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水乡人家 >

第204章

水乡人家-第204章

小说: 水乡人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大人说鬼神之论不可轻传,乃是他为官者的谨慎,不肯据此为实,然谢明理却不敢这样说,便是不信,也不敢驳斥。

    寻常人对鬼神都有一种敬畏心理,他也不例外。

    “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可不是一句玩话。

    江明辉确被谢吟风所杀,且手段残忍,谁知他有没有化为厉鬼?就算谢明理认为郭家一定做了手脚,但他依然不敢驳斥江明辉鬼魂现身一说是荒谬之谈,恐怕惹怒了死者。

    谢吟月觉得气氛不对。忙要当堂履行蒋大人要她道歉的判决,遂起身对清哑拜道:“郭姑娘……”

    清哑还跪着,急忙闪开道:“不必!”

    又朝上道:“大人。民女不接受她的道歉!”

    蒋大人问道:“这是为何?”

    清哑坚定道:“证据,不过是展示给他人看的。但人心不可欺,天地不可欺,跟证据没有关系!民女接受她道歉,就是欺心;她违心向民女道歉,就是欺天!”

    堂上一静。

    蒋大人默默看着清哑,目光很复杂。

    韩希夷满目担忧。

    方初神情僵硬。

    谢吟月则一脸张皇。她毫不掩饰,就这么将自己的无措袒露在人前,似乎是羞愧难耐。又似乎是被冤屈的隐忍,又好像任凭折辱不言的大度……

    清哑没有再管,说完了,便向蒋大人告退。

    她走下堂。朝严未央等人微微致意。却没有招呼——这不是说话的地方,也不是说话的时候——只对郭大全道:“大哥,走吧。”

    兄妹俩便一块出去了,细腰紧紧跟在后面。

    早知今日堂审结果,所以沈寒秋没来。

    外面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县衙门口聚集了许多人,是没能进去专在外等结果的百姓们。那些小商贩看见这里人多,便想过来做买卖。又不敢靠近县衙大门口,怕被驱逐。所以只在对面和街道拐角转悠、兜售。

    清哑看见卖糖葫芦的,觉得嘴里冒酸水。

    她问细腰:“你可带了钱?”

    细腰摇头,狐疑地看着她,要钱做什么?

    清哑便对郭大全道:“大哥,我想吃糖葫芦。”

    郭大全赶忙道:“咱们去买。”

    细腰神情错愕,万没想到清哑会来这样一句。

    郭大全却不管,带着小妹子往街道拐角走去。

    细腰只愣了一瞬,便急忙跟了过去。

    糖葫芦三文钱一串,郭大全掏钱时,清哑拔了三串,先递一串给细腰,然后左手握住一串,右手捏着一串吃着。

    郭大全见她吃得开心,笑眯眯地看着。

    因见旁边有卖松子糖的,忙又去买了两包。

    清哑和细腰每人一包,清哑也用左手一并抱着,细腰也抱着,只是神色有些不自在。

    谢吟月随着方初等人走出县衙,便看见这样一幕:

    街道拐角处,郭大全正低头对清哑说话,笑嘻嘻的好像问她想要什么;清哑手里抱着,嘴里吃着,眼睛两边看着,好像在找什么想要的,好让哥哥再帮她买,兄妹二人散淡闲适的光景,根本不像刚从衙门打官司出来,倒像专门出来闲逛一般。

    在场人不但有韩希夷、严未央等,还有夏流星和蔡铭。

    众人都神色各异,谢吟月尤其心颤。

    郭清哑,对判决根本无所谓!

    她不依不饶地告下她谢吟月,不过是想让她受到律法小惩,令她品性受人质疑、被人议论而已。

    就算知道这点,谢吟月也莫可奈何。

    这时,一辆马车来到县衙门前停下。

    是沈家的马车,沈寒梅来了。

    宋妈妈先下车,扫了一圈没看见清哑,急忙朝严未央施礼,问道:“请问严姑娘,郭姑娘还没出来?”那神色便有些焦急,心想不会出了意外,又把郭姑娘给关起来了吧。

    严未央对那边一指,笑道:“那不是!”

