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42章

定居唐朝-第42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鸡鸣三遍卯时初,荷香就来叫薛朗起床——

    农历三月三是举行推广仪式的大日子。公主殿下特意着人看的日子,黄道吉日,诸事皆宜!

    天都没亮,柳女官就着人送来薛朗的官服——

    薛朗人高大,府中常备的官服没有适合他穿的,宽窄处倒是没什么,长度上下摆只到膝盖。当日试穿的时候,还让如圭笑了一场。官服又不可能让府中的针线房赶制,还是公主殿下走了关系,才让京中加急缝制了送来。

    薛朗的主薄一职是从六品,以他的级别,对应的官服颜色就是深绿色,银质腰带九銙,黑色官靴,还有一顶进贤冠。

    别的都好说,就是衣服,深绿色,一个多么叫男人心塞的颜色!还好,帽子不是深绿色,要是帽子也是深绿色打住,画面只是想想就觉得阔怕。

    感觉又找到一个奋斗的理由!就是为了改改衣服颜色,也一定要升官!深绿色的衣服穿着实在是感觉浑身不自然。

    穿好衣服,系上腰带,戴帽子的时候,问题出来了——

    薛朗的头发太短,戴不了进贤冠!进贤冠如果没有发簪固定,弯腰行礼的时候,有掉落的危险。

    就算穿越过来将近一个月了,薛朗的板寸头也没长出来多长的程度,别说戴冠了,就是距离束发都还遥远。

    戴不了冠,明天又是正式的场合,不可能随便戴一顶帽子,还是荷香有办法,就着烛光,拿针线缠了一个布团,缝在幞头上,给他裹上一块硬脚幞头。只要不是要祭祀天地之类的庄重场合,裹个幞头就足够了。

    这段时间,薛朗外出戴的多是毡帽,没有帽檐的那种,有点像瓜皮帽,在家没客人的时候就扔在一边,顶着一头短发也挺自在。

    除了充作发髻的布团,裹幞头其实也挺舒服,比戴帽子好过。薛朗立即道:“以后不是必要的场合,就戴这个吧,这个舒服。”

    “喏。”

    穿戴完毕,吃一碗秀娘煮的鱼丸粗面,时间也不过天刚擦亮,长俭已经侯在后院的大门口,待薛朗出来,立即小跑的跟上,万福牵好马车在侧门等着。

    乘上马车,一路向南——

    选中的土地在公主府与维泽县城之间,薛朗到的时候,韩进已经来了,身边围着人,似乎在做最后的准备。

    韩进穿着绯红的官袍,戴着进贤冠,一副正式打扮。听说公主殿下要穿大礼服来,见过公主殿下的戎装,男装,襦裙等装扮,就是没见过穿大礼服、上正妆的样子。

    公主是个美女来着,本着赏心悦目的宗旨,薛朗也想看看,公主殿下出身名门,母亲窦氏也是名门出身,算得上真正的贵族。

    薛朗其实挺好奇真正的古典美女穿上大礼服的样子,不知道跟现代做古典服饰表演的模特们有什么区别应该是有区别的吧!公主殿下的气质那么独特,穿上大礼服,气场肯定更足,嘛,越想越期待。

    薛朗一边暗戳戳的期盼着,一边跟韩进闲扯,偶尔有下级官员来跟他见礼,他也笑眯眯的彬彬有礼的回礼,眼看着时辰将近,田边到来的马车越来越多,收到公主殿下邀请而来的官员们,陆续来到。

    韩进忙着去迎人,薛朗就接过检查的工作,抓着属官们再对一遍流程,争取不出一丝差错。至于跟着韩进去交际,拓展自己的人脉——

    别逗了!长史是韩进,不是薛朗。公主不在的时候,主持府中事宜的是韩进,不是薛朗。这里是韩进的场合,薛朗要是去抢着出风头,那不叫智慧,那叫装逼装成傻逼。

    “幼阳,幼阳!”

