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水乡人家 >

第750章

水乡人家-第750章

小说: 水乡人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初道:“你长这样还有理了?”

    清哑白了他一眼,替儿子回道:“你才不讲理!叫奶娘来喂奶。”

    方初忙对外道:“紫竹!”

    紫竹忙叫奶娘来。

    这里,方初怕吵了清哑,抱起儿子走到外间窗边,一面观赏那黄艳艳的雏菊,一面晃荡着身子哄儿子。

    他转眼间神情又温柔了。

    原来,他很有自省精神,想安哥儿虽然长得“单调”了些,但韩希夷那件事却不怪安哥儿。那件事若弄不好,是他这个做老子的没本事,不能迁怒儿子。儿子这么小,纵有心帮他,也没能力不是!自己乱发脾气,儿子要笑话他的。为了不让儿子笑话他没本事,他便对安哥儿承认错误,婉转道歉。

    他用唇碰了碰安哥儿的脸颊,柔声道:“爹才说你两句,你就哭了?哥哥姐姐可不像你这样脾气大。”一面左臂环绕托住安哥儿,腾出右手轻轻拍着儿子,还不停摇晃。

    安哥儿便停止嚎哭。

    方初凝视着他,失笑道:“你这小子,比鬼都精。你听懂爹说什么了?你知道爹心里想什么,得意了对吗?”

    奶娘站在那看着大爷温柔地和小奶娃自说自话,眉目舒展,笑吟吟一张脸,全没有面对下人时的威严,很是觉得异样。想上前又犹豫着要不要上前。这时候打断他们父子,似乎有些煞风景呢。

    方初眼角余光瞥见奶娘来了,并未收起慈父貌,又逗了儿子一会,才将安哥儿交给她,她慌忙抱了去隔壁喂奶去了。

    方初这才回身坐到床沿上,和清哑说话。

    日日和她在一起,也没太在意她的变化,眼下忽然发现她着实丰腴不少,原本细巧的下巴都长圆了。虽然没有亲自给孩子喂奶,身上还是带着一股淡淡的奶香味,引得他情不自禁靠近她,一面轻轻呼吸,一面深深地看进她眼底。他们,好久都不曾亲密了呢。

    两人低声说了一会话,就听外面青竹回道“大奶奶,姑娘来了。”

    细妹带着方无悔和方丹青走进来,小姐俩是来看弟弟的。

    无悔自从弟弟出生后,就不愿在祖母那住,而是住回了清哑和方初身边,一应起居都由细妹接手。除了读书时候,她早晚都会跑来看弟弟。对着奶娃娃说东说西、比手画脚,乐此不彼,一点不嫌烦。

    这时,奶娘将吃完奶的安哥儿送进来,细妹接过去抱着,竖在胸前轻轻地拍,防止吐奶,一面走到清哑床前凳子上坐下,让大爷和大奶奶看孩子。无悔和丹青立即围到她面前,对着安哥儿各种逗弄。

    丹青见弟弟没多大反应,跺脚道:“哎呀,他怎么还不说话呀?我天天都等急死了。”

    无悔道:“弟弟还没长大。”

    丹青道:“我天天看他,都没长。”

    无悔道:“长了。”

    丹青问:“哪长了?”

    ********

    祝大家圣诞快乐!安哥儿表示躺着也中枪,这爹真不讲理,小婴儿需要月票抚慰……(未完待续。)

第1180章 清哑事业新高

    无悔纠结了一会,才道:“白了,胖了。”这是她听爹和娘说的,其实她自己看着弟弟也没变化,天天吃了睡睡了吃,一饿就哭,确实够急人的。她更喜欢弟弟咯咯地笑,叫她“姐姐”,满床打滚翻跟头等等。这些都是她听细妈妈说的她小时候的表现。

    丹青对无悔没原则地偏袒弟弟很瞧不上,质问道:“白了有什么用?他都不会爬,也不会坐,还爱哭,一点不好玩。”

    无悔辩解道:“再过几天就好玩了。”

    丹青道:“昨天你就是这么说的。”

    方初和清哑听姐俩说得煞有介事,都忍俊不禁。听到后来,方初实在听不下去了,道:“丹青,小孩子要等半岁后才能坐会爬,一岁才会说话。安哥儿才不足一月,怎们会那些呢?你太心急了。”

    无悔立即笑道:“不能急。”

    丹青没话说了,便问:“大伯父,过年弟弟能说话吗?”

