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天遂人意 >

第375章

天遂人意-第375章

小说: 天遂人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芳姐送礼也是有讲究的,凡事送了酱的人家,都备着一份菜谱呢,都是能用上酱这个调料的。送的酱则少了些,就那么一精致的小罐,相比与菜谱上的菜色来说,实在差了不是一点。

    得了人家礼物的人家,总要表示一下的,见面说上一句,也算是人家没有忘记这份情分。

    华三夫人同小冯氏每每赴宴的时候,都要听到两句客气话:“四娘送回来的那物件真是不错,开胃的很,做出来的吃食,颜色看上去都让人喜欢。可惜那么多的菜谱还没能一一试过呢。”

    当然了人家这么说,只是一种客气,表示领情了。不见得是喜欢这东西。

    可人情的走动总是越亲近越好,小冯氏不知道芳姐为何要如此殷勤,可终归有了跟人搭话的梯子:“您喜欢就好,府上还有呢,回头再给您送过去些就是了。”

    金贵不金贵的提都不提,来人自是愿意同尚书府交好的,能得尚书府的夫人送些小物件,那是再好没有了,至于物件是什么,真的不是很重要:“多谢侍郎夫人呢。可是又有口福了呢。”

    华三夫人自然也是同样大方,谁让自家二弟那里确实很多呢。而且不知道为了什么,二弟特别大方,每每都要亲自过问灶上,是不是用了芳姐送来的豆瓣酱。简直就是百吃不腻的架势。

    华三夫人觉得餐桌菜色都要腻了,喜欢吃也不能如此呀,何况真的不怎么喜欢呢。不过总不能跟外人说就是了。能送出去,终归比在府上每日看到折磨自己的好,他的儿子们还小呢,经不住呀。

    就是华老尚书在朝上也会被人拦住说句客气话:“老尚书好福气,出嫁的小娘子那么还惦记与您,那酱料实在不错呢。没想到辽东贫瘠之地,竟然有如此珍品。”

    好吃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老尚书搭上话。

    华老尚书胡子都是抖动的,这人跟府上何时有往来的,这倒霉孩子怎么就攀上关系送礼了呢,实在忍不住的情况下开口询问:“刘大人喜欢就好,只是不知,刘大人同孙女婿何时莫逆相交的。”

    不是那么特殊的交情,肯定不能送呀。不然华老尚书肯定挥鞭子抽人。

    老尚书一时间差点问成,你什么时候同池二那小子有染的。

    刘大人摸着胡子:“老尚书抬爱了。下官无缘呀,是程大才子在状元楼请客,里面的酱爆鸭片实在开胃。下官有幸品尝而已。”

    老尚书黑脸:“哦,老夫竟然不知道这驸马爷竟然有如此闲情逸致。”

    说完走人了。剩下刘大人心中琢磨不定,京城里谁都知道,同程大才子不愉快的人都会叫上一句驸马爷。难道尚书府同公主府有龌龊吗。

    别看就这么一个小插曲,在朝堂上有小事吗,没有,别说一个尚书,就是一个能站在朝廷大殿里面的太监,一举一动那都能让这群人精琢磨出来点道道。

    一时间京城里面以尚书府的酱料为最。谁家府上宴客能得尚书府的酱料,那都是一番美谈。一酱难求。

    效果之好,让华二老爷繁忙如斯。同僚之间。都挺喜欢夸他家芳姐孝顺的,为了显示自家孩子确实如此,华二老爷免不了,把自家芳姐送回来的东西分出去一些。

    当然了华二老爷这等雅致之人。送出去的东西都是讲究的。包装上肯定要好上许多。京城米贵。没有华府的酱贵,米有地方买去,酱料没地方买去呀。

    就像老尚书喝的茶叶一样。这么多年了,除了人家那一小圈的人,从来没有出售过。至于味道怎么样,说句实话,多吃几次之后,倒也还成。

    不过在外评价的时候,那都是竖着大拇指来一句,珍品,佳肴。华二老爷更是因此交友广泛,让人称为平易近人,容易结交。

    背地里都知道,只要夸他闺女,这华侍郎就找不到北。

    这种事情瞒不过天下之主,圣人用膳过后同身边的大太监说道:“可惜,朕同华老尚书没有亲戚呀。”

