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水乡人家 >

第20章

水乡人家-第20章

小说: 水乡人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他爹,一阵呵呵大笑外加询问,才混过去了。

    双方略寒暄几句,认清了人,才一齐往江家去。

    江家院子虽大,却不是正房厢房的格局,正院只有正屋。正院东西墙各开了一道门,往东进去另有一个大院,是大儿子住的;往西去也有一处院子,是二儿子住的。正房后面还有一处院子,门朝东开,本是给江明辉的,如今做了仓房。

    一路走来,经江老爹解说,郭守业将江家概况尽收眼底。

    江老爹将众人让进江家正院正屋,落座,再引见江家儿孙。

    郭守业看去:江老爹是个实诚庄稼人;三个儿子,老三江明辉形容俊俏、斯文有礼,另外两个儿子却是昂藏两条大汉,一爽快,一憨实。还真是一娘养九子,九子各不同。

    这也让他略感安心。

    据他看,江家还算江大娘精明厉害些,和自家老婆子吴氏有得一比。还有两个儿媳正准备茶饭,不在眼前,不知品性如何。另有个行二的闺女,已经出嫁了。

    郭家人察看江家人,江家人也观察郭家人。

    其中尤以落在清哑身上的目光最多。

    她安静地坐在吴氏身边,安之若素。

    男人对面,言谈自是不同,开门见山。

    郭守业直言道:“江大哥,我这闺女可是退过亲的。”

    说完,紧盯着他看他反应。

    清哑听了也将目光投向江家父子。

    江老爹“嗐”了一声,道:“郭兄弟,妇道人家,人前人后就喜欢说个是非,那有几句真的?我还没老糊涂。你这闺女我一看就喜欢。不是我当面奉承,我活了几十年,大见识没有,小见识还有点:这闺女眼睛又亮又干净,一看就是个灵透的。她又一身能耐,别说不是哑巴,就真是个哑巴,我也愿意结亲。好些会说话的,人蠢心也蠢,还不如不会说话呢,说多了惹是非。你老郭家名声在外,能攀上这门亲是我江家的福气。那张家小子真是瞎了眼!话说回来,我不该骂他,我还要感谢他,要不是他,我两家也不能结亲。”

    郭守业听他如此谦逊,暗想自己并没看错,果然是个实诚人。

    吴氏等人面上也都露出笑容。

    江老爹又转向蔡大娘,疑惑地问:“我说老嫂子,这么好的闺女,早些年也没听你提起过?你要先说了,我早就上郭家求亲了,也轮不到什么张家。”

    蔡大娘拍手道:“哪儿等我提,亲家早就定了!”

    郭大全笑道:“那是我爹,舍不得把闺女嫁远了,才答应张家的。谁晓得到底没做成亲。这也是他们命里无缘。既这样,我郭家只能退一步,成全他们。婚姻之事也要讲究缘分的,不然人再好缘分不够也不成。所以我爹我娘一定要过来看看,就是这个意思。”

    江老爹对他好感大增,道:“大侄子厚道!都这样子了也不背后说人长短,难得。总听蔡家嫂子夸她女婿人好,比儿子还顶用,我还笑话她吹大气呢,没想到是真好。”

    郭大全倒不好意思了,呵呵道:“老爹说得我脸发烧了。”

    众人哄笑起来。

    蔡大娘和蔡氏美滋滋的,十分荣耀。

    江二婶也在座,因为那天在郭家问了清哑退亲的事,正应了江老爹口中“说是非”之言,所以面子上有些挂不住,想要挽回来。

    她趁机奉承道:“你们这样大气,成全了张家,他可不像你们这样好人。他家有个表姐在我们村,就是她从绿湾村回来,告诉我说,张家儿子嫌弃郭家闺女不会说话,才私下和李家闺女好上了;又说郭家故意不肯退亲,逼得人家闺女落了胎……”

    一言未完,江老爹断喝一声“别说了!”