    韩进在一边叫薛朗,身边站着一群穿浅绯色官袍、戴进贤冠的官员们,薛智就在其中。

    “喏。”

    薛朗应了一声,干脆的走过去,脚步不徐不疾,神情不紧不慢,步履从容,落落大方,抱拳行礼打招呼:“韩长史,诸位有礼。”

    一众官员纷纷回礼。韩进道:“大家听说异人犁乃是幼阳改进发明的,皆想认识幼阳,故而唤幼阳过来,来来,我给你介绍。”

    韩进开始介绍,来的多是刺史们的长史,官阶都跟韩进一样,也不知是约好的,还是刺史们故意如此的——

    公主府中,能派来迎客的也就是韩进,如果派个比韩进高的官员来,就压了韩进一头。韩进背后站的是公主殿下,比品级谁也比不上。刺史们不想得罪公主,自然不会派比韩进级别高的来,免得造成什么误会。

    做官也挺不容易的!

    薛朗默默感叹。

    介绍到薛智的时候,薛智笑眯眯的道:“我与幼阳已经认识,我俩都姓薛,一笔写不出两个薛字,昨日曾登门拜访过。”

    一副我们是自己人的口吻。薛朗笑着拱拱手,不想解释,这种事情解释不清楚,等如圭把礼物退回给太子,自然就真相大白。

    等人介绍完,韩进还没说什么,薛朗也没做什么表示,薛智就一副关切的口吻,道:“今日事非寻常,幼阳想来身有要务,有韩长史在就好,幼阳快去忙去吧。”

    这话一出,韩进脸上就有了尴尬之色——

    薛朗一身深绿的官袍,站在一群绯红官袍的官员中,简直就是万红丛中一点绿,就像高速公路上的拖拉机,夜空中的萤火虫那么显眼!

    低情商的薛朗压根就没想到这里,还是看韩进满脸尴尬,某些官员脸上的明显看好戏的表情,才反应过来,于是拱手笑道:“多谢显慧兄。诸位前辈齐聚的机会,实在难得,作为末学后进,放着这等学习的机会不要,小弟心中如何舍得。还请诸位前辈莫要嫌弃薛朗,后进一定多听少说,珍惜好这个学习的机会,诸位前辈莫要觉得薛朗是累赘才好。”

    这话一出,众人脸上,包括韩进脸上都带上笑意,看薛朗的目光都亲切了几分。薛智也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似乎才醒悟过来说错话了,一脸歉然的看着薛朗。

    薛朗脸上微笑着表示不在意,心里偷偷翻白眼,这种类似的情况,幸好在某本教导为人处世的书上看过,咱情商虽然低,但咱看过的书多,照搬还是会的——

    论博览群书的好处!

    一场小冲突消弭于无形,正好时辰到了,远远地,公主殿下的仪仗来了,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就到眼前,豪华的车辇,在柳女官的搀扶下,一身大礼服的公主殿下从马车上下来。

    “拜见平阳公主殿下!”

    众人弯腰行礼,没一人敢抬头。

第72章 仪式() 
薛朗也跟着低头,在低头行礼前抓紧时间看了一眼,不过就是这一眼就被公主殿下察觉了,还被隐晦的瞪了一下。

    薛朗赶紧低头,装作没看到公主殿下的瞪视,心里却在默默荡漾——

    卧公主殿下太美了!

    脸上涂一层白粉也能涂得这么有气质,这么好看的,公主殿下是他见过的第一个!突然有些好奇未来的第一美人杨贵妃扮上正装会有多好看?跟公主殿下比呢?可是他貌似活不到那个时候了,好遗憾!

    看公主殿下不能明目张胆,看柳女官就不用那么拘束。薛朗趁机瞥了两眼,倒也端庄娴雅,比起公主殿下气势过人的气场,柳女官倒显得柔和多了。

    果然,真正的古典淑女的气质不是现代模特们能模拟出来的。以前总觉得脸上抹白粉一定看着很恐怖,这会儿看到真人如此装扮了才发现别有一番风情。

    好吧,薛朗的思维又发散了!

