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皇牌农女 >

第194章

皇牌农女-第194章

小说: 皇牌农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眼前这一幕,想起两年之前,全家人图省那点儿可怜的灯油,摸黑挤在窄窄的炕上,你唉声我叹气,为下顿吃什么而犯愁的情景,阿福突然有些恍惚。

    举目环顾,山脊如墨,树影婆娑。天上星光闪耀,地上灯火相映,门户之中不断传出大人孩子的说笑声,心里说不出的安宁和踏实。

    这阵子她太忙了,忙得忘了体会,原来大家的日子已经过得这么好了。

    她收敛思绪,推门进了院子,“哥,嫂子,我来了。”

    “是阿福啊,快来快来。”水杏儿放下手里的针线,笑着招呼,“你是不是刚回来?还没吃饭吧?晚上烙的油饼,还剩下不少呢,我给你拿去。”

    阿福赶忙拦住她,“嫂子,你还怕知秋姐姐不管我饭啊?我吃过了,你别忙活。”

    说着看向多寿,“哥,知秋姐姐找你,你快去吧。顺便帮我带个话儿,就说我要陪小山子玩一会儿,晚点儿再回去。”

    “这么晚了,知秋姐找我有啥事儿啊?”多寿狐疑地问。

    “你去了不就知道了?”阿福卖了个关子,便不再理会他,径自跑去逗弄小侄子。

    多寿讨了个没趣,闷头闷脑地来到成家。听叶知秋说要建巡护队,顿时来了精神,“知秋姐,那巡护队我能去不?”

    “我叫你来就是想让你去巡护队。”叶知秋瞥了他一眼,不等他脸上的笑容绽开,便转了话风,“多寿,如果我把农场的安全拜托给你,你能做好吗?”

    多寿没怎么听明白,“知秋姐,你这是啥意思啊?”

    “意思就是让你带领巡护队,保护农场的一切,所有的人、房屋和禽畜,一片水土。一草一木,都不许别人侵犯损害。”

    多寿惊得张大了眼睛,“知秋姐,你……你想让我当官啊?”

    叶知秋笑了一笑。“不能说是官,只能说是领头人。你是我最信任的人之一,我希望你来当巡护队的领队。不过能不能当上,还要看你自己。”

    “咋看?”多寿急急地问。

    “我刚才跟你说过了,前三个月是龚阳来担任领队。考核之后,由成绩最好的那一个接任。成绩包括拳脚工夫,对律法和规章的熟稔程度,还有实际的执行能力。

    只有这三项都拔尖,才能服众,成为巡护队真正的领队。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到……”

    “知秋姐,我能。”不等她把话说完,多寿就信心十足地表态。

    叶知秋摆了摆手,“你别急下保证,我话还说完呢。”语气一顿。又道,“先在巡护队磨练两年,等你有了武功底子,要是还想走镖,我会帮你说服老牛叔他们的。

    但是我有一个条件,在巡护队做事这段时间,你必须用心。如果你做得不好。别说去走镖,就是巡护队我也不会让你继续待下去,你明白吗?”

    “明白。”多寿重重点头,“知秋姐,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看着他兴冲冲地出门而去。叶知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路已经给他划出来了,能不能走,怎么走,就看他自己了。但愿他听了她这一番话,能沉下心。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龚阳办事效率很高,不出三天,就把巡护队的预备队员招齐了。包括多寿在内,一共二十个人,年龄从十五到二十三四岁不等。

    规章制度几经修改补充,正是出炉。培训期间工钱每月五百文,正式上岗之后跟学堂的先生一样,每个月一两银子,管吃住,还有几项很不错的福利。

    张弛得了叶知秋的授意,在教他们拳脚功夫的时候,按照一等侍卫的标准,严苛之极。第一天就有两个年纪小的不堪折磨,退出了巡护队。

    第一个月过完,只剩下十一个人。第二个月剩下八个人,最后一个月剩下七个人。考核过后,七人全部合格。多寿不负众望,以最好的成绩接任领队。

    巡护队正式成立不久,这一年也接近了尾声。

    冬去春来,雪融草绿,一转眼就到了四月。京城传来喜讯,曾允文春闱高中一甲第三,被皇上钦点为探花。

    这是近十年来,仓原县乃至清阳府出的第一个进士及第之人。知府亲自到大喇叭村报信,拜见曾允文的父母。十里八村的人提起“探花”二字,也都与有荣焉。

    一月之后,新科探花衣锦还乡。进了清阳府,不会见知府县令,不拜见父母,先来到山坳,跪在叶知秋面前,磕头致谢。

    叶知秋哪敢受他的大礼,赶忙把他扶起来,“曾先生,你现在可是探花老爷。按理来说,应该是我这个草民给你磕头,你怎么给我跪下了?赶快请起,不要折了我的寿数。”

    “叶姑娘,你不要推辞,这是你应得的。”曾允文一身大红进士袍服,帽子上的簪花明亮耀眼,映得一张平日里无甚光彩的脸庞英气勃发,“进京之时,我无论如何都不想到,自己能跻身一甲,这是叶姑娘的功劳。”

    叶知秋只当他说的客套话,微笑地道:“曾先生太抬举我了,我哪有什么功劳?今天的荣耀,都是你寒窗苦读,自己努力换来的。”

    “不,这次高中,固然有我三分努力,剩下那七分是叶姑娘的功劳。”曾允文一脸正色地纠正她。

    叶知秋愣了一下,“曾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

第251章 针织人才

    曾允文会试成绩位居中游,殿试之初也并不拔尖,不在御览试卷的名单之内。{}不料当今皇上看过读卷官呈上的十份佳卷之后,感觉千篇一律,很是无趣。

    于是将三百份试卷全部要去,一一阅览,从里面亲自挑选出三份试卷,分别定为头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他就是那三个幸运的人之一。

