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重生好媳妇 >

第394章

重生好媳妇-第394章

小说: 重生好媳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翠莲大喜过望,心里暗道这就是老话所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本来她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想到忽然来了这么一手。

    张翠莲立马答应下来,连连感谢。那校长又说道:“其实之前我就想跟你说了,就是怕你觉得晦气。你既然有打印机,为啥不印点冥币呢?咱们中国人逢年过节的都得烧点纸钱、金元宝的,别看那玩意便宜可真的能卖上好价钱呢。”

    张翠莲苦笑一声道:“说实在的,我压根就没往那处想。我寻思着跟学校合作也就行了,将来发展壮大了承接建筑工程公司的图文就很不错了。”

    那校长指了指张翠莲,笑着说道:“你啊还是太年轻,慢慢的你就发现你并不满足这些啦!”

    张翠莲跟那校长约了时间,等着过了元旦学生考完了期末考试。由校长出面给张翠莲介绍一些可能用的上的朋友。

    这个人情可以说是用钱砸出来的,张翠莲私下里猜可能这校长就是为了还人情吧。毕竟胡瑾萌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小饭馆的老板,给学校砸了那么多钱最后换成了一张毕业证书,也是真够亏的。

    不过这个印冥币的事儿,张翠莲真心没考虑过。要不是这个朋友提醒,她压根就不会琢磨这件事儿。

    张翠莲的那台新型印刷机,小打小闹还可以。要想印刷冥币,型号规格都不够。而且这件事儿到底能不能做,她现在心里也拿不准主意。

    张翠莲回家跟董丽华闲聊,说起了这件事儿。董丽华便说现在这样的生意很好做,当初在老家补胎修车的时候。街对面就有一家人卖纸钱、元宝、寿衣之类的东西。一年到头赚不少钱,尤其是纸钱那玩意称斤上货然后再按捆卖钱。

    “要是我印这玩意,你说会不会太晦气啊?就怕家里人不同意!”张翠莲讪讪的笑着,董丽华倒不觉得。

    “那有啥的,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事儿那都没事儿。这有什么晦气的,谁没有死的时候?再说了都是活人给死人烧纸,那是功德那是孝顺都是有情有义的人干的。”

    张翠莲知道董丽华不管怎么样都会支持自己,可现在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本就没有那个基础。

    “啥不一定啊!”董丽华给张翠莲提醒:“你忘了杨庄还有一个废弃的厂子呢。顾致城当书记的时候,一直没把那地方卖出去。你不是说那地方是个小小的造纸厂,也是个印刷厂么。那机器走在不在,能不能用啊?”

    张翠莲觉得事情忽然明朗起来,一拍大腿笑道:“对呀!那不是有一个现成的么。那个厂子的机器都在呢,当初村长四叔就怕卖不出去。把那些机器都锁起来了,就怕老百姓偷摸把它运出去当废铁卖了。”

    董丽华接着劝道:“你们两口子在杨庄的人缘不错,价格呢也好说。你看看要不就先别买,租一年看看。你觉得能干再说,不能干就当花钱买个经验了。”

    张翠莲噗嗤一笑,心里有些难过可惜道:“那我花钱买教训的事情还真不少。这笔店倒是行了,楼上的图文今年一点钱都没挣上。也幸亏我能发的出来工资,要不然这几个孩子早就跑了。”

    董丽华拍拍张翠莲肩膀哄道:“万事开头难,谁也不能干什么都成。你现在才开始干,能拿下政府采购已经非常不错了。我跟你爸都没想到,你可不知道,你爸现在可高兴了呢。”

    张翠莲咯咯一笑,谦虚的说道:“哎呦,这也是巧合。我们就是幸运而已,不是有一句话叫做额蚌相争,渔翁得利么。是那两家掐的太厉害了,才便宜到了我。”

    董丽华虎着脸满脸不高兴:“胡说!这是老天爷赏口饭吃,是你的就是你的,跟别人没有关系!”