    脸沉沉的,十分难看。

    郭守业两口子的脸色更别提了。

    但他没吱声,只瞅了大儿子一眼。

    吴氏也拦住张口欲骂的蔡氏,不让她开口。

    然在这时,清哑却道:“我会说话!”

    颠倒黑白也不能这样!

    她虽不在意,但爹娘听了难受。

    所以,她不能再不开口。

    江明辉听着那清脆圆润的声音,心尖尖扯了一下,对张福田其人愤怒不耻:自己做了错事居然还敢诽谤别人!

    江家其他人都满意地看着清哑。

    郭大全适时笑道:“二婶说的,有这么回事。那天事情吵出来,我们兄弟上张家问究竟。后来我爹来了,当着一村人面,打落牙齿和血吞,把我们都叫回去了。原想着,这事就算了——”他对江老爹问——“要是老爹,你儿子把人闺女肚子弄大了,怎么办?”

    江老爹怒道:“我儿子才不会干这事!”

    郭大全笑道:“假如呢?”

    江老爹道:“赶紧娶回来呀!”

    郭大全笑道:“这话就对了。我爹当着全村人说,谁没个错,别揪住就不放了,也就是让过这事了。——这话咱们绿湾村人都亲耳听见的。没当众退亲,是想给两家留个脸面,私下悄悄说。我们想着,张家做了这事还能昧着良心不认?那是一定要退亲娶李家闺女的。谁晓得过两天我们上门退亲,他却怪我们不早说,说他们回了李家,所以两头落空了。老爹你评评理,我家可冤不冤?”

    江老爹等人震惊不已,都说张家人太过分。

    郭守业哼道:“是我瞎了眼,看错了人。”

    江老爹见气氛不好,眼珠一转,站起来,一把扯过江明辉,推到郭守业面前,道:“瞧瞧,我这儿子怎么样?”

    江明辉骤然暴露在人前,有些手足无措,又脸红了。

    郭守业很认真地看了他一番,道:“不错!就是脸嫩了些。”

    众人便哄笑起来。

    江明辉脸更红了。

    郭守业又指郭大贵道:“我这个小子脸皮就厚多了。”

    众人大笑不止。

    郭大贵也咧嘴笑了。

    江老爹笑道:“我也晓得他这毛病,念书念的。男娃子,不狠狠摔打不成材,所以我就把他丢到镇子上,叫他开铺子。我什么都不管,都叫他一个人弄。那铺子前前后后开起来,杂七杂八的事都是他自个弄的。我就是要叫他在外头吃些亏、碰了头,才能长见识……”

    郭守业不停点头,深以为然。

    两人越谈越投机,颇有相见恨晚之意。

    这时,两个妇人用托盘端了几碗进来。

    碗内是热气腾腾的甜酒煮鸡蛋。

    “来,来,来,吃些甜酒暖身子。”江老爹笑着招呼。

    众人客气几句,也就吃起来。

    “先吃点垫个底,晌午饭怕是还要等一会。早上才杀的老鸡,煨在灶洞里,时候不够,还没煨烂呢。”江大娘道。

    这话有深意的。

    大凡相亲,若是不满意,绝不会留下用饭。

    若是愿意留下用饭,表示这亲事有点眉目了。

    所以,她话一出,江老爹等人都看向郭守业。

    o(n_n)o谢谢大家支持,继续求推荐收藏!

第22章 少年

    郭守业和吴氏对视一眼,又都转向清哑。

    清哑茫然了。

    她既不懂这规矩,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决定是否答应亲事。

    蔡大娘忽笑道:“亲家大老远的来,女婿也来了,当然在我那吃饭。我也杀了鸡,都准备好了……”

    这是实情,预备亲事不成,也好有个退路。

    她此时出面圆场,是想让亲家缓一缓,去蔡家商量商量再定。

    江明辉见状急了,脑中灵光一闪,壮胆对清哑道:“郭……小妹,你那天看的图……图画,有人下定了,我哥正做呢。我带你瞧瞧去?”

