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206章

珠玉在前-第206章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场众人:嘿,靠岳父还靠出优越感来了。

    “看重崖精神得很,那行,一干‘神教’人等,皆交重崖去审。别耽误时间了,赶紧去,早点审个水落石出,早点回家去,别叫家里妻儿老小等太久不是。”

    卢宕:该!

    没错,秀恩爱就该是这样的下场。

    王醴:……

    这事也不是巡抚一拍脑袋就做出的决定,王醴历任职务,都与审案查案有关,王醴显然干得不错,不然不能到这位置上。省台这边不是没有合宜的人手,而是既然神教在悄然渗透,谁知道有没有渗透到省台衙门,还是用王醴稳妥一点。

    之后,巡抚还特地找王醴私下说了两句:“以后别叫你家夫人拿陛下的御赐令符吓唬人了,来信就行,官家和首辅都曾关照过,太子殿下也曾找过我,因而……”

    王醴赶紧表示他懂。

    “行了,去吧,早点审出来早点回谯郡去。”

    “是。”

    待王醴要走时,巡抚又把他喊回来:“另有,早前几日,首辅给我来过信,提过一句,仿佛要将重崖升调回南京去,重崖这里要早做准备。”

    王醴在亳州是有家有爱有儿子,上下一心,百姓力挺,干得不能更开心。这使得他觉得哪怕在亳州干一辈子,他也觉得没有什么好遗憾的,虽然他也曾有这样那样的野望。

    “此际升调,祸福莫测,朝中之中,重崖想必也清楚,是以……万事小心为上。”

    “多谢抚台,下官谨记在心。”

    虽则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但野望仍在,他还要给闺女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等待她的降临呢。

第三六三章 最强梅菜扣肉

    升调一事,虽王醴什么都还没看到,但巡抚言出,必有所依,王醴略一思量,便提笔写封书信着人送回谯郡去给孟约。不管怎么着,这事得先让孟约知道,日后真到要回南京时,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王醴别的不操心,就担心孟老爷,眼下是孟约且好说,孟老爷只怕一天也离不得阿,小家伙现在就是孟老爷的全世界。别提南京和谯郡现在往来有多便捷,再便捷也不是回家就能见的事。

    谯郡,孟约接到信时,孟老爷正在边上抱着阿逗,听到是王醴的信就问:“说什么时候回来,阿才这么点,哪有当爹的老不着家的。”

    孟约道:“走的时候就说要十天半月,这才去呢,比起他爹,阿更稀罕外公,有外公就成了,阿说是吧。”

    孟老爷也没去看信上写了些什么,闺女女婿之间甜甜腻腻的,孟老爷可不想去找扎眼:“也是,阿有外公就成,要爹干嘛使。”

    看着孟老爷跟阿融洽无比的温馨画面,孟约心里直打鼓,不然她还是留在谯郡算了,她欠孟老爷一个闺女,怎么还都不为过。至于师兄,左右两地之间距离不远,想见当天动念当天就能见,大不了每隔一两天就往返一趟。

    不多时,萧启过来,见孟约话比平时少,问她怎么回事,孟约就把自己的为难说出来,萧启笑道:“这为难什么,但凡令尊知道,便会让你带着阿随王重崖回南京去。夫妻两地分居不是个事,阿也离不得他爹,令尊素是疼你,便是舍不得你们,更多仍是为你计长远。”

    “我就是不想这样啊,我爹这么疼我,总感觉无以为报,若连天天叫他见着我都不能,便会让我觉得我这女儿白当了。”虽然在阿出世后,她在孟老爷那里江湖地位略有下降,但孟老爷从来不负女控桂冠。

    “难怪那群院士们私下总说该生个如阿孟姑娘一样的女儿留在身边一辈子,我现在能理解了。”萧启这辈子浪到现在,虽成了家,却还没孩子,跟妻子俩人游历山川遍尝美食,日子倒也过得十分痛快。