    张翠莲见董丽华心情不错,并没有将印冥币生意认做不吉利。心里面松了一口气,只要家里老人不反对她觉得这件事儿就有了几分眉目了。

    “哎,你说的那个什么掐架是啥意思?头些日子,听你说什么招标投标的。我也不懂啥意思,问你爸,那个老死头子也不跟我好好说!”董丽华撇撇嘴:“ 嫌弃我是个啥也不懂落后的老太太,哼!”

    张翠莲哄着董丽华道:“啥落后的老太太啊,跨行业的专业术语谁能明白?你以为我爸真的懂呢?他那心里头也是七上八下说不明白,怕你笑话他,跟你装呢。”

    董丽华半信半疑的想了想,随后噗嗤一笑道:“嘿,别说还真有可能。”

    张翠莲斜了一眼,搞怪的说道:“我都很蒙圈的,搞了一大堆的乌龙事件。要不是手底下刚好有一个明白人,这事儿肯定轮不到我的身上。”

    董丽华好奇道:“那你说的什么别人闹腾的厉害,便宜了你是啥意思?”

    张翠莲呵呵一笑:“这个以前啊定点单位那都是有背景的,哪是咱们这样的人能接手的?靳文再能干,他手也不能那么长,别人也得吃饱饭啊,你说是不是。”

    董丽华懵懵懂懂的点了点头,张翠莲笑着又道:“我们一共也就是六七家单位投标,我还特意去看了一下。真的就咱们家店特别小,你看人家干的都是批发城里多少年的老手了。这里头就有两家特别不对付,好像在那个批发城一楼文具区的时候就是两家顶牛,争斗的挺厉害的。这两家那两天跟疯了似的,找人也不说自己家多好。你家黑我家,我家丑化你家的。人家上头领导就有些膈应,说着做生意还是重在人品。这两家老板人品不行,就给划掉了。”

    随后剩下了几个单位,张翠莲的这个御工坊名气还是太小了。而且是一个新开的小店,看着像是没什么实力的样子。

    但是考察团过去一看,好家伙虽然在学校附近但无论是装修还是产品都称得上专业。而且里面有相当多的办公室专用文具,这也符合考察团的一个考核项目。

    最后述职阶段,张翠莲穿着知性大方。给了考察团一个非常好的印象,最终成为了三家定点单位的其中一个。

    “要是那两家不折腾,我估计怎么着也没有我的戏。我知道的倒是不晚,关键是我没有走后门。我捉摸着这个事儿靳文说靠谱,我就靠谱着走。事实证明,很多事情不能光道听途说。你说到现在,多少人还在那嘀咕。说什么这政府采购就是得走后门,说回扣多些说什么谁是谁家亲戚的。都瞎扯!”张翠莲用力的擦着桌子,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来。

    “不过这人啊还真是有从众心里,店门口挂着政府采购的牌子之后。我们家的卖的更好了,学校采购老师都过来问。你说这是不是好事儿,好像挂了个牌子,我这里就是个保证质量绝对不卖假货的地方似的。更有家长跟我说,在我们家买的钢笔水就是比孙姐家的蓝。说孙姐家的都是假货!”

    董丽华愕然:“小孙不是在你这里拿货么?一样的玩意,怎么就没有你的蓝了?”

第四百八十六章 出名了

    第四百八十六章 出名了

    张翠莲的感觉并没有出错,一朝天子一朝臣。她主动回了一趟杨庄,找到了四叔问一问关于那废弃厂子的事情。四叔倒也好说话,跟现在的村支书商量商量。

    可那村支书怎么会不知道张翠莲是何许人?至今村子里很多人都在拿自己跟顾致城作比较,都在说因为他把顾致城挤了下去。

    好在顾致城找的人还不错,起码那收散鸡散鹅的人现在还在村子里面收。卖豆腐的那户表现的也不错,宋磊这个渔夫也很给面子。只要他再熬半年,就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但是看见了张翠莲过来,想要租那个什么厂子。这个新官桀骜的说道:“租是不行的,你要是买的话我能便宜点卖给你!”

