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102章

第三极崛起-第102章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身拿着望远镜四处看了看,他大笑:“赵子梧,你还真看得起我李服膺!”

    除骑兵旅外,陈振林和张志新两个旅已经将这里团团围住,一水的重机枪打头。

    不远处来了一骑,晋军士兵不由得抓起枪,对方来到六七十米处站住了,高喊道:“请你们李军长出来答话!”

    贾学明伸手按住了想要出去的李服膺,“军长,我去看看。”

    他也不骑马,不快不慢的走了过去,晋军士兵都紧张的看着自己的师长出了警戒线。

    来到那骑兵面前,骑兵跳下马不知和贾学明说着什么,没多久,贾学明回来了,脸上表情显得非常复杂,笑也不是哭也不是。

    “学明,他们怎么说?”

    “要我们投降。”

    李俊功跳了起来,“我们还有几千人马,大不了鱼死网破!”

    贾学明此时居然说了句笑话:“李师长,怕是鱼肯定死,网破不了。”

    “你!”

    “要是投降,怎么处置我们?”李服膺没心情打嘴仗。

    贾学明又笑了:“他让我转告军长,说张会诏军长欢迎我们加入独立师?”

    “加入独立师?”李服膺刚想说做梦,随即愣了:“什么!”

    “张会诏请我们加入独立师!”

    这一刻李服膺还不明白可白当军长了,宝昌怕是连一天都没守住,张会诏早就降了赵子梧,一路电报将他骗入了陷阱,他要不输真是见鬼了。

    兰封总指挥部再次炸了锅,李服膺最后的电报让徐永昌和杨爱源目瞪口呆,两个军啊,就这么完了?

    现在谁都不敢肯定独立师到底有多少人马,围着宝昌又将第五军两个师击溃,实力超出所有人想象。

    “星如,张家口完了,你上报总司令,赶快做好大同的防御,我们也要想想如何防御南口一线。”

    杨爱源再也不敢提什么救援的话,他的建议不但断送了第五军,还捎带进去一个张家口,北方门户彻底被打开!

    同样在太原,阎锡山脑门直冒汗,他怎么也想不到会弄成这么一个烂摊子,从陇海线调兵已经让冯玉祥非常不满,如今察哈尔局势一塌糊涂,要是赵子梧兵进大同,又要重演当年被国民军逼的他弃大同守雁门的局面。

    “两个军都打不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赵戴文此时已经没有去想这事的心情,在他看来,矛盾重重的反蒋联军已经打不赢这场战争了,赵子梧一举击溃晋军两个军还不在损失,而是会给晋军心里带来沉重的打击,很多将领一定会问,为什么一定要逼反了赵子梧。如今赵子梧即将兵临山西,军心还如何维持?

    徐永昌管不了大同,但他要守住平津的北门户,不得已,他只得下令第七军即刻转向南口方向。同时将津浦路上的炮兵调了两个团一同守南口。

    五月二十八日,赵子梧独立师兵临张家口,这回没多麻烦,李服膺出面,朵珍降了,时隔两年后,赵子梧再次进驻察哈尔首府张家口!一直随同赵子梧行动的贺衷寒兴奋不已,学弟果然不负众望,居然如此之快占领察哈尔大部。

    “子悟,该发通电相应中央了吧?”

    “衷寒,我有事和你商量。”赵子梧缓缓道。

    “你说!”

    “我这次能够很快攻占张家口,和张、李两位军长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你的意思是”贺衷寒隐隐觉得不妙。

    “衷寒,我不是讲条件,你看,我以后也只是军,他们两个确实不好安排,我想你能不能和校长商量下,再给一个军的编制。”

    “你一个察哈尔两个军,是不是太多了?”

    “这个,如果有可能,就把绥远也划过来吧。衷寒,我真的不是讲条件,你想想,他们两个如果有了安排,会对晋军有多大打击?绥远也不是多好的地方,只是个名分而已,如果校长答应,我就可以理顺关系,挥军进兵大同,我绝不染指平津地区和山西。”

    平心而论,赵子梧的说法还是中肯的,贺衷寒心里能够接受,只是那位捉摸不定的校长会怎么想?

    “好吧,子悟,我向校长发电报,不过什么结果可不好说。”

    果不其然,那位多疑的校长勃然大怒:“和我讲条件!他以为他是谁!”

    骂了一大通,老蒋还是阴着脸让人回电:“答应他的要求!”

    贺衷寒收到回电其实心里觉得不妙了,电文内容冷冰冰的,他心里知道老蒋发火了。

    “子悟,校长同意了,你好自为之吧。”

    处于兴奋状态,赵子梧并没有注意到贺衷寒话语里的异样。

    五月的最后一天,赵子梧在张家口发出通电,鉴于阎锡山和冯玉祥倒行逆施,他决定响应中央的号召,本着平息争端的意愿,阻止冯、阎对中央的反叛,联名发出的还有晋军原第八军军长张会诏,原第五军军长李服膺。

    随即,南京发出响应通电,对赵子梧的通电高度赞扬,称赞他身负国家民族大义,不但在北伐中功勋卓著,而且今天又投入到维护全国统一的战线上来,为此,中央根据以前曾说过的不裁撤赵子梧独立师的原则,独立师升格为军,提升赵子梧为中将军长,兼察哈尔省主席,同时欢迎张会诏、李服膺两位将军的到来,原晋军第八军、第五军合并为一个新军,李服膺任为中将军长,兼绥远省主席,张会诏为中将副军长,兼绥远民政厅厅长。两军等平定冯、阎之乱后在定番号和编制。

    两封通电惹起轩然大波,在陇海线和津浦路上的蒋军各将领才明白为何晋军会有异动,原来是后院起火了,而且火不是一般的大!

