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256章

第三极崛起-第256章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这批飞机而来的还有五架客机,以及一大批配件,直观看这配件多的有些离谱,只是外界的人都被战机吸引过去了,没多少人在意这不起眼的配件,在一个夜晚,这批配件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了飞机,机场也上了议事日程,除了张家口现有简易机场要大改造外,借着客机到来,赵子赟也趁机在张北、集宁、多伦修建了三个机场,其中张北作为空军大本营,军民兼用,其余的名义上是民用机场,反正这个年代机场不是多奢侈的设施,花不了多少钱。

    依托五架客机,赵子赟成立了察哈尔航空公司,由空军司令部直接经营,先期除了省内几个机场间的航线外,他也借助日本人的势力,开辟了张恒到天津、沈阳、太原、上海和武汉五条航线,其中上海的需要在天津中转加油,武汉的需要在太原中转加油,还别说,因察省经济实力很强,往返察省办事的人不少,这五条航线居然给赵子赟带来不小的收益,至少空军训练用油的费用基本解决了。

    此事南京没制造麻烦,算是一个信号,赵子赟不会不顺杆子爬,将多伦、商都的旗县合并正式上报,请南京批示,这事老蒋其实很欣赏,表面看多伦县、化德设置局没了,但同样正蓝旗和商都牧群也不复存在,而且这表明蒙汉政权合并是完全可行的!

    南京、察哈尔的文书及人员来往又多了起来,只不过这又招来一个麻烦,汪精卫频繁派人前去察哈尔!接管外交部后,汪精卫和日本人打得火热,察哈尔的事他也出了不少力,只是碍于全国舆论过大,老蒋冷落察哈尔,他不好太过,如今他可以名正言顺和察哈尔谈事情,拉拢赵子赟这个新亲日派,对加强己方力量是至关重要的。

    赵子赟有自己的原则,他可以和日本人折腾,却绝不和汪精卫掺和,这是头号汉奸,他都想私下灭了他,何况和他掺和毫无益处,反而会让老蒋不爽,汪精卫万万没想到同在一条船,赵子赟居然不鸟他,一开始还以为派去的人不得力,后来也慢慢明白了,赵子赟不屑与他来往,这让心怀雄心的他大为气馁。

    这种事老蒋了如指掌,赵子赟如此做法让他迷惑了,不过结果他喜欢,对赵子赟的印象又有所恢复,于是他让军政部试探提出购置察哈尔的火炮,本没想有多少结果,却不料赵子赟与前往察哈尔商谈的兵工署署长俞大维达成了协议,察哈尔兵工厂每年向中央交付五十门七五毫米山炮,价格也不贵,按照俞大维的说法,就是成本价!

    这笔交易外界不知道,不过中央高层和军方却为此大为惊讶,各种猜测都有,唯独没人猜赵子赟这是为中日战争作准备,也为消化自己日益庞大的军工产能。

    外界对察哈尔质疑声弱了,一些合作便进入了实质性的工作,首先是傅作义最终同意赵子赟的人进入绥远,前往伊克昭盟寻找石油,此事也引起一些热议,不过很多人认为赵子赟过于天马行空,这是好听的,不好听的,那就是说他不但傻,还疯!

    傅作义心底不以为然,多少人折腾过,结果就是这个国家缺石油,不过他认为此事还是要小心应付,赵子赟可能疯,但绝对不傻!察哈尔的合同已经在他手里,大致意思是找石油的费用察哈尔出,找到后察哈尔开发,收益一家一半,这种预先就埋好伏笔的事情傅作义以前没遇到过,他很犹豫是否在这上面签字,万一没找到,被外界评论他陪着赵子赟当疯子的滋味不太好受。

    可不签他又怕有所损失,赵子赟的文书中说得清楚,这合同绥远不签,他也将对外宣布,避免真找到后,傅作义找他麻烦。已经有消息说赵子赟将放了两年的炼油厂全部设备运往集宁,准备建厂,傅作义真有些搞不懂他到底为何如此胸有成竹!

    赵子赟自然是有底气的,老师肯定无误的告诉他未来的鄂尔多斯,现在的伊克昭盟有石油,绝对够他用!他以前不动手,一来是对油的需求量不大,二来不想过早开发,引起别人注意,现在已经进入倒计时,再不动手他怕来不及,何况知道那里有和找到还要时间。

    整个一年察哈尔的核心领导层还是比较满意的,过程不太理想,结果还可以,农业继续丰收,如今水渠、水窖已经遍布察哈尔,旱涝保收虽是奢望,但已经开始脱离靠天吃饭的境地。

    在国外,美国的经济危机已经到了谷底,唯一对察哈尔有巨大影响的是国外资本家放弃了宁愿倒掉产品,也绝不轻言降价的垄断策略,大批农产品开始涌入中国,小麦价格已经下滑到每担不到五元,在遭受南方水灾重创的产粮区继续痛苦挣扎。粮价下跌让察哈尔提前启动了粮食储备计划,明面上的、暗地里的各地贮备粮仓已经有大批粮食进入,包括南方的大米。

    经过农学院的努力,察哈尔粮食亩产粮已经提高了不少,加上化肥开始使用,粮食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在像小麦这样的主栽品种已经没有低于百斤一说,粮价下跌被产量提高化解了不少,农村的收入没有明显下滑。

    相反,畜牧业呈现爆发性增长,在低粮价下,用粮食饲养鸡、猪已经变得划算,以往肉类产品最麻烦的就是运输和储藏,不过在察哈尔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对火腿研究有深恶痛绝的许璇等人头一次从市场角度审视自己,他们这次听从了赵子赟的建议,把火腿加工技术引入到察哈尔,大批肉类成了腌制品,这可是可以放一两年的加工产品!