    四叔也不是不通人情的,他是杨庄的坐地户自然以杨庄的利益为主。且他也是杨庄的族长,村里本族人日子过得好他脸上也有光。

    听见赵书记这么一说,他立即明白过来人家是要给顾书记两口子穿小鞋了。心里顿时十分不高兴起来,心里暗骂一声:“真是心眼坏透了,你把人家给挤下去了。现在还有脸欺负人,真是不知道国家为啥要让你这样的人升官发财!”

    但这话他可不能放在面上说,装作关心的说道:“哎呦,赵书记。咱们那些个破铜烂铁搁着也是落灰,倒不如租出去。这一年还能给村子挣点房租,它那个厂子总得用人。咱们村里的闲汉也有了工作,这不是又一举多得么!”

    赵书记冷冷的看着四叔,脸上的质疑明显:“四叔,这话就不对了。咱们得按规程办事儿,没有你这样偏帮的。你是不是收了人家的好处,在这跟我演双簧呢!”

    把四叔气的要命,老头本来就是个傲气的的人儿。当下就翻了脸,跟赵书记吵了起来。赵书记家里条件好,来杨庄为的就是为了在档案上有一个好的经历。对杨庄的事并不放在心上,对四叔也没有太多的尊重。

    他见四叔气急败坏的开始骂自己,也跟着不高兴起来。对着四叔也开始骂人,一老一少差一点掐起来。

    张翠莲费劲的将二人拉开,气恼的质问赵书记:“你这个人说话也太刻薄了,青天白日的就诬陷别人。你这也是当干部应该做的事儿?我可是来你们村子里办事儿的,你这种工作态度小心我投诉你!”

    赵书记撒起泼来,指着张翠莲的鼻子骂道:“有种你就去,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不就是公报私仇么,告诉你,老子不怕!”

    张翠莲对这个赵书记也真是服气,人家这才叫死猪不怕开水烫。管你是谁,老子就是不惯着你。

    四叔气不过,指着赵书记的鼻子放狠话:“姓赵的,老子今天就让你知道知道厉害。”

    原来顾致城没招惹他的时候,他都能集结一群人上访告状搞事情。今天当着外人的面,赵书记让他下不来台。四叔会就这样算了么?

    他从村委会出来,一路走一路招呼人马。说什么赵书记欺负他一个老头子,骂他欺负他不说差点动手打他。村子里的人被四叔挑动的热血沸腾,都说要联合起来去上头找领导。

    临近年关,这可是一件要命的大事儿。赵书记知道要是真让这群刁民搞事情,他升迁的事儿准要泡汤。

    一听说四叔发动群众了,赶紧跑过去给四叔又是作揖认错又是送礼道歉的。只说自己喝了两杯酒,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四叔气恼的不只是赵书记不给他面子,更恨这么一个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居然不为村子里办一丁点的实事儿。

    当初顾致城来的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那么穷。他动员大家伙受了多少白眼,糟了多少嘲笑,吃尽了苦头。自己也给那两口子找了很多闲气,可依然没挡住村子里变富的大好形势。

    现在家家户户都养大鹅,年轻力壮的就在家里种葡萄。上面下来的技术员都是当初顾致城请来的,现在每个半个月就会来一次指导一下。

    原本农闲的时候大家都会闲赋在家就这么干呆着,要么出去打牌要么就是闲逛。现在去了农耕,家里面还要养一大堆家禽哪有时间玩物丧志?

    这些都是上一个书记带来的变化,四叔清楚这两口子都是有心有情有义的人。而且也相信,只要是这两口子要干的事儿,肯定都是大好事儿。

    四叔见到赵书记明显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