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948章

第三极崛起-第948章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急调往蒙北,仅有的这一个雷神直升机团,配属五十一师的就有一个营,罗芳珪知道这既是照顾,也是师长力争而来的,打不好,全师上下都会颜面无光,罗芳珪心中打定主意,今日就是战死,也要让五十一师成为敌军闻风丧胆的铁军!

    捷列欣中将从轰炸机抵达,投下密集炸弹,而且没有一颗是燃烧弹时,就知道大事不妙,敌人要进攻了,不过此时他还不是非常担心,叶启杰已经发动过两次攻击,虽然迫使他放弃了一些阵地,收缩防守,但以买卖城为核心的整体防御还是经受住了对方的攻击,今天也许很难熬,他心中暗想。

    唯一让他头痛的是敌军的雷神直升机,在他眼里,这比火力更强的天火2还要麻烦,好在对方雷神并不多。

    捷列欣不知道叶启杰前两次攻击并未派出全部雷神,在他眼里,雷神还是不错的侦察武器,少量雷神的派出,更多的是查明苏军的防御重点,火力配备和强度等等。捷列欣更不知道的是,他将面对对方十个师的全力攻击。

    不,应该说整个远东第二方面军面临联合军蒙北武装的全力进攻,在买卖城以西,云泽已经重新集结了一半骑兵,准备形成四千多人组织的骑兵集团,配合作战,买卖城东面,贾力更指挥的八千骑警也已经发动了进攻,越过赤奎河,朝色康钦山脉疾驰而去。

    恰克图的地形像一个碗口,背后是群山,西面还有蜿蜒北去的色楞格河,山虽不大,但如丘陵般延绵不绝,足以阻挡联合军的装甲冲击,捷列欣的防守重心在东面,西面以十五、十六集团军残部,依托山区构建了多条防线,在正面,则是他的主力红旗第二集团军,东面侧翼,是第五步兵军第三十五、一零一、三九零步兵师和第一七二坦克旅。

    奥布霍夫中将指挥的第三机械化步兵军作为战略机动力量,随时准备填补任何处漏洞。

    红旗第二集团军也是多兵种联合的集团军,步兵师只有第三、十二、三九六这三个步兵师,本来还拥有强大的装甲和炮兵力量,只是这一路退回恰克图,加上联合军空军的狂轰滥炸,红旗第二集团军所属的第七十三、七十四、二五八等坦克旅,以及第四十二、三八八等炮兵团损失惨重,捷列欣不敢轻易将这剩下的重装备投入到一线,他要在关键时候使用。

    按照统帅部和华西列夫斯基要求,恰克图要成为第二个斯大林格勒,让中国人耗尽锐气,最终彻底失败,只是捷列欣知道,这地方和斯大林格勒可没法比,没有众多坚固的建筑作为防御体系,也没有可以支撑战争的物资,让他有苦说不出的是,统帅部总是拿德军来说事,上百万德军都无法攻下斯大林格勒,中国人这点兵力

    打过之后才知道,在捷列欣内心中,他宁愿对面是五十万的德军,也不想面对叶启杰的几万大军,打得太别扭了,苏军所有的优势和长处,好像都发挥不出来!

    不过死守恰克图还是有些不同,至少捷列欣不用担心中国人玩诡计,总算是硬碰硬的较量!

    只是叶启杰的兵力现在相当雄厚,不玩点花招是不现实的,当然,叶启杰的花招也属于正常的布置,说白了,也就是两翼包抄罢了。

    山区不是问题,调动云泽的四千多骑兵配合作战,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从色楞格河一线突破,绕道恰克图的背后,插向里波夫斯卡雅,在这一线,叶启杰摆下了孙岚峰第九师、苏布答第四十师和安春山第七装甲师,其中,孙岚峰以攻击牵制苏军在山区的守军,苏布答和安春山进行迂回,云泽骑兵作为诱饵,从步奇斯可雅渡过色楞格河,吸引苏军注意,为迂回创造条件。

