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341章

定居唐朝-第341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袭誉一对粗眉紧皱。

    薛朗问道:“秋粮收得如何?存放的地点安全吗?”

    李袭誉沉声道:“粮仓安全无虞,就是收获有区别。”

    薛朗了然问道:“因为播种稻种不同的缘故?”

    “正是。今年雨水较之往年为多,地势高的地方还好,地势低的水田,苏州、徐州这两处被淹没的不少,其余各州,种占城稻的收获影响不大,继续播种旧稻种的,减产至少四成。”

    薛朗凝起眉头:“就是说,今年的产粮较之往年有减产?”

    李袭誉沉声道:“正是!”

第577章 聚众府门() 
薛朗看了统计上来的粮产量,较之往年,苏州、徐州两地减产近乎五成,其余地方,占城稻种得多的,减产的便少,占城稻种得少的,减产的便多。

    最突出的是台州、越州,这两地种植的都是占城稻,虽然因为雨水太多有些涝,但影响并不大,加之占城稻的特性,产量粮较之往年居然还略有涨幅。

    越州是因为裴云昭,台州是因为平阳公主!这于二人皆是政绩!心中这么想着,面上却不显,问道:“今年的税粮已然征收完毕了吧?”

    李袭誉也不是蠢人,闻言惊讶道:“薛御史是想用税粮用作赈灾?”

    薛朗道:“只靠府库的存粮,不过是杯水车薪,现在已经是秋天,入冬后当如何?还有开春之后呢?青黄不接之际,最是熬人!若是等外面调粮进来?从哪里调?道路呢?在历经暴雨冲刷之后,道路是否还通畅都是一个大问题!综合考虑,唯有调用税粮一途!”

    薛朗说得斩钉截铁,李袭誉略作踌躇后,面现坚毅之色,道:“此事下官愿与御史一同具本上疏。”

    薛朗赞道:“李少尹一片为民之心,很好,如此,我们便一起上疏吧。”

    李袭誉躬身拱手道:“下官不过是东施效颦,御史方才是一片为民之心。”

    “罢了,我俩儿也不用互相吹捧了,如此,我们便约定,你回去也速速写好疏奏,我这里也尽快弄好,使人八百里加急送上去。”

    “喏。”

    正说着,尉迟宝琪步履匆匆的进来:“薛叔”

    见李袭誉也在,立即端正颜色,改口:“下官拜见御史。”

    李袭誉装死当做没听见,薛朗倒是不以为忤,笑道:“宝琪,有什么事儿?”

    尉迟宝琪道:“禀御史,门外来了许多民众,一路敲锣打鼓,说是来感谢御史的救命之恩。”

    “救命之恩?”

    薛朗有些懵逼,这是从哪里说起的?怎么对别人有救命之恩他自己都不知道!倒是李袭誉这个唐朝土著有古人的思维,下意识的就皱眉道:“御史岂是人人可见?无论何等缘由,皆不可在府门口聚集!派人驱散便是!”

    尉迟宝琪岂会听他的,只望着薛朗道:“叔,小侄已让人阻拦他们,驱赶过数次,只是,这些人仍不愿散去,已然等了一个多时辰。小侄看着,里面有贫有富,抬着谢仪,也不好强行驱赶,以免坏了薛叔您的事!”

    薛朗苦笑道:“这救命之恩的说法来的蹊跷,也罢,左右现在没有紧急的事务,出去看看吧。”

    “薛御史!”

    李袭誉一脸的不赞同,道:“值此抗灾之际,御史当保持威严,以震慑宵小,御史位尊,岂是闲杂人等可见的?若因为等候的时间长便能面见御史,之后若有人效仿,御史当如何处之?是故,下官以为,莫若不见为好。”

    这倒是一番老成之言!也对,这年头可不讲究走亲民路线。不过,薛朗自是想法、观念都与别人不同,笑道:“多谢李少尹,不过这所谓的救命之恩来的蹊跷,不弄明白我心里放不下。再者,我觉得,所谓的震慑与威严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看我的德行而来的,我不见这一面,也不会有多少的影响。莫不如见一见再说。”

    李袭誉张了张嘴,看薛朗已然迈开脚步往外走,只得闭口不言——

    陛下派来的这位巡察御史,确实与旁的不同。从不畏艰畏难,颇有一股实干精神,言行如一,德才兼备,陛下以他为史,实是知人善用之典范。

    薛朗决定接见府外等候之人,尉迟宝琪立即当先出去,率领军士维持秩序,以免有人不知轻重,冲撞了薛朗,那便是他失职了。

    “诸位听了,巡察御史听闻诸位一直在府外等候,决定拨冗见一见大家,所有人注意了,凡事须依礼而行,断不可无礼,否则,小爷我手中之刀可不是吃素的!明白否?”

    “喏!”

    众人脸上隐隐现出振奋之色,虽然打的参差不齐,不过,俱都声音响亮。在尉迟宝琪喊叫之后,还自觉地围在一起商议,选派出代表来,其余人等则自觉地站立于后,等着薛朗出来。

    薛朗在得到尉迟宝琪已控制局面的报讯后,方才举步出府——

    也没穿官服,就普普通通的圆领袍,戴着冠,眉目疏朗,因近日常在野外行走巡察,人晒黑了许多,也瘦了,但精神矍铄,目如点星,加之常年的历练,为人行事愈加沉稳,倒颇有一番别样的气质与气度。

    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

    “这边是巡察御史吗?好生年轻!”