第97章 硝烟散去() 
反蒋联军北线局势迅速恶化让这个各怀鬼胎的联盟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冯玉祥急忙赶赴太原与阎锡山紧急会晤。

    按照冯玉祥的意见,就是不管赵子梧,抓住重点,只要打败老蒋,攻克南京,在北京军政府的基础上,联合汪精卫等人重新组建国民政府,大局可定,到时候在掉回头来收拾赵子梧易如反掌。

    阎锡山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若反蒋联军几十万大军都是他的嫡系他一定会这么做,但眼下就不同了,赵子梧可是在火烧他的屁股,老冯说的好听,集中优势兵力一鼓作气打下南京,到时候山西还不知被打成什么样,老窝没了,兵员、粮饷就断了来源,到时候老冯一个翻脸,他就什么都没了,帮别人做嫁衣的事情在精于算计的阎锡山那里如何能够行得通?

    这种心思自然拿不到台面上说,老阎翻来覆去就是阐述他的难处,什么山西有事,军心不稳云云。

    冯玉祥对他分不清主次非常焦急,这有什么,他不也是在后方叛军四起的情况下出兵潼关?既然老阎总是强调后方不稳,老冯于是建议道:“百川老弟,我让甘陕平叛的军队到晋北帮你。”

    阎锡山顿时吓了一跳,赵子梧是狼,冯玉祥可是虎,引虎驱狼这种事怎么做得?“多谢焕章兄,好是好,只是西北军如果进入晋北,恐怕民心不稳。”

    他这是暗示冯玉祥当初的国民军毕竟进攻过晋北,名声不太好。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老冯心中腾起怒气,“那你说怎么办!”

    老阎真实想法是想让西北军完全顶到陇海线上,让他可以抽调兵马回防晋北,只是这种想法在内部就有反对声,一直没有出太多主意的赵戴文尤为激烈,不管怎样,他还是不想看到阎锡山彻底失败,在他看来,冯、阎联军本来就矛盾重重,一旦陇海线晋军撤回山西,联盟将彻底瓦解,到时候那些想分杯羹的军阀也必将鸟兽散。

    眼睛一转,老阎再次打出感情牌:“大哥,我倒是有想法,就是怕大哥会误会。”

    “都什么时候了,百川你快说。”

    “我想调陇海线上的几个军回山西防守,只是怕大哥误会我想保存实力。”

    冯玉祥怔怔的看着他,不知道这个把兄弟的话是真是假。

    “大哥,你也知道那赵子梧是山西出去的,他手下也多为山西人,用我的军队防守山西,大家都有顾忌,就不容易打起来。”

    乍一听还是有些道理,冯玉祥阴着脸问:“那你想调多少回来?”

    本想说全部,见冯玉祥脸色不好看,老阎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这个我还没考虑过,我不知道大哥是否同意,大哥放心,就算陇海线上没有晋军,西北军的一切物资供应我全部负责。”

    老冯一听,心里明白,这意思是想全部调啊,他语重心长道:“你调兵回来防守我也可以理解,不过我们是联合作战,主要的敌人还是那位蒋总司令,这点不能变,因此,你不能将全部人马都调回山西。”

    老阎默不作声,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冯玉祥见了叹了口气:“既然要调兵回来,我建议暂时放弃大同,在雁门关一线进行防御,将战线拉长,这样赵子梧就很难维持进攻的势头。”

    经过协商,双方都做了退步,冯玉祥让还在陕西的宋哲元部加紧入关,投入到陇海线,阎锡山负责全部的物资供应,晋军将陇海线上孙楚的第一军和杨效欧的第二军调回山西,防守雁门关一带,同时让津浦路方向的丰玉玺的第十五军撤往繁峙一带进行防守,由山西省主席商震出任总指挥,孙楚为副总指挥。

    冯玉祥的想法,下面人并不一定能理解,他们对晋军本来就有意见,这次晋军又大批调回山西,顿时不满了,偏偏冯玉祥又是家长作风,只有他下命令的事,没有他向属下解释说明的话。

    人心浮动,平汉、陇海两条战线上的进攻变得迟缓,西北军不愿出力,津浦路上晋军更不敢冒进,于是,老蒋的机会来了。他调集精锐,猛攻亳州,同时趁着反蒋联军松懈之际,一边加紧调兵遣将,一边加快分化瓦解。

    阎锡山也知道他的一些小动作已经让联军出现裂痕,这场战争他还没有想放弃,于是下令晋军主攻的津浦路加大攻势,以提振士气,并也向西北军表明他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终于,在六月上旬,张荫梧和傅作义联手攻克济南,并挥军指着徐州。

    反蒋联军士气大振,冯玉祥也在平汉路和陇海路恢复新一轮的攻势,只是新的问题来了,雁北防守是不能掉以轻心的,阎锡山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物资,如今津浦路、平汉路、陇海路都在进攻,物资消耗巨大,老阎再怎么折腾,都无法保证几条战线上的物资供应,于是,他的心又朝着取得重大进展的津浦路晋军靠了过去,优先保证。

    西北军经过一轮消耗,急需物资补充,左等等不来,右等等不来,攻势停顿不说,还极大影响士气,对阎锡山怀疑的声音再起。此时,亳州的孙殿英终于顶不住了,弹尽粮绝,一气之下,他投降了老蒋。

    六月底,赵子梧经过半个多月的休整,开始挥军西进,六月二十九日,占领天镇,同日,收复阳高,六月三十一日,并不血刃占领大同,随后,李服膺军从张家口出发,乘火车经大同北上丰镇,准备占领绥远重镇归绥。

    正如冯玉祥所说,占领大同后,赵子梧失去了进攻的力量,不管外界怎么传,他毕竟只有一万七千左右的部队,在休整时,李服膺就曾问过他到底有多少人马,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