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宰辅 >

第68章

宰辅-第68章

小说: 宰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一个母亲,她能说什么?说自己的儿子愚蠢?看不出其中的门道,轻易被人蒙骗?在立储的关键时刻,她不想让丈夫看到儿子这样单纯……不,应该说愚蠢的一面。而是很巧妙地修饰为善良,还特意点名兄弟关系。友善兄弟,手足相亲,这是丈夫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李璟也并非一无所知,只是有时候很矛盾,儿子单纯与兄弟和睦相处是好事,可不够腹黑深沉又是为君王大忌,儿子为什么不能兼而有之呢?失望的同时,他更多的则是担心,想起赵铮那个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提醒,悠悠道:“你以为是从庆的无心之失,还是四弟在后面……”

    “妾身不敢乱讲,四叔素来忠直,按理说是不会……可自从二叔和弘冀的事情后……”钟皇后欲言又止道:“妾身以为不得不防啊!”

    “也许是你多虑了,若是从庆,消息便不至于人尽皆知了,这样不是很容易被怀疑吗?应该不会,还是等韩熙载的调查吧!”李璟想了想,否决了这个念头。

    钟皇后微微有些错愕,最终什么都没说。

    李璟轻叹一声,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信任弟弟李景达,还是心存侥幸,不愿意再面对这样手足相残的事情,哪怕弟弟手掌兵权,强势主战,他不觉得,抑或者不希望弟弟会有非常举动和心思。这样的局面太残酷,他着实不愿意看到。

    李璟的心理,也许类似于鸵鸟吧!

    钟皇后告退了,尽管她有些不安,可是丈夫的反应不容她再多说什么。韩熙载的调查还来得及吗?会不会有什么闪失?

    长子已经因此失去的性命,六子从嘉会不会重蹈覆辙呢?作为一个母亲,钟皇后好生担忧。

    “吴王身在何处?”

    得到沉默的答复之后,钟皇后无奈轻叹一声:“尽快找到从嘉,入宫来见!”

    “是!”

    ……

    金陵城里风云变幻,吴王李从嘉却在钟山逍遥自在。

    从栖霞山回来,李从嘉一直很郁闷,压抑之下便想到去钟山别宫逍遥两日,让黄姝婷安慰一下受伤的心灵,然后好回来准备迁居东宫的事情。

    却没想到,他前脚刚走,金陵城里便发生突变。等接到消息已经是第二天了,得知赵铮遇刺,李从嘉的第一反应是拍手称快。

    可惜没死,又让他忍不住失望。政治觉悟太低,以至于对此事的反应很不敏感,并未觉得特别严重。

    至于刺客和军弩,有人居心叵测不假,却也不算很严重,反正有韩熙载在调查。不过赵铮参与是几个意思?李从嘉心里多少有些不快。

    只是他根本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一回到城中就被钟皇后宣入宫中。

    “从嘉,这两日去哪了?”

    面对母亲的诘问,李从嘉黯然道:“让母后担忧了,去钟山法华寺进香了。”

    钟皇后静静地看着儿子,许久轻叹一声道:“进香礼佛没错,可要分得清轻重。你现在是吴王了,要懂得为你父亲分忧,朝中有大事发生,你这个吴王不在合适吗?”

    “是,儿臣谨记母后教诲。”

    “栖霞山是怎么回事?”钟皇后轻声询问。

    李从嘉忍不住打个机灵,支支吾吾道:“没,没什么……”

    “果然没什么吗?”钟皇后的目光陡然间严厉了许多。

    “娥皇跟母后说了什么吗?”李从嘉试探着询问,他知道妻子周娥皇曾经入宫,下意识这样想到,心中忍不住埋怨。

    “用得着娥皇告诉吗?”钟皇后板着脸道:“而今整个金陵已经人尽皆知了!”

