选在头顶,迎銮镇更是其中的剑尖,让人格外惶恐不安。

    赵铮笑而不语,今日与其说是操练,不如说是一次军事演习,这是他的提议。宋朝才刚刚立国,还不具备征讨江南的实力,更何况眼下连个借口也没有,师出无名啊!赵匡胤一早就清楚这一点,听了赵铮对江南情况的描述之后,便更加确定了。

    但是赵官家不甘心,来了一趟淮南,站在大江边上,不做点什么就离开,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也有损大宋天威和皇帝的勇武气魄。

    于是赵铮提议来一次军演,在后世当世界趋于和平,轻易不会爆发战争的时候,军演便是最常用,也是颇为有效的威慑手段。反正赵匡胤并非要真打,只是吓唬吓唬唐国而言,一次军演便足够了。

    至于昨天江滩上处死数百叛党,赵铮全然不知,想来是赵匡胤受到启发,临时添加的环节。有一场血腥屠杀作为前奏,今日军演的效果会大大增加。

    江面上,许许多多的战船来回穿梭,演练的项目正是水战。包括了,水面上的包抄、进攻、跟踪等诸多小项目。很热闹,在这个年代也算是战斗激烈,但赵铮看在眼里,心中却暗自摇头。

    这个年代的水军似乎更多是侦查、袭扰和运输的工具,水军战船直接的交战反倒很一般。重点在于缺乏交战武器,所能用的便只有弓弩、拍杆、火攻等一些手段,很多时候反倒是船只相遇,直接短兵相接。

    赵铮心中暗想,若是战船上能够安装火炮,是否能够无敌于江海之上呢?火药这玩意,让它提前诞生的话……

    李从益和冯延鲁要是知道还有火药这样的神器,只怕会当场吓尿。哪怕只是眼前的场面,已经让他们惶恐不已了。唐国据有江南,以水军见长,但是而今看到的宋朝水军似乎也不弱,已经能与唐国不相上下了。

    水面作战是如此,当演戏进入到抢滩登陆的环节时,更让他们不安。赵匡胤是在告诉他们,宋军完全有强攻登陆江南的实力。当然了,冯延鲁也清楚,宋军目前水军人数有限,大规模登陆怕是做不到。

    不过假以时日,宋军造出更多战船,不断训练后,不习水性的北方士兵也能在江河之上纵横。到了那时,兴许就是南唐的末日吧!

    李从益对此深以为然,他甚至觉得,如果宋军此刻直接从迎銮镇,不消多时有可能登陆金陵。即便是攻不下金陵城,也必定会震动江南……不行,这太危险了。

    当赵匡胤当场表示,要在迎銮镇设立建安军,训练水军的时候。李从益的脸色彻底变了,他觉得必须尽快回去,将这些事情告知父皇,早做准备。

第一一四章 水师与迁都

    李从益和冯延鲁走了,惊慌失措地走了,在扬州的见闻让他们心惊胆颤。

    对于这样的结果,赵匡胤颇为满意,威慑效果算是起到了。是以宋朝人自家晚宴时,心情很是不错。

    “唐国人吓得心惊胆颤,怕是再也也不敢图谋淮南了!”李处耘对此颇为乐观。

    石守信摇头道:“还是不能掉与轻心啊,赵少卿刚刚到过江南,他应该对那边的情况比较清楚。”

    这是赵铮第一次与石守信正式会面,这位开国大将,从龙功臣个子并不是很高,没有所谓虎将的那种勇武威风,相反还有几分儒雅。陈桥兵变中,也正是他从容镇定,及时对付韩通的反扑,稳定局势,及时打开城门,接应赵匡胤大军入城的。

    大宋立国之后,平定李筠和李重进的叛乱,石守信都是作为统军大将,指挥有方,克敌制胜。可以说是为大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赵匡胤表面也十分厚待他。

    但是有句话叫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