    方初道:“过年不成,要到明年。”

    丹青叫:“明年!那么远?”

    无悔道:“姐姐别急嘛。”

    方初和清哑相视而笑,一齐摇头。

    ……

    清哑是在几天后听说韩希夷收养女儿的事,盼弟告诉她的。

    原来沈寒冰那日遇见韩希夷,两人一块吃酒。韩希夷说起自己捡了个女儿,长得很像他。沈寒冰不信,特意去韩家瞧了,果然像韩希夷。沈寒冰回来和盼弟说起,嘲笑道:“什么捡的!我看八成是他在外面欠下的风流债。”

    盼弟把屋里人都遣了出去,低声对清哑道:“……路上捡的。听三爷说,长得跟韩大爷很像。这事可不奇怪?姐姐,会不会是那天晚上……”她停住不说,看清哑的目光却大有深意。

    清哑立即领会这深意,脑中浮现奉州那晚,在方家别苑梅心小筑看到的情形:韩希夷衣不蔽体,脸上带着淡淡的忧伤……

    她问:“没说是谁的吗?”

    盼弟摇头道:“不清楚。”

    又补充道:“只有孩子。”

    清哑皱眉想,难道这个女人身份不简单,所以不能暴露?若是寻常女子,巴不得借此机会攀上韩家、攀上韩希夷才对。

    面上她却道:“也许无关。”

    盼弟道:“可是,真长得像韩大爷呢。三爷说是韩大爷在外留下的风流债。按日子推算,若是他在奉州做下的,正是上个月生。姐姐不也是在奉州怀上的么?所以我想会不会那晚……”

    清哑道:“你别在外说。那件事尤其不能说。”

    她语气郑重地叮嘱盼弟,怕盼弟嘴没遮拦,以至于引起什么风波。一是为了守口德,怕带累了韩希夷的名声;二是韩家有个谢吟月,郭家人远离她避嫌还来不及呢,哪能主动凑上去找麻烦。

    盼弟道:“这我知道。”

    嘴上说知道,心里还是有些意犹未尽。揣着这样一个秘密的真相,听见别人猜来猜去都不靠边,自己知道却不能说,可不急死人?

    次日,冬儿派人从奉州送了一批混纺样布过来给清哑,有棉麻混纺、丝棉混纺、棉毛混纺、毛纺等,厚薄不一,软硬不一。

    清哑便下了床,又命人将巧儿叫了来,姑侄两个设计了许多服装,主要是军装。有些是清哑以前设计好的,还有的是看到样布后新设计的。有挺括的毛呢大氅,将官们冬天穿的;有棉质的大裤衩和跨栏背心,是军士们夏天穿的;有混纺布做的春秋军装,腰部系带扣眼的皮带;有混纺料子做的带荷包短坎肩,配上长裤和筒靴,显得军士肩宽腰细腿长,特别劲健利落……

    巧儿根据这些图样,带着几个女工连夜将样服赶制出来。

    这批衣服很快通过林世子被送到宫中,呈到顺昌帝面前。

    顺昌帝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这种军服了,之前清哑就献上过几件。他和林世子看后提出了一些建议,清哑这次都做了改进。顺昌帝和内阁阁臣、兵部官员、军中将领商讨了数日,定下大靖军服改革新计划。

    这是军方首批军服改革,朝廷要保证品质。因为西北军工织造局刚建立,一切都还在摸索中,无法独立完成这个任务,朝廷须得借用郭家和小方氏的力量;二来郭家和小方氏是皇商,郭织女对朝廷贡献很大,顺昌帝也有意让郭家赚军方第一单的利润。

