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121章

珠玉在前-第121章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盈利不高,但是个细水长流,月月不落空的生意。她还想着以后靠舒月坊的盈利,给长江书院的捐几栋楼呢,这眼前只投入不产出的,世家女们一时半会儿耗得起,但久了肯定不行,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嫁妆尤其如此。

    “年年……”

    被打断了思绪的孟约回过神来,听到是孟老爷喊她,忙出门迎上去:“爹怎么满头大汗的,怎么了?”

    “路轨出了事故。”

    “什么事故?”塌方了还是被泥石流给淹了,还是路轨断了,车厢翻了,孟约快急死了。但孟老爷是一路飞驰回来的,下马后脚下飞快,这会儿正喘气呢。

    “压坏了人。”虽然沿线都有设立警告标识,蒸汽机车除蒸汽机和车轮转动的声音,还有拉长的警告铃声,每到一个地方还普及各种安全知识,尽量避免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铺路轨,意外仍然无法避免。

    “现在人怎么样了?袁院士呢?”

    “袁院士正在督察院说明情况,人已经送往医馆,人没事,一条腿没了。”

    孟约:以不足三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还能压坏人,那人有什么问题吗?

    “他听不到动静吗,还是说经过有人村庄的地方没拉警告铃,又或者没设警告牌?”

    “神智有点不清醒,别的倒没有,这会儿内阁正在打官司呢,路轨都被叫停了。”

    孟约:“这和被马踢了,被马车撞了有什么区别,难道叫人不要骑马了,不要行车了,不要修路了吗,真是本末倒置。神智不清醒的人为什么会单独走在路轨上,明明沿路的村镇都喊专人去告知,路轨不能行走,违例者重罚。那人的家人呢,像这种情况也事先预料到过,首先是垫付医药费,再有分判责任,然后该怎么赔付怎么赔付。”

    “事有这么简单就好了,本来机械化就有一拨人反对,到现在也没捋过来,这下出了事故,哪有不抓住往死里打压的道理。别的我不担心,就是担心袁兄受不了,本就受了一次罪,要是再有什么岔子,一生心血付东流,他怎么受得了。”

第二一一章 这看脸的世界

    孟老爷满面担忧,或许他自己出事,他都不会像现在这样饱含忧虑,袁令昭可以说是孟老爷人生路上最大的转折。使他能够做自己擅长的喜爱的,并愿意为之付出一生时光的事业。

    所以孟老爷才会慌乱之中,回来找闺女,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孟老爷已经习惯了有什么麻烦事,先回来问问闺女。就算没有解决的办法,也能得到相应的启示。

    其实,孟约有很直接粗暴的做法,那就是问责于其家人,神智不清醒的人,本来就不能脱离监护人的视线。饶是大明没有监护人这样的说法,也会有其他说法,但孟约想想这个大明这样好,不想从她这里开始破坏风气:“先派人去探探他家人的口风,若不是一味推卸责任,一味指责科学院,那就坐下来好好谈谈。若一味推卸责任,那我们就找个讼师。”

    这是《三醮》里没有写的事,也许发生过,也许没有,自从卢宕归来,孟约就知道,这个故事将会以脱缰野狗疯跑一样的速度跑到不知哪里去。所以,她只能依据现代从各种新闻报道里看来的事故处理程序,别的,她也不知道怎么办。

    “要不还是先找讼师吧,把我们的想法跟他们说说,务必要求无责任,但出于人伦道德,可以把人接到科学院进行治疗。治疗好之后,再视具体情况作应对,讼师应当比我们清楚该如何处置……爹,南京城里,哪位讼师最靠谱?”

    孟老爷哪知道这个,这种事,得问王醴,三法司可没少跟满天下的讼师打交道。待王醴回来,知道孟老爷欲寻讼师,直接指明道路:“刘若钦,不过,他未必肯接,年年同杨阁老乃忘年之交,刘若钦……”

    刘若钦就是当年登杨阁老门求教,被一句“欲求教,君有八斗才可教,君有五千两亦可教”而拒之门外的士子。这个即没有八斗才,也没有五千两的刘若钦最后没有中进士,中举之屡试不第改行作了讼师。许是上天关了一扇门,真的就会另开一扇窗,考举不成的刘若钦短短数年就成了天下闻名的讼师。

    人道文无第一,虽然没哪个肯承认,但在世人心中,刘若钦就是当今大明第一讼师。

    孟约:诶,人得到一些,果然要失去一些,算了,还是阁老要紧,刘若钦就算了吧。

    第一不行,退而求其次,第二第三也不差。

    刘若钦和杨阁老不和,南京城里三岁小孩都知道,不过是刘若钦单方面不和,杨廷礼置之一笑而已。

    孟约觉得,这个刘若钦十有九成请不来,遂问第二第三。第二第三确实不差,刘若钦同他们之间互有胜负,所以也不算将就,第二第三至少跟自家这一边的人没过节,好请,一请就来。

    讼师狄禹是个年方三十的年轻讼师,成名比刘若钦晚十年有余,是这几年才蹿上来的。以这位蹿升的速度,比刘若钦可不能说差,也许是因为脸长得好,即使明知这位不比刘若钦差,肯一见面就交付信任,全权托付的人鲜见得很。

    但孟约见过三十来岁的年轻律师驰骋沙场,所以一见面,就合盘托出。同科学院商量出来的所有底限,全部告知,然后十分光棍地一摊手:“您看,我们就这些要求,对方不胡闹,我们可以承担一部分费用,对方要是胡来,那不好意思,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孟小姐若非女儿身,定能做个好讼师。”

    “这话从何来?”

