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水乡人家 >

第762章

水乡人家-第762章

小说: 水乡人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家曾被诬告与玄武王勾结,小方氏自不能与玄武王合作。

    睿明郡王负责西部白虎王麾下将士的军需衣物置换。皇帝担心他刚涉足纺织业,若是完不成任务,可就近请方初援手。小方氏和郭家生产能力强,完成任务还有余力,可随时支援他。

    结果,睿明郡王不负皇帝厚望,居然完成了兵部下派的任务。

    至于小方氏,在九月下旬就将最后一批军需衣物出库,送到奉州和岷州交界的中转储备库,自有岷州地方禁军派人来接手。

    朝廷在边疆各州府设立中转储备库,专门接纳、存储和转运军需物资,是考虑运送物资的民工不可离家太远,否则费用增加不说,在异地他乡还容易生病受伤,不如运到哪,就用哪里的民工。

    岷州和奉州交界的中转储备库,方初带着黑风等人,将押送的四万套军服交割完毕,在当地歇了一晚,次日返回奉北河东县。

    方初走后,一队禁军驱使民工将他送来的军服提出库房,送去西部边疆——白虎王麾下;另一队禁军从储备库另一个库房内调出一批看上去和方家同样的军服,押送往西南边疆——朱雀王麾下。

    一夜间,两批军服调换。

    去向变了,生产商家也变了。

    方初对此一无所知。

    返回途中,他派出两拨人,分别去奉北睿明郡王处,以及汉中府谢家作坊,探听消息。十日后两拨人都返回。

    奉北府,睿明郡王纳了谢吟诗为侧妃。在她的协助下,睿明郡王将靖明织造行经营的十分兴旺。——靖明织造行是他创立的作坊。

    汉中府,谢家却遭遇困境。

    ********

    终于出手了!大家周末愉快哟,每天一更作者都不好意思留言给你们(*^__^*)(未完待续。)

第1201章 谁能笑到最后

    谢吟月选汉中,原本是为了生产织锦,然混纺布一出,冲击了锦缎的销售。方初和韩希夷去年都缩减了织锦的经营规模,谢吟月反大规模经营,遭遇打击是必然的。

    方初纳闷:以谢吟月的眼光,怎会犯如此错误?

    他哪里知道,谢吟月凭借前世记忆,卯足了劲要在汉中大作为,因为前世他选了汉中经营蜀锦,兴旺了小方氏。然而,今世清哑提前将混纺布研究了出来,市场形势变了,后果也出乎谢吟月预料。

    谢吟月低估了混纺布,以为比不上锦缎华贵,不会影响锦缎销售,就像棉布影响不了锦缎销售一样。谁知毛呢料子一出,便以厚重、挺括引人注目,做成披风和大氅等衣裳,配上贵重皮草,显得庄重、大气、华美,比缎面衣裳更适合冬天。富贵人家图新鲜,趋之若鹜。以京城为中心,有钱人今冬全部选用它来做冬衣,供不应求。锦缎自然就遭遇冷落,恐怕到春天才能缓过来。

    汉中府,谢吟月坐在桌前,从容地翻看最近的销售账簿;坐在她对面的谢天护却满脸急色,问:“大姐,这如何是好?”

    谢吟月问:“京城这边销售锐减,其他地方呢?可有信传来?”

    谢天护道:“混纺布刚上市,郭家和方家接了军方订单,无暇他顾;其他商家生产的多销往京城和附近州府,江南等地自然影响不大。但这只是暂时的,等明年、后年,肯定也要受冲击。”

    他声音带着恐惧的颤音。

    谢吟月把账簿一合,道:“那就改!”

    谢天护一愣,问:“怎么改?”