    除此之外,罐头加工也因张家口钢铁厂和机器厂的建立变成可能,宝昌县是第一个尝试肉类加工的地方,也获得了成功,带动了察哈尔一批罐头加工企业的出现,加上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屠宰后的牛羊猪鸡经过自然冷冻能够通过铁路运送到五六百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如今北方大学已经成为察哈尔的科技中心,各种研究在知名教授的带领下,年轻教师甚至是部分学生都参与进去,创造力空前提高,很多学子们的注意力都从政治上转移到科技上,这也间接缓解了察哈尔的**。

第269章 纷纷杂杂又一年(二)() 
年底时候,赵子赟关注的几项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美国弄来的菌株实验室扩大生产获得成功,接下来便是工业化生产的工艺研究,这项工作是秘密的,但它带动了北方大学在微生物研究方面的工作,如高压蒸汽灭菌设备已经开始应用在医院当中,人工菌的开发也取得突破,农学院在王颂的指导下,开始尝试植物的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雷达方面,北方大学实验室制作出了第一支国产的双阳极磁控管,通讯器材方面,真空二极管和三极管都作出了实验室样品,被秘密送往叶弼亮的兵器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最让赵子赟感到兴奋的是兵器工业集团和北方大学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炼钢工艺和特种钢都进入工厂试验阶段,机器厂也在北方大学的协助下生产出第一台千万瓦级发电机,估计不要多久,五千万以上的发电机将彻底突破。张瑞的光华医药集团也收获颇多,他们与陆军总医院合作建立了察哈尔第一个疫苗厂,第一个疫苗品种天花疫苗已经进入临床阶段,而察哈尔医学院联合北方大学化学院,一边弄着中药,一边进行仿制,最终不负众望,将奎宁等几种药物成功仿制出来,也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其他的成就也许外界还不得而知,也不会引起多大反响,医学和医药的突破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海商界沉寂后,从事科研的学者却动了心,上海的环境算好的了,但依然在科技研发的某些方面输给了察哈尔,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讨论,多数人都认为察哈尔更重视这方面的工作,科研不但耗时,还费钱,上海官方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支持,察哈尔却不同,官方的投入据说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一千多万,虽说只是购入了德国、美国的仪器设备,不是每年的固定支出,也不应该算直接投入,但学者已经将此列入察哈尔省府的支出。

    非官方的也让上海学者拙舌,他们搞不懂为何那些企业愿意出钱给北方大学搞研究,直到北方大学和光华医药公司、光华医院合作结出硕硕果实,上海医学界有些人就再也坐不住了,上海巴斯德研究院刘永纯一直在搞传染病的研究,对结核病疫苗预防也有所心得,得知察哈尔在北方大学成立仅两年的时间里,就建立疫苗工厂,并将天花疫苗应用到临床上,他惊叹察哈尔的速度,疑惑之下他前往张家口进行考察,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家人和所有研究资料奔赴察哈尔。

    他是上海出走察哈尔的科技人才第一个,但绝不是唯一一个,在他之后,雷士德医学研究院汤飞凡、上海炼钢厂厂长周志宏等一批人步他后尘举家迁往察哈尔,周志宏抵达张家口才一天,就被吴伯琴任命为张家口钢铁厂新任厂长,这一度引起南京国民政府兵工署强烈不满,为此,察哈尔省府秘书长陈淑珍紧急赶赴南京,最终,周志宏留在了察哈尔,接着有传言说察哈尔为他付出了每年一万吨钢铁的代价。这在翻过年后的三五年得到证实,金陵兵工厂有内部消息传出,他们每年都将得到察哈尔一万吨免费钢材,共计五年,这条消息再次引发了上海科技人才的出走。

    而这一年中,对于关注科学的人来说,真正的大事却是还没见到太多产出的察哈尔化学界,在仪器设备、文献资料和资金的三大支撑下,张子高的北方大学化学院陆续重现了国外文献中的一些重大实验,这对培养人才和完善理论基础研究的意义非凡,随着震惊中外的赵氏联合制碱法横空出世,中国化学界已经不能忽视察哈尔的存在。

    中国化学会毫不犹豫的在张家口设置了分会,并在这一年,在张家口召开了全国性的会议,出乎会长陈裕光的意料,察省省府出资二十万,作为这次会议的费用,不但负担会议期间的吃住,还全包了参会人员的旅途费用,学会所有发起人连同各地的从事化学研究的专业人才一百多人齐聚张恒,开创了科学界的一大盛事。

    几位化学大家凑到张恒,在化学院一番考察,就震惊不已,北方大学化学院远比他们展示出来的实力强大,中草药化学、电化学、胶体化学研究取得不少突破,很多还在试验阶段,没有对外公布研究结果,陈裕光等人看罢就知道这些研究一旦形成阶段性结果,北方大学将在很多方面执牛耳。

    除此之外,就是北方大学化学院正在编纂的化学命名与化学译名一书,这本在王颂指导下,结合无机化学命名商榷、化学名词原则等书内容的著作让不少化学家疯狂,单看现有的稿子,陈裕光认为此书为跨世纪的巨著,并一再要求第一版必须给他一百本。

    “在中国,从未有过一个学术性会议会长达三个月!”当察哈尔日报采访陈裕光会长时,他最大的感叹就是这一句话。

    “先生们都疯了!”北方大学化学院学子常挂在嘴边上的话是这一句,他们是痛苦并快乐着,参与学会的学者们将化学院所有的实验室都占领了,热烈交流探讨着各自的研究,全然不管还有学生要用,当然,学子们也是收获颇丰,化学院再强,也不能涵盖所有的内容,这是绝佳的观摩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