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顾盼成欢 >

第251章

顾盼成欢-第251章

小说: 顾盼成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因为这诸多考量,许皇后这次看到顾青未却是比往日都亲热了许多。

    寒暄了片刻,端王妃温氏笑着拉了顾青未的手,“表弟妹,咱们也都不是外人,母后平时在宫里也闷得慌,表弟妹若是有空闲时间,倒不妨往坤宁宫里多走动走动。”

    顾青未微微一顿。

    端王妃这是明显的试探。

    别以为内宅妇人就与朝堂之争,妇人虽然居于深宅不参与政事,可是女眷的态度往往也代表了家中爷们儿的态度。

    端王妃不仅是在试探顾青未,更是在试探宁致远甚至是整个定国公府的态度。

    顾青未眼睑微低,也笑着回应,“臣妾倒是想往皇后娘娘这里来,不过家兄的婚期在即,又没有个长辈照应着,臣妾这个做妹妹的就只能帮衬着些了……”

    许皇后和端王妃眼中都有淡淡的失望闪过。

    但她们其实也算是早有所料,因此虽然有些失望,却也能保持住面上的笑容。

    定国公府地位超然,就算从头到尾都不偏不倚的站在中间,无论最后是谁登上了皇位,总不会亏待了他们。

    既然如此,他们不表态也是谁都能想得到的。

    许皇后和端王妃本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但紧接着两人就听到顾青未又开口了。

    “不能陪着皇后娘娘解解闷儿,臣妾也深感不安,不过,臣妾先前偶然得了两本极有意思的话本子,拿了给皇后娘娘无聊时翻了看看,却也是不错的。”顾青未笑着道。

    然后又伸了手往后,跟着进宫的画屏立即就取出被锦缎包好了两本书递到顾青未手上。

    话本子?

    许皇后和端王妃对视一眼,心里都颇为不解。

    虽然顾青未才嫁到定国公府一年多,但以她们平时所见,也知道顾青未虽然年纪不大,行事却是再稳妥不过的,她先是推拒了端王妃的邀请,然后又特意送上这么两本书,这又是何意?

    示意宫女将那被锦缎包了的两本书递到近前,许皇后轻轻揭开那锦缎。

    里面确实是两本书,而且还是两本《闺范图说》。

    这种只需要一眼就能看出来内容的书,顾青未特意递到她跟前是有何用意?

    任许皇后怎么想也没想明白。

    她正想翻开书看看内容,就有宫女领着其他命妇往坤宁宫里来了,于是便也让人把两本书收好,留待宫宴之后再慢慢翻看。

    之后又陆续有内外命妇聚到坤宁宫里来。

    虽然所有人对许皇后仍然一如既往的恭敬,可很多人偶尔谈到与郑贵妃有关的事时就立即噤声不语的行为,也叫人知道如今宫里情形的不寻常。

    许皇后这时正思忖着顾青未送那两本书的意思,倒也没有过多的注意到别的命妇的神色。(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460章 心凉

    又过了许久,待人到得差不多了,许皇后又领着众多命妇一起去了慈宁宫。

    宁太后到底年纪有些大了,这些时日总觉得精神不济,不过有安平长公主陪在身边说了会儿话,这会儿倒也喜得眉开眼笑的。

    众人陪着太后又说了会儿话,眼见时辰已经差不多了,这才一齐起身往宫后苑走去。

    这一路上,顾青未神情间难免便有了几分感慨。

    一年前的今天,她在中秋宫宴上中了刘贤妃和刘凤娇的算计,甚至还差点如了她们的愿,但如今可才短短一年而已,宫里又还会有何人提到刘贤妃?

    就算元昌帝没下旨将刘贤妃夺了封号打进冷宫,但如今永寿宫显然就已经是另一个冷宫了。

    而刘贤妃到底为何会突然惹得元昌帝如此大发雷霆,甚至还牵连到了敬王和永昌公主身上,除了郑贵妃这个始作俑者,宫里便再无第二人知道。

    宫后苑里,宴席早已备好,群臣命妇各自落座。

    顾青未与宁致远坐到一处,眼神微扫间,却是没看到郑贵妃。

    见顾青未若有所思,宁致远立即心领神会地道:“那位啊,据说是有了身孕不宜宴饮,所以不曾出席。”

    顾青未了然点头。

    不得不说,元昌帝对郑贵妃也着实算得上是看重了。

    圆月渐渐挂上枝头,伴着这淡淡的霜色,君臣欢聚一堂开怀畅饮,好一副歌舞升平的景象。

    刘贤妃自从被元昌帝下令禁于永寿宫,这两个多月都没走出过永寿宫一步,虽然按理说没了刘贤妃,别人不太有可能在自己身上动心思,但有了去年的教训,顾青未这次算得上事事小心谨慎,还是后来宁致远发现了,偷偷握着她的手说了一句“一切有我”,她才渐渐放松下来。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郑贵妃有孕,元昌帝今天显得格外有兴致,一改往日的严肃变得满面笑容不说,还连连与群臣举杯痛饮。

    顾青未在心头暗叹一声。

    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公平,许皇后母仪天下又如何,不也抵不过被元昌帝放在了心上的郑贵妃。

    元昌帝早些年虽然宠着郑贵妃,但到底还知道给许皇后留脸面,可如今也不知道是单纯的因为郑贵妃有了身孕,抑或是年纪大了再难保持头脑的清醒,竟然将对郑贵妃的喜爱表面得如此明显。

    看出顾青未在想什么,宁致远又轻轻捏了捏她放在膝上的手,“刚刚得来的消息,宫里最近隐隐还有风声,道是舅舅想册郑贵妃为皇贵妃。”

    顾青未惊讶地抬眼。

    宫里竟然已经有这样的消息在流传,这本身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大周朝的礼制,贵妃之上皇后之下还设有皇贵妃,而皇贵妃一般都被视为副后,在某些时候还能代皇后掌理后宫诸事。

    元昌帝这是真的要将郑贵妃捧上去了?

