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78章

定居唐朝-第78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阳公主忍不住“噗嗤”一笑,抑郁消解。

    薛朗也跟着笑,人人皆有伤怀之事,区别不过是看待问题的态度。人终究还是要向前看,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那就只能接受事实。

第132章 论突厥() 
所谓儿大不由娘,何况,平阳公主还不是娘,只是姊妹罢了。平阳公主放开怀抱,不再耿耿于怀于这件事,转而与薛朗说起后勤的事宜来。

    自古以来,打战打的就是一个后勤。特别是冷兵器时代的现在,无有粮草,什么战也打不了。

    这个是薛朗主管的,他当然知道。拜现在有个好记性所赐,平阳公主问起来,薛朗立即就能把数字说出来,粮草各有多少,清清楚楚。

    战争其实一个浩大的活动,打仗需要动用的东西太多。特别是古代,从决定打仗到真真开始,后面往往代表着繁复的准备。

    好在,因为薛朗的到来,唐王朝上上下下自从年初就开始准备,以应对突厥的南下。但凡有识之士,心里都清楚,刘黑闼的再次复起只是来帮突厥打前站的,如若刘黑闼不行,后面跟来的就是突厥。

    平阳公主道:“是故,刘黑闼必须平定!唯有把刘黑闼彻底平定,朝廷才能腾出手来应对突厥。突厥才是朝廷心腹之患也。”

    薛朗道:“朝廷之患在内而非在外!”

    平阳公主讶然:“幼阳何出此言?”

    薛朗道:“纵观历史,从古至今,历代以来,北边皆有胡人之患,匈奴为祸秦汉两代,如今到了我大唐,则是突厥。中原一代,虽有改朝换代,可依旧是汉人天下,而关外,胡患则是换了许多个民族。所谓铁打的中原,流水的胡人。”

    平阳公主点点头:“幼阳常有惊人之言,细思却颇妙。幼阳请继续。”

    薛朗拱拱手,接着道:“胡人之患,皆是我中原实力偏弱或是天下大乱,一盘散沙之时!如若我中原王权统一,国富力强之时,哪个胡人能与之一战?所以,平突厥不过是时间!我大唐国本初立,内有乱匪,国力尚弱,所以才会视突厥为大敌。照我看来,战略上尽可藐视它,战术上却要重视它。”

    平阳公主抚掌赞叹:“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一语,真乃震耳发聩之言也。”

    薛朗笑着拱拱手,诚实的道:“这是种花家一位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及帝王所言,属下觉得,用在这里也是合适的。”

    说到这里,薛朗顿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路,道:“我从小读过不少史书,知道胡人是我中原朝廷的一大边患,朝廷强时自然不足为惧,能压着胡人打,朝廷弱而中原乱时,就是胡人猖狂之时。故而,路过突厥时,我曾停留了一段时间。”

    平阳公主立即问道:“如此说来,幼阳对突厥也有了解?”

    薛朗点点头,心说都是从史书上看的,不过现在只能假借这个借口说出来:“突厥最强其实是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突厥大一统,这一段时间大约有二十多年,突厥王庭统治之地,东西之间距离可有万里,南北之间也有五六千里之数,建下一个强盛的帝国。直至唔,大致是前隋开皇年间,突厥汗国才分裂成东西突厥,互相还打了二十多年战。”

    平阳公主道:“原来如此,难怪在那些年,未有突厥叩关之事发生,原是发生内乱。”

    薛朗道:“没错。所以,后来才有突厥沙钵略可汗归隋一事。直到隋炀帝那个败家子弄得天下大乱,各地起义频发,才有始毕可汗趁乱脱离隋朝自立的事情发生。”

    后面的事情,薛朗就不说了,再说就是公主她爹跟突厥借兵一事了。说起来,有许多人都说李渊、李世民父子曾向突厥称臣,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后世有好几个历史学家曾考据过,李渊与李世民父子并没有向突厥称臣,最多只算结盟。

    李渊一开始起兵的时候,曾向突厥借兵,给突厥的书信用了一个启字,并不是称臣的证据,而是一种礼仪。在武德八年之前,李渊与突厥用的都是敌国礼,而不是称臣。武德八年之后,就改成君对臣下的礼仪了。

    薛朗道:“其实,北方并不是只有突厥强,尚有铁勒、契丹等部。这两个民族相比突厥是还弱小,但是,假以时日,必是中原的心腹大患。不过,这个为时尚早,还不到忧虑的时候,当务之急,还是要先解决突厥。”

    平阳公主点点头。薛朗道:“其实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北方的游牧民族,并不像中原地区一样具有大一统的思想,可以说得上是各自为政,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拉一个,打一个,分化他们呢?”

    平阳公主问道:“怎么拉?如何打?”

    薛朗想了想,道:“突厥缺什么?”

    平阳公主道:“突厥缺的是安稳富足的生活,享用不尽的美酒华服,而这些我中原都有。我中原还有大量的人口,突厥只要打进来,凭借弓马之力,强迫奴役我中原民众,就等于有了用之不尽的奴隶,突厥只需要尽情享受就是。与识礼者讲礼,与只知用蛮力服人的牲畜,唯有打服了方才有说话的机会!”

    薛朗点点头,表示懂了。将来的游牧民族政权元朝不就是这样的么?视汉人为四等人,活得连猪狗都不如。历来只有打出来的和平,从来没有谈出来的和平。

    讨论了一下突厥的事情,薛朗突然想起一件事,问道:“敢问殿下,叶卿搞定驻军没?眼看大战在即,如果军队不是上下一心,则结果难料了!”

    平阳公主淡然一笑,反问:“幼阳不信我之眼光?”