    见礼过后,一切按照流程开始——

    韩进韩长史先念祷文,是一篇华丽的四六骈文,薛朗是有听没有懂,心头雾煞煞,脸上还得维持着肃穆的表情。

    念完祷文,摆上祭品,然后是按照封建礼节,按照公主殿下的级别可以做的祭祀活动,祭拜一番。

    这些薛朗不懂,只是提出建议,是韩进弄的。阔怕的封建社会,连拜神都要讲究身份阶层,有些神是皇帝才可以祭拜的,别人拜了就是违制,礼记上就有记述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如果越级祭祀了不该自己祭祀的神邸,那就是淫祀,是有违礼制的违法行为。

    祭祀是一个严肃的活动,薛朗站在人群中,跟着一起,该跪跪,该拜拜。这还只是平阳公主的私人祭祀,如果将来薛朗要是混得好,能跟着皇帝祭天,那才是真正的庄严肃穆,会有专门的人观察官员们跟着皇帝祭天时候的言行举止,稍有差错,等着的就是阔怕的后果。跟这个比较起来,那才叫诚惶诚恐、举重若轻,唯恐行差踏错。

    这么一想,感觉不是荣誉,反而像惩罚!

    好吧,薛朗的思维已经发散到无边无际的地方去了。果然是因为太文盲,听不懂韩长史精彩的祷文,也看不懂公主殿下一言一行所代表的意义。薛朗纯粹就是抱着围观的心态在参与,明明是他策划的活动。

    祭祀活动结束后,由公主殿下上台,揭开盖在异人犁上的红布,然后,由牛夫牵来角上同样系着红布的耕牛。

    “薛主薄,为何只有一只耕牛?”

    站在薛朗旁边的长史拉着薛朗问道:“可是新犁只需一头耕牛即可?”

    薛朗道:“是的。异人犁比之过去的犁,不仅有节省畜力的优点,还有其他优点,请长史耐心观之,稍后即明。”

    长史点点头,眼睛亮得跟一百瓦的电灯泡似的,看着牛夫一人就把犁下田,给耕牛拴好犁,一声呵斥后,轻松地扶着犁,随着耕牛前进。

    到田边转弯处,既没让牛停下来,也没抬犁调头,而是扶着把手轻轻一拐就转过弯来,操作灵活,节省牛夫体力的优点,一目了然。

    “好犁!既轻巧灵便,又节省畜力。薛主薄,不知贵方何时推广?怎么推广?”

    长史急切的问着。薛朗笑道:“不急,等仪式结束,用了朝食,我方会给予统一答复。”

    长史点点头,撩起衣服下摆,连官靴都不脱就跳下地去看犁耕后的效果——

    关于这一点,薛朗有提前想到,安排牛夫一路深耕,一路浅耕。把异人犁既能深耕,又能浅耕,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调节的优点,展示得淋漓尽致。薛朗还是现代人的作风,想推销商品就要把商品的优势展现出来。

    唐初的官员还是务实性比较强的,或者应该说,对粮食和农耕的重视,让这些官员们都很务实,即使是世家出身的官员,在做到长史这个位置上后,也有几分实际经验。毕竟,大唐不像两晋,只要投胎技术好,投胎到世家,再笨的人都混个官当当。在大唐,没有几把刷子,做官是做不走的。

    不少长史都露出激动之色,就跟当初万思明看到异人犁的下地效果一般反应。

    “好犁!”

    薛朗笑着拍起手掌,带头鼓掌,人群中,立即爆发出阵阵掌声,长史们看着异人犁的眼神,比看自己媳妇儿的眼神还热切,简直是一副恨不得立刻就跑上去抱起就走的德性。

    也怪不得长史们这么激动,这古代的赋税中,粮食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这年头,甭管世家贵族,还是贫民百姓,存粮都是第一要务。有句话叫家里有粮心不慌。

    在震天的锣鼓响中,牛夫赶着牛,在田里来了两个来回,一边深耕,一边浅耕。下了犁,耕牛和人都没有疲惫之色,牛夫满脸的喜气,耕牛悠闲地甩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