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水乡人家 >

第745章

水乡人家-第745章

小说: 水乡人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171章 找什么样的媳妇

    不管她怎么骂梅氏势利眼,心思却和梅氏一样,希望郭俭能娶高门女,借些岳家的势力,将来和郭勤互相帮扶,兴旺郭家。

    严氏心里把蔡氏划归梅氏一类人,怕管了这档子闲事最后又不落好,因此没有立即答应,只是开玩笑地问郭俭:“俭哥儿,你想找个什么样的媳妇?”

    巧儿闻言冲弟弟眨眨眼睛。

    郭俭无所谓,并不脸红。

    听见问,他回道:“像我娘这样的。”

    众人轰然一笑。

    蔡氏嗔道:“这娃儿。”

    严氏问:“为什么呢?”

    她以为,郭俭应该想找清哑或者巧儿这样的姑娘,怎么会想找蔡氏这样的呢?纵然母子情深,但少年多喜欢温柔的姑娘才对。

    郭俭得意道:“我娘厉害!”

    众人再次哄笑。

    蔡氏闹了个大红脸。

    严氏对蔡氏的厉害很看不上。

    蔡氏为人行事太横冲直撞了。

    若说厉害,巧儿比大伯娘厉害多了。

    严氏越发好奇,问:“你姐姐不厉害吗?”

    郭俭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说:“不要姐姐这样的。小时候她和哥哥最精明,我从来不晓得他们想什么。”

    在他心里,蔡氏泼辣无人能及。

    绿湾村的人提起蔡氏,都有些怕。

    小郭俭有这样一个娘,深感自豪。

    至于清哑和巧儿,作为亲人郭俭很喜欢,却不想要这样的媳妇。清哑不用说,话太少了,他嫌闷。巧儿则太精明了。小时候巧儿和郭勤斗智斗力,郭俭只有陪衬的份儿,一个不好还沦为替罪羊,再不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郭俭一想到娶这样一个媳妇,整天跟自己耍心眼子,脑仁都疼。当然,做他姐姐他很喜欢。

    媳妇嘛,娶回来要听男人话才行。

    他娘虽然泼辣,却肯听他爹的话。

    他的媳妇,也要听他的话。

    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若是娶了巧儿这样的女子,夫妻间必定是颠倒的,他将定被媳妇吃得死死的。若运气好遇个贤良的还罢了;若运气不好遇见个心大的,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众人都愣住了,都没想到他这样想。

    静了一瞬,才轰然大笑。

    方纹笑得东倒西歪,又看向巧儿,冲她揶揄地眨眼,结果一下子歪倒,好险没跌一跤,幸亏被丫头给扶住了。

    清哑也抿嘴笑起来。

    可见,各花入各眼。

    巧儿生气了,真生气了。

    枉她对这个弟弟掏心掏肺的。

    她呼一声站起来,走到郭俭身边,照他肩膀捶了一下,撅着红嘴儿质问道:“没良心!我对你不好吗?”

    郭俭道:“好啊。你是我姐,才对我好。要是我娶你这样一个媳妇,不对我好,哄我怎办?”

    哎哟,他这么一说,巧儿立马紧张了。假想一下:弟媳妇把她弟弟耍得团团转,她非气死不可!

    上次吴青梅耍了郭勤一遭,她气了多少日子!

    她立即道:“说得也对。你太实心眼了。”

    刚才的怒气顿时烟消云散,转变为担忧。

    她便对吴氏道:“奶奶,弟弟要找个性子直、泼辣的,再不然就温柔贤惠的。还要本分实在……”一面说,一面脑子里走马灯似的,将自己认识的尚未定亲的闺秀过了一遍,看谁适合做她弟媳。

    巧儿和蔡氏想法不同,那些瞧不上郭家的高门大户,她也未必瞧得上,这种人家的女儿大多骄纵高傲,不适合做郭家媳妇。

    同时,清哑心里也在过滤。

    谁适合做她侄媳呢?

