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顾盼成欢 >

第109章

顾盼成欢-第109章

小说: 顾盼成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里有疑惑,刘贤妃面上却不显露出来,“皇上处理国事劳累了,本宫无法为皇上分忧,煮上一碗参汤却是能做到的,只是不知,皇上现在可是有要事?”

    于公公闻言微笑着往后退了两步,“是定国公与安平长公主进宫了,皇上这才邀了两位主子同游宫后苑,娘娘进去倒也不妨事的。”(未完待续。)

第199章 欢心

    听到是定国公与安平长公主进宫了,刘贤妃心里便是微微一紧。

    她这些年得到的恩宠虽然不如郑贵妃,却也是郑贵妃之下第一人,这满宫上下谁敢不把她放在眼里。

    若真要说有,那就要数安平长公主了。

    元昌帝亲妹,宁太后独女,安平长公主确实当得起一句天之骄女,在这宫里,纵是稳坐中宫的许皇后,以及荣宠不断的郑贵妃,在面对安平长公主时,虽然不说退避三舍,但也绝对是礼遇有加了。

    再加上安平长公主还嫁了手里不仅有兵权,还掌着锦衣卫的定国公宁景昌,对于已经为储位争得几乎要反目成仇的端王与宁王来说,安平长公主自然极具拉拢的价值,与之相对应的,许皇后与郑贵妃也都没少各施手段拉拢安平长公主。

    安平长公主在许皇后和郑贵妃中间向来没有明显的偏向,却总是看刘贤妃不惯,两人每次在宫里遇上了,总少不了一场针锋相对。

    刘贤妃虽是宫妃,但在安平长公主面前还真兴不起什么优越感,所以近些年来没少在安平长公主这里落面子。

    就连刘贤妃自己也不知道安平长公主为何独独针对她,她再三回忆,也没想起来她有做过什么让安平长公主生厌的事啊。

    只能说,这人与人之间,无论是交好还是交恶,都是有定数的。

    好在,安平长公主就算是看不上刘贤妃,也最多只是挑她的刺,却也从来不曾暗地里使过绊子。

    刘贤妃本是想借着今天的机会好好向元昌帝哭诉一番的,她的要求本也算不得过分,只是想替楚承启求道赐婚的旨意而已,被她一求,元昌帝极有可能就应下来了。

    可是,安平长公主也在场,很难说安平长公主会不会因为对她的莫名恶感而故意坏事。

    带着这样一番思忖,刘贤妃一路到了元昌帝与宁景昌夫妇所在的八角亭。

    这时日头已高,空气里充斥着燥热,这八角亭虽然不大,里面却摆了几个冰盆,刘贤妃才一走进亭子,就觉一阵怡人的凉爽。

    八角亭中,元昌帝与宁景昌正在对弈,安平长公主坐在一旁观棋。

    元昌帝长安平长公主七八岁,跨入不惑之年的男子双鬓因常年操心国事而泛了些霜色,他穿着一身明黄团龙常服,气度沉稳如山,眉目含威,即使不言不动,也自有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坐在元昌帝对面的定国公宁景昌,身穿一件绣了麒麟、白泽的官服,他年纪比元昌帝小上几岁,在元昌帝如山的气势之下更像一块岿然不动的巨石。

    元昌帝落下手中白子,棋子与棋盘相触,发出一声脆响。

    然后,元昌帝偏头看了刘贤妃一眼,“爱妃来了。”

    说话的同时,目光还自刘贤妃手里提着的食盒上一扫而过,眼中带了些许的笑意。

    能在对弈之时分出些注意力给刘贤妃,元昌帝待她倒也确实是有些不同了。

    刘贤妃看向元昌帝,先行一礼,然后双眼眯成一弯月牙,声音里带着与她的年纪不符的娇憨:“皇上,妾身原是来给您送参汤的,却不想扰到您与定国公对弈了。”