    谢吟月淡淡道:“我们也经营混纺布。”

    谢天护眼睛一亮,喜悦道:“我跟大姐想的一样。”

    谢家并非没基础,郭家的水力驱动技术谢家也买了,筹建混纺工坊也不麻烦。虽然起步比别人迟了些,强于一直错下去。他之前没提,是怕打击谢吟月的信心。她对谢家这次东山再起寄予很大希望,谁知刚开头便遭遇打击。现在要她转去经营混纺布——混纺布可是郭清哑创出的——他怕大姐心里会有疙瘩,以为被郭清哑比下去了。没想到谢吟月很决断,并不像以前固执己见,他感觉欣慰万分。

    谢吟月神色淡然、坚定。

    之前是她大意了。

    她太相信前世记忆了!

    在汉中,不单有谢家建立的织锦作坊,谢吟月自己的嫁妆产业也建在这,否则她已经是韩家妇,韩希夷怎会允许她坐镇汉中,为娘家出力!这么大的织锦生产规模,在混纺布的冲击下,若她不立即转变经营方向,再坚持下去,后果她承受不起。

    她也没必要坚持。

    原本她就计划,在织锦买卖开拓稳定后,再涉足混纺布经营,因为她预计:纺织市场即将会面临一场混乱,而她将趁机崛起。

    能屹立在大靖纺织界不倒的商家,才是最后的胜者,至于是谁创立了混纺布,谁又最先创出华美的锦缎,有什么关系呢?

    她坚信,她会笑到最后!

    胜者为王!

    腊月初,方初准备回京。

    临行前,他将冬儿和牛二子叫去,吩咐:“虽然混纺布供不应求,咱们万不可贪心。就按这规模经营,也不许逼迫织工们熬夜赶工。人是最要紧的,切不可做那杀鸡取卵之事,品质更要保证。”

    冬儿和牛二子束手答应。

    方初又把目光对准牛二子,道:“二子,你是我从市井间捡回来的。当初收留你,并非可怜你。若只是好心肠做善事,帮扶你姐弟几两银子也就罢了,无需将你带在身边调教,后来更让你管理人事。用你,是看你机灵有才干,可堪当大用。”

    牛二子红了眼睛,哽咽道:“大爷,这些二子都知道,也很感激。”

    他与大爷的相遇,那是一见钟情——啊不对,是一见如故,就像戏文里说的,大爷就是他命中的贵人、福星。

    方初道:“世上聪明的人多的很,并非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牛二子诚恳道:“请大爷指点。”

    方初道:“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自己努力,还要有机遇,要有远见。你自身够努力,我也给了你机会,你也抓住了,剩下远见——”

    他停顿,目光变得幽深。

    二子屏息凝神,静静等待。

    冬儿也专注地看着方初。

    方初静默一会,才接着道:“当初,卫家、曾家、刘家,都是织锦世家。你们大奶奶的织锦技术,也都无偿转让给了他们。这么好的发财机会,为何他们没发财,却反而家破人亡了呢?”

    二子愣了一瞬间,便激动道:“二子知道了!请大爷放心:二子绝不做那忘恩负义、叫人挖祖坟的事。今生今世,二子跟定了大爷!生是大爷的人,死是大爷的鬼!”

    少年满脸坚定不移。

    方初懒得计较他语病,点点头又把目光转向冬儿,眼神锐利了几分,沉声道:“冬管事,我买二子花了十五两;你大奶奶却为你支付了一千两银子给你婆婆。你可知道为何?”

    冬儿屈膝道:“大奶奶怜惜冬儿,冬儿不敢忘记大奶奶恩德。”

    方初认真道:“‘恩德’两个字就别说了。方家就算是积善人家,也不能这样花银子救人,不然再大的家业也会败光。织女费心救下冬管事,不仅有相处几年的情分,还因为冬管事值得她费心。织女对冬管事寄予厚望的。冬管事要格外谨慎,就不为自己打算,也要为你儿子打算。——宝儿将来前程全靠你这个娘亲了。”