    “应该就是,前些日子巡查大堤时候,我曾远远见过,穿着官服,样貌未曾看分明,只是,这个子却较之常人不同,十分高大!”

    “我还以为堂堂的巡察御史应当是位长者!想不到竟然比少尹还年轻!”

    一时间,议论纷纷。被推举为代表的那人,实在听不下去了,连忙重重的一咳,身后之人方才没了声音。

    被推举为代表的那人约莫四十出头,看衣饰虽不是特别华贵,但也不是什么贫苦人家,倒是比他身后的许多人看着条件还好些。

    薛朗出来站定,尉迟宝琪立即朗声道:“这位便是朝廷御封的巡察御史,还不行礼?”

    民众立即行礼道:“草民拜见巡察御史!”

    薛朗双手略抬了抬,道:“诸位乡亲免礼,不知何事聚集于府门前?不凡说出来,有问题、有困难不怕,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便是,怕的反而是发现问题还不说,那于时局、实事全无裨益。”

    这话说的可谓诚恳。代表连忙恭声道:“多谢薛御史关心,大灾当前,人人皆有困难,但目前尚能克服,若不能之时,草民等自会向朝廷求救,想来以御史与长史的一片为民之心,当不会置草民等于不顾才是。”

    薛朗点点头,道:“本官身为巡察御史,代天子巡察四方,掌治灾一事,便是陛下挂心乡亲们之故,乡亲们但凡有事,皆可到御史府来禀报,朝廷上下定然会尽力帮助大家,朝廷愿与大家共渡难关的心是不变的!”

    府门口不知围着求见的人,也有看热闹的,薛朗这番话,倒是听得众人心里一阵激动与烫贴。

    代表道:“陛下爱民如子,草民等已知之。今日,草民等前来,乃是为了感谢御史救命之恩。”

    “对对,薛御史,草民等是来相谢救命之恩的!”

    众人纷纷出声道,显然是看薛朗和蔼,心头的惧意散了些,胆子大了些,方才敢开口说话。

    薛朗问道:“救命之恩?我并不曾搭救你等,何来救命之恩的说法?若说抗灾,此乃我份内当为之事,论不上恩情,也谈不上救命之恩。所以,还请这位仁兄解惑!”

第578章 灵犬救人的传说() 
薛朗望着被推举出来的那位代表。那人一脸的感激之色,不似作伪,躬身朝薛朗道:“御史有所不知,敢问御史名下可养有四只神狼?”

    “哦,它们不是狼,是犬只,并不是什么神狼,最多就是比旁的犬只聪明些。”

    薛朗解释着,略有些尴尬。

    古代人信息闭塞,见识较少,特别是这些普通民众,多数人活一生,连州府都不见得去过,一辈子只在村子附近打转,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努力的为过活而奔波。

    包子它们本就品种特异,长得又与狼有些相似,初来之时,确实吓到一些人,后来大概是见多了,看包子它们也不伤人,怕它们的人才渐渐少了,不过,遇到的时候,大多还是避让开,并不敢轻易靠近。乡间甚至有传言,巡察御史薛朗身世特异,来历不凡,是故出行才有神狼相护。

    这等乡间传言,薛朗听了自然一笑置之,并不以为意,也没特意去解释。他的想法很简单,若有人问起便解释,若无人问,便随它去,反正,因为这个传言,他去乡间的时候,民众对他还真有些敬畏,他做出的决定和欲施行的政策,倒比旁人容易,政令下去,比之旁人通畅。

    有这个作用,薛朗更不急着解释了!只是,如今被人当面说起,虽然只是顺势而为,并非故意为之,但其实有些尴尬。

    那代表神情更加恭敬,直接跪倒:“草民拜见救命恩人!”

    连他身后的那群人,一起向薛朗行大礼。薛朗吓了一跳,这可是大唐,不是一直跪跪跪的辫子大清,连忙道:“为何行此大礼?本官万不敢当,快快请起。宝琪,快把人扶起来!”

    “喏!”

    尉迟宝琪连忙使人去扶人,代表坚持了一下,看薛朗确实不想受他们的大礼,方才不情愿的起身,道:“禀薛御史知,草民等皆是一个村子的人,大雨倾城,水势涨得又快。草民们的村子本来地势颇高,不虞遭灾,谁知昨夜突然河水猛涨,待天明之时,村子已然被淹,幸好村中有人警戒,乡亲们尚来得及爬到屋顶避上一避,只是,村中房屋多已老旧,经水一淹,眼见倾倒在即。是贵府的神狼帮草民等寻来救灾的官军不说,还下水衔麻绳与我们,以使官军乘小舟搭救于草民等。如此大恩,岂能不拜?草民叩谢恩人!”

    说着,又跪了下去,身后之人,哗啦啦跪倒一片。

    薛朗却听得震惊不已,扭头问长俭:“包子它们救人了?万福呢?回来