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水乡人家 >

第734章

水乡人家-第734章

小说: 水乡人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初笑着赞道:“这主意好!这主意好!”

    郭大有迟疑道:“给你们也收银子?咱们一家人……”

    清哑坚定道:“咱们不是一家人。我出嫁了!”

    方初急忙道:“不管是不是一家人,亲兄弟,明算账!”

    这项技术是郭俭和巧儿弄出来的,清哑这个做姑姑的也不能白白使用,大方氏更不能白白使用,沈家也一样,严家虽不拿银子,却是巧儿当嫁妆带过去的,严家要把这银子折算给巧儿。

    通过这次拍卖,郭家向天下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通过这种方式,将郭家的技术明码标价,让大方氏、严家、沈家等世家明白郭家之前对他们的帮助到底有多少,不再因为习惯而忽视。

    这是对外面闲话的一个有力反击。

    这反击比蔡氏的叫嚷要高明的多。

    方初看着清哑,清哑也正对他看过来,目光安安静静的,用轻柔的语气道:“拍卖的事,你帮二哥。”仿佛刚才做决定的不是她,她没什么能耐,凡事还要指望依赖他这个夫君。

    他很喜欢这感觉,被她信赖的感觉。

    他微笑道:“那是自然。”

    又道:“织女吩咐了,咱们敢不从命。对吧,二哥?”

    后一句话是看着郭大有说的。

    郭大有扫了妹妹妹婿一眼,嘴角一弯。

    巧儿则和郭俭一齐笑起来。

    清哑对方初道:“你是女婿,算半个儿子。”

    同时目光传达另一层含义:这是你的责任。

    方初笑道:“我倒想给爹娘做整个儿子,又怕二哥以为我要跟他争家产。”众人哈哈笑起来。

    郭俭正要说话,丫鬟来回:宫中太监来传郭俭进宫。

    众人听了一愣,都看向郭俭。

    郭俭也摸不着头脑,说不知这事。

    ********

    咱们俭儿要出息了,票票鼓励o(n_n)o~~(未完待续。)

第1153章 郭俭的荣耀

    方初见郭守业和吴氏面现惶恐,显然对皇宫那地方感到畏惧,忙站起来道:“爹娘别急,我和二哥陪俭儿去瞧瞧。看什么事。”一面招呼郭大有陪郭俭去前面,让大家等消息。

    他们走后,清哑又安慰爹娘:“没事的,爹。”

    吴氏怀疑道:“你说好好的,叫俭儿进宫干什么?他一个小孩子,能知道什么事?要是叫你去还差不多。”

    清哑心中一动,问巧儿:“机器的事别人不知道吧?”

    巧儿摇头,道:“不知道。没对人说。”

    清哑也困惑了,难道不是皇上叫郭俭进宫,问机器的事?

    召郭俭进宫的,确是顺昌帝。

    御书房,林世子也在,刚从奉州回来。

    顺昌帝便问郭俭,郭家机器改进情形。

    郭俭老老实实回答了,包括郭家刚决定的拍卖计划。

    当顺昌帝问这拍卖是谁的主意时,郭俭回道:“是小人的主意。皇上,小人想卖些银子帮我巧儿姐姐置办嫁妆,还想买一个宅子。郭家穷,没有许多钱给巧儿姐姐办嫁妆。外面人都笑话我们,说巧儿姐姐嫁了六首状元,要靠方家、沈家这些亲戚添箱才能体面出嫁。郭家在京城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我巧儿姐姐出嫁要从姑姑家发嫁,太不像样了。郭家是承诺无秘密,可也不能把技术白送人。郭家穷的被人笑话,得了我们技术的人家都赚钱,反过来贴补我们。我们也是要脸面的,不想被人说沾亲戚便宜。小人在林家学了这么多年,弄出这些东西,也没想过藏着掖着,是要献出来给大家。可我爹娘白养了我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总要赚些银子孝敬他们、孝敬师傅……皇上,小人这样想不过分吧?”