    “做讼师,各有风格,有的人是心机千百窍,有的人则是直刀直枪,我没见过比孟小姐更直接的,叫人一听就觉得,没商量的余地,只能硬碰硬。”狄禹说罢,把记录好的文书都收妥,又问孟约及一直在旁边老神在在的院长还有没有别的要求。都摇头后,狄禹告辞,并告知明日他将去探望家属。

    这边,狄禹才接下他们的案子,那边刘若钦就跟打对台似的,找到那名叫史福的伤者家属,不取分文,代他们同科学院方面派出的讼师狄禹交涉。

    不管朝堂上拿史福怎么来作场面,史福的家人始终没有把这当成可以大讹一笔的意外事故,史福神智不清,从小到大没少出事故,好几次差点死了。所以,刘若钦找上门来,史福的家属先是有点怕,但他们仍咬紧牙关,没有一口答应。

    “我们没别的要求,科学院肯给阿福治伤就行了,本来是阿福贪玩,不能怪科学院。科学院发了好几次小画片,我们都晓得不能走路轨,也教过阿福。等阿福治好我们就回去。”史家人遇到过史福差点淹死在池塘,冬天摔在沟里第二天奄奄一息被人发现,碾米粉时手伸到碾子下去差点断掉,这次断了腿,史家人是真的不觉得应该怪别人,毕竟是一个从小出状况到大的孩子。

    狄禹是听着史家人说这番话进来的,他进来的时候,刘若钦还没走。狄禹含笑,风度翩翩地朝刘若钦拱手:“刘先生。”

    “狄讼师。”刘若钦平时也会假假喊一声狄老弟,但今天他是为接史家人的案子来的,所以一语点出狄禹的身份。

    可是人家脸好,加上风度翩翩,逢人带三分笑,怎么也不像是那种会把逼上梁山的。史家人虽然有点害怕,但也没乱了手脚,请狄禹坐下,狄禹先问史福腿怎么样,待史家人说史福的腿愈合得不是很好时,狄禹道:“科学院愿意给史福提供更好的治疗,想必几位也知道,科学院中有医学院,几位院士皆有回春妙手。但人得送到科学院去,就是不知道几位能否放心,毕竟这史福的腿是科学院铺的路轨压坏的。”

    史家人正为史福的腿伤忧心不已,一听科学院肯接到医学院去,没有不喜出望外的。哪怕是个痴傻的孩子,也是照顾了十几年的,史福身上干干净净,不像寻常神智不清的人那样邋遢,可见是家人照料得细心。

    凡以人为重,就不会在这样的时候扯皮,当然狄禹要不是事先听到,也不会把仪态摆得这么温若春风,光看着端是君子如玉,沁人心脾。

    饶是刘若钦在一边不停游说,使劲黑狄禹和科学院,史家人也更相信笑得纯良无害的狄禹。

    这就是传说中的颜值即正义!

    #刘若钦:这看脸的世界#

    #狄禹:其实我还有气质和才华#

    ps:忍不住想,要是师兄来,史家人就信了刘若钦吧?

    师兄:这看脸的师世界!

第二一二章 阴谋家心中,一切都是阴谋

    科学院方面,根本没想到事还能这样简单地解决,遇上的竟是一家分毫不闹事,通情达理的人家。人遇事,往往是先往坏的地方想,做最坏的打算,结果往好的方向发展,当然是意外之喜。

    夏日的雨来得急,说下就下,科学院这边腾出屋子来,本要去接史福,但雨下得太大,史福的腿才接好,科学院方面怕沾上雨水会感染,便约定等雨停再去接史福。史家人对科学院自是感激,毕竟谁都知道科学院等闲的不接病患,而医学院里那几位,又偏有整个大明医术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人中的。

    谁料想雨会一下就是四五天,直到第五下午才微微收雨,黄昏时终于见了太阳的面。科学院遂派车过来接史福,接史福时,科学院派来的医学院助教细细查看了史福的伤口,挥手止住正要搬动史福的人:“前天我同匡院士来的时候,伤口还好端端的,怎么这两天反倒化液了,伤口不干是大事,负责史福的医师怎么同你们说的?”

    史家人一辈子在村中,也皆没受过像现在这样重的伤,什么化液不化液的,他们也不懂。医学院的助教问,他们才知道不对,迷茫地问医学院助教:“这样不对劲是吗?”

    “如果伤口一直不干,反而化液化脓,很可能会出现坏死。即使不再恶化,照现在这样的情况看,伤口会愈合得更缓慢,像这样的伤口好得越快越不容易出问题。现在是夏天,按说伤口长得快,这几天工夫,伤口应该已经闭合开始长肉发痒。史福再如何,痛痒是知道的对吧,而且他一旦痒肯定收不住手要抓,但他没有……”医学院助教说话间,应天医馆的医师进来,医学院助教便喊其过来看伤口。

    “这事我们也知道,说也奇怪,本来伤口确实已经开始闭合,前天你们走了,史福晚上还喊痒,我叫人盯着他不许他挠。结果第二天来看,又没听见史福喊痒,伤口开始化液,结好的痂被化液泡开,闭合的伤口又裂开了。”应天医馆的医师也是堂堂正正学医出身的,不可能这点医学知识没有。

    同医学院助教把这几天的用药一对,就知道药没用错,再问饮食,史家人早就得了医师的叮嘱,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史家人都上紧得很。史家人的饭菜都是应天医馆提供的,偶尔史家人会往外买点补血生肌的吃食给史福,也都是先问过应天医馆的医师的。

    医馆的饭菜提供不会有问题,史家人去买的也没问题,这样一来就很难确定是哪里出了事。

    “婶子莫急,就是好得慢一点也能好起来,还是得先查明原因。”医学院助教是来接人的,但现在反而不好接,只能驱车,把几位院士从科学院接到应天医馆来。

    几位院士来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