    孟约:是,因为这个,我都想要画个单行本了,主题就是对,我就是来骗你生女儿的。

    “今儿做一道梅菜扣肉吧,记得幼年,每当年节或生辰时,家母就会亲自下厨做梅菜扣肉。不止做菜,还会给我们做梅菜扣肉包子,都道这道菜蒸了才正宗,家母做来却是先煮后蒸,更入味,也更有家的味道。”萧启说着,选一块上好五花肉,一切四块,冷水下锅炖煮,锅里加葱姜蒜和少许黄酒,中间把葱姜蒜捞出,避免煮烂,“这样一来,煮肉的汤还能留着用,做面或做汤都能用得上。”

    肉煮到筷子能轻松扎透便算好了,取出来,用封缸酒酱油和少许白糖调匀,肉皮在酱料里腌一腌,腌到肉皮上色,拿出来风干,再上第二道,如此反复三遍才算完。这时坐油锅,将处理好的五花肉放进去,肉皮朝上炸到表皮呈枣红色取出扔进事先准备好的凉水锅里,这样肉皮才会呈常见的虎皮状。

    梅干菜怕有沙,先在水里揉搓一遍捞出再用水漂两遍,拿肉汤略泡一泡,上锅下油入,梅干菜带汤一起下去,翻炒片刻。喜食辣的这时可以加入干辣椒碎加少许酱油冰糖调味,盐就不必再加了,梅干菜够咸,酱油也咸。这时从凉水里把泡好的扣肉取出来切开,只切肉不切破皮,这样回头好摆盘。炖到扣肉入味汤汁略收干后盛出,肉皮朝放碗里,梅干菜浇在肉上,梅菜扣肉就算做好了,这时只差最后一个步骤上锅蒸。

    “方才放了很多梅干菜,余下的边角料也在里边,这就能用来包梅干菜肉包,不过得额外加油,不然会很干。”一碗梅干菜扣肉的馅料,萧启直接下了两大勺油,炒菜的那种勺。

    调好后放进冰窖里略冻一下再拿出来包包子,厨子帮忙发好了面,包包子也不用萧启动手。北方的厨子做包子,那都是一把好手,要几个褶就几个褶,包出来的包子又好看又白胖。

    包子二次发酵后蒸出来一个个圆圆胖胖,里边的馅油润多汁,咸味恰好,喷香可口:“有一种很特殊的香气。”

    “封缸酒的香气,炸扣肉各地做法不一,各有各的长处,封缸酒在其香,且去腥解腻提味,较之其他做法,我更推崇在酱油中加封缸酒。”萧启说着,将蒸梅干菜扣肉的蒸笼从蒸锅上挪到保温的灶上。

    共蒸了四碗,萧启留了一碗给厨房尝味,孟约自然也伸筷子尝了一口。肉质肥美,香味醇厚,封缸酒的香气绝对是最好的绿叶,在与肉和梅干菜的完美交融中承担了最佳配角的角色,吃下去让禁不住发出满足的赞叹:“吃到肉的人生,果然会更圆满一些啊!”

    何况,是萧厨王做的梅菜扣肉,做法看似很平平无奇,就连萧启自己都说不是正统的梅菜扣肉做法,只不过是因带着家的滋味,所以才独特。但孟约吃着,依然感觉,萧启的厨艺出神入化,这是一道说不出哪里好吃,但吃到胃里,人生都会变得圆满起来的菜。

    孟约:嗯,决定了,《菊下楼》的第三本就是梅菜扣肉专场,名字可以叫最强梅菜扣肉。

    在画最强扣肉之前,孟约得先把第二个绘本的线稿描出来,《菊下楼》的第二个绘本讲的是太祖进入风雨飘摇中的菊下楼,担负起振兴菊下楼的任务。太祖做为一个征服过世界又托生过女身的狠角色,当然不会走寻常套路了,即使条件所限,他也绝对不会以蛋炒饭这样的食物做为开端的,所以他用厨艺征服世界是从鱼面开始的。

