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顾盼成欢 >

第142章

顾盼成欢-第142章

小说: 顾盼成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元昌帝,还牵连了端王,最后到底谁能上位还真是个未知数。

    不过,这些朝中之事,如今与顾青未倒无甚关联。

    她继续看信,直到看到最后几行。

    这封信的最后几行,墨迹明显与前面有些区别,应该是后面临时添上去的。

    婚期定下来了,而且还是宁致远去求了元昌帝才定下来的。

    后年六月初六,就在顾青未十六岁生辰的第二日。

    也是前世她出嫁的日子。

    顾青未眉头不由自主地皱起来,她早已经说服自己忘掉前世的一切,只往前看,但总有些事在不断的提醒她前世发生过的那些事。

    如今看来,虽然她重生了,但也许这世间还真的有命运一说。

    她费尽了心思想在遇到宁致远之前替自己谋划一桩合意的婚事,但最后阴差阳错的,她还是与宁致远定了亲,而且还是不容忤逆的圣旨赐婚,而且就连婚期都与前世如出一辙。

    这样的巧合,实在让顾青未高兴不起来。

    前世她与宁致远变成那样,这一世她还会在同一天嫁去宁家。

    这一次,他们之间还会回到前世的轨迹吗?

    这个问题在顾青未心里萦绕,但只片刻,就被她甩了出去。

    她也是着相了,虽然婚期与前世在同一天,可自从她重生的那一天,许多事就已经有所改变了,就比如宁致远不是前世的宁致远,她也不再是前世十几岁的顾青未,他们之间更有着与前世不一样的纠葛。

    说到底,他们的未来会怎么样,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他们自己。

    既然他们都有了改变,他们的未来当然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顾青未舒了口气。

    将信纸塞回信封,又放进那装信的小匣子里,顾青未唤了秋岚与画屏服侍她更衣梳洗,然后去了怡华院。

    虽然礼部很快就会通知顾家婚期选定之事,但顾青未既然已经提前知晓了,总要先告知秦氏。

    顾青未到怡华院时,秦氏正在与卢氏一起讨论顾青未出嫁时的嫁妆。

    虽然那些大件儿的物件儿是早已经准备好的,可旁的却还是要秦氏来拿主意,而卢氏如今有孕又只能天天呆在院子里,秦氏怕她闷着了,就干脆每日里寻她一起来商量顾青未的嫁妆。

    “母亲,儿媳手里正有一扇紫檀镶翡翠的屏风,倒与您准备的那张紫檀雕花大床正好相配,不如就送了七妹妹,也算是我这个做嫂子的一点心意……”卢氏一手抚着腹部,面带微笑地道。

    卢氏乃是卢家嫡长女,出嫁时也是十里红妆,嫁妆极为丰厚,手里的好东西也是着实不少,自然不介意拿一些出来给即将出嫁的小姑。

    秦氏却笑着辞了,“这嫁妆本就该是父母替女儿准备的,哪有让你这个做嫂子的破费的道理……”

    顾青未这时正好走到门口,听到这番话,忙笑着接道:“嫂嫂,你可不要抢了母亲的事做,嫂嫂要是心疼我,将来添箱时就将你那套珍珠头面给了我吧,我可是惦记了许久了。”

    卢氏听罢拿了帕子掩唇轻笑,心里却在感叹着自己这小姑的懂事。

    她手里那扇屏风不仅木料名贵,而且上面镶嵌的翡翠亦是价值千金,而那套珍珠头面虽然看着素雅,但其实并不是多难得的东西。

    虽然卢氏是真心拿了东西给顾青未,但能听到顾青未如此体贴于她,她自然也是高兴的。

    不再论这件事,卢氏拍了拍身边的空位示意顾青未坐,然后问道:“七妹妹寻母亲可是有要事?”

