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顾盼成欢 >

第281章

顾盼成欢-第281章

小说: 顾盼成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颜,能这样陪着你一起起见证咱们的孩子每一分的成长,真好。”他道。

    顾青未也没想到前世那些不好的记忆,而是完全靠在了宁致远的怀里,轻轻点头,“有你陪着就者好。”

    然后微侧过头回望宁致远。

    两人于是相视一笑。

    又聊了会儿孩子的事,话题便转到了最近的局势。

    “皇上的身体,真的就这样一日好过一日?”顾青未又提起元昌帝身体突然大好一事。

    听顾青未说起这件事,宁致远的眼中有淡淡的阴霾闪过,他对顾青未从来没有任何保留,所以听顾青未提起来了,便轻轻点头,“是的,宫里所有太医都诊过脉了,却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元昌帝的身体是在年后突然一下好转的,到如今也有差不多五个月了。

    事出反常即为妖,一个人的身体突然有了这么大的转变,这其中定然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发生,太医院的太医们都是杏林国手,他们当然不会相信什么不药而愈之事。

    明明,他们都断定元昌帝的龙体需要精心养着才成的。

    有太医曾私底下断定,就算元昌帝突然有了好转,但这样的情况必定不能持续太长的时间。

    不过,在元昌帝龙颜大悦的情况下,这话当然没人敢真的说出口。

    而现在,眼见着元昌帝真的无病无痛的快半年了,原本下了这样定论的太医虽然百思不得其解,却也再不敢胡乱揣测了。

    因元昌帝身体的突然大好,以及他随后对郑贵妃的极尽恩宠,无论是宫里还是朝中都在隐隐猜测,这件事多半是与郑贵妃有关。

    宁致远自一开始就察觉到了这其中的不对劲,立即就着了人去查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因为郑贵妃将这件事捂得太紧,一开始却只查到是与郑贵妃的兄长郑国泰有关。

    直到最近,这才查到了郑国泰那里竟然还藏了个号称是与洞虚道长颇有渊源的道士,元昌帝就是服用了这个道长进献的金丹,身体状况这才突然由老病恢复到了壮年时期。

    顾青未听了也是一脸的惊讶,她忍不住扬眉,“你是说,皇上竟然也在服食金丹?”

    别说是顾青未,就是宁致远在最初知道这个消息之时也有些不敢相信。

    史书上因为服食金丹而亡的帝王不知凡几,但元昌帝自登基以后就勤勉于政事,可谓是个英明决断的帝王,这样一个君王,竟然也会信那虚无飘渺的长生之说?

    宁致远记得很清楚,前世的元昌帝可没有服食过金丹,最后驾崩也是因为病重。

    这一世,竟有了如此偏差。

    想到这些,宁致远轻轻点了点头,“不错,舅舅近来的转变确实是因为郑国泰献于宫中的金丹。”

    说话之时,他不由有些唏嘘。

    帝王热衷于求长生,这是古来有之,他只是没想到元昌帝也会如此。

    史册上那么多因此而丧命的帝王都没能让元昌帝清醒些,只能说,长生对于帝王来说诱、惑实在太大了。

    顾青未沉吟了片刻,问道:“那,这件事,你想如何做?”

    这几个月虽然安心呆在府里养胎,但顾青未也并不是对朝中的形势完全不知。

    原本因为《闺范图说》一事而沉寂下去的郑贵妃和宁王,这些日子因为元昌帝那越来越不知掩饰的恩宠又重新抬起了头,而且还隐隐有了要将太子压一头的趋势。

    储位已定,却又突然有了这样的波折,朝中不少原本安下心来的老臣都为此而忧虑不已。

    金丹的危害只要看过史册的人都会了解,郑贵妃向元昌帝进献金丹之事若是传了出去,只怕满朝文武都得上折子请求元昌帝严惩这妖妃了,可元昌帝确实因为郑贵妃进献的金丹而身体大有好转,又岂会同意处置了郑贵妃?

    不用想,朝中又会因此而有一番动荡。(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514章

    顾青未无意识的轻轻在宁致远的手背上摩挲,“越之,你查到了皇上的异常是因为郑贵妃进献的金丹,接下来你打算如何做?”

    明明储位已定,但现在朝廷却仍因储位一事而发生动荡。

    定国公府不仅是元昌帝颇为倚重的左右手,因为安平长公主的关系还与皇室有所牵扯,根本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若不想因此事而措手不及,就只有事先就做好准备。

    听顾青未如此问,宁致远反手握住她的荑,“欢颜,这件事还需要与父亲母亲商议,不过你放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我定会护住你与孩子的周全的。”

    顾青未轻轻笑着颔首。

    她从来没怀疑过这一点,前世宁致远年纪轻轻就接手定国公府,并将定国公府经营成了朝中的中流砥柱,重活一世当然也不会有例外。

    撇开这件事,顾青未却着实有些无法理解郑贵妃的心态。

    无论如何,元昌帝对郑贵妃还是有些情谊的,这一点从立了太子之后元昌帝仍没断了对永和宫的各种恩宠就能看出来。

    郑贵妃不可能不知道金丹的危害,但她仍然将金丹进献给了元昌帝,在太子之位已定的情况下,若是元昌帝因为服食金丹而有个什么不妥,到时候又还能有谁护着她与宁王?

    再联想着郑贵妃和宁王近来一反常态的高调,莫不是,郑贵妃心里有了扭转干坤的信心?