    他担心皇帝怪罪清哑自私,不配织女封号,便把这事揽在了自己身上,又说了许多郭家的艰难,也问出了自己想问的。

    顺昌帝和林世子对视一眼,同时皱眉。

    顺昌帝看向期待地望着自己的少年,沉声道:“不过分。郭家只管拍卖。”反正又不要朝廷花银子,他支持郭家拍卖。

    他们不是方家人,也不是严家沈家人。

    他们只是旁观者,所以看得很清楚,并代郭家不平:那些人一直利用郭家的技术赚红利,赚了好些年,将来还会有的赚,如今对郭家送个人情礼,怎么反说是贴补拉扯郭家呢?

    难怪世人都说商贾重利,经此事便可窥见一斑。

    今天顺昌帝招郭俭进宫,本不是为了机器的事,他也并不知道郭俭改造机器成功,他是为了军用火器制造才召见郭俭的。

    不论做哪一行都有天赋限制,并非努力就可以做到最好。

    郭俭在林家学艺五年,展现了不凡的天赋。

    朝廷火器研发中心就设在荆州山中,由靖国公和兵部专人掌管,有许多能工巧匠常年在山里从事火器研发工程,林家也有许多做木工的匠人,郭俭不过是其中之一。林世子发现郭俭天赋不凡,便悄悄将火器研发中心的研究项目拿去让他解。他居然很有想法,时有奇思妙想突破。从那以后,林世子便令人对他重点培养。

    后来几年,郭俭常为火器研发中心做事。

    顺昌帝也因此知道了郭织女这个侄儿。

    且说眼前,他听了郭俭一番话,心想郭家对朝廷贡献不小,自己既然不耻那些商贾“得了便宜还卖乖”,便不能同他们一样;再者,身为帝王,赏罚要分明,才能令臣民们更加拥戴,不至灰心。

    他便想赏赐郭俭,为郭家长脸撑腰。

    赏了郭俭,往后才好让他忠心为朝廷效力。

    顺昌帝侧首,轻声和林世子商量了几句。

    郭俭将来要在火器研发中心做事,很机密,不便张扬,然眼下却可以借着郭家的名义从事民用器械制造,这便和工部有了牵连。

    他便对郭俭道:“你只管拍卖。不过,你不用买宅子了,朕赏赐你一所宅院。另授你工部虞衡清吏司七品主事一职。”

    郭俭听得一呆,随即反应过来——他做官啦!

    少年喜出望外地趴在地上,“砰砰”给皇帝磕了三个响头,乐呵呵道:“谢皇上。这真是太好了!我们自己买宅子,哪比得上皇上赏赐的光彩呢。我爹我娘知道了,肯定夸我聪明出息,比我哥哥还先做官。小时候,我爹娘就整天要我好好念书,将来考状元……”

    他一边说,一边笑,嘴巴咧到耳门边。

    顺昌帝见他这样开心,也很开心,道:“这倒是。父母都是望子成龙的。你小小年纪就封官,比别人就有出息了。”

    郭俭呵呵笑道:“小人去荆州学艺的时候,哥哥姐姐就说:只要我用功,也能跟靖国公一样封爵,比哥哥姐姐都有出息。”

    现在就封七品了,封爵还会远吗?

    之前他还没进宫的时候,林世子已对皇帝说了他去荆州学艺的缘由——是被郭勤和巧儿哄骗去的——眼下见他一派憨实,那么相信哥哥姐姐的话,顺昌帝和林世子都忍俊不禁,心想也只有这样赤子心肠的人,才能静得下心来研究那些复杂的机械制造。