    问出这句话,卢氏就已经想好了,若顾青未真有要事,她就先回自己院子里去。(未完待续。)

第260章

    顾青未笑着按住卢氏的手,“也不是什么要紧事,只是方才收到了宁……世子的信,道是我与他的婚期,已经定下了。”

    听顾青未这样一说,秦氏和卢氏先是一怔,然后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来。

    “这是喜事啊。”卢氏道。

    秦氏则是念叨了一句“真好”,没来得及为女儿就要出嫁而伤感,就已经开始思虑起关于顾青未的嫁妆还有多少没准备好了。

    好一会儿之后,两人才想起来问顾青未婚期到底定在了何时。

    “后年六月初六。”顾青未道。

    秦氏先是松了口气,然后又有些感慨。

    她捧在手心里养大的娇娇女儿,一过完十六岁的生辰就要离家,不,也许还等不到过生辰。

    顾青未是要远嫁京城的,清河县又离了京城有近千里路,婚期既然定在了六月初六,那顾青未起码要提前十天就往京城去,生辰自然也不可能在家中过。

    一想到这些,秦氏心里立即就有了紧迫感,只想着再仔细清点一番顾青未的嫁妆有没有错漏之处,哪里顾得上再与顾青未多说什么,几乎是将顾青未与卢氏立即撵了出去。

    顾青未和卢氏出了怡华院,对视之后各自一笑,然后才道了别分开。

    才往未明居的方向走出一段,顾青未就看到前方不远处正走过来一个人,却是七婶王氏。

    往前迎了几步,顾青未笑着与王氏打招呼,“七婶,您是来寻母亲的?”

    嘴里如此问着,顾青未心里却在思索着王氏的来意。

    虽然这几年王氏一改从前的软弱,也开始试着与家中的妯娌们亲近,但她本性里就不是一个长袖善舞之人,就算是有心与妯娌们亲近,也不会表现得多热络。

    况且,王氏也是知道秦氏近来为了替顾青未准备嫁妆而十分忙碌,若不是真的有事,她只怕也不会往怡华院里来。

    听顾青未如此问,王氏略犹豫一番,没有回答顾青未的问题,反倒问道:“欢姐儿这是来与大嫂说话?”

    顾青未倒也不隐瞒,事实上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就将她寻秦氏的来意说了一遍,“方才得到消息,礼部已经选定了婚期,是后年的六月初六。”

    王氏听了自然也是为顾青未高兴的。

    她是个知道感恩的人,当年若不是顾青未在她危难之时伸了手,只怕如今她坟头的草都不只三尺高了,更不会有带着一双懂事的儿女过清净日子的机会。

    思及此,王氏原本还有些犹豫的,如今却是立即打定了主意不去烦秦氏了。

    秦氏这段时间本就忙,如今欢姐儿的婚期定了下来,只怕原先那些还没忙着准备的东西也都要提上日程了,更会忙得天昏地暗,她要是这个时候还拿自己那些小事去麻烦秦氏,那就太不知趣了。

    想到这些,王氏便笑着对顾青未说了些喜庆话,然后就准备辞了顾青未回福瑞轩去。

    顾青未却将王氏叫住了。

    “七婶寻母亲莫不是有事?”顾青未道,“如果七婶有什么为难之事,不妨与侄女说上一说,纵然侄女没什么能耐不能替七婶分忧,七婶总也能心里松快松快。”

    顾青未心里隐隐有预感,王氏的烦恼,必定与顾亦琛有关。

    自从上次琛哥儿出事,王氏也意识到若是一直像她从前那样对琛哥儿不闻不问,没有个人关照着,只怕琛哥儿根本就没办法活到成年去。

    但她虽然不是个心狠手辣的,也知道琛哥儿是无辜的,却也着实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忘掉当年李姨娘做过的事,更不可能真的心无芥蒂的将琛哥儿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所以这段时间,王氏先是将福瑞轩的人大力整治了一番,又寻了些老实可靠的人去琛哥儿身边侍候。

    她确实对李姨娘当初做的事无法释怀,但她却也在试着尽到一个嫡母的本分。

    做到她能做的,给琛哥儿他该得的,等到琛哥儿将来成年了,他的事就再不用她多管。

    王氏是如此想的,这段时间也是这样做的。

    顾青未前世也看多了苛待,甚至对庶子庶女下狠手的嫡母,凭心而论,遇到王氏这样善良,不愿让自己手上染血的嫡母,真的是顾亦琛的幸运。

    不过……

    王氏都为难到来找秦氏讨主意了,琛哥儿那里,又出了什么事?