    菊下楼就在港口,最多最容易取得也最新鲜便宜的就是鱼,这是孟约和萧启商量的结果。

    在孟约琢磨怎么画《菊下楼》第二本时,南京城里的宫墙内,御书房里,内阁与吏部官员正在就官员升迁任免进行奏对。王醴在其中不算显眼的,毕竟王醴治理地方的成绩有目共睹,要把他升调回南京本就在情理之中,不升调才显眼呢。

    而升调的一干名单里,最显眼的是叶慎章。

    #是的没错,我今天吃了梅干菜扣肉,所以写了梅干菜扣肉#

第三六四章 泪流不止,两眼通红

    叶慎章到地方,任凭怎么算也不足三年,那就免不了让人产生疑问,这人有什么能耐,足以打破既定的规则。宣庆帝问吏部,吏部用了一个让人想都想不到的理由叶慎章与荣氏女的婚期在即,便是不足三年也先把人调回来再说,荣氏女因德音书院获得嘉奖,也使得不少牛鬼蛇神盯着这位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的女郎。

    “诸公近来,想必也接了不少请托。”

    各部大员最近确实接了不少请托,和荣氏女不无关系,其中荣氏女的姻缘便是重中之重。哪怕已经定亲,因早前传出要退亲的传闻,加之德音书院如今委实办得不错,荣氏女的姻缘自然为人所关注。

    荣氏女这样的女子,不管历经过什么,总是抢手的,也就是太抢手了,让人为难。吏部思量着,便与内阁相商,终定下将叶慎章调回南京的决定,也不升迁,直接平调,当然南京的官和地方的官即使只是平调,也能算升迁。

    “那就这样罢。”宣庆帝说着看一眼名单,王醴调通政司,任右通政一职,正四品,升一阶又进入中央,看来内阁也很看好王醴。宣庆帝看一眼杨廷礼,想着杨廷礼和孟约之间因话本结缘,不由一笑,王醴娶孟约可算是占老大便宜。

    朝野内外能臣干吏不是没有,然而能出头者不过十之一二罢了,所以说王醴占便宜,至少早就在御前内阁留下名来。别小看这一点,内阁拨选年轻臣子,从来是一堆人里选那么一两个,有能力者比比皆是,这时候事先有个印象,比起没印象的来岂不是占了大便宜。

    奏对罢,宣庆帝留下内阁诸公,亳州如今欣欣向荣,自然不能随意拨个人过去接手,一则应当能继续工学院共襄工事,二则谯郡水电工事等也要继续修建下去,三则能不冒进不贪功能踏踏实实把王醴制定好的治理之策施行下去。内阁也为这事与吏部商谈再三,然而到现在也没个结果,这就是为什么迟迟没有给王醴去调令的原因。

    必需是亳州新任知府到任,王醴才能脱身回南京就任。

    内阁辅臣刘淳风道:“臣倒有一人选,因母丧守制,而今正到期满,验封清吏司早几日将名单报上来,是微臣批的票。”

    批票前总要翻翻卷宗,看看这人过往在哪里任职,吏考如何,可有什么政绩。刘淳风既然批了票,就自然看过了卷宗,所以才会有此举荐。

    “卿且言。”

    “原刑部员外郎邵子健。”

    宣庆帝琢磨片刻,想起来,昔年城门敲登闻鼓,不仅督察院派出了王醴,刑部也派了邵康怀协理,是以宣庆帝有点印象:“诸公以为如何?”

    邵康怀虽然出身寒门,但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也算踏踏实实,如今的毫州需要的不是一个打开局面的,而是需要一个能沿着前人脚印稳步向前行的。这时候,邵康怀便十分合适。内阁也不是全都对邵康怀没印象的,同在南京为官,便是再芝麻大小的官,也总有碰头的时候。

    “臣无疑议,待调阅卷宗再核查一遍,若无问题,臣以为可以一试。”

    “臣曾见过邵子健,听闻与王重崖颇有几分交情,两人曾同处理过河南道许多案件,是以臣以为,邵子健是稳妥之选。”能力或许并不能算十分出众,但维稳足够。

    “明日先叫去内阁,若诸公看着可以,再命其御前奏对。”

    “是,陛下。”

    此时的谯郡,孟老爷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