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209章

第三极崛起-第209章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家口上堡原都统署后院,王颂脸色非常难看:“你看看你做的什么事!”

    这么多的声讨还是让赵子赟吓了一跳,买卖个东西嘛,有这么严重吗?老师如此愤怒,他觉得自己可能真错了。

    “你想的太简单!你从来就没有亲日的倾向,察省又地处北方,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已经很微妙了,加上冯玉祥在怀来呼风唤雨的,一个商业合同不是什么大事,可你却用察省省府名义来签署,也就向外界表明了你的态度,以你的身份和当前的局势看,这个时候和日本人有瓜葛,那就是找死!”

    “我不是想多占便宜么?老师,那现在怎么办?”赵子赟有些心虚的问道。

    王颂轻叹口气,事已至此,骂也意思不大了,他也知道弟子不是什么汉奸,就是想借日本人玩些名堂,占便宜而已,只是这便宜占得不是时候。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眼下最要紧的是保证内部不要乱,外面的就不管了。”

    这下赵子赟也有些头大了,内部除了解释外还真没好办法,核心领导层是知道这事的,几个重要的人员也大致清楚,可其他人就难办了,难道要开会向所有人解释?那样日本人也会知道,以后想占便宜就难了,而且对现在背的黑锅也没任何影响。

    师徒二人久久无语,王颂将事情全部理了一遍,他心里其实对赵子赟的一些想法还是有些惊讶的,也许只有他才敢这么想。

    “子赟,既然已经这样,就要努力让弊大于利,如今哪怕你终止这个合同,断绝和日本人的一切往来,恐怕也是于事无补的,反而会让察省动荡,振林他们也会不知所措。如果不是你在民众心中有抗日的形象,老实说,三七年以前和日本人有些瓜葛不是什么要命的事,最多也就是带个亲日派的帽子,既然你已经迈出这一步,就先这么走吧,不过你要把握度,亲日派和日本人的走狗傀儡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做好了,这几年日本人是不会找你的麻烦的,同样,南京也不会逼你过度,只是如何平衡,这点一定要利用好。”

    “嗯,我懂了,老师,既然已经没有回头路,不如放开来让人去说。这两天我也仔细分析过,我觉得察哈尔不可能因为这事就产生大的动荡,南京不是没有指责我吗?正如老师您所说的,和日本人合作只要把握住度,还是可以有作为的,我看我不如就此表现出我是这亲日派,也许会避免不少麻烦。”

    王颂不由得看了他一眼,还真抓住核心了,舆论是舆论,中央的态度才重要。

    “你说的不错,老蒋此人一直对抗日犹犹豫豫,这是权力使然,为名而失去权力这种事他是不会去做的,这点你和他有些相像,你是想拖几年有些基础在和日本人较量,他则是想拖几年消除一切内部威胁他权力的隐患再对付日本人,把握住这一点,他就不会收拾你。”

    赵子赟呵呵笑:“老师啊,说不定我就是他心里认定的一个对他有威胁的人呢?”

    王颂也哈哈大笑起来:“子赟,不是老师说你,你想过了,就现在的你,在他心里,也不过就是商震、傅作义之流,连贵州的王家烈恐怕都比不上,原因很简单,你不但没有盘踞一方的家族基础,也没有说得过去的政治资本,他是不会担心你上位的。”

    “也是啊,我一小毛孩子他如何会放在眼里?”

    “不过你也别太大意,没有基础也意味着他收拾你的时候没人帮你,这个我想了很久了,以前他恐怕是让你和张学良、阎锡山相互制衡,张学良出洋后,平津已在他的掌控之下,局势失衡,不管你有没有和日本人纠缠,都存在这个风险,你现在唯一能让他不动你的地方恐怕只有蒙区。”王颂收起笑容,和他认真说道。

    “蒙区?”

    “对,蒙区,你要知道,不管谁在位,都不能接受蒙区独立这个结果,尤其是外蒙已经成为苏联人的势力范围后,内蒙已经成了一个底线,从察绥两省来看,你做得比傅作义好,德王的自治一直不顺利,和你有很大关系,这个是你的资本,要把握好。”

    赵子赟点头,“稳住蒙区,老蒋就不会轻易动我,他需要北方暂时的安定,给他时间,如此看来,我和日本人关系缓和,也暂时能稳定住关东军这个不安定的因素,老师,我前段时间还想得不是很完整,今日听您一说,我也有底了。”

    “记住,一定要清楚各方的底线,越过底线的事情是要慎重的,除此之外,察省才是最为重要的,民众可以让他们去发泄,别压,压会出事的,但三十一军要把控好。”

    师徒二人商议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赵子赟找来陈淑珍和薛儒,要求他们尽量吧民众的抗议控制在一个范围内,比如讨论可以、登报骂也可以,上街游行都可以,但不能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产。

    薛儒许久没有和他深入交流,但他从妻子的脸色上就知道这事和外界说的肯定有差异,赵子赟提到的几条他非常赞同,堵不如疏,只要不民变就行。

    这边事了,赵子赟急忙赶往三十一军军部,让他有些诧异的是军部居然非常平静,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振林哥,情况怎么样?”

    陈振林不答,用眼神示意了下,赵子赟这才看见坐在不远桌子边看着什么的方振武。

    只见方振武看着什么,一会露出疑惑的表情,一会眉头又舒展开来,不时有种似笑非笑的神情浮现在他脸上。

    良久,方振武放下手中的东西,抬头就看见他,然后直摇头。

    “叔平哥,怎么了?”

    “要是我没去阳高,对你有一定的了解,你做的这些事还真是。”

    “不可理喻?”