    吴氏谨慎道:“这说的是。郭家小门小户的,找个本分实在的就好。”

    严氏见这样,只是微笑,没有接话。

    很快,郭俭的亲事就被各方关注。

    六月三十日,郭家的技术拍卖开始。

    郭守业、郭大有、郭俭和巧儿一齐到场;方家,方初和方瀚海都去了,方无适也去了,严氏方纹和清哑在家。

    早饭后,清哑和方纹带莫哥儿几个孩子去花园闲逛,太阳大了,才转来。方纹怕孩子们闹大嫂,把最淘的极哥儿和刘志带去自己屋里照看,清哑则带着莫哥儿和方丹青方无悔回房。

    上房东起居室,丹青和无悔各坐在一矮几旁画画,小丫头在旁轻轻地摇着鹅毛扇;清哑斜倚在罗汉床上,莫哥儿坐在她身边,正读成语故事,有时停下问清哑生字怎么念。

    清哑道:“莫哥儿,你要做弟弟妹妹的表率。等弟弟生下来,你要教他说话;他做错了事,你告诉他改正……”

    她自从发现莫哥儿不喜欢她肚子里的方无憾后,便努力培养他身为兄长的责任感和担当,让他参与弟弟的胎教,让他说成语故事给弟弟听,说将来弟弟成器了,有他一份功劳。

    她这么做,一方面是想改变莫哥儿对无憾的印象,另一方面是训练他说话的能力。这孩子太静了,长久不开口,语言组织能力得不到锻炼,不是好事,就像她以前一样。

    莫哥儿听说弟弟在娘肚子里能听见他说话,便对这事重视起来,决定从现在就教弟弟,省得他生出来不乖。

    清哑很欣喜,觉得小儿子真贴心、懂事。

    适哥儿今年八岁,所谓“九岁十岁狗都嫌”,他如今有了自己的小主意,比以前淘气难缠多了,越发难管教;而莫哥儿和无悔却正是可爱乖巧的时候,每每说话行事都叫大人暖心。

    一般初学识字的孩子念书,都念得磕磕碰碰的;莫哥儿不同,总是先把一小段的生字都问明白、记住了,再在心里默一遍,然后才很流畅地念出来,其谨慎的性子由此可见一斑。

    童稚的声音停止,莫哥儿看向清哑。

    他早发现,今天母亲有些心不在焉。

    他没有吵闹,低下头又念。

    又念了一个小故事,终于还是停了。

    没有母亲的关注,他也提不起兴致。

    他朝床边的紫竹伸手,接过她手中的扇子,轻轻帮清哑扇着,因为人小力气弱,举着扇子扇了几下,就碰到了清哑身上。

    清哑惊醒,看向他。

    莫哥儿抿嘴一笑。

    清哑避开肚子,侧首在他脸上亲了一下,又碰碰他额头,小声道:“对不起,娘走神了。”反拿过扇子帮他扇风。

    莫哥儿眼亮亮的,道:“没关系。”

    清哑觉得儿子贴心极了。

    莫哥儿又问:“母亲,弟弟又闹了?”

    一面用小手摸摸她圆滚滚的肚子。

    清哑微笑道:“没有。娘在想你舅舅他们,也不知拍卖怎样了。”说着看向窗外,又有些出神。

    拍卖的事莫哥儿可不懂,嘴唇动了动,不知说什么,便也跟着她看向窗外。忽然道:“爹很快就回来了。”

    清哑听了点头道:“是该回来了。”

    她收回目光道:“来,娘和你下棋。”

    适哥儿顿时精神振奋,忙叫紫竹姐姐拿棋来。

    城外渭水边,郭家工坊,所有参加拍卖的商户在郭家父子引领下,现场观看水力驱动机器运作——不见到成果,谁肯掏钱呢。

    机器安装在一排宽敞的大房子内。

    众人没有靠近,只远远地看着。

    一是不便靠近观看,二是水声太吵。(未完待续。)