    他不愿称她“郭姑娘”,觉得太客套;叫“清哑”又太亲密,因自己年长,便随着郭大贵等人叫她小妹,当她是小妹子一样,带着些爱护意味,却不显轻狂。

    清哑正要找机会接近他,以观察他人品性情,确定是否应亲,又听说看做竹丝图画,立即就站了起来,要随他去。

    江明辉大喜,颤声道:“在……那边。我二哥家。”

    郭大贵也忙站起来,说“我也瞧瞧去。”

    他就是来陪妹妹的,当然要跟着。

    两家人相视而笑,都松了口气,正是求之不得。

    于是,他三人在长辈面前告退后,往外去了。

    江大娘对蔡大娘笑道:“晌午就在我这吃了。你那鸡馊不了,等晚上吃吧。亲家这大老远的来,你不留了住一夜?来回跑,还路债呢!”

    蔡大娘会意,不再推辞,道:“那我烧晚饭吧。”

    当下双方分男人一堆、女人一堆,热乎乎谈开了。

    再说清哑和郭大贵,跟着江明辉来到西院,只见满院子都是竹篾制品。到最东头工坊内,四面靠墙架子上摆着更多竹制品,琳琅满目。当中一张大台面上铺着一块竹丝图,才编了半尺不到,前方架子上悬挂一幅“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图画。

    清哑俯身察看,竹丝图正是照着那图画编的。

    郭大贵目光乱转,惊叹道:“这都是你家人做的?”

    江明辉眼望着清哑回答:“嗳,都是。”

    郭大贵又问:“这么精致的竹器,好卖吗?”

    江明辉道:“好卖。我们一月要往城里送两趟货呢。上个月,我跟府城一家货行也接上手了,往后多一个地方卖。”

    他声音里有小小的自豪,不再像先前那般腼腆。

    说话间,他始终留心清哑举动。

    清哑的目光却久久落在竹丝图上。

    江明辉轻声道:“这个是我想出来的。”

    清哑抬眼看他,似乎讶异。

    江明辉不好意思解释:“从小我就喜欢编些古怪的东西。我……我爹骂我不务正业。可我就是喜欢。我觉得将竹篾拉成细丝,编出来的东西像绣花……”

    清哑顿时了然。

    原来是个心思灵巧的,且不肯墨守成规。

    然这种人开始总是很难为人接受的,除非做出成就来。

    江明辉竟如听见她心声般,将儿时经历向她娓娓道来。

    原来,江家家传的竹器手艺出众,江明辉却不肯好好学。读书之余,喜欢费大工夫编制些玩意儿。他爹斥责他做事不踏实,编的东西中看不中用。直到有一天,有个客人花了五百文买了他编的小扇子,他爹才算认可了他的“不务正业”。

    郭大贵听了呵呵笑起来。

    清哑却没笑,继续盯着那才开始编的竹丝图。

    江明辉当即上前演示:“这竹丝太细,寻常手法不行,要这么编……”

    他双手灵动,好像绣花,一面柔声对清哑解说:如何甄选竹材,如何处理竹篾,如何拉丝,如何染色,再到编制……工艺十分繁复精密。

    他说得津津有味,不时看向少女,以求确认。

    清哑静静地听,专注地看,十分认真。

    郭大贵道:“这是你家传的手艺,怎好跟我们说?”

    江明辉笑道:“不要紧。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我们家的手艺,就算别人看了,没几年工夫都别想入门。像我这样编竹丝画的,更难。我家就我大哥二哥和我爹会。他们老手艺了,我告诉他们,他们就上手了。就是不能编太复杂,那要画画的功底。”

    他很窃喜自己有一桩可以让清哑看得入眼的技艺。

    清哑又看向前面那幅图画。

    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