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天遂人意 >

第502章

天遂人意-第502章

小说: 天遂人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老闲的蛋疼呀。她能把这话放在肚子里面不问出去,那是给亲爹面子。

    顺便把华老尚书信件付给自家亲爹过去,凭什么呀,我还委屈呢。

    给亲爹面子不等于。不跟亲爹告状不是。我可以把怨气咽下去。不过该出的气得讨回来。

    华二老爷看到亲爹的亲笔书信,没别的反应,含着眼泪。在书房给亲爹跪了。

    怎么能这么对待他华家儿女呢,闺女做错事,他这个当老子,愿意一力承当,帮个芳姐认错,顺便人家华二老爷还要去祠堂跪着,替自家孩子忏悔呢。

    动静弄出来的不是一般的大。华老尚书想要含糊过去都不成呀。

    华老尚书黑着脸,看着二儿子抽风作死。那真是心情太不美好了,心里恨得咬牙切齿的,倒霉孙女干得好事,竟敢把他的亲笔信给寄回来。这不是诚心的想让他华府父子不和吗,家宅不宁吗。

    想想糟心孙女,那真是从小就不是一个好鸟呀,就是他老人家想要收拾这丫头都得慎重考虑一番,这丫头还击起来,从来都是惊天动地的,没看到如今的段氏都会老家猫着去了吗。没看到冯老御史如今都是御史上大夫了,孙女还不是给他华府当继夫人呢吗。林林总总这些事,都是他家糟心孙女折腾出来呀。想想都心塞。

    当然了作为祖父还带点心寒。这丫头对这个祖父同对这些外人,可是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呢。

    说起来也是他大意了,没想到看着不错的孙女女婿,竟然如此不济,这么重要的书信都给女人看到,书房那是摆设不成,齐家治国,这侯府小儿在东郡折腾出来的政则都是假的吧。他凭什么治国呀。

    不容老尚书想的太多,这个糟心的儿子,华二老爷一把眼里一把鼻涕的哭诉:“爹您怎么能如此对待芳姐呢,那孩子如今还怀着身孕呢,看到这信该当多痛心呀,再说了那张家小儿也是个不知道礼数的,芳姐一片好心,给他研医治病的,怎么就能够做出这种小人行径的事情呢,简直就是狼心狗肺,忘恩负义之徒。若他不是我华家的女婿,儿子定然第一个收拾了他。能容他至此,那是给大哥面子,不愿意让二娘为难。再说了二娘如今能够一切顺遂,不说都是芳姐的功劳,那也是芳姐这孩子对姐妹够关心呀,您怎么能如此对待芳姐呢,不说安慰她倒也罢了,竟然还罚他跪祠堂,还是跪的池家祠堂,您让芳姐在夫家该当多为难呀。”

    声声入耳,字字啼血呀,自家儿子给圣人上书折子的时候,若是感情如此丰沛,该当多好呀,偏偏儿子这点功底,都用在倒霉的孙女身上了。

    华老尚书气的鼻如今子冒烟:“他为难,她要是为难,这信就不会再你的手里了,给我起开,放心你闺女过得好着呢。”

    人家在池府混的那是风生水起的,没听人说吗,如今的池家二房可是把持在他这个孙女手里呢。这话京城的人家都已经传遍了,说他华府出来的娘子好本事呢。就差说他华府娘子霸道娶不得了。

    虽然有定国侯府的人在里面兴风作浪,可也有一定的事实在里面不是。华老尚书那是真的一点都不担心孙女在你夫家会难做。憋屈的看着自家儿子,难道这话儿子就一点都没听到过吗,怎么说得出口呀。

    华二老爷:“那是芳姐孝顺长辈,得长辈喜欢,作为小辈让长辈愿意维护,作为妇人得夫君敬爱,儿子为了有芳姐这样的娘子而骄傲,咱们作为长辈,作为外嫁娘子的娘家人,不说给孩子撑腰,好歹也不能给孩子拖累呀,您写这封信。母亲知道吗。儿子自问没有做过大逆不道的事情,儿子那么多年就芳姐这一个孩子在身边,就是芳姐对父亲也是孝顺,敬重的很。您这么做,真的伤了儿子的心了。”