    然后又与宁景昌夫妇互相见了礼。

    安平长公主闻言眉头就是一皱。

    明明已经是个中年妇人,却老是作些小女儿姿态,她最看不惯的也就是这一点,所以这些年来只要有机会就总会刺上刘贤妃几句,再加上后来宁致远因为楚承启的关系被连累了名声,她再看这对母子就更回不顺眼。

    也亏得安平长公主自幼在宫里长大,深谙宫廷的生存之道,哪怕有时会刻意针对刘贤妃,却也不至于会惹了元昌帝不快。

    “原来是贤妃娘娘来了,听说这几日贤妃娘娘每天都不忘送参汤给皇兄,就是不知道,喝了贤妃娘娘送的参汤,皇兄又得赏出些什么去?”安平长公主淡淡刺了两句。

    刘贤妃表现出来的天真与不擅隐藏心思在宫里也算是出了名的,每逢遇着什么事想要求元昌帝,她总会比往日要来得殷勤些,就比如像这次。

    许是就喜欢她这模样,遇着刘贤妃有所求,元昌帝也向来必应。

    刘贤妃心里藏着事,自然不会在元昌帝面前与安平长公主起冲突,面对安平长公主的不善,她也不多言,就提着食盒站到了元昌帝身后。

    正好这时棋局以宁景昌输了一子结束,元昌帝大笑着命人收拾了棋盘,刘贤妃忙将食盒中还温着的参汤取出来置于元昌帝跟前。

    元昌帝喝了一口参汤,才对安平长公主道:“安平啊,这么多年了,你也没改了你这脾气。”

    倒也没再说别的。

    安平长公主是元昌帝看着长大的亲妹妹,他对她自然多了几分宽容。

    至于刘贤妃……

    元昌帝登基多年,处理政事从无错漏之处,自然不会是老眼昏花之人,这宫里的女人在他面前表现出来的面目到底是真是假,他自诩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不过,这又如何?

    他是这大周朝的主人,宫里这么多嫔妃也都是他的女人,她们为了讨好他,为了得到他的宠爱各出奇招又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像刘贤妃这样,为了得到他的欢心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着伪装,甚至几乎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她如此努力,他这个做帝王的多宠着她些,就当是给了她取悦了他的回报了。

    想到这些,元昌帝将已经空了的参汤推到一边,执了刘贤妃的手让她坐在身边,然后打趣着道:“爱妃啊,你这参汤也送了这么些天,要真有什么事想要求朕,如今也可以说了吧?”

    刘贤妃闻言低下头,白皙如玉的双颊上染上几许红晕,“皇上,您也笑话妾身。”

    语毕,刘贤妃本待开口相求,但目光在扫到一旁坐着的宁景昌与安平长公主时,却又蓦地闭了嘴。

    安平长公主在这里,她到底还是有些担忧她会刻意搅了自己的事。(未完待续。)

第200章 哭求

    仅是这片刻的迟疑,元昌帝就微沉了脸。

    “安平与景昌都不是外人,爱妃若有什么事,也不需要瞒着他们。”元昌帝道。

    刘贤妃听了心中便是一颤,她能听出来元昌帝话中的强硬,她若是再迟疑下去,恐怕今天,甚至是以后,都用不着再提起这件事了。

    长伴君王侧,纵是受宠,刘贤妃也深谙“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已经铺垫了好几天,让刘贤妃就此打住她自是不愿的,所以,哪怕担心安平长公主会搅事,她仍只能硬着头皮开始说明来意。

    “皇上,妾身确实有事想要求皇上。”刘贤妃说起话来温言软语,说到这里,她还偷偷觑了元昌帝的脸色,才继续道,“妾身求皇上的事,是关于敬王……敬郡王的。”

    想到自己的儿子被元昌帝从亲王贬为了郡王,刘贤妃眼中还多了几分悲切。

    元昌帝一听刘贤妃提起楚承启,脸上立即就有了怒色。

    身为帝王,元昌帝自然在乎自己的这张脸面,偏偏楚承启就像是生来落他脸的一样,自懂事起就没干过正经事,平时眠花宿柳也就罢了,反正凭楚承启也担负不起大周朝的江山,将来做个富贵风流的王爷也是条颇为不错的出路。

    却不曾想,他竟然连宗室子弟的妻子都动!