    “啊?”李从嘉瞪大了眼睛,仿佛难以置信,猜想着消息从哪里流传出去的,明明严令他们守口如瓶的,怎么会?

    钟皇后对儿子实在无奈,叹道:“从嘉啊,你是吴王,何以会行这等小儿之举呢?妄图以此陷害宋使?有意义吗?最终的结果却累得自己名声受损。仲寓已经几岁了,你也该长大了……不日你就将入主东宫,你该知道……以后一言一行不可等闲视之了。”

    “是!”李从嘉心里仍在猜疑消息从何处泄露,钟皇后的训诫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记在心里。

    知子莫若母,钟皇后何尝不知道儿子的心思,告诫道:“从嘉啊,事已至此,就不要追究了,否则该有更多的闲话了。而今金陵城里不太平,回去好好待在府中,哪里都不要去!”

    “是!”

    “不要把母后的话当成耳旁风,有人在城中养死士,以军弩行刺宋使,暗流涌动,居心叵测,你千万小心啊!”

    如此说着,李从嘉也开始有些害怕,难不成情况真的严重?赵铮,为什么又是他?很莫名,李从嘉不会责怪那个隐藏在幕后,居心叵测之人。反而对同样是受害者的赵铮多有怨怼。若非他遇刺,何以会有这么多麻烦呢?

    ……

    秋意正好,已经是八月十三了,在距离吴王李从嘉迁居东宫还有两天的时候。因为宋使赵铮遇刺的缘故,整个金陵城里风声鹤唳,气氛陡然间凝重了许多。

    关于吴王李从嘉秽乱栖霞山的事情陡然间黯淡了许多,人们更多在猜疑这等刺杀的前因后果。不过因为风声太紧,酒肆茶楼生意陡然间黯淡了许多,路边社的影响力度大大降低。更多的消息流传在达官贵人之间。

    出现死士和军弩,这样敏感的东西让显贵官员们心生忧虑,丝毫不敢大意。整个金陵城里,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也许真的会有一场风暴要来临!

    ……

    韩熙载的调查暂时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韩微阴差阳错的先离开了,一发现异变便躲了起来。偌大的金陵城里,想找到几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可能挨家挨户搜查,那样只会让气氛更紧张。

    小院里很干净,没有留下丝毫可以表明对方身份的线索。韩熙载与赵铮商议了许久,猜测是淮南人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韩熙载看来,杀了赵铮,宋唐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继而可能卷入战事,眼下对淮南是有好处的。赵铮知道行刺之人子虚乌有,并非他们,但是与李从庆来往过从甚密,按照之前的分析,确有可能是淮南人。

    可如今找不到淮南,找不到证据,更无法牵连到李景达身上,等若是毫无进展!

    唯一的希望只有那个呆若木鸡的女子,可是她一直毫无反应。身体虽然在好转,但是精神状况依旧呆滞,没有半句话,让人不得不怀疑她失去了语言能力。目光也没有太多波动,看不到什么情绪变化。

    这让韩熙载和赵铮都很着急,甚至专门请来了南唐宫廷御医前来诊治。当一个半头白发,满脸皱纹,身形佝偻的老御医走到病床前时,柳莺儿终于有了反应,呆滞的目光里多了一丝惊恐……

第九十六章 打草惊蛇

    柳莺儿太重要了,所以她一丝一毫的反应都至关重要,不可放过。

    见到老御医的时候,眼神里为什么会有恐惧呢?而见到其他人则没有明显反应。那么只能说这位老御医与那个折磨的他的人有相似之处,唤起了她心中的可怕的记忆。

    那相似之处在哪里呢?