    细腰早看见沈家车来了,忙告诉清哑,三人便走过来。

    沈寒梅掀开车帘,清哑便问:“姐姐怎么才来?”

    沈寒梅解释道:“先出来了,看天好像要下雨,又回头拿了几把伞带着。想着你们没那么快的,谁知都出来了。咱们马上走?”

    她们约好了要去郭家的城西作坊。

    清哑道:“也没什么事,大人判了就出来了。就等你!”

    说着,想将手上糖葫芦递给她,忽想起严未央,又转递给严未央,“只剩一串了。你先吃,我再叫大哥买。”

    严未央见她嘴儿吃得红红的,噗嗤一声笑了。

    “我不吃,你给沈妹妹吃吧。”她道。

    因见郭大全与韩希夷等人寒暄,韩希夷帮他引见夏流星和蔡铭,忙拉着清哑对二人道:“这位是郭姑娘。”又对清哑道:“郭妹妹,这位是夏织造的大公子,这位是湖州蔡知府的三公子。”

    夏蔡二人便对清哑致意,各报姓名。

    清哑还了礼,略打量二人。

    那二人也凝神打量她。

    蔡铭笑道:“郭姑娘,闻名不如见面!”

    又看向谢吟月,用戏谑的口吻道:“三位女少东,竟有两位进过牢狱,这算不算特别?”说罢不等人回,就自答道:“应该算!不同凡响,正是指此。”

    说完对着严未央笑了,很是意味深长。

    严未央悄悄瞪了他一眼。

    谢吟月本垂眸,听见蔡铭的话,抬眼苦笑道:“蔡三爷这话让小女子无地自容。郭姑娘经此牢狱之灾,凸显她智勇双全,当得起‘非同凡响’四个字;小女子则是眼盲心瞎、昏聩无能,所以有此一祸,岂敢言‘不同凡响’。”

    蔡铭尚未说话,清哑先道:“我永远不要把智慧用在这上面。”

    ******

    之前写错了,农历没有七月三十一日,是七月三十日。多谢一位读者提醒原野,老记着要纠正总是忘了!谢谢那位细心的读者,抱歉,忘记昵称了!(未完待续。。)

第284章 退让

    说完又对严未央等人道:“严姐姐,各位,我有事先告辞了。”

    一面转身,朝沈家马车走去。

    不知何时,天空飘起秋雨来。

    绵绵的细雨笼罩在水乡街居,雾朦朦一片。

    宋妈妈递了一把伞给细腰,细腰撑起,帮清哑遮住。

    清哑对沈寒梅道:“沈姐姐,咱们先走走再上车。”

    她心有所感,想趁着雨不大,地面还未湿,撑着油纸伞在街道上慢行,体会这寥落冷清秋的味道,也让这些日子的纷争沉淀,感受以往忽视的平凡点滴。

    沈寒梅巴不得,忙下车和她一块逛。

    郭大全也向众人告辞,随后跟去。

    众人便看着那个撑银红油纸伞的少女融入雨雾中,明明身边围随了许多人,街道上也有许多人,但她在人丛中格外夺目,尤显安静。

    谢吟月在清哑说“我永远不要把智慧用在这上面”时,便自嘲地淡笑;又瞥见方初对清哑欲言又止的神情,笑容更淡了;忽见夏流星望着清哑去的方向出神,不禁沉思。

    方初是准备向清哑致歉的。

    清哑在公堂上直言不接受谢吟月道歉,他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对她的敏锐感觉心知肚明。

    出来后,这些人堵在衙门口,蔡铭偏偏又提起此事,谢吟月自惭一番,他身为谢的未婚夫,于情于理都应该对郭家兄妹致歉,接不接受是他们的事。

    可是。清哑一句话出来,他便闭上了嘴。

    他心情如铅坠般沉落——

    今生今世,他们都不可能和解!