    将心里的疑问与宁致远说了,顾青未道:“郑贵妃进献金丹,只怕所图不小。”

    宁致远自然也想到了。

    又与顾青未说了会儿话,宁致远就去了宁景昌和安平长公主那里。

    宁景昌和安平长公主正坐到一处说话,见宁致远来了便停住话头,安平长公主笑道:“盼哥儿来了。”

    这一顺口,就又将宁致远的乳名叫了出来。

    宁致远原本心情还略有些沉重,被安平长公主这样一唤,立即就有些哭笑不得,“母亲,不是说了不要再这样叫我吗?”

    见着宁致远这一脸的苦相,安平长公主先是一乐,与宁景昌相视一笑,道:“也对,咱们的盼哥儿已经是要做父亲的人了,以后确实不能再这样叫了。”

    宁致远脸上又是一黑。

    宁景昌见了这母子俩的互动,只在一旁拈须笑而不语。

    眼见宁致远脸上越来越黑,安平长公主便也不再刻意拿他打趣,而是问起了顾青未的情况,“致远,你媳妇的情况可还好,我那小孙孙没有闹腾她吧?”

    听安平长公主提起顾青未和孩子,宁致远面上一缓,道:“母亲尽管放心,欢颜这些日子可得好睡得香,孩子也安安分分的知道不闹她,方才我还摸到了孩子的第一次胎动。”

    这一不小心就将夫妻之间的亲密给说了出来。

    安平长公主立即就乐得一声轻笑,却也没打趣宁致远,而是点头道,“这样就好,现在咱们府里,你媳妇可是最金贵的。”

    想到再过上五六个月,府里就要多了孩子的笑声,安平长公主心里不知道有多熨帖。

    宁致远也跟着面色柔和的笑了笑。

    笑罢,想起自己这次的来意,他将手中的一叠纸张轻轻放在宁景昌夫妇面前,“父母,母亲,这是我这些日子以来查到的有关舅舅的事,你们先看看吧。”

    关于元昌帝的。

    宁景昌和安平长公主对视一眼,神情立即就严肃了起来。

    想着宫里的形势,以及自元昌帝身体突然好转之后朝中的纷纷扰扰,两人心中一凛,拿了宁致远递过来的纸张就看了起来。

    才扫了几眼,安平长公主便惊唿道:“金丹?”

    她有些不敢置信。

    身为皇室公主,她当然是知道代有多少帝王沉迷于这长生之术之中,最后死于其上的,她以为她的皇兄不会如此,却没想到元昌帝近来身体的异常康健,竟是金丹之效!

    随后,安平长公主有些咬牙切齿,“她怎么敢!”

    这个“她”,当然指的就是郑贵妃。

    宁景昌这时也看完了纸上记载的内容,轻轻拍了拍安平长公主的手背,然后问宁致远,“致远,这件事,你打算要如何办?”

    宁致远略思忖了一下,“父亲,母亲,我想将你们看到的这些交到太子手中,至于之后的事,我们定国公府就不需要再沾手了。”

    元昌帝如今这般放肆地宠着郑贵妃,又完全不顾太子的颜面捧着宁王,最急的当然要数许皇后和太子。

    知道了郑贵妃的事,该如何做,他们心里自然有数。

    安平长公主听了紧紧蹙着眉头,有心想说点什么,但张了张嘴,却到底什么也没说出来。

    虽然皇室成员之间的亲情远不能与寻常百姓之家相比,但她与元昌帝无论如何说也是几十年的兄妹,如今知道元昌帝竟然会煳涂到服食金丹,以安平长公主的性子,她自是恨不得冲到宫里去劝服元昌帝。

    可是,她也知道,元昌帝既然这近半年来都没断过服食这金丹,又对郑贵妃如此不掩余力的宠爱,足见郑贵妃所进献的金丹正合他意,就算她是元昌帝唯一的亲妹妹,贸然去劝说,也定是讨不了好。

    就算她与元昌帝是兄妹,但元昌帝到底是大周朝的君王。

    安平长公主对元昌帝其实有着很清楚的认知,别看他平时能对自己和颜悦色,好似真的与普通兄妹一样,可一旦惹恼了元昌帝,就算自己是长公主又能如何?

    别说是她了,在元昌帝已经尝到那金丹甜头的现在,就算是将宁太后请出来,只怕也不能让元昌帝听进去一星半点。

    更别提,宁太后如今年事已高,这件事根本就不能往她那里捅,否则还不知道气极之下宁太后会不会有个什么不妥。

    所以,思虑良久,安平长公主最终也只是在心里叹息一声。

    商议的结果,最后仍是听从了宁致远的主意,将这个消息送到太子那里去。

    他们定国公府能做的都已经做了,至于其他的,就看许皇后和太子要如何做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515章

    翌日一早,东宫。

    太子看着手中的一叠信笺,一张平时看着显得温和沉稳的脸尽显铁青。

    一把将手中的纸张捏成皱巴巴的一团,手上骨节之处隐隐泛着青白之色,额际的青筋也时隐时现。

    太子妃正亲自做了补汤端到书房来,见着太子如此面色,大惊之下将手中托盘随意往桌上一放,“殿下,您这是怎么了,可是又被什么下贱胚子气着了?”

    近来宫里的风声隐隐有些不对,太子妃上次就偶然听到过两名宫人碎嘴妄议宫中局势。

    因为元昌帝这近半年来越来越宠信永和宫那位,连带着也没少在各种场合夸赞宁王,东宫早已没了最初时的风光。

    不过,太子妃心中焦急的同时,也有些暗自纳罕。

    太子这些日子也没少听到那些风言风语,却从没像这次这般大动肝火,这次又是出了何事?

    被太子妃这样一问,太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将唿吸放缓,慢慢平复下心中的怒气,然后将手中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