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176章

珠玉在前-第176章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王:“阿孟姐,你这样意义何在,何不让大家伙一直如开场时那样热泪盈眶下去。”

    “这是一部正经的喜剧,不是催泪大戏好不好,而且,你不觉得这样的反差更让人觉得轻松愉快吗?”孟约觉得,好的喜剧就该是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笑完什么没有的不叫喜剧,叫无脑搞笑片。

    “你催泪的能力更高杆一些,下回还是写催泪的吧。”

    孟约:“下部戏叫《疾风令》,官场故事的绘本。”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一个什么样的官场故事?”晋王颇有点好奇,孟约这个大概不知道官场到底什么样,也没亲历过的女子,会怎么要描写官场的种种。

    “一个反派看穿一切的故事。”

    晋王:算了,当我没问,还是等回头绘本出来再说罢。

    倒数第三场戏,在《太祖传》的热映中结束,戏迷票友们看得很开心,开心之余还有点感慨。念叨起他们的太祖来,大家总是有很多话要说,毕竟,太祖一辈子真的说过很多很多让人反复提起的话。就是有些不怎么提的话,偶尔遭遇到人生的转折时,也会记起来。

    太祖是一个没写语录,却拥有广大受众群体的“说说”爱好者。

    “有这样一个精神领袖真好,感觉大家都会追逐着他,成为更好的人,也这让世界越来越好。”孟约感慨着的时候,对《疾风令》又有了点新想法,赞美人就不要觉得苏,苏一点怕什么,要说起来,太祖活着的那几十年,合起来就是一个大大大大大写的苏字,苏得小明到现在都还是酥脆醉脆的。

    此时,少年朱载宥在内阁呈上他的民生陈文,并接受来自内阁诸公的询问。朝上诸公,对朱载宥印象仅仅是勤劳好学又周到体贴的少年。而今,这份民生陈文递到内阁,并毫不惧地侃侃作答时,内阁诸公便知道,周到体贴的少年,终于真正能承担得起国之储君的重任。

    “殿下,水电工事且不忙,殿下想做实事,而今便正有一件事是殿下不必观望,直接就能做的。”

    “请杨公示下。”

    “有外洋数国使团即将抵达大明,其中有四个国家已经递上国书,希望能派来使到吾国学习一段时间,朝上商议过后,已经应下。殿下,此事需拿捏一个度,要使他们能领略到大明之雄,又不能将底牌全部现于人前。”

    朱载宥先是低头思索,约摸盏茶工夫才抬起头来看向内阁诸公:“我愿接下此事,不过,还请诸公遣人襄助,若我有不足之处,还望有个描补之人。国与国之间,还是要更谨慎周到一些为好。”

    “自然,我们会为殿下指派一个稳妥得力的副手,凡事殿下决之,若有不能决,再问询于他。”既然是培养储君,那自然是事事以储君为先,至于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呵,能被吾朝太子拿来练手,是尔等之幸。

    外交什么的,哪有太子练手重要,实在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也不至于有碍邦交,就是真有,那也不要紧,能描补的描补,不能描补那就碾过去呗。委实来的都不是与大明堪当的大国,周边小国而已,大明对近邻从来都不曾遮过獠牙。

    朱载宥表示,可以,有助手的话,他相信自己能做到,储君的课业,有一部分就是邦交:“多谢诸公,另有,不日罗院士将至南京,诸公不妨抽半天工夫拍个相片。”

    有大明储君和一干院士带头拍,不存在什么会把人的灵魂摄走的说法。大家都十分愉快地接受了这是用“工学院新制作的机器画出来的画”的设定,纷纷点头答应,还有问能不能带家眷的。

    “到时候看罗院士吧,我也不知道能不能。”

    数日后,多国使节团登陆大明,鸿胪寺卿并懿安王前往迎接。

    接到人之后,并没有在当地停留,而是看看天色与使节团众人道:“请诸位前往搭乘蒸汽机车,我大明太子殿下将在御江园设宴款待诸位。”

    那么,蒸汽机车与世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要开始了。

第三零八章 我们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南京至杭州的路轨,五月底才正式投入运营,值得一提的是,这长达六百里的路轨,尽数有杭州的土豪们出资修建。土豪们没有谈条件,只要赶紧修好,土豪们的钱当然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经由其他两条路轨的运营,土豪们看到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当然,土豪们的捐资还能享受到一定额度的税收减免,所以,土豪们在捐资兴建工事时,是从来不会手软的。

    这条新投入运营的京杭路轨,一切都是最新的,从技术到蒸汽机车的设计,车厢的舒适度大大提升,速度也由原来的每个时辰一百里,提升到了现在的一百六十至一百八十里。从杭州往南京的六百里路轨,不至四个时辰即可抵达,当然,午饭就得在路上吃了。

    鸿胪寺卿与懿安王领着使节团,一路开往车站,杭州站也是第一次使用封闭式车站的站点。挑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周边的环境并不突兀,依然还是一股子古色古香的味道,雕花的窗格,透明的玻璃,挑高的天花板上垂吊着几十盏琉璃宫灯,因宫灯主要目的是照明,所以并没有多作描画,而是微黄的半透明的质地,光照柔和又明亮。

    恰是将要下雨的时候,天空中浓云蜜步,车站便开了灯,步入其间,便仿佛坠入一片星光交相辉映的天地,温暖明亮并不刺眼。除使节团,来来往往的行人都不带多看一眼都好几个月了,杭州城内外及周边的百姓早习以为常。

    使节团却是第一次见到,这明亮的光显然不同于烛火,没有烛火的跳跃,没有油灯燃烧的气味:“这就是电灯吗,我听我的朋友说起过,他前年曾到过南京,在南京的一座城楼上看到过这种名叫电灯的东西。”