    虽然方初和牛二子先有了一番对答,冬儿还是觉得方初对自己的嘱咐有些异样,似乎话中有话。

    她抬眼,直视方初的眼睛,认真道:“请大爷和大奶奶放心。冬儿今生今世都不会背叛郭织女,绝不会像曾少爷和卫昭一般。”

    方初定定地看了她好一会,才点头道:“我相信冬管事。”

    又向牛二子道:“河东这里就交给你们了。”

    牛二子和冬儿同声道:“请大爷放心。”

    方初长身而起,大步走出去。

    冬儿、牛二子、黑风等大小管事一齐送到村庄路口,直等方初和张恒一行人马跑得看不见了才转身。

    ********

    知道谢吟月预计的纺织市场混乱是什么吗?(未完待续。)

第1202章 方家家主

    方初经过奉州城时,照旧去找了郭大有和方剑。

    方剑这几年一心扑在奉州,如今终于做出成绩,不免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再不复从前富家子弟混日子的态度。

    他向方初道:“三哥放心。弟弟虽比不得三哥,守住奉州这一块还是成的。若连这一处都管不好,还有什么脸面管其他?”

    方初满意地看着堂弟,笑道:“奉州混纺商行的建立,你功不可没。父亲很是夸赞你,说你出息了。今年是混纺布上市的头一年,利润就有不少呢。族中少不得要奖赏你。”

    方剑笑得合不拢嘴。

    他前年在奉州收的妾室春桃为他生了个儿子,他特命春桃抱了出来拜见方初这个三伯父。

    方初少不得奉上一份见面礼,因见那春桃温婉娇柔,脸上好鲜艳颜色,抱着孩子站在方剑身边,看去很是亲爱的一家,而方剑已经几年没回祖籍了,弟媳独自带着孩子在家中侍奉公婆,眼前情形让他觉得有些刺眼,只是当着春桃面不好说的。

    等春桃进去后,他对方剑道:“明年我和父亲都要回江南。你在奉州不得回家,趁早把弟媳接来。总不好让她在家里一直守着。”

    方剑忙道:“弟弟知道了。这就给家里写信,接她来。”

    方初点点头,这才罢了。

    后堂内,春桃听见这话,暗自咬牙,使劲绞帕子。

    方初离开时,方剑带着几个管事和掌柜送到大门口。

    看着方初走远,一姓冯的管事转身对方剑笑道:“从此西北就是剑少爷主事了。我说句大胆实在的话:小辈里头,除了三少爷是头一个,再往下就是剑少爷了。若不是二老爷从前是家主,又有三少爷和织女撑腰,剑少爷比则少爷更适合继任家主。”

    方剑笑道:“别胡说!我能有什么?全靠三哥三嫂在旁指点。”

    冯管事忙道:“剑少爷太谦虚了。虽然有伯爷和织女指点,不过是发个话而已。奉州混纺商行从筹办到经营,上上下下哪不是剑少爷谋划操劳?这份任事能力和手段,我们都看在眼里。”

    众人纷纷附和,都赞方剑有能力。

    方剑嘴上谦虚,心里着实欢喜,觉得自己当得起他们这夸赞。回到内室,他坐到炕上,开心地抱着儿子逗趣。

    春桃捧上茶来,放在几上,看着他父子笑道:“爷整天说三哥如何如何,三嫂如何如何,今日见了三哥,我倒觉得平常。这两年间,他不过来了奉州几次,每次不过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一应大事小事,那不是爷在操心费神!爷没日没夜地忙,那些辛苦我比旁人都清楚。我觉着呀,爷比三哥强!便是家主也能做得。”

    方剑笑道:“你倒把爷捧得高。小心摔死了爷!”

    春桃撅嘴道:“不是捧,是说真心话。”

    方剑道:“我也知道你说的真心话。那是你见识浅薄,才这样认为。但你可知我方家有多大家业?眼下我才管奉州这一处,便操劳成这样;若是管几十处、上百处,又该如何?”

    春桃震住,半响才不甘心道:“横竖下面有人管,爷只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