    “不是不可理喻,纯粹是瞎胡闹!”

    赵子赟头耷拉下来,不过心里乐开了花,方振武这么说肯定没乱想。

    “叔平哥,很多人都骂我,其实我想的没那么多,我们和日本人迟早会产生纷争,只是我想稳一稳,为了这,我也许会不择手段。”

    方振武微微摇头,“你呀,政治上一点都不成熟,上次你和我谈,说得头头是道,这件事我是想了好久才有点明白,为了这场战争,你可以放弃一切,想以亲日的态度来缓解日本人占领东北后给察哈尔的压力,这只能说你真的没有野心,让我很佩服,我很期待看你怎么玩下去。”

第213章 一地鸡毛(二)() 
方振武想明白,不少将领可没那么好的头脑,何况有些事他们并不清楚细节,尤其是几个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这太难接受了,赵子赟突然和阳高公祭时判若两人,趁着一次军部会议,以往事情多,会派副手出席的师长们居然集体带着旅一级将领来到张家口,陈振林见了怒斥了众人瞎胡闹!

    不过人来了,都一脸期待,陈振林也只得伤神该怎么透露一些,方振武见状笑道:“知道秘密也不是好事啊!”

    陈振林听罢很是尴尬,心道老军长当真洞若观火,这都能看出来?

    笑归笑,方振武却提议他来召开会议,理由也很简单,他不知道秘密,就没有泄密的可能。

    张煜、李建波等师长根本想不到主持会议的会是方振武,吴增隆一脸狐疑,生怕他说出对军长不利的话。

    “你们都是高级将领,知道军中的纪律,我在此提醒你们,任何猜测和不负责任的言论都是破坏三十一军团结的行为,军长的为人你们清楚,这也是你们愿意跟随他的原因,至于军长的一些决定,我建议你们不要瞎想,眼下最重要的是察省的安定,作为军人,要服从命令,不要干涉政治!”方振武说完,就不再提此事,开始讨论军务。

    底下人面面相觑,这就完了?多数人不由得看向军中公认的两大智多星张煜和吴增隆,只见二人也是一脸疑惑,不过很快二人却露出微笑,还对视了一眼,仿佛从对方眼中看懂了想要说的话。

    这会没有任何想要的答案,算是稀里糊涂什么都没说,不过将领们下来应该是说过此事,他们回去时显然达成共识,并绝口不提此事,大有任凭风吹浪打,我自依然不动的意思。

    也是有了沈阳打劫这摊子事,三十一军绝大多数低级将领都不认为军长会在日本人手里吃亏,也是有了多伦痛殴第六师团的事,绝大多数士兵也不相信军长会和日本人妥协,更是因为三十一军的内部宣传,让这个有凝聚力的集体并不会轻易做出激烈的举动,在他们看来,前后两个军长那都是决胜千里以外的人物,不管外面怎么说吗,只要没有尘埃落定,很多人是不会抛弃三十一军的!

    七八天下来,外界对赵子赟的指责不是没影响到察省,但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这得益于陈淑珍和薛儒的及时发文,出乎所有人意料,察哈尔省府和张家口市府都明文规定可以讨论此事,甚至可以游行,不过游行要在规定时间和规定的地点,但不能借此罢工、罢课,扰乱秩序,否则工厂有权开除工人,学校可以开除学生,毕竟此事和工厂、学校无关。

    有发泄的地方反而不会出太大的事,马君武很是佩服赵子赟这种堵不如疏的法子,他看到报道后一开始也是非常愤怒,等从合作伙伴吴伯琴那里看到合同全部文本后,他第一个反应是日本人的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这么吃亏的事情也干,静下心来就发现一方是摆明了敲诈,一方还乐颠颠凑了上来,暗骂句蠢货后也是学方振武,想看看赵子赟到底怎么和日本人折腾。

    马君武不动声色,许璇等人百思不得其解,来找他,他也不解释,将合同内容大致说了说就扬长而去,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聪明着呢,没点透前不清楚,想想也就知道一二,也不闹了,这下学生到不冲着赵子赟去,反而冲着马君武等人,几个院长一商议,干脆来个大讨论,各说各的,这以前也有过,学生对此乐此不疲,反而少了去街上折腾,这股生力军动静不大,张家口市要爆发什么大运动也难了。

    整个事件中最奇怪的就是老蒋了,从头到尾,他都没有表过任何态,他到底怎么想的没人知道,只有他的第一幕僚杨永泰多少猜到一点,老蒋对赵子赟自愿下水应该是非常高兴的,这不但稳定了长城一线,暂时缓解了日本人的压力,让他能够全力对付江西苏区,而且也让群龙无首的东北军暂时缓解了不少压力,对他的指责也少了不少。

    除此之外,这件事也让老蒋看到赵子赟政治上的不成熟,王颂认为老蒋不会把赵子赟当做威胁还是有一定失误,多伦之战前,王颂这个判断是成立的,但多伦之战后,老蒋已经开始把赵子赟当回事了,原因无他,老蒋担心赵子赟以抗日为他的口号发展势力,以他的对日战绩,恐怕响应者如云,就连在怀来的冯玉祥,都要卖他面子,难说还要让些名头给他,真要那样,北方就全乱了。

    可以说在抗日这件事上,老蒋怕赵子赟举旗尤甚冯玉祥,现在好了,这种担心彻底没了,老蒋心情自然是好的。明着不可能支持赵子赟,批评又怕平添变数,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装傻,反正察哈尔和日本人签署的是商业合同,没什么主权问题,政府不干预也说得过去,于是又一种奇怪的局面出现了,不管傅作义和阎锡山如何上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