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天遂人意 >

第359章

天遂人意-第359章

小说: 天遂人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老尚书没有自家儿子孙女想的那么豁达,看到自家老妻屋里摆着的桃酥跟奶糕的时候,眼神就是暗了暗,等到老妻说那是芳姐孝顺回来的,老尚书吃的还很爽口的时候,这位老尚书心里就不乐意了。

    可以说,这桃酥怎么爽口,对芳姐那倒霉孩子的意见就有多深,这是不求人了吧,也不知道是谁当初眼巴巴的给自己的书房去送点心。

    用不上了,立刻就把他老人家给扔一边了,若不是自己碰上了,估计什么是桃酥,桃酥什么味,他老人家都不知道呢。

    想到这里,自家案上的公文,老尚书就想在拖一拖,华老夫人在边上看着自家老尚书变来变去的脸色忍不住开口:“怎么不合口味,是不是太甜了。”

    老尚书心说我就喜欢吃甜的:“倒也不错,这孩子也就是在吃上如此刻苦的上心。”这话说的实在刻薄。

    华老夫人脸色当时就下来了:“难得这孩子孝顺,幸好没有外人,不然你让一个小娘子传出好吃的名声,你当你就有脸面了吗,咱们当长辈的不说给小辈们撑腰,怎么也不能添了麻烦不是。可是芳姐哪里惹到了老爷。”

    老尚书耷拉着脸子,放下手中的吃食,一声冷哼走人了。

    华老夫人心里也不高兴在,老头跟儿子一样抽了。

    注定是华老尚书不痛快的一天,芳姐虽然没想到自家祖父到底有多大的能量,可华二老爷心里明白呀,对于自家姑爷的事情人家华二老爷多上心呀,

    收到自家闺闺女亲自指导之下做出来的吃食,就过来老爹这里献殷勤了。

    华老尚书在书房里面看到捧着桃酥的儿子的时候,火气还没下去呢。简直是越看越有气,老妻有,儿子有,就他老人家没有,这芳姐就是一头养不熟的白眼狼呀,妥妥的。

    华二老爷没有自觉地呀,而且不太会看他家老爹的眼色,凑上前去献殷勤:“父亲,这是芳姐让人做出来的桃酥,新品种的点心,外面儿子还没有见到过呢,是您喜欢的口味,儿子就给您送过来了。”

    难得自家儿子表达的如此奔放,华老尚书也不好抹了儿子的面子,孙女不记得他,儿子能知道自己喜欢甜食也是不错的。能说华老尚书再给自己找平衡吗。

    耷拉的脸色稍有缓和“放下吧,那孩子对你倒也孝顺。”

    华二老爷跟着就嘚瑟上了:“儿子这辈子最大的成就估计就是养了这么一个孝顺的闺女了。”

    华老尚书一声冷哼,不阴不阳的说道:‘老夫这辈子可惜呀,就没有这个成就。’

    华二老爷抿嘴,他家老父亲心情不大好,什么意思呀,嫌弃老大,老三不孝顺,还是想起早就嫁到外面没啥走动的姐姐了。

    华二老爷还是很有兄弟情谊的:“父亲,大哥同三弟都是孝顺您的。”

    这话说的厚道,老尚书感怀自家儿孙和睦,不过也就这么一点宽心的地方,跟着就说道:“老夫说的是你,怎么就看到芳姐对你孝顺,你怎么就不知道同那孩子放在一起掂量一下呀,怎么这点优点都给孩子了,你身上没剩下吧。”

    绝对是迁怒,这老头把对芳姐的不满都给华二老爷压身上了。这年头不孝顺那是多大的事情呀,甭说做官,做人都没法做了。

    华二老爷脑门都冒汗了,膝盖打弯,吧唧就跪地上了:“父亲,儿子惶恐。”

    老尚书看到华二老爷一脑门子汗,倒也明白过来了,自己有点迁怒:“起来吧,这桃酥不错,放下吧,好歹你还知道惦记我呢。”