    在正面,叶启杰集中了第八、四十一、四十二装甲师和五十二师,和红旗第二集团军硬碰硬,让苏军无法脱身,右翼,则是五十一师、十一师和第十、一零三装甲师,两个装甲师的目的是冲破苏军防线,五十一师和十一师进行纵深突击。

    表面上,叶启杰摆出了八个师的兵力,同时,以右翼五十一和十一师的纵深突击,来形成右翼的迂回包抄,从而掩盖左翼四十师和第七装甲师的更大迂回。

    八个面上的师在总攻到来之际,同时发动了进攻,正面双方炮火纷飞,重型坦克如铁墙一般朝前推进,苏军拼命发射着反坦克炮弹,战斗一下子进入白热化状态。

    正面的战斗在前期,看上去还算有些势均力敌,一个营的雷神支援下,三个装甲师瞬间打穿了红旗第二集团军的头道防线,不过在苏军拼死抵抗之下,损失了多辆坦克的三个师被阻止在苏军二道防线前,三个装甲师降低了攻击力度,后方炮火再次给予火力支援,但右翼就出现较大的变化。

    朝克指挥的右翼进攻如利剑一般锐利,四个师呈菱形,五十一师居中,第十、一零三师在两翼,十一师在五十一师后面,各有一个连的雷神支援第十和一零三师,而居中的五十一师头上,盘旋着三十六架雷神!

    第五步兵军没想到他们面对的是比正面还要强大的兵力,顶在一线上的三十五、三九零步兵师拼了命也挡不住对方三个师的齐攻,尤其是居中攻击两师结合部的五十一师,爆发出来的战斗力让后方指挥的金奎壁和乌恩其都竖起大拇指。

    罗芳珪一马当先,在雷神掩护下,冲破结合部之后,毫不停留,也不向两翼攻击,而是直接冲入了苏军的纵深防线,十五分钟后,罗芳珪和苏军一零一师正面相撞。

    在战前,戴安澜让参谋们下到连,根据苏军阵型进行了详细的布置,他知道自己的士兵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配合作战,采取了死办法,轻型坦克认准雷神,步兵认准坦克,以班为单位形成战斗小组,尽量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只管攻击,那个班残了,后面固定的班跟上,排长、连长、营长,负责从小到大范围内的协调。

    这有点像古代战法,不管生死,只管攻击,队形不能乱,也就是说,你可以死,但不能停,不能影响整体的攻击!

    依靠远征缅甸,骨子里的那股血性,五十一师在两边还未彻底击败苏军两个师时,从中间生生撕裂了苏联第五步兵军一零一师的防线,同时,让一零一师无法派出任何兵力增援岌岌可危的三十五、三九零步兵师。

    突击步枪的强大威力,已经让五十一师士兵不在乎己方的火力支援,发动进攻一个小时后,第五步兵军全线崩溃。

    在恰克图,俄国时所建规模巨大的红楼营房内,捷列欣脸色阴沉,发际间隐隐有闪亮的水渍,敌人进攻开始后,他最担心的正面没出问题,西部山区也还好,但对方骑兵跨越色楞格河让他有些心惊肉跳,刚刚派出第三机械化军第七机械化旅去应付对方骑兵,就传来了第五步兵军全线崩溃的消息。

    左翼失守,第三机械化军增援来不及,而且兵力恐怕也挡不住对方攻击,看着地图,他思索片刻,只能再次收缩,至少他不用担心对方装甲部队从左翼绕过来,山是他的好帮手。

    不过随后的消息让他开始紧张起来,击败第五步兵军的敌方装甲部队确实听了下来,开始向中央集结,但其步兵和数量不少的轻型坦克冲入山区,从方向上看,是要迂回他的后方。

    盘算手里的兵力,只有几个独立山地团和独立工兵团,要想挡住对方恐怕是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是减缓对方进攻,进一步收缩,等待即将抵达上乌金斯克的三十六集团军来增援。