    薛朗道:“不是,属下自然相信殿下看人的眼光,只是颇为好奇叶卿那么一个闷犊子是怎么收服人心的。”

    平阳公主道:“叶卿乃天生的将帅之才也,虽是初入军伍,却深谙领兵之道。在军中,服众只需要做到一点,即可服众!”

    薛朗好奇的追问:“是哪一点?”

    虽然不打算领兵打仗,不过,驭下之道皆有共通之处,平阳公主说他没威严,听听别人是怎么驭下的,也是一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薛朗是这句话的奉行者。

    平阳公主不是那种恶趣味喜欢吊人胃口的人,见薛朗问,自然爽快的告知:“威望!”

第133章 章节名取不出来() 
威望?!

    就这么简单的两个字,这不是说了等于没说吗?薛朗好无语的望着公主殿下,委婉的道:“殿下,指点属下这种笨人的时候,请殿下说得详细些,可好?”

    公主殿下不由一笑,似乎对薛朗这种自黑精神挺赞赏,笑道:“叶卿初入营当日,设下百金赏钱,与众将比试弓术与茅术,众将皆败之,叶卿大胜,当众宣布把用作于赏金之钱买羊宰烹,与众将士共享。”

    看不出这小子这么有手段!

    薛朗表示佩服。公主殿下似是看出薛朗的佩服之意,缓缓补充了一句:“那百金赏钱,乃是叶卿向我借贷之资。我甚喜他之手段,免了他之债务,叶卿甚感激。”

    岂不是要感激么?

    薛朗看叶卿与他那小未婚妻经济上应该也不算宽裕,要不然他那小未婚妻也不会在农庄收购鱼虾的时候捉了去卖。

    而且,经过叶卿这么一番举措,威有了,望还不简单!只要假以时日,以叶卿的聪明,自然能做到上下一心。

    对叶卿与平阳公主的做法,薛朗只想说老司机套路深,像他这样的萌新,是学不来的。不过,倒是有一些经验可以学习,以力服人学不来,努力努力以学识服人还是可行的。感觉学会了一招的薛朗抱拳向公主殿下致谢:“属下多谢殿下指点。”

    公主殿下摆摆手,不以为意,突然转换话题:“说来,幼阳答应的红薯宴,可准备妥当否?以幼阳于饮食一道的精细,我甚是期待之。”

    薛朗笑道:“请殿下保持期待,明日朝食即可享用,定不会让殿下失望就是。”

    平阳公主一笑,道:“静待幼阳。”

    说到红薯,薛朗道:“说起来,土豆差不多也可以挖了,种在园子里,肥力给的够,收获应该挺喜人的,还有,棉花就是殿下习惯说的白叠子,也该打顶了。”

    平阳公主好奇的问道:“何谓打顶?”

    薛朗答道:“就是把棉花植株上一些弱的枝干和叶尖剪了,让棉花从土里吸取的营养,全部集中到好的棉桃上,以使得这些好棉桃的产量和质量更高、更好。这是彼时种花家的棉花种植户们总结出来的实用经验,对棉花的增产和稳产有好处的。”

    平阳公主道:“原来其中还有这般学问。不知我大唐何时才能像种花家一般,每门学问皆有教授之所,皆有研习之人。”

    薛朗道:“慢慢来,终归会有的。”

    平阳公主点点头,两人皆知道,这个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说起农业,薛朗突然想起齐民要术来,这本书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农书,这本书概述了农、林、牧、渔、副等方面的生产技术知识。

    另外,这本书的作者也是个妙人,他居然嘲笑孔子孔圣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齐民要术主旨“食政为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用之以节”。这本书推崇实用主义,实用到什么地步呢?就是关于花草的种植培育、园林的建造等原本属于农业的事情,一个字都没有。

    这本书在历朝历代都颇受重视,中国古代一直是农耕文明,宋时刊印的官印书,有“非朝廷之人不可得”的说法,被后人称之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根本”。

    这部书记载之详细具体,涵盖范围之广,是后世所有写农书人的榜样。在古代来说,是很实用和值得推广的。

    于是,薛朗问道:“敢问殿下,府中可有收藏农书?”

    “农书?幼阳要这个作甚?”

    平阳公主问道。薛朗道:“曾有人说过,打仗就是打后勤。后勤来说,不过就是衣食住行,住行可以简便,衣食却简便不了,简便了便食不饱腹,衣不蔽体,何况还是打仗的后勤?更为重要。我懂的耕种方法是我从种花家学来的,也想看看历朝历代的著述,取长补短。”

    “大善!”

    平阳公主赞了一句,道:“我知幼阳何以博学矣。”

    看个农书学习一下也能扯上博学?

    薛朗一脸莫名的望着平阳公主。平阳公主道:“恰是幼阳颇明谦虚好学之精髓,勤于治学,故而方有今日之博学多能。”

    薛朗被夸得不好意思:“殿下过奖,属下只是自知才学不足,所谓笨鸟先飞,多学些知识总是好的。”

    平阳公主道:“我当向幼阳多多学习才是。”

    薛朗拱拱手,不知该怎么回话了。

    说起农书,平阳公主道:“农书历朝历代皆重视,多有收藏,我也不例外,计有氾胜之书和齐民要术,幼阳如想看,我让人拿来。”

    薛朗一听,心中高兴不已,连忙道:“谢殿下。”

    话说,汜胜之书在现代可是已经失传了,等以后去到长安,要多多搜集后世已经失传的东西,然后收藏起来。特别是齐民要术这种实用类书籍,就算是以后家族败落,子孙也能从书里学点儿实用的技术,不至于饿死。

    薛朗觉得,他考虑的也够远的,果然是在唐朝被当中年人看的缘故吧?好醉!

    抱着公主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