    大太监心说什么意思,您同老尚书的关系,还用攀亲戚吗。最近老尚书也没有什么动静呀。

    大太监平生就绕着圣人的心思转了,琢磨半日,晚上的时候,圣人的御膳里面就有了酱这东西。

    御厨都是有本事的,别说有咸味的酱,就是没有味道的白菜人家都能做成珍品。别看没有芳姐的菜谱,可做出来的东西,依然具有特色性。

    成日就吃那么几样东西,就是满汉全席,也会腻的,有新菜色,圣人自然要换换口味,赶巧不错。能说圣人喜咸吗。

    大太监眼神时刻关注着衣食父母呢。心中想着,这华府的酱怕是要多讨些来才是。

    膳罢,圣人不无感慨:“难怪华爱卿宠府上娘子如此,难得佳妇,虽不是名贵之物,可时刻都能惦念老父的心确实难得。”

    可见圣人还是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回事的。辽东大小也是边境,辽东的事情,人物,自然也要关注,想知道点什么真的不难。富有四海,就要掌控四海。

    皇帝能随便进口东西吗,自然是不能的。必须知根知底呀。

    隔日君臣相得之时,圣人就开口了:“老尚书好福气,华爱卿好福气呀。难得子女如此孝顺,都是老尚书府教育的好。”

    华老尚书汗颜,名听说自家孩子犯错什么的呀,圣人这是为何如 此说呀:“老臣惶恐。”

    圣人:“老尚书大可不必如此,府上娘子贤良淑德,孝悌可嘉,实乃妇人之典范。”

    这夸奖可不是人人都当的起的。从大梁朝开国以来,得到认可的妇女不过那么几个。这年头人口稀少,寡妇都能再嫁的。贞节牌坊更是没有。能得圣人赞誉的妇人,当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老尚书愣了一下才跪地磕头,替自家孙女感谢天恩,能得圣人这么一句话,他华府的娘子,往后可金贵了。

    老尚书心下难免腹议,这圣人果然眼光差些,先看上自家不务正业的二儿子,再看上自家赚捅大篓子的孙女,圣人没有识人之明,能说是他这个老臣子的悲哀吗。

    真不知道让冯老御史听到圣人这话该当什么感受,想到冯老御史,华老尚书方才平衡一些,罢罢罢,好歹也是四娘的福气吧。

    看着谢恩而去的老尚书,圣人也不是没有感触的。同身边的大太监说道:“这老尚书同华爱卿果然有差距,听说华爱卿逢人说道他家娘子孝顺,都要送些他家娘子孝顺回来的酱料,以示此言不虚。可见老尚书没有华爱卿大方呀。”

    大太监不知道怎么回答圣人的话,一双眉毛都要纠结起来了,让他说的话,就是华侍郎比老尚书嘚瑟。不过现在看着自家陛下不见的愿意听实话。

    老尚书回府先把儿子招过来,圣人虽然说的是口谕,可能得圣人一句话那也是天大的福气,这话要给芳姐郑重其事的带过去。

    老尚书言罢,华二郎激动地双手连拍:“就说圣人英明果断,睿智勃发,慧眼拾珠,再也没有圣人这样让儿子敬仰的了。儿子对圣人的敬仰,犹如江水滔滔不绝。”

    华二老爷这话绝对是顺口了,听自家闺女说的多了,不免就说顺溜了,华二老爷的儒雅人品,绝对有保证,不是如此献媚小人。

    老尚书不能反驳这话,不过再听下去,肯定会把自己给憋坏的,这都是什么人呀,这还是他儿子吗,简直就是换芯子了,头疼的听完,才开口:“你当转告芳姐,莫要辜负了圣人这番赞誉。莫要给圣人脸上抹黑,好生在府上相夫教子才对。”