    年龄?想来应该不是,老御医已经六七十岁了,在这个年代,这个年纪的性/虐狂应该很少,毕竟老年人精力很有限。从柳莺儿身下的损伤情况来看,摧残她的应该是个年轻人。

    不是年龄,那只能是相貌了。老御医年纪大了,本身略显凶相的脸上满是沟壑,加上一脸严肃的表情,看上去更加凶狠不善了。寻常弱女子或许会害怕,但绝对不至于有这么明显的反应,可见虐待柳莺儿之人长相凶残。

    再者就是老御医佝偻的后背,柳莺儿的眼神微微转动,对此十分敏感。韩熙载看了半天,低声道:“难不成那人是个驼背?”

    驼背?赵铮猛地打个激灵,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影——韩微,那个橐驼儿,难不成他又阴魂不散来了金陵?

    还别说,仔细一想可能性还真的很大。他在淮南与李重进狼狈为奸,之前能代表李从嘉去潞州,而今前来唐国求援也完全在情理之中。毕竟那个小院中可能是淮南人,关于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韩微是个獐头鼠目的驼背,为人凶狠,是他一点都不奇怪。

    阴魂不散啊!感慨的同时,赵铮更多的则是凝重和忧虑。韩微的破坏力可不容小觑,尤其是他而今身在暗处,就更需要提防了。

    如此一来,很多事情都可以清楚地解释了,虽然只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但赵铮觉得应该**不离十。

    可是只得到这个信息终究还是不够,柳莺儿的意识仍旧未能完全恢复,除非能够全城搜捕抓到韩微,否则还是一无所获。

    怎么牵连到李景达?这是关键!

    “韩学士,这位姑娘开不开口还不好说,为今之计,只能换个思路了。”

    “怎么个换法?”韩熙载沉声道:“还请赵少卿赐教。”

    “赐教谈不上,只是一点拙见罢了!”赵铮来回踱了几步之后,转身道:“其实,未必非得要她开口……”

    “此话何解?”

    “如果凶徒以为她开口了,会怎么做?”

    听到赵铮的提议,韩熙载眼前一亮,急忙道:“你的意思是打草惊蛇,敲山震虎?”

    赵铮道:“这样的大事,迟则生变,我们着急,有人也在着急。只要他们沉不住气,就有机会抓到狐狸尾巴!”

    “嗯,有道理!”韩熙载心里清楚,

    虽然目前只是个小案件,但是人老成精,纵横朝堂多年的韩熙载已经嗅到味道,只怕要起大波澜啊!被赵铮拉上了这艘贼船,就没有避开的可能,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将那个背后居心叵测之人抓出来。

    否则唐国危险,国主危险,他这个李璟的头号心腹忠臣也不会幸存。既然从一开始就站好队了,便没有腾挪的余地。

    赵铮道:“既然要打草惊蛇,那就先弄出点动静来,比如追查此女子的身份。学士可调查下金陵城中近来可有人家走失女子,如若不然,便在秦淮河一代追查,看是否为风尘女子。弄出动静,查到什么线索自然最好不过,可以顺势而动,即便没有,也能……”

    “好,就这么办!”韩熙载当然明白其中门道,打草惊蛇是没错,但他心中存了些许侥幸,最好只是寻常小蛇,千万不要大蟒蛇,否则可真就是惊天动地的**烦了。

    ……

    大规模追捕刺客的行动在进行,很多人陷入深深的不安之中。

    即便是李景达素来沉稳,在军中见惯了风浪,此刻也不能安然稳坐。更不用提李从庆了,太过年轻,性子难免浅薄,此刻更加不淡定。

    “父王,柳莺儿在秦淮河也算小有名气,韩熙载这么追查下去,迟早能寻到蛛丝马迹的。”李从庆道:“万一要是挖出了花船与我们王府的联系,可说不清楚的。”

    见李景达不吭声,李从庆又道:“父王,别忘了,柳莺儿可是见过你的……”

    这么一说,李景达果然有效不淡定了,太过大意,以至于犯下了这等不可饶恕的错误。谁能想到韩微会“痴恋”到那个程度,以至于留下隐患?谁又会想到,赵铮突然带兵登门,将人活捉了呢?谁又会想到,金陵城里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