    他以为自己也就能混上三甲同进士,运气好的话朝廷给派个实缺,到偏远的县城当个小县令。做上几年,攒足了政绩,再慢慢往上爬。

    谁知道金榜一开,竟是头甲第三。慢说别人不信,连他自己都怀疑报喜传信的人搞错了。进了皇宫大殿,跪在皇上面前,头脑还是晕晕乎乎的,心里也七上八下,没个实底儿。

    直到皇上点名问他试卷的内容,他才知道这探花郎是怎么落到自己头上的。

    原来当今皇上很重视农业生产,这次殿试的题目之一就与农耕和土地有关。他当时灵光一闪,就根据叶知秋经营土地的方式,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了出来。

    皇上对他文中“鼓励开荒”,“土地不限种粮”,“多方经营”等观点十分赞赏,在文武百官面前狠狠地夸了他一顿。宴后还把他叫到御书房,跟他单独讨论了半个多时辰。

    “叶姑娘,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说有你七分功劳了吧?”

    明白是明白了,叶知秋却高兴不起来,表情凝重地看着他,“曾先生,你刚才说跟皇上单独讨论过农耕的事情,我想问,你有没有跟皇上提起我?”

    凤康为了保护她,明里暗里做了很多工作。迄今为止,除了十一和宣宝锦,皇家的人大概还不知道她的存在。如果曾允文在皇上面前提起了她,以一国之君的头脑,联系种菜的事情想一想,不难猜到她就是凤康想娶的平民之女。

    他们父子之间有约定,按理来说,皇上是不会对她做什么的。可皇家向来没有秘密可言,万一传到那群皇子皇孙的耳朵里,难保不会有人动她的歪脑筋,以达到对凤康不利的目的。

    曾允文以前满脑子都是诗书,在京城待了几个月,眼界宽了,脑筋也灵活了。尤其是金榜题名之后,结识了不少官员权贵,交道打得多了,人情世故,方方面面都大有长进。

    听她问一分,便已意会三分,“叶姑娘放心,康九爷府上的管家叮嘱过我,关于叶姑娘的事情,我没有对任何人提及,包括皇上。”

    叶知秋不由吃惊,“你见过沈公子?”

    “是。”曾允文点了点头,“我入京之后,偶然遇见沈管家,倍受关照。若没有沈管家帮我料理衣食住行,我此次应考怕是也不会这般顺利。”

    凤康出使番国,只带了洗墨和一干侍卫。沈长浩则留在京城,帮他打点遗留事务。年初进京赶考的时候,叶知秋不是没考虑过让曾允文去找沈长浩,不过考虑到凤康的身份,又打消了念头。

    没想到曾允文还是见到了沈长浩,所谓的偶遇,应该是沈长浩刻意安排的。关照是其次,主要是为了防范有人从曾允文口里打探清阳府的事情,不小心把她牵扯出来。

    沈长浩是怎么叮嘱曾允文的,她不清楚,不过听曾允文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已经知道凤康的真实身份了。

    既然沈长浩做了万全的安排,她就没有担心的必要了。便按下这个话头,转而打听,“曾先生,你回来之前,见过沈公子吗?”

    “见过。”不等她细问,曾允文就把该说的一股脑都说了,“我回乡那日,沈管家亲自到码头送别,赠了盘缠和土产。还让我给叶姑娘带个好,说等京里的事情忙完了,会再到清阳府游玩,顺便探望故人。”

    这话里没有半个字是提到凤康的,叶知秋不免有些失望。转念一想,山高路远,异国他乡,凤康应该也没办法跟沈长浩通信。俗话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他那么聪明的人,肯定能照顾好自己。

    三杯茶过后,曾允文着急回家叩拜父母,便起身告辞。

    毕竟是在翰林院授了官职的人,叶知秋不好托大,亲自送到山坳口。目送他被一群人簇拥着走远了,才转身回来。路过学堂门口,就见刘鹏达站在贴了大红喜报的墙边出神。

    停步招呼,“鹏达。”

    年前被她泼水教训了一顿,刘鹏达很快调整了心态,几天之后就来学堂应聘,取代曾允文当了先生。每天上午教书,课余时间和休沐日便捧书苦读,比参加乡试之前还要勤奋。

    见儿子振作起来,刘叔和刘婶欢喜万分,跟成家重新走动起来。山坳里有什么活儿,刘叔积极上凑。刘婶也跟村里的婆子媳妇一块儿,去牧场割过几回草料。

    村民骨子里都是淳朴善良的,见他们改了过去那种张扬跋扈的模样,便不再把刘鹏达落榜的事情当做笑话来说。有孩子在学堂念书的,见了刘叔刘婶,还会开玩笑地称呼他们“先生他爹”、“先生他娘”。

    只有龚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依然对他们敬而远之。

    刘鹏达闻声回头,看到她,将脸上的落寞收敛干净,挤出一丝笑纹,“知秋姐,你来送曾先生啊?”

    “嗯。”叶知秋点了下头,笑着问道,“最近在学堂教书还好吧?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没有,孩子们都很敬畏张先生,连带上我的课也不敢调皮。”刘鹏达答了她的话,又想起一件事来,“知秋姐,我听说你要扩建学堂,是真的吗?”

    扩建学堂的事叶知秋刚跟阿福、龚阳和多禄说过,没想到消息这么快就传开了。反正不是什么需要保密的事情,没必要藏着掖着,“是啊,这段时间来学堂求读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曾先生这次回来,想进学堂念书的肯定更多。

    都是十里八村的孩子,把他们拒之门外总是不好。让孩子们读书是好事,反正扩建一下也花不了多少钱,只是要教的孩子多了,你要辛苦一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