    只怕,经此一事,朝中又将会有许多动荡了,也不知道有多少朝臣会因元昌帝的态度而倒向宁王那边。

    想到这里,顾青未忍不住微微一笑。

    待许皇后看明白了她递上去的两本《闺范图说》之后,不知道会不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激动?

    前世定国公府在立储一事上并未偏向任何一方,虽然也成功度过了那段皇权更迭的时光,后来宁致远也得了隆庆帝的信任,但到底与隆庆帝还是隔了一层。

    而这一次,他们占了先机,早一步知道许多事情的发展,更在这种时候向许皇后和端王伸了把手。

    锦上添花又怎么比得雪中送炭?

    相信这件事会被许皇后和端王记在心底的。

    在顾青未的思索中,这次明显比往年气氛要来得热闹的中秋宫宴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群臣命妇谢恩之后先后出宫,原本热闹非凡的宫后苑不过片刻就安静了下来。

    坤宁宫里,许皇后被宫女服侍着换下了庄重的凤袍,然后随意披了一件常服,待将身边服侍的宫人都遣下去之后,才面上带着讽刺的笑容坐到了床上。

    今儿是十五,除了是中秋月圆之时,也是惯例上元昌帝该到坤宁宫来的日子。

    可是,就因为郑贵妃肚子里多了那块肉,元昌帝就像是个第一次做父亲的毛头小子一般连话也没留下一句,就自去了永和宫伴着郑贵妃。

    秋日的夜凉如水,可许皇后此刻的心却比那夜还凉上几分。

    她少年时就嫁给了当时还是太子的元昌帝,相敬如宾的相伴多年,她以为他们之间应该是有些情分的,可没想到,那情分却是如此脆弱。

    想想元昌帝近些日子以来忽变的性情,许皇后不仅心凉,还多了许多紧迫感。

    元昌帝有意册立郑贵妃为皇贵妃,这件事许皇后不是不知道,甚至元昌帝还就这件事在她跟前试探过,若真让郑贵妃再上一步,将来是不是她这中宫之位也要被她夺了去?

    这样一想,许皇后一张温婉的脸便带了淡淡的扭曲。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能让人夺去的东西,对于许皇后来说,她的后位,她的一双儿子,便是她绝对不会让人碰触的。

    然后,她便想到了顾青未送上来的那两本书。

    那时她只来得及看清两本书的名字,却是没有时间看看书中的内容。

    想到顾青未当时说的,送这两本书是给自己逗趣的,即使这时心情算不得好,但许皇后仍不由又带了笑容。

    她有预感,这两本书里的内容,一定会让她满意的。

    略过一模一样的封面,许皇后先翻开了其中一本书。

    取代烈女贤妇之事迹编成册,以明女教,这第一本书的内容并没超出许皇后的预期,待翻看完之后,她合上书页,又开始翻看另外一本。

    只看了前面几页,许皇后就已经发现了端倪。

    这两本《闺范图说》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也许,这就是顾青未将书送到自己跟前的真实用意?

    这样一想,许皇后加快了翻看的速度,直到她的视线停在了最后一页上,然后便久久不能移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461章 出手

    原来,是这样。

    许皇后心里终于有了明悟。

    虽然凭直觉就猜到了能从顾青未送上来的这两本书里得到不小的收获,但许皇后怎么也没想到,她会得到这样一份大礼。

    郑淑容!

    许皇后在心里反复念叨着这个名字。

    不过是个连名字都是在跟着元昌帝之后才重新取过的农家女,竟然就这样生生占据了元昌帝这么多年的宠爱,也难怪如今天下女子都以她为榜样,总幻想着能重复她走过的路。

    许皇后并不羡慕郑贵妃所得到的宠爱。

    对于后宫的女子来说,君王的恩宠是最虚幻不过的泡沫,随时都有可能被轻轻戳破,许皇后的娘家是开国功臣,虽然许家的根底并不深,可许皇后却自幼被教导得眼光开阔,并不只局限于那些内宅的争斗。

    在她心里,元昌帝是将来要与她同葬一处的人,只要他能给她该有的尊重,给她的儿女应有的地位,她并不介意他的后宫里有几个女人,也不在乎他所宠幸的女人之中谁才是真正被他放在心上的那一个。

    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元昌帝能给她该有的体面。

    大周朝自立朝那一日起,立嫡立长就已经写进了礼制中,所以即使这些年元昌帝一直拖着不立端王为太子,许皇后也没有太着急过。

    她与元昌帝相伴多年,即使他们之间永远是平淡的,但也不妨碍她了解元昌帝这个人。

    元昌帝能算得上是一个英明的帝王,可他的魄力并不足以让他公然违逆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更何况,元昌帝自己就是这条立嫡立长的规矩的得益者。

    许皇后本以为,无论元昌帝怎么拖,到最后,仍然会是她的儿子登上皇位。

    她以前一直都深信着这一点。

    但现在,她并不确定了。

    自古就有红颜祸水的说法,更有败火戏诸侯的典故在,虽然许皇后并不认为将一个国家的败落都推到一个柔弱女子身上是对的,但这足够叫她知道,即使是君主,一旦将某个人真正放在了心上,也是能抛开许多顾忌做出叫人不敢置信的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