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宰辅 >

第40章

宰辅-第40章

小说: 宰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规模宏大,房舍与装饰大气精致,雕梁画栋,广厦华庭,旁边还有一条小河流过,杨柳依依,落英缤纷,风光秀美。

    如今为了迎接宋使,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张灯结彩,焕然一新,当真是显示出南唐的富足来。但是昔日强大国力和煌煌威势却不知所踪,时过境迁,局势已经全然不同了。

    韩熙载笑道:“赵少卿,你可还满意?”

    “不错!”赵铮轻轻点点头,嘴上称赞,但眼神很淡然,仿佛看到的都是寻常之物。落在南唐人的眼里,就是礼宾院一般般,只能算是将就,甚至隐约还有些许不满。

    如此一来,气氛自然略微有些尴尬,皇甫继勋怒气冲冲,几欲发作。奈何赵铮嘴上并未贬损南唐,出师无名,只好生生忍住了。

    赵铮看在眼里,不由好笑,这么下去,皇甫将军要是憋出个内伤出来,那可就不好意思了。再看看韩熙载,脸上的笑容僵硬了许多。

    韩老头是有点生气,不过他在想,到底是宋使故意不给面子?还是他到底年轻,难免轻浮?

    韩熙载很希望是后者,可直觉告诉他,可能性不大。到底什么情况,还是要派去汴梁的探子回来才知晓。

    一回头,见郑王李从嘉也皱起了眉头,显然是有些不悦。在他看来,这已经是最高规格,无论是房舍还是器物,以及待遇都是最好的,可宋使还是不满意,难免有鸡蛋里挑骨头的意思,故而忿忿不平。

    韩熙载心中暗想,这次郑王反应倒是迅速,但愿他受点刺激,能够奋发图强。唉!晋王李景遂和太子李弘冀先后亡故,诸皇子中以他最年长,南唐的未来让人担忧啊!

    “赵少卿先在礼宾院休息吧,国主改日会设宴,欢迎贵使!”

    “好!”赵铮轻轻点头。

    韩熙载道:“贵使有什么事情,吩咐此间的侍从便是,会尽量满足。”

    “韩学士客气了!”赵铮笑道:“听闻金陵繁华似锦,秦淮河的夜景更是美不胜收,本官想要见识见识。”

    此来江南,除了最主要的正事之外,还需了解南唐的朝政军备,经济民生,这种事情,不上街看看,怎么能知道呢?

    “这……”

    韩熙载还在迟疑,皇甫继续已经抢先道:“宋使初到南唐,在我国肆意走动恐怕不妥。”

    “皇甫将军此话怎讲?”赵铮脸色一变,厉声道:“什么叫不能在你国随意走动?这国虽然是唐国,可天下却是大宋的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本官代表大宋皇帝陛下,试问有哪里不能去?”

    “你……”皇甫继续想要发怒,却被韩熙载阻拦了。

    南唐是相对独立的,但在名分大意上是奉宋朝为正朔的,连年号都用的是赵匡胤的“建隆”。仔细说起来,唐国只是宋朝的一个附属国,上国天使到访地方,焉有不能巡视的道理?

    “既然贵使有意游览,请便就是了,老夫派人为贵使引导。”

    “不必了!”赵铮摆手道:“自己出门,随意看看就是了。”

    韩熙载道:“赵少卿人生地不熟,恐怕多有不便,再者,这安全……也无保障!”

    “本官是路痴吗?金陵的治安很差吗?”赵铮并不领情。

    两句反问,顿时让韩熙载有些噎着了,不过在他生气之前,李从嘉已经先生气了。

    宋使年轻气盛,也忒不客气了,李从嘉脸色阴沉,摆手道:“好了,既然赵少卿想要独自出行,随他就是了,只是千万小心,可不要迷路。”

    “有劳郑王挂念!”

    望江亭迎接时相谈甚欢,转眼在礼宾院便言语不和,虽不至于不欢而散,气氛却多少有些尴尬。

    李从嘉和韩熙载郁闷地走了,皇甫继勋更是怒气冲冲,看着三人的背影消失在门口,赵铮不由轻轻一笑。

    可鸿胪寺丞董仲彦的表情却有几分紧张,甚至有些不悦,小声道:“少卿,初到江南,礼仪不可废,行事还是客气一些为好。”

    “客气?”赵铮反问道:“大内都虞侯(赵光义)没告诉你,礼仪不可废,上国威仪更不可失吗?”

    “是……可是……”

    董仲彦还要在说什么,赵铮却摆手道:“董大人,多虑了,本官自有分寸……本官要夜游金陵,你去吗?”

    “呃……”此刻的董仲彦当真有些看不惯赵少卿,可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临走之时,赵光义特别有交代,他就更不好多说什么了。唯有痛心疾首地暗叹一声,但愿不要闹出乱子来。

    “少卿去吧,一路舟车劳顿,下官想要休息!”

    “嗯!”赵铮应了一声便离开了,他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董仲彦还只是个鸿胪寺丞。即便是没有自己横插一脚,他估计也当不上鸿胪少卿,更不要妄想鸿胪寺卿了。让这样的人掌管鸿胪寺,大宋对外邦交情况堪忧啊!