    华二老爷拱手行礼,对于方才的激动,颇有一些不好意思呢:“自然是的。爹爹尽管放心,圣人都如此赞扬芳姐的,可见芳姐做的不错。”

    老尚书瞪眼,真想抽死这倒霉儿子:“你闭嘴,圣人说什么,那是圣人对咱们华府的维护,是圣人的恩德,咱们当时刻自省才对,你当老夫耳朵聋了 ,还是眼睛瞎了,还 是你觉得你那闺女做出来的事情,我就一点不知道,作为女子,骑马招摇过市,奢侈无度,不敬上官,目无礼法,弄一群丫头整天的惹是生非。妇德呢,规矩呢,这都是你生的好闺女,你给个好生的传话与她,给我消停几分吧。莫要对不起圣人这番褒奖,不然,不然我定不饶她。”

    华二老爷黑脸:“爹您实在太片面了,芳姐来信的时候同儿子讲过的,二郎在隘口当值,难道让芳姐一人去上官府上走动吗,没得让人说出攀附之嫌。至于走马过市,那是东郡,民风自来如此,当不得事。再说了那里气候寒冷,不活动活动筋骨,人都冻僵了,丫头们活泼些,多动动有什么呀,别人说倒也罢了,您是芳姐的祖父,您怎么能如此说她呢,儿子,儿子实在替四娘委屈呢。”

    老尚书张着嘴巴,看着儿子都愣了,恨不得扑上去咬两口,你委屈个蛋呀:“你也说了那里民风如此,不是京城呀,你闺女在那里呆一辈子呀,她不回京城了是不。”(未完待续。。)

第四百章 升官

    同说不通的儿子讲道理,华老尚书累心,只能在儿子的软肋上下刀子。

    华二老爷脑门冒汗:“父亲说的是”

    闺女总要回来的,总不能让人落了话柄才对,到底是老父亲仔细呢。

    华老尚书只感觉力不从心,每次看到这二房的人,老尚书总要老上几岁。当这是作孽呀。

    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怎么就会生出来这么一个儿子,原来看着中规中矩很不错的,怎么就跑偏了,人都说这性子从小就定了,可为何他家老二,三十了性子还在突变呢。

    挥挥手把儿子打发了,老尚书在想,是时候让大儿子回京了,有大儿子在,至少他老人家能少操些心。

    还有就是圣人的这番褒奖,不光是对四娘的,还有对华府娘子的,若是这四娘实在不像话,老尚书为了华府女子将来的生路,说不得要把这孙女给灭了,省的什么时候惹出来祸事,祸及华氏一门的好。

    而且居老尚书自己的观察所得,这个真的不会太远。那丫头实在太能折腾。在他们华府十几年,他老人家火眼晶晶愣是没发觉出来危险。忍不住老尚书把自己也给放在有眼无珠,不太识人的队伍里面去了。

    老尚书暗恨,这么多年的顺遂,把当年的狠劲都给磨平了,到底心软了些。当初就不该让四娘嫁人,养他一辈子多好。至少不用现在就胆战心惊的,等着她什么时候惹祸。

    他到这个岁数了。怎么摊上这么一个能折腾的孙女呀。给池二兜底的话,言犹在耳。可如今看来他老人家兜不住了呢。

    这孙女好本事呀,远在辽东还招惹皇廷,那圣人的褒奖是那么容易得的吗,为了这番褒奖,那得时刻维护住。不然就等着被人抓辫子吧。糟心死了。

    老尚书一把年岁,就因为芳姐倒腾点酱,又多掉了一大把胡子。

    华二老爷给自家闺女写信之余,感念皇恩,到底很大方的用私人名义。给圣人送了礼物。谁让圣人慧眼识珠呢。

    每每想到这样的圣人。华二老爷都有一股英雄惜英雄的情节出来。他们两是一伙的这种心气也不知道华二老爷是怎么领悟出来的,反正在芳姐的问题上,池二老爷很肯定他不是同自家老爹一伙。

    收到礼物的圣人只有一句话:“到底华爱卿是性情中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