    华二老爷看着自家老头又一次的拿起点心,才明白过来,估计自家闺女送东西的时候没有打点到位呀:“爹爹喜欢就好,芳姐来的时候就说了,这东西甜腻,爹爹年岁大了,肠胃克化起来不容易,让儿子莫要给爹爹多用。”

    意思就是不是不给你吃,是为了你的身体,控制着你吃。所以才没有特别给你送过来。

    华老尚书人人精,可经不住儿子糊弄呀,被如此一番说,立刻脸色就缓过来了:“哪有你们说的那么麻烦,好了放下吧,这点口腹之欲我还是控制的住的,这孩子就是事多。”

    华二老爷一身的冷汗,您老人家到底整天的在干什么呀,这点小事如此纠结,怎么就不做正事呢,姑爷哪里多大的小事,拖到如此之久。这圣人也不是怎么选官的。(未完待续。。)

    ps:  谢谢亲们的支持,谢谢。

第三百八十五章 美名

    爷俩一时间各有感触呀。华二老爷回神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犯了大不敬的罪过,就是心里想想也不成呀,更加的惶恐了,君臣父子纲常岂是他能质疑的。

    老尚书心情顺了,跟着就关心家人了:“二郎那里你也不要着急终归是圣人过问了的事情,下面的人不敢做太多的动作,各方面都要考虑到的,再说了圣人那里也要在通报一番。估计怎么也得十几天才能下来。至于职位,老夫倒觉得不必太显眼,只要是实权,职位如何倒也无所谓,也省的那不长心眼的定国候在过来扯皮。”话语之间对于定国候可以说是膈应到了几点。

    华二老爷跟着点头:‘爹爹想的比儿子周到。’至少爷两在对待定国候的问题上是一致的。

    华老尚书抿嘴,也不知道谁在朝堂上跟自己这个老父亲叫板的,现在说我想得周到了。想想都是糟心,挥挥手:“好了,下去吧,这些东西放下就好。”

    华二老爷得到准信也不想多呆,利利索索的就走人了。老尚书看着儿子的背影,一声长叹,儿女都是债呀。

    华二老爷在自家老爹这里探得消息,不过夜就给自家闺女送过去了。就怕自家闺女为此费心。

    大半夜的被人叫起来的池二郎听到这么一番消息,心里都是踏实的。知道华老尚书会罩着自己是一回事,真的被罩着又是一回事。上面有人心里不慌,这话当真是惬意。

    从这天开始。池二郎在京城里面低调了起来,会友,拜别的事情都暂停了下来,而是带着管事,拿着自家夫人整理出来的册子,开始走动与定国侯府的庄子之间。

    人家池二郎做事地道,只要是划给自己的人,不拘老少,不管男女,不怕费事。不怕困难。人家池二郎都给拉走了。既然是我的就不会麻烦别人。

    挑出自己得用的人手,剩下的都送到了夫人的陪嫁庄子上了。

    池二郎自己手下也有两个庄子,可池二郎自有一番打算,观夫人的手下。自家夫人调教出来的人还是很得用的。而且行动做事利索周到。实在让池二郎佩服之极。

    这些人送到自家庄子上。能做的事情不多。可听夫人的意思。夫人的眼里就没有没用的人才。

    所以一路走来,池二郎带走了自己看得上眼的部曲,剩下的人手都是在管事的安排下去了芳姐的陪嫁庄子上。

    还有一部分看上去。脑子不太够用,找不到归属感,不知道谁才是他的主子的人,即便是身强体壮,池二郎也没有用,而是送到芳姐在引雷山下的庄子上进修去了。

    用自家夫人的话说,甭着急,等他们学习回来,就懂事了。实在教不会不用就是了。

    池二郎心情畅快,他娶芳姐,不光是圆了梦想,内宅也多了一个贤内助呢。用夫人的话说,当真是居家必备的贤惠人呢。

    顺便池二郎还把自家夫人调教手下的心得体会给摸了一个底,可以说意义深远的很。

    芳姐虽然是八卦来的野路数,可毕竟是几千年的心得体会,池二郎学来受用无穷。

    有了事情做的两夫妇,日子过得倒也飞快。侯府的任何闲事都挡不住池家二郎培训自家人手的热情。顺便芳姐把自家丫头们也都给集训了一番。务必做到,随便一个个抻出来都能绝对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关键时候还能挡流氓。