    华老尚书这次咬牙切齿的,合着逆子还敢威胁他不成,再说了五郎同六娘,那是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呀,合着在糟心儿子的眼睛里面,还就芳姐一个闺女了。这是人话吗。让孩子听了不得惹祸呀。

    老尚书都不想跟儿子掰扯这点道理,让他自己将来糟心去吧:“老夫这信写的如何,你有异议。”一言堂,就这么定了的意思。威逼。全是威逼。

    华二老爷就不知道他爹还有如此不讲理的时候。竟然直接来横的,那么霸道的不许给孩子讲情:“儿子不敢有意义,儿子就是替芳姐不公。芳姐嫁给邵徳都有了胖哥了。还在为了咱们华府嫁出去的娘子操心费力呢,怎么就不能得到父亲的维护认可呀。白瞎了芳姐为了华府姐妹的一片心意。我儿委屈,为我儿不值。”

    华老尚书被儿子这话堵得脸色青白,一双好牙口都要磨平了。不能跟混蛋的二儿子讲道理,只能心里暗骂大儿子做事不靠谱,你说京城华府这么大的门户,护不住你闺女呀,非得大老远的去辽东那破地方,眼里还有他这个祖父吗。这不是诚心的给他添堵吗。

    若是没有辽东两口子这么插一竿子,他老人家能被儿子给问的这么郁闷吗。

    可不都是大儿子不会办事吗。

    话说回来,若是二娘回了京城,他老人家这个身份摆在这里,还真就不见得能够有芳姐那孩子做出来的事漂亮,还解气。

    老尚书被儿子堵了,面子上抹不过去,甩袖子走人了。

    华二老爷为了闺女那是一定要折腾的,然后抽风的每日都去跪祠堂了,人家就不起来,撒赖的行径呀。父子两人杠上了。

    华三老爷的不知道什么事,去劝老尚书不要在罚二哥了,毕竟二哥都有姑爷的人了。

    连老妻都过来给二儿子说情,2说老尚书越老心越狠了,怎么就不给一把年岁的儿子留点脸面呢,动不动就罚儿子跪祠堂呀。

    老尚书那个郁闷呀,是我罚的吗,是我老人家让他去的吗,能说倒霉儿子在撒赖吗。能说糟心儿子自己个愿意吗。

    华二老爷跟老爹较劲,就是不起来,顺便还把信给华三老爷的看了,对于侄女的行为,华三老爷的表示不能认同。对二侄女婿太挤兑了些。

    话说回来,若是自家三娘五娘碰上这事,遇上这么一个侄女的话,那必须支持呀,有这么一个姐妹在,他闺女还能多分保证呢。啥事都怕轮到自己头上,侄女婿虽然可怜,可更可恨呀,换成亲姑爷,华三老爷的肯定自己撸胳膊上,给闺女出气,还用什么侄女呀。

    这事吧大哥做的不地道,直接就把张家给干趴下了,还让四娘惹人做什么呀。

    所以化三老爷对芳姐的态度就比较好了,跟二哥一起给侄女说情。

    老尚书一嘴的大火炮。两个糟心儿子呀,跟那丫头撇清关系还来不及呢,我管他什么呀怎么就没人理解他老人家的一番心思呢。

    再次不讲理:‘说什么情呀,用你们说什么情分,本就是他池府的事情,我华府还能怎么着他不成。你们是看到我罚她了,还是说教她了。’这话太不负责任了。

    意思就是他老人家可没有权利罚这个孙女。

    华二老爷那是一心维护闺女的,华府很重要,跟闺女比起来,在华二老爷心里,那是很明显的比不上,再说了他家芳姐在华二老爷眼里那是骄傲,从来不是祸害,认识上那真跟华老尚书不一样。