第1172章 空前成功

    远远的,只见两个女工脸上蒙着口罩,只留一双眼睛在外,穿插在五台纺车和三台织布机前。哪台机器出问题,立即被扭动机关停止运转,然后解决问题。解决好又重新开始运转。

    众人看得眼冒精光,震动万分。

    郭俭在旁站着,对他们解说。

    半个时辰后,机器全部关了,巧儿和那个女工将纺的纱线和织的布从机器上取下来,命人捧了,拿过来给众人看。

    众人见这一会工夫产量这么大,再次震动。

    无需废话,大家当即返回城中,进行拍买。

    清哑是午后得知拍卖结果的,小豆子回来报的信:拍卖了七家,都是暗标,最高标价三十万两,最低二十万两。

    小豆子兴奋地对清哑道:“大奶奶没瞧见那个场面,说好了先交五万抵押银子才准进场,结果一下子就进了上百人。还没开始拍卖呢,他们就对亲家老爷和二舅爷说:等会要公布拍卖结果,告诉众人谁得了这技术。公开了,不怕人偷,也不怕人抢。说谁要是偷了抢了去,用这技术开了坊子,说是他自己家弄出来的,那也要有人信才行。到时候,就到官府告他一个偷盗罪!”

    清哑点头道:“这说得对。”

    小豆子道:“可不是吗!后来就开始拍卖了。用的是暗标,都不知道别人出什么价,都紧张。怕出低了没标中,出高了太吃亏。结果,有钱的人还是多。要不怎么一下子就标到三十万呢?连我们大爷都吃惊呢。说他预计最高能有二十万,没想到竞争这样激烈……”

    他一面说,一面手舞足蹈。

    他的激动感染了清哑等人。

    严氏笑容满面道:“这真是想不到的圆满。”

    清哑则吃惊道:“这么高?”

    严氏道:“这不算高。今天付出去了,将来都能赚回来的。”

    清哑想,是啊,今天他们付出代价买这技术,将来都要赚回来。若不能赚回来,是怎么也不会甘心的。

    如何赚回来?

    当然是凭借这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织造成本,拓展利润空间。

    清哑隐隐有些不安。

    她前世没有上过学,没受过系统的义务教育。爸爸妈妈对她的教育,都是有选择有针对进行的。所以,她没学习过政治经济学。爸爸的同事是学这个的。有次她听见他们聊天,说工业化对传统手工业的影响,又说资本是血淋淋的,她听不懂。

    现在,她依然还是不太懂那些理论。

    不过,通过这些年经营纺织积累的见识,她完全能预见此次技术革新对市场的冲击,不是以前任何一次公开技术能比的。

    试想:一个农妇操作一台纺车,每天能纺多少纱?郭家用水力驱动,一个女工可同时照看几台纺车,每天又能纺多少纱?

    还有织布和织锦也是一样。

    大商家有资金、有熟练人工、有机器和销售市场,再得了这技术,更如虎添翼,规模化经营一展开,成本必然大幅降低。小作坊肯定竞争不过这些大商家,将纷纷倒闭。家庭手工业更要遭受大洗劫,人们只能进入大商家的工坊做工,才能生存。

    那会是什么样子?

    清哑想不出来。

    这本不是她该操心的事,但起因在她,她便无法忽略。

    下午,方初和郭大有等人回来,清哑早命人备下酒宴。郭家人也怕她挂心,都过伯府来了,两家一起欢聚,十分振奋。

    清哑趁空向方初说出自己的疑虑。

    方初安慰她道:“没事。这技术除了让纺纱产量倍增外,对织布和织锦的影响有限,冲击不会太猛烈。在织造行业,这样的技术进步以前不是没有过,是必然会遇到的现象。”

    因为织布和织锦花色太繁杂的话,是无法利用这项技术的,必须、且只能用手工纺织,只有素色锦缎和棉布才可以利用这技术。

    市场对素色布料的需求有限。

    素色棉布只能卖给底层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