    顺昌帝一高兴,又赏了他不少好东西。

    另外,皇帝去给太皇太后请安时,说起此事,太皇太后便也出面赏赐巧儿头面首饰和精美摆件,为郭家长脸。

    所以,郭俭前脚到家,圣旨和太皇太后的赏赐也随后到了。

    郭家上下都欢欣鼓舞,忙着接旨、打赏传旨太监。

    方瀚海等人一齐恭贺郭守业夫妇,郭守业笑得合不拢嘴。

    宫里的圣旨他也接了几次,却都是为清哑接的。

    闺女有出息他当然喜欢,可是最近发生的事让他明白一个残酷事实:闺女挣再多荣耀,那也不属于郭家。他像眼珠子样疼大的亲闺女,出嫁了就是人家的人了,哪怕为娘家出些力,也要遭人说闲话。他活了大半辈子,三个儿子娶了三个儿媳,也想不通这道理。

    今天这圣旨却是不同的,是封赏郭俭的。

    郭俭,是郭家的孙子,不是孙女,不用嫁人。

    郭家的孙子出息了,郭家就有希望了。

    老汉想着这些,笑着笑着眼睛就红了。

    ********

    我在书页面看见书友打赏,后台却找不到,想加精也加不了,可是,广告却无处不在,痛苦!为什么有那么多骗子?因为有人愿意被骗,去买那广告上的东西,骗子们有动力,才会这样敬业。你们,千万不要相信广告!!!(未完待续。)

第1154章 送妆

    送走传旨太监后,郭守业等人急忙去看宅子。

    赏赐的宅子在清阳路,和忠义伯府所在的清华路相邻。

    郭家连夜派人修整打扫,恨不能立即搬过去,省得挤在女婿家,被人说闲话。

    清哑也十分的欢喜,拨人给爹娘帮忙。

    方初叫她不要操心,他亲自安排:一面着人修整郭家宅子、添置家用,一面安排巧儿亲事,一面找沈寒冰帮手,筹备拍卖事项。

    事情虽多,经他安排后,都井井有条展开。

    晚上回房,洗漱后,方初见清哑眉目舒朗,心情也好。

    因搂着她笑问:“俭儿这样出息,你可放心了?”

    清哑靠在他怀里,没说话,只点点头。

    方初道:“我也放心了。我怕你还在为那天下人说的闲话生气呢。”

    清哑道:“我没生气。”

    方初问:“真不生气?”

    清哑道:“我是你妻子,是方家媳妇。”

    很平常的话,陈述事实而已,却打进方初心里。

    他明白她这话的深意:她是他妻子,是方家媳妇,为方家奉献是应该的,但他帮她娘家是应该的,因为他是郭家女婿。

    成亲数年,他们不再将甜言蜜语挂在嘴边,不是感情淡了,而是曾经的激情沉淀下来,如母蚌孕珠一般,凝练成活蹦乱跳几个孩子,分散了他们的精力和心神;再加上双方父母亲人,种种生活琐事,都要他们面对,不像刚成亲那会儿,心里眼里只有对方。

    方初用手轻轻抚摸她肚子,浅浅轻笑。

    清哑仰脸,用腮颊轻轻蹭他的下巴,新冒出的短须有些扎人。

    他的怀抱坚实,熟悉的味道萦绕在鼻端。

    她觉得特别安心、温馨。

    她轻声道:“不过,谁也不能靠谁一辈子,所以我要郭家拍卖技术,方家也要花钱买技术。”

    方初道:“雅儿做得对。”

    如今郭家可以自立了,经营策略自然要改变。

    他的声音低沉,呼出的气息喷在她耳内。

    她张口打了个哈欠,觉得困了。

    方初便轻轻扶起她,走向隔扇门内。

    过了两日,郭家人便搬去了清阳街。

    不过是些行李物品,容易的很。

    他们搬走了,幽篁馆便没那么拥挤了,加上最近实在忙,方初决定方家暂时不搬去忠义伯府,等忙完巧儿亲事再搬。

    方瀚海道:“这样好。我原就觉得太赶了。”

    乔迁是大事,要选黄道吉日的,这样匆忙搬过去,他总觉得不妥。方初的话正中他下怀,于是此事暂搁下,上上下下一心一意为巧儿出嫁忙碌,并筹办拍卖一事。

    郭家拍卖的日子初步定在六月中旬。

    这是为了让远处的商家有时间赶来京城。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大靖各地,引起震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