    顾青未前世与王氏没有什么交情,但这一世却对王氏颇有好感,而且这几年王氏出于对她的感激,不仅有什么好东西都不忘备着她的一份,还让绘姐儿和平哥儿都与她这个姐姐亲近,如今王氏遇到了难事,若是可以,顾青未自然不吝伸把手。

    而且,如今她的婚期已经定下来了,在这个家里,她最多也就再能留不到两年,能在出嫁之前帮到她所认可的家人,顾青未也只会觉得高兴。

    有了这样的念头,眼见王氏要推辞,顾青未又道:“七婶若是无事,不妨去侄女那里坐坐。”

    王氏本待还要拒绝,但看到顾青未那双平和得让要看了都会跟着觉得安宁的眼睛,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一个“好”字。

    话一出口,王氏心里压着的那块石头也跟着落了地,浑身都透出一股子轻松来。

    许是因为当年靠了顾青未才保了自己和平哥儿的性命,王氏对这个侄女天然的就多了几分盲目的信任,有时候甚至有种无论什么事到了欢姐儿手上都能得到妥善解决的念头。

    王氏也知道自己这感觉来得莫名,但这不妨碍她是如此深信着顾青未。

    两人一前一后回到未明居,让秋岚和画屏替王氏上了茶,顾青未又将丫鬟们都打发下去,这才询问起王氏。

    “七婶,现在已经没有旁人了,您不如说说是什么事让您如此为难?”顾青未道。

    王氏听了并不意外,若是欢姐儿没有看出她心中有事,也不会邀着她来未明居了。

    她双手捧了茶盏,轻轻啜了一口,然后将她心里的为难事娓娓道来。(未完待续。)

第261章

    王氏确实是为了顾亦琛的事来的。

    若是撇开李姨娘,其实王氏对琛哥儿没有半点厌恶,她甚至是极为喜爱琛哥儿的,若非如此,当初琛哥儿被李姨娘当作了工具成日里惹了王氏生气,王氏也不会一再的容忍,从未对琛哥儿做过任何不好的事。

    俗话说三岁看老,琛哥儿如今虽然也才六岁,但也足以让人看出他的本性。

    琛哥儿是个极为开朗善良的孩子,这一点与李姨娘这个生母没有半分相似。

    也正是因为琛哥儿本性纯善,所以这几年虽然因为王氏的不闻不问,他暗地里吃了不少苦头,却仍保持了孩童的天真,眼中也从未沾染过任何仇恨。

    李姨娘被王氏送去庄子上时,琛哥儿还只是个刚满了周岁的婴儿,连话都说不清楚,自然不可能记得生母是谁。

    王氏自然不会为了李姨娘的死而心中有愧,但为了减少麻烦,偶尔在提及琛哥儿的生母时,也只说琛哥儿的生母是顾锦汶的姨娘,在生他时难产死了,还特意再三嘱咐过院子里的下人,万不可将李姨娘的事在琛哥儿面前说破了。

    从不记得生母的琛哥儿自然没有任何的怀疑。

    这一瞒,就五年。

    原本这样对琛哥儿来说也算是好事,不知道,自然就不会有烦恼。

    但前不久,却有人将李姨娘的事告诉了琛哥儿。

    “……七夕那日,几个年纪小的哥儿吵着要随你们一起出门,老太太为此还特意嘱咐了府里的护卫,一定要寸步不离的跟着几位哥儿,万不能出了岔子。”王氏皱着眉头诉说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