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顾盼成欢 >

第115章

顾盼成欢-第115章

小说: 顾盼成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的展开信纸。

    上面只写了两个字。

    小心。(未完待续。)

第210章 值得

    洁白的信笺上只写了两个字,余下的是大片的空白。

    这两个字论起来写得算不得十分漂亮,甚至许是因为下笔之人故意为之,字迹还显得有些凌乱。

    可看在宁致远眼里,这简单的两个字却仿佛是被镀上了一层光辉一般,让他只看一眼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事实上,若不是顾忌到成晋还在,宁致远肯定会仰头大笑三声。

    就算这两个字再怎么刻意往难看了写,但他又岂会认不出顾青未的笔迹?

    对于宁致远来说,这就已经是最大的惊喜了。

    无论顾青未是出于何种心态写下这封信,但至少,她还是关心他的死活,不是吗?

    只要一想到这一点,宁致远的嘴角便忍不住的往外咧,眼中的喜悦更是怎么都压不住。

    成晋见了便忍不住在心里犯起了嘀咕。

    他总觉得,世子爷自从上次落水之后就变了许多,平时不说话时看着整个人凌厉威严得让人看了心里发怵不说,这犯起傻来,也确实傻得有些压不住啊,看看那傻笑……

    没等成晋嘀咕完,宁致远便将信纸重新塞回信封里,然后问道:“这信是何人送来的?”

    成晋闻言精神微微一振,道:“回世子爷,这封信是一个五六岁的小乞丐送来的,指了名要送到您手上,问他是何人所托,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道是旁人拿了碎银子让他送信。”

    也是因为拿不准该如何处理这封信,成晋才会把信送到宁致远手里。

    看来,他还真做对了。

    “世子爷,可要详查这封信的来处?”成晋请示道。

    “不用了,”宁致远咧着嘴一挥手,“这件事你就不用管了。”

    这封信是来自哪里,他再清楚不过了,还用得着谁去追查吗?

    成晋心里还有疑惑,但宁致远既然如此吩咐了,他自然不会再多言。

    而宁致远,想起下午时晃眼见到的吴达,心里又微微一沉。

    初到清河时的刺杀是何人所为,有了前世的记忆,他自然再清楚不过,而如今吴达又鬼鬼祟祟的出现在清河,想也不会是为了什么好事。

    他那位堂伯,到底是为何与前世有如此大的改变,竟然就忍不住要下重手了?

    意识到这一点,宁致远第一反应就是将身边保护他安全的锦衣卫抽出几个去保护顾青未,但吩咐还未出口,他就意识到了不妥之处。

    顾青未身处内宅,顾家的护卫也非乌合之众,他的锦衣卫不仅不可能进到顾家去,便是离得稍近些,只怕也会被发现了踪迹。

    再则,他那位堂伯所做的一切都只针对他而来,若是他遣了锦衣卫去顾青未那里,说不定反倒叫吴达等人注意到顾青未,若是再因此而引出什么事端来伤到顾青未,倒才会叫他追悔莫及。

    既然如此,还是让人多注意些顾青未那里的动静吧。

    宁致远如此想。

    “京城那边,可有什么消息传过来?”他又问。

    成晋摇了摇头。

    宁致远倒也没有失望,从他得到消息给京城写信到现在,也不过六七天,就算他用了锦衣卫的秘密渠道,只怕如今那信也才刚刚送到京城去,这时候问起回信,本就只是他的奢望。

    “传令下去,这几日密切注意京城来的消息,尤其是关于……赐婚的!”说到赐婚两个字,宁致远有些咬牙切齿,“另外,父亲身边的吴达吴管事也来了京城,先派人去仔细查查他的下落以及他是与哪些人在一起,再让所有人这段时间都警醒些,接下来,只怕不会太平。”

    这一番吩咐所透露出来的些许信息,便令成晋心中一凛。

    吴管事来了清河,却不往这宅子里来,更不来拜见世子爷。

    而世子爷却让人盯死了吴管事的下落,还有那隐隐透着些戾气的“不太平”几个字……

    成晋也不敢多想,连忙领了命退下。

    待屋里只剩了自己一人,宁致远才重新将手中的信拿出来。

    这时天光已经渐暗,房门又关着,光线有些暗,但在宁致远眼中,那“小心”两个字却格外的醒目。

    算起来,这应该是他自重生后从顾青未那里感受到的第一丝善意。

    只凭这一点,就足以叫他觉得弥足珍贵了。

    宁致远突然就想起前世他病重之时想尽办法见到了洞虚道长,求洞虚道长为他指明一条出路。

    洞虚道长也确实不负他那“陆地神仙”的名号,在听他断断续续的说了要求之后,不仅直言可以做到,甚至还给了他两个选择。

    在他作出选择之后,洞虚道长曾问过他一个问题。

    “值得吗?”

    那时的他已经缠绵病榻好几年,全身上下不得动弹不说,就连说话也得用尽所有的力气,但在听到洞虚道长这个问题时,他却咬紧了牙关,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值得。”

    自然是值得的。

    细数他与顾青未的前世,不能说顾青未没有错,但错得更多的却无疑是他。

    在与顾青未成亲之前,他可谓是从未经历过挫折,也许正是因为生活太过顺风顺水,所以才会养成他那狂傲自负,无论何事都想与人争个输赢的性格。

    所以,从顾六叔的事发现顾青未对他并没有他以为的那样信任时,他才会执意要赌那一口气。

    说到底,他还是想看到顾青未在他跟前示弱。

    却不想,从这件事开始,他们却会如此渐行渐远。

    年少轻狂时犯的错,能再有一次重来的机会弥补就已经是天大的幸事,又岂会有值不值得这一说。

    既然他已经踏上这条重生路,挡在他面前的所有拦路石,他自然要一一搬开。

    西府的堂伯,楚承启捣鼓出来的赐婚,这些都是如此。

    当然,最棘手的,还是要数顾青未对他的抗拒。

    他自然知道,纵是顾青未送了这样一封信给他,但也不代表着顾青未就能忘掉从前的事,愿意与他重新开始了。

    这只能说明,他离他的欢颜,又近了那么小小的一步。

    但,也是值得可喜的,不是吗?(未完待续。)