    “是的,用来照明比烛火和油灯更安全,也更便捷,只要按下开关即可。烛火和油灯难免有气味,电灯就不会了,目前通电的地方还不算多,如果诸位对此感兴趣,回头可以安排诸位去一趟谯郡,我大明的工学院便座落在那里,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应该会全面通电,能通电了。”人对于自己习以为常的东西,不会表现出额外的不必要的骄傲,鸿胪寺卿介绍电灯和一应设施时,格外从容不迫。既不沾沾自喜,也不会瞎谦虚,总而言之就是该怎么样是怎么样,透着满满的宠辱不惊。

    其实鸿胪寺卿的内心是:别为电灯激动,后面还有蒸汽机车呢,还有各种电器呢,南京的水电工事都已经全面修缮好了呢……就是南京的话,不是很方便带大家伙儿到地底下去看我们的水电工事。

    这里得再说一说昔年修水电工事的那位大手,简直是把地下工事当防空洞修,太祖对此吐了不知多少槽。

    约一刻钟后,车站里响起蒸汽机车到站的钟声,有乘务员就位,验票指名站台方向。鸿胪寺和懿安王领着使节团,并没有走什么专用通道,这时节还没有什么专用通道呢,最多不过是做个公务车厢而已。

    “哟,今儿这多外洋人,来做什么的?”

    鸿胪寺卿正好听到,便顺嘴答了:“外洋的使团,来游学观光。”

    “该来,咱大明这样好,多叫他们好好看看。”

    “杭州也尽是好地方,该留几天看看。”

    “得先去拜见官家吧,回头离开的时候慢慢来看嘛,杭州这多好吃的,边看边吃才不枉来一趟呢。”

    鸿胪寺卿:“回头看他们自己怎么安排吧。”

    登上车厢后,使节团才开始就蒸汽机车发出种种问题,用什么拉车,为何要在轨道上行驶,这车速度多快。车上,有工学院的学员专门负责解答,便是有十万个为什么,工学院的学员也能全部作答,而且人家还通多国语言,跟哪国的使节谈话,都是一口地道的当国语言。

    人家记性还好,只开始介绍过,就全记下了人名国别,各地的风俗还张嘴就来。虽然没有去过,但万卷书如万里路,大明有的是热爱四出游山玩水,浪出一重重新天地的名士。

    对外洋如数家珍,对自家就更是了如指掌,介绍起各地风土人情来那是一套一套的。

    此时正下着大雨,当蒸汽机车缓缓开动响起的汽笛声在雷雨中隐隐拉长时,所有人都将视线与注意力放到车窗外,那雨吓人极了,仿佛正是天上有条河,河里的水被倾倒下来一般。这样的天气,却也别有一股风雨起苍茫的意韵,远山近水,被雨和浓云重重掩盖。

    “看着有点吓人。”

    “别担心,路轨才开始修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雷雨天气,有安装避雷针,别说雷还远得很,就是真打在车厢上,也会被避雷针引到地下。”车厢是有夹层的,两层木板中间夹一层绝缘阻燃的材料,各节车厢的电线也都布在这一层里。也许技术上还有些不成熟的地方,但工学院的人做东西永远诚意满满。

    驶离杭州后,天放晴,蒸汽机车遂如同驶入了山水画卷之中,烟波浩渺,中有鸟雀惊飞,渔人张网放歌,小童背着书包结伴回家。蒸汽机车驶过,偶尔会有人抬头看一眼,然后又如常地低头下去继续劳作。

    使节团才经历最初的震惊到问各种问题后,终于意识到,他们搭乘的并非只量个简单的交通工具,而可能是一个时代:“天呐,如果搭乘蒸汽机车,从我的家乡到王都只需要半天时间,自从我开始工作后,几年才能回一次家。”

    “不是说前年,这种车的行驶速度只有现在的一半吗,如果再过几年,是不是还会更快,如果快到两百里每时,三百里每时,或许还能更快?”

    人类对速度的追求,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这样快是不是有一天能飞起来呢。

    当使节团中有人问这个问题时,学员露出谜之微笑不,飞起来光靠速度是不行的,关于这个,我们已经尝试很多次了,虽然一直在失败,但是我们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将真的能飞起来。

    而且,我们也相信,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第三零九章 学而广识见,知而谙礼节

    御江园是皇室在南京的二十四园之一,临江而建,常用来在夏秋二季时举行各种宴会,地方宽敞,林木高深。去年底全园接通了电灯,自来水是早就接通的,除此外,还安了几样电器。

    如今夏秋相交,正暑热难消的时候,朱载宥在厅里吹着风扇倒不觉得很热,只是头上还是有点薄汗。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具体地负责某件事,难免紧张,虽然内阁一副没所谓的语气让他随便搞,但朱载宥仍然把事情做到最好。

    “殿下且安心,不过小国使团罢了,殿下能接见他们,便是他们的荣幸,没他们挑理的地方。”

    朱载宥看一眼内阁派来的,专门来宽慰他的年轻士子,超级想找个地方好好吐一吐槽:“别,你越这样说我越紧张。”

    常渊:“那殿下喝盏凉汤祛祛暑热。”

    “对了,我记得今天是《巨星》最后倒数第二场戏了,能不能让他们晚上加演一场。”《巨星》这部戏念白多,来的使节团里,大部分人其实都对大明官话能听会说,所以,安排这样一场戏完全没有问题,他们能看懂。

    “殿下,安排这场是否有些不妥,没头没尾的,不如直接让他们加紧安排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