    于是,郭家和小方氏接到今明两年军方的纺织订单,上百万的销售额。

    方初长吁了口气,总算这一步商业筹划初步实现了。

    在奉州,小方氏和郭家是第一批将毛纺厂建立起来的商家。除了占技术优势、动工早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缘故就是迅速雇佣了一批优秀的织工。这要得益于去年赈灾时那个“以工代赈”的计划。

    当时方家开展“以工代赈”耗费了许多银钱,根本收不回来。他也没打算收回来,他的目标就是女织工。那些家有擅长纺织妇女的灾民,和方家签订文书后,往方家交了多少混纺布,几天一交、质量如何,为人信誉如何……方初都让人做了详细记录。

    今年一开春,第二批救灾粮食和种粮运过去后,方家就开始了正式雇佣,挑选了一批诚实优秀的女织工,连郭家那部分人工都解决了。而今年棉花的种植也是预先下定给农户的,所有功夫都做在了前面。

    郭大有和郭俭进京后,一切工程都顺利进行,水到渠成。

    郭家毛纺厂轰轰烈烈开张,引起八方关注,一时间,羡慕嫉妒的有,私下算计的更多。

    睿明郡王便是其中一个。

    睿明郡王得知小方氏和郭家接下军方订单的消息,总算体会到顺昌帝对他说的“若论其他,你或许强过方初。若论经商,十个你捆在一起也赶不上他”是个什么情形了。他在奉北忙得团团转,至今还没弄出个眉目来;这边,小方氏和郭家已经接了百万订单,开始生产了。

    他忽然觉得很不安。

    就像在慈善中心那次,郭织女请他先弹一曲,为赈灾义演做抛砖引玉,他不肯,结果被狠狠打脸。这一次,他仿佛预见到自己大张旗鼓涉足纺织业很不明智,下场会很凄惨。

    ********

    平安夜,愿大家平安顺心、平安如意!(未完待续。)

第1181章 荒诞的猜想

    不行,他不能坐以待毙。

    还有,他真的很眼红方家。

    军方一百万的订单,以郭家和小方氏现在的规模和实力,很轻易能完成。混纺经营一展开,利润将滚滚而来,想想都令人疯狂。

    睿明郡王搂银子搂习惯了,无法再像年轻时洒脱、拿得起放得下。

    现在,银钱对他有致命的吸引。

    郭家和小方氏以优厚的工价雇佣织工、采办原料,同行们也都纷纷效仿,睿明郡王这样的权贵则觉得受了连累。

    人们常说“无商不奸”,但还有“和气生财”、“买卖公道”、“口碑”等说法。真正能传承下来的老字号,都很看重商业信誉,奖惩措施运用得当。就算想要提高利润,也不会明目张胆地克扣工人的工钱,以免让人才流失,也坏了口碑。他会运用高妙的手法瞒天过海、见缝插针,隐秘地达到目的。只是具备这种见识的商贾毕竟是少数,所以商场上不断有商家破产,又不断有人兴起,演绎着看不见的竞争铁律。

    权贵经商和普通商贾的本质区别是:权贵们是凭借特权敛财,如何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来赚钱?高高在上的身份,与生俱来的优势,方便快捷的赚钱途径,都使得他们等不及按部就班。

    睿明郡王前些年在盐茶行当都是赚大钱的,现在踏足纺织界,要他像方初这样以优厚的工价雇佣织工、采办原料,那个利润就太薄了,他根本看不上。他又不敢为所欲为。正如方初所料,若周围都是一个工价,只有他独立特行,压榨织工,别说织工会流失,他也迟早会被御史弹劾;原料方面,则没人肯卖给他。

    他便谋算上了方初。

    正打点回京,他又接到王妃的消息:曹侧妃九月初八没了,难产,一尸两命,睿明郡王痛不欲生,星夜往京城赶回。

    曹侧妃是六月份随睿明郡王回京的,为的是参加郭家技术拍卖。因为肚子月份大了,睿明郡王特别珍爱她,不敢带她去奉州,恐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