    华老尚书也终于拿着吏部递上来的文书,找个不错的机会给圣人过目了。

    圣人拿着池二郎的下放文书:“辽东指挥使,这位子是不是有点屈才呀,老侯爷的子孙,定国国候府的儿郎,就是当个指挥同知那也是当得的,老尚书怎么看。”

    华老尚书低头敛目,心说圣人对池家这个孙女婿印象可是不错,看的还很高。心里难免舒坦些。

    询问到他老人家的意见的时候,华老尚书还是就事论事的说道:“圣人说的是,老侯爷的子孙,侯府的儿郎,本事自然是有的,能入圣人的法眼,当个同知倒也不为过,可池家二郎的年岁毕竟小了些,历练上也差了些,不是老夫心疼自家孙女婿,这本事还是要一点一点的学,莫不如让儿郎在下面多学点本事,往后若是能为圣人立下功勋,再提官职也是好的。都是下臣私心作祟。老臣惭愧。”

    华老尚书语毕,上面坐着的圣人,就是一声赞同:“好,难得老尚书如此看重小辈,老尚书思虑过人,风采不减当年。那就依老尚书,让池家小子到了辽东,从指挥使做起好了,让二郎莫要灰心丧气,有本事尽管亮出来,朕的指挥同知,辽东守备都是为他候着的。”这豪言壮语说的实在有点大。

    老尚书看看边上的杜丞相,心说幸好圣人身边没有外人,不然这话传出去,也不知道对池二郎来说是好,是坏呢。好在自己跟杜老头交情不错,这话倒也不至于透漏出去。

    老尚书:‘都是圣人的提携,只希望那小子莫要辜负了圣人的信任。”

    杜老丞相之所以得意于圣人,那自然有他的为官之道的,跟着就:“哈哈哈,老臣倒是乐意看到那池家小子能有老侯爷当年的风采,让我大梁多一员虎将。”这位拍圣人的马屁也不是一次了。说起来得心应手。

    圣人:“借老丞相吉言,老尚书看上的孙女婿定然不会差的。”

    华老尚书阴沉着一张脸,一口低气压咽下去了,能跟圣人说,是自家倒霉儿子自己看上的吗,能说他老人家真的没有这份慧眼吗。

    老丞相跟着圣人的话头就恭喜老尚书:“华老尚书慧眼识才不减当年。”

    老尚书对着圣人,对着老丞相拱拱手:“呵呵。老夫惭愧,只希望小辈们莫要让圣人失望就好。”其他的不好说。真心的不想把这关系,揽的如此亲近。

    上面的圣人看到如此这般的老尚书,心情大好。这池二郎即便不是老尚书看上的,那也是是自家爱卿看上的,定然错不了的。

    更何况这位池二郎早己见就简在帝心了,那引雷山下如今村庄遍地,沃野千里,在没有心怀不轨之人在那里逍遥法外,圣人心里简直就是去了一块心病。

    那等地方。那等邪说。若是让有心人利用了,对于她大梁,对于他这个圣人都不是好事。

    这份功劳圣人从来不曾忘却,要不然能在定国候那么大的压力下。力挺池二郎吗。

    这三人在御书房里面就把池二郎的职位给愉快的决定了。

    等到吏部看到这份文书的话。都有点不敢相信。看上老尚书的眼神那是十二分的崇敬。

    唯有老尚书这等高风亮节之辈才能做出如此高义之事、亲孙女婿呀,都能做到不偏不倚。

    他们吏部递上去的明明是指挥同知,能变更吏部文书的。除了老尚书再也不会是他人了。

    不明事理的人,看到这份文书的人都替池二郎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