第211章 圣旨到

    清晨,延寿堂。

    当顾青未领着秋岚和画屏踏进院子时,在院子里来往侍候的丫鬟婆子都不约而同的噤了声。

    守在正房门口的小丫鬟连忙打起门帘,向内通报:“七姑娘来了。”

    屋里已经先到了的几位夫人与姑娘原本正服侍着老太太梳洗说笑,闻言便齐齐一默。

    待顾青未进了屋与几位婶婶姐妹见了礼,二夫人林氏便当先上前拉了顾青未的手,关心地问道:“欢姐儿,你这几日身子不舒坦,老太太不是都允了你不必早起问安了吗?”

    自打五年前三老爷与乔氏的事之后,林氏待顾青未便极为亲近,她此刻的关心丝毫不掺假,说这番话时她甚至还有些小心翼翼的,唯恐一时嘴快说了什么不合时宜的话又刺激到顾青未。

    倒像是将顾青未当作了那易碎的瓷娃娃一般。

    顾青未闻言心中多了些暖意,但又有些无奈,纵是再遇到什么事,她也不至于就要像林氏所担心的这般要死要活。

    但对于来自长辈的关系,她到底回以一笑,“劳二婶关心了,侄女并无大碍。”

    所谓的身子不舒坦,自然只是个托辞。

    楚承启威逼顾青未且还请了刘贤妃向元昌帝讨旨赐婚一事,如今顾家的几位夫人都已知晓,除了愈发沉默的三夫人陈氏,其他几位夫人都对此关切不已。

    虽然顾青未只是她们的侄女,但她们的女儿也同样是顾氏女,若是被楚承启看上的是她们的女儿……

    所以,她们很能理解顾青未如今的感受。

    几位顾家的夫人尚且如此,最疼爱顾青未的老太太就更不用说了。

    最初得知这个消息,老太太就小病了一场,病好之后更是恨不得将顾青未带在身边整日里嘘寒问暖,就怕顾青未会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过激之举来,后来发现顾青未因夜里数次惊醒而精神不济,还特意免了顾青未早起问安。

    顾青未倒也确实借着老太太给的特权睡了两天懒觉,但她又不是真的因为楚承启找出来的事而生无可恋,自然不可能一直如此偷懒。

    应对完了来自婶婶们的关心,顾青未便来到老太太身边。

    老太太亦是刚起身不久,秦氏正立于老太太身侧,递了热毛巾让老太太净面。

    作为最关心爱护顾青未的两个人,老太太和秦氏自打顾青未进了门,这视线就再没从她身上挪开过。

    顾青未待老太太净完面,便从侍立一旁的碧玺手中接过木梳,“祖母,今儿个不如让孙女替您梳头吧,若是梳得好,您就笑一笑,若是梳得不好,您就当孙女是效仿前人彩衣娱亲好了。”

    顾青未的语气极为轻快,但听在老太太和秦氏的耳里,却叫她们心里的忧虑更甚。

    楚承启的为人,老太太和秦氏如今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正因为清楚,所以她们自然知晓,顾青未是绝对不会愿意嫁这样一个人的,若是寻常的闺阁千金遇到这样的变故,只怕早就痛哭失声,再寻了父兄的庇护了。

    可她们的欢姐儿,除了那日在顾锦源的书房里有些失态之外,后面这么些天,竟就似根本就忘了这回事一般。

    哪怕欢姐儿哭上一场,她们也不会如此担心。

    老太太和秦氏对视一眼,然后都将眼中的担忧压下,老太太含笑在顾青未的手上拍了拍,“欢姐儿要给祖母梳头,祖母自然只有高兴的。”

    这自然是老太太的心里话。

    待顾青未果然只梳了一个最简单的发式,她果然乐得满脸带笑,又有碧玺在旁凑趣,说些“七姑娘莫不是要抢了奴婢的差事”之类的话,延寿堂里的气氛很快就热烈了起来。

    一顿早膳用完,顾家几位夫人和姑娘都很有眼色的先行离去,延寿堂里便只剩了老太太与秦氏和顾青未母女。

    到这时,老太太和秦氏才收了脸上的笑容,一人执了顾青未的一只手,偏生想要劝慰又不知道要从何处入手,于是欲言又止了好半晌都没说出一个字来。

    距离从楚承启跟里得到消息已经过了快半个月,而据楚承启所说,他在再度到顾家的前几日就已经送了信去京城,算算时间,这件事早就已经有了结果。

    若是元昌帝没有下旨赐婚自然最好,若有那赐婚的主意,只怕这两日颁旨的人就要抵达清河。

    老太太和秦氏将顾青未当作掌心宝宠了这十几年,自然也无法接受顾青未也许会嫁给楚承启这件事,就算是只把两人的名字放在一起,她们都会觉得这是糟蹋了她们的欢姐儿。

    在这件事中,若真论伤心与难受,只怕老太太和秦氏还要远超顾青未这个当事人。

    可是,在这件事上,身为深宅妇人的她们并不能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她们最大的无奈。

    但想到顾锦源再三保证过,绝不会如此就将欢姐儿嫁出去,两人才算是稍稍缓解了心里的焦灼。

    到最后,先开口的还是顾青未。

    祖母与母亲是为了什么有如此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