    慷慨激昂的为了闺女陈词:“芳姐出自华府,自然是您这个祖父说话才算数的。您这么说,不管是芳姐伤心,就是儿子也跟着伤心,儿子还替芳姐那孩子寒心,您怎么能这么对她呢,亏那还孩子那么信任,孝顺,尊崇您这个祖父。费心费力的为了咱们华府的姐妹,不顾礼法,没有原则的维护,为了兄弟们费劲了心思。您竟然说出如此一番话,实在,实在让儿子没法面对芳姐那孩子呀。”

    想到芳姐对几个华家儿郎的好,虽然是跟五郎沾光而已,可华三老爷也不得不点头,承认他家二哥说的对。

    何况芳姐那孩子对他家五娘那是真好。他这个当爹的当三叔的都没话可说。

    这时候若是不站在二哥身边,给芳姐讲清,华三老爷的觉得他就是二侄女婿一流的人物,所以面对老爹的恼火,一点都没有退缩。跟着说道:‘父亲,二哥说的是,怎么能寒了孩子的心呢,芳姐是我华府的娘子,就是嫁人那也是我华府出去的娘子。’

    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个儿子,老尚书那都要脑梗了,还能在糟心点不,他这点苦心都是为了谁呀,能说子孙不济吗。

    再看那副二儿子你不认这个孙女是华家人,他就在祖宗面前不起来的样子,那是没法子在好了:“有你们后悔的时候。”

    这话说的虽然气势十足,可里面的无奈同样**裸的:“随你们的吧”

    芳姐那孩子就是个祸害,倒霉儿子不了解他老人家的苦心,非得把祸害往家里收呀,就这么推出去多好。可惜了呢。

    华三老爷抹鼻子,二哥不跪祖宗就好,其他的他不敢深搀和。

    华二老爷在书房同自家老爹交涉,至少往后芳姐惹事,他老人家这个祖父必须要回护,不能往外推。闺女必须护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呀。他爹想不管那是不成的。

    老尚书瞪着眼,把这口气给忍了。不然老妻怕是都要过来插手了。众叛亲离呀。

    华二老爷就是拿准了,这件事情大哥肯定不能站在祖父那边,三弟对芳姐从来都是宽容的,才敢在祖宗面前作呀。

    无赖能耍到这个份上,仗着的也不过是老父亲心软。华二老爷心里明明白白的。对于老父多少还是有点愧疚的,不管老父做的对不对,当儿子都不能为此威逼父亲。当儿子的不孝顺呀。

    可闺女同老夫站在一起比较的话,最好是能够双赢,不然他这个当人儿子的,当人老子的,也只能选一头了,肯定是闺女。何况虽然选了闺女,也没怎么伤到自家老爹不是。华二老爷认为他这也算是把伤害最小化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三章 又一年(求月票)

    过后华二老爷把二房的好东西,跟流水一样往老尚书的书房里面送,人家说的明明白白的,就是孝顺这个亲爹的。

    华老尚书冷着脸子,那是一点都不觉得高兴,逆子,这儿子在这么下去那就跟逆子差不了多少了。

    华老夫人同老尚书言道:“你看看孩子都给你下气了,二房的好东西,怕是如今都到了你得书房里面堆着了,你还不依不饶的,看到老二连个好脸色都没有。”

    老尚书一口老血那都不知道往哪吐,合着老妻光看到老二赔罪下气了,她怎么就没看到老**得他老人家不得不软和,不得不退让的把惹祸的孙女又给接手了呢。未知的麻烦那才是真的麻烦,老妻到底知不知道弄那么一个孙女在京城里面,那就是在身边埋了个雷呀。

    老尚书真的觉得孤单、寂寞、没人理解了。话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孙女闹腾出来的,虽然有点迁怒在里头,可也不能说没有关系不是。。

    孙女那里,老尚书那是眼不见为净,不想多搭理一句。

    可大儿子哪里,必须不能放过呀,说起来这事,芳姐若是错了三分,大儿子就错了七分,别看老大两口子什么事没做,可就一样把二娘送到东郡,不是京城,那就是做错了,而且错了个开口,错了个大半。

    罪恶的源头,罪恶的根就在大儿子那里呢,老尚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