    之所以态度突然变得不友好,那自然是有原因的,这是坐马车从江边进城时想明白的。赵匡胤的那两句嘱咐其实很有门道,礼仪不可废,一方面是说在礼仪上不可出了差错,不能让大宋蒙羞;另一方面也是客气的意思,礼待南唐。

    可后面一句是“不可失了上国威仪”,哪一句才是重点?并非强调某一句,赵匡胤实际想告诉使团,把握好“度”。

    这是宋朝建国之后,第一次大规模出使南唐,使者的态度和表现很重要。如果太客气,南唐人会觉得宋国软弱,毕竟当初将他们打怕的是后周,是周世宗柴荣。虽然赵匡胤也率军参战,骁勇无比,但当时的身份只是将军,对南唐的威慑力有限。

    大宋建国才几个月时,并未与南唐交战,也没有在南唐面前表露实力,南唐人未必心悦诚服,至少心中的畏惧会少一些。

    此时,宋使如果客客气气,那就显得没有底气,更容易助长南唐人不服气的心思,他们的反抗之心也会越发的蠢蠢欲动。

    展示上国威仪没错,却也不能太过分,尤其是不能从根本上刺激南唐,否则他们会立即反抗。此番来江南的目的是什么?不正是想办法阻止南唐出兵,破坏他们与李重进的合作吗?自然不能弄巧成拙了。

    在马车上,赵铮想了很久,这个“度”该如何把握?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小事上可以稍微蛮横,哪怕是南唐人不爽也没有关系,傲慢从来就是大国使节的特权。

    但是大事上,必须慎重,以免刺激南唐君臣。今日的举动,其实也算是一个试探,看看南唐人的反应,以及接受程度,现在心里多少有点数了。

    不得不说,皇帝赵匡胤的嘱咐,模棱两可,却也很高明。最终是给自己出了个难题,想要把握好,可并不容易啊!

    也罢,先不管那么多了,金陵乃是六朝金粉之地,秦淮河软红十丈,风花雪月,不去见识见识怎么行呢?

    还俗不足一月的小和尚,不,现在应该称呼赵公子,出门了,往秦淮河而去,据说是去寻花问柳!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五十六章 护花使者

    秦淮河穿城而过,流经城中的部分,被称之为十里秦淮,乃是金陵城里的繁华所在。

    毫无疑问,从古到今,秦淮河在金陵的地位非比寻常,意义也非同小可。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感慨,诗中提到的乌衣巷乃是东晋时期豪门世家的聚集地,就在秦淮河边上。

    自那时起,秦淮河就是六朝金粉繁华之地。南朝宋齐梁陈就不必说了,到了唐朝,杜牧还有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唐末天下大乱,战乱大都发生在北方,南唐相对平静。尤其是南唐立国之后的几十年,江南一直安定。再加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百姓富足,秦淮河两岸就更加的繁华了。

    赵铮信步走在河边,满眼都是灯红酒绿,流光溢彩,繁华程度当真不是盖的。单以繁华程度而言,甚至超过了大宋都城汴梁。

    然而燕安怠惰,生活富足人就容易安逸,若是再忘记了居安思危,未来可想而知。

    南唐人目前就陶醉在这种繁华之中,秦淮河边除了酒楼瓦肆,还有许多的**楚馆,河面上也有花船往来。

    虽然程度不及明清时期,也没有秦淮八艳那么大的名气,却也是风花雪月,软红十丈。花丛之间,便是死于安乐的开始。

    赵铮站在秦淮河边,感慨一声,这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红灯区?

    说是来寻花问柳,也只是说说而已。尽管说明不需要南唐人保护和作陪,但赵铮相信,身后肯定有不少的南唐人跟着,一来是保护,二来则是监视。

    赵铮武功高超,但南唐人并不知道,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暗中保护。如果宋使到金陵的第一晚被行刺,南唐丢了面子不说,还可能引起很可怕的后果。

    当然了,南唐人更多肯定是监视,他们会监控宋使在金陵的一切行为,防止图谋不轨,另外也有抓痛脚的目的。

    赵铮相信,今日自己来秦淮河,南唐人可能很兴奋,他们一定想抓到自己寻花问柳的证据。甚至故意设计陷害,然后大肆宣扬宋使是好/色之徒,非正人君子。尤其是韩熙载这个老狐狸,最擅长这一套。

    当年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翰林学士陶谷出使南唐,态度十分傲慢,惹得南唐上下十分不满,处心积虑想要挑他的毛病,收拾他。

    别人没办法,韩熙载却想出个主意,他让府中的歌女秦弱兰扮作驿丞之女,身着粗布麻衣,在驿馆之内洒扫,“凑巧”与陶谷相遇。

    秦弱兰演技着实不错,姿色俏丽,楚楚可怜,不着痕迹地使出些许手段之后,陶谷便动心了。某日把持不住,就与秦弱兰姑娘共赴巫山,一夜缠绵。

    如此也就罢了,可陶学士也忒不小心,只听秦弱兰幽怨他离开南唐,两人便再无相见之日,希望陶公留下些念想。

    陶谷欣然答应,写下了一篇文采飞扬的词送给秦弱兰,留作纪念。

    “好姻缘,恶姻缘,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闺房缱绻,情意缠绵,只言片语便写的淋漓尽致。一夜恩爱之后,秦弱兰拿着陶谷亲笔的词作,人影全无。

    几日之后,南唐国主李璟设宴,特意派了几个歌女陪伴陶谷,添酒作乐。可陶谷却以饱学之士自居,一副正人君子做派,不近女色。

    韩熙载看在眼里只是冷笑,随后歌舞开始,歌女唱道:好姻缘,恶姻缘,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正是他写给秦弱兰的那篇《风光好》,歌舞吟唱之女不是秦弱兰又是谁呢?

    陶谷见此情况,情知上当,可丑事已经做下,一时间羞愧难当,无地自容,瞬间没了傲气,很快就灰溜溜离开南唐。

    此事在两国都传为笑谈,南唐人引以为傲,北方的使者却引以为戒,自此之后都小心翼翼,唯恐再出了差错。

    赵铮相信,南唐人希望每一位宋使都是第二个陶谷。今日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