    在捷列欣调集独立山地团和第三机械化军一部,准备迎击迟缓左翼冲过来的中国步兵时,苏布达和安春山抵达了马哈耶佛斯卡雅,开始架桥渡过色楞格河。

    逼近里波夫斯卡雅,恰克图后方的交通要道小镇,安春山的装甲部队已经无法掩盖行踪,捷列欣接到消息,胸口被重重一击,他已无有效力量对付苏布达和安春山的两万人马,远东第二方面军全部主力,彻底陷在恰克图。

    如果只是这样的局势,华西列夫斯基还能够接受,五十三集团军再次调回外贝加尔方面军,短时间内,恰克图出现被战略包围是很正常的事情,虽然敌军的速度和数量超出了司令部的预料,不过三五天之内,三十六集团军就能抵达上乌金斯克。

第1106章 一鼓作气(四)() 
然而该地区的战役并不只有恰克图,还有要命的赤塔,想要围攻中国近卫集团军的罗科索夫斯基为统帅部和自己的判断付出了惨重代价,近卫十八步兵军一个师的人马在铁路上,在火车上,遭遇了对方空中突击师雷神的攻击,这可比在野外步行遭遇敌军还要悲惨的事,第一零九近卫步兵师几乎全军覆没,而对方,几乎毫发无损。

    攻击列车,是侦察兵抵近侦察,回报消息后,那木海扎布迅速做出的调整,苏军利用铁路加速增援满洲里方向,意味着陈离的疑兵起作用了,相信赤塔苏军正梦想着南下围歼近卫集团军,这种好机会他怎么会放过?

    在命令游广居率领雷神全面出击,袭击苏军运兵车后,那木海扎布以一零七师迎头攻击沿着公路南下苏军,命令何柱国率近卫师和三十二师的蜂鸟,避开南面,从东面只扑赤塔!

    第四十四、二零六坦克旅和第五十五坦克歼击旅在赤塔以南三十公里外的克鲁齐遭遇一零七师闪电攻击,双方从一接触,就迅速进入混战模式,坦克炮猛烈对轰,让苏军最为头疼的不是铁锤五的超强战力,而是野战吉普,缺少步兵支援,整个苏军装甲部队没有有效克制对方这种速度飞快的移动武器,整个支援装甲作战的后勤被冲击得一塌糊涂。

    后续运送第一、一一零近卫步兵师的火车紧急停了下来,大批苏军被迫在毫无准备,没有工事的状态下投入战场,而游广居对运送一零九近卫步兵师一击得手后,迅速排出一个营的雷神投入到一零七师正面的混乱战场,三十六架雷神如入无人之境,来不及补充火箭弹,不过机上机枪弹药还充足,他们配合野战吉普将苏军仓促的防御阵型弄得更加混乱不堪。

    真正让指挥这一线作战的近卫第十八步兵军军长阿富宁中将丧失抵抗意志,造成崩溃的是罗科索夫斯基下达的突然命令,中国近卫集团军装甲主力抵达赤塔,司令部不得不紧急撤离,罗科索夫斯基命令他脱离接触,尽可能朝赤塔方向撤离。

    五十三集团军抵达赤塔的不过是他一个近卫第十八步兵军,加上赤塔守卫力量,实力并不能够和中国近卫集团军抗衡,依托赤塔,防御应该还是做得到的,但现在的局面。,阿富宁脸色惨白听着外面的枪炮声。作为征战过为国战争的高级将领,苏联的近卫步兵军指挥官,阿富宁知道他已经无力回天,为今之计,只能尽可能的保留力量,让中国的近卫集团军无法再一步深入。

    但阿富宁更清楚一点,机械化混战中,撤离是何其艰难!

    上午十一点,别祖格雷再一次收到司令部的电报,敌军依靠直升机的机动,已经占领赤塔城内多个地点,其装甲步兵正依托装甲车和轻型坦克的掩护,进行巷战,据侦察,敌军攻击赤塔方向的坦克主力已经朝克鲁齐扑来,罗科索夫斯基命令他朝赤塔以西的多姆纳转进。

    这份电报让阿富宁反而有了选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