    这兔子还知道不吃窝边草,楚承启简直比那兔子还不如!

    因为楚继先在宗人府的一通大闹,楚承启与那袁氏的事几乎是人尽皆知,就连如今已经很少理俗事的老庄王都被惊动了,直到现在,只要一想起老庄王看自己的那眼神,元昌帝都觉得面上无光。

    老庄王是太祖的亲弟弟,在宗室里威望又极高,若不是他出面把这件事压下来,还不知道这件事会闹成什么样。

    这件事虽然由老庄王出面压了下来,但元昌帝也不能对楚承启没有半点惩罚,所以最后楚承启才会从敬王变成了敬郡王。

    而那袁氏,身为宗室媳却不安于室,还惹出这么大的事来,自然少不得要按皇室家法处置,领完一顿家法之后,才奄奄一息的被休了出去。

    有过这样一出之后,想必这袁氏是再无人敢娶了。

    楚承启离京避风头,这件事元昌帝是知道的。

    到底是自己的种,就算楚承启做出了这样的荒唐事,元昌帝也仍愿意维护几分,自然就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时听刘贤妃又道是为了楚承启的事而来,元昌帝第一反应就是,楚承启是不是在外面都不安分,又惹出了什么不好解决的麻烦事来?

    以楚承启的性情,还真有这个可能。

    冷下脸,元昌帝双目阴沉地看向刘贤妃,“那孽子又做了什么事需要爱妃替他求情?”

    被元昌帝这样一问,刘贤妃立马就为楚承启觉得委屈起来,她这话都还没开始说,怎么皇上就认定了楚承启又做了什么恶事呢?

    带着这样的委屈,刘贤妃眼眶一红,眼中渐渐变得水润,整个人瞬间就多了几分楚楚可怜的美态来,“皇上,咱们的皇儿这次可没做什么坏事,您可不能如此冤枉了他。”

    若是换了这宫里的任何一个嫔妃,都不会说出如此直接的话。

    不过,刘贤妃表现在外的本就是个天真憨直之人,她会说出这种话来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元昌帝虽然仍不信楚承启的人品,但被刘贤妃这样一哭,倒也立时面色放缓,“行了,朕不过说了一句怎么就哭起来了,既然老六没做什么坏事,那爱妃是为了他的什么事要求朕?”

    得了元昌帝这样一句似是安慰的话,刘贤妃这才破涕为笑,那双染了水光的杏眼又弯成月牙,“皇上,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承启做错了事惹得皇上大怒,他自己也知道没脸面对皇上,所以才出了京。”

    明明楚承启离京是为了避风头,被刘贤妃这样一说,倒像是他存了悔过之心一般。

    安平长公主在旁听了,便无声地撇了撇嘴,被宁景昌扫了一眼之后才收敛了些。

    元昌帝自然也知道刘贤妃话里有多少水分,轻哼一声,道:“爱妃也不用替那孽子美言了,以那孽子的脾性,离了京只怕也是正合他意,没了人管束更是不知道会惹出什么事来。”

    自己生的孽子,捏着鼻子也得认。

    元昌帝这时就是这样的心情。

    刘贤妃闻言忙又解释道:“皇上您放心,妾身怕他在外惹祸,还特地央了承玉跟着他一起,也好在他犯浑的时候管束着些。皇上不放心咱们承启,总该放心承玉吧?”

    提到楚承玉,元昌帝还真的就多了几分放心。

    比起作为皇室反面教材的楚承启,楚承玉简直就是个完美无缺的正面形象,聪敏好学,温文有礼,做事又妥帖沉稳,这样的人还真没道理让人不放心。

    刘贤妃觑了觑元昌帝的神色,继续道:“皇上,妾身要求您的事,可不是坏事,对咱们皇儿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