    但当他看见清哑撑着银红油纸伞和沈寒梅并肩融入雨雾和人流中。背影轻松闲适,犹如寻常日子出来闲逛一般,他心中莫名一松,仿佛卸下千金重担,忽然就好了。

    回过神,便听见谢吟月和众人告辞,“……要去江竹斋走一趟。善后处理……”他便也一并告辞,要随同前去看看。

    临走时,方则还失魂落魄。

    方初拉了弟弟一把。低声道:“走吧。”

    弟弟眼中的失落,他不忍细看。

    细看了,就会和他之前的沉坠重叠,让他心情复归糟糕。

    谢吟月歉疚地对方则道:“则兄弟。都是姐姐不好。”

    虽然是没头没脑的一句话。他们几个却都明白指什么。

    方则低头,没有言语。

    头一次,他对这个未来嫂嫂心生不满。

    谢家马车来了,谢吟月款款走过去,上车,离开。

    衙门口,其他人也都渐次散去。

    韩希夷原本想好要送清哑回家,并安慰开导她的。谁知来了个沈寒梅,二女像没事人一样逛街去了。他被撂在那,不知何往。

    蔡铭对他抱拳道:“韩少爷,在下还有事,先失陪了。”

    韩希夷忙回礼道:“蔡兄弟请便。”

    蔡铭便对严未央道:“严姑娘,在下有一事要请教姑娘。不知姑娘可有空闲去前面茶楼一叙?”

    严未央见他使眼色,当有什么大事,不禁就跟了去。

    韩希夷便和夏流星、鲍二少爷等人一起离去。

    蔡铭能有什么大事,不过就是找机会跟佳人聚会而已。

    能在韩希夷面前请走严未央,令他很振奋。

    但他也不是没事说,坐定后,开口就道:“这位谢姑娘,若非真心悔改,便是大伪似真、大诈似信,你可要郭姑娘小心了。”

    一句话便把严未央说急了,“真的?”

    ……

    清哑和沈寒梅先在街上逛了一圈,然后去到郭家城西棉织坊。

    工坊内正在生产官用棉布,一派热火朝天气象。

    清哑四处巡视一番,心中便被激情和希望充满。

    此后几天,她天天来这查看,希图巩固和改进。

    在此期间,陆续听见有关谢家消息:

    其一是对江家的赔偿。谢家提出要赔偿江家,江老爹愤怒地质问,人都死了,再赔又能赔多少?还能赔十万两?然后,谢家就赔了十万两,江竹斋也归了谢家。谢明理还亲向江老爹赔罪。

    其二是收缩产业。谢家关闭了景泰府棉纺织工坊,将所有织布机和纺车都折价卖给百姓,这意味着谢家将不再涉足棉纺织这一块,算是向郭家低头。除此外,谢家还关停了数处织锦坊,收缩织锦规模。

    其三,便是方谢两家商定方初和谢吟月明年三月完婚。

    经此调整,谢家彻底沦为三流锦商。

    江家拿了银子后没有再闹,回毛竹坞去了。

    街面上议论的口风不知不觉转变,矛头指向谢家二房,说谢二老爷夫妇教女不严,才连累整个谢家;又因为谢家关闭棉纺织工坊一事,商贾们称赞谢吟月有魄力和胸襟,敢于承担错误。

    清哑听到消息后,望着窗外桂树出神。

    十万两,对于任何一户庄稼人来说,都是天文数字。

    江家得了十万两,心底怨气平了吗?

    江明辉……

    十万两……

    她觉得心钝痛。

    对于谢家收缩产业,她并不意外。

    谢家面临的局面,不能不收缩。

    可是谢家父女从棉纺织入手,砍掉了与郭家相同的产业,给人的感觉是放弃了同郭家竞争,是在向郭家低头,那效果自然不同。

    谢吟月如此低调退让,清哑不觉得她是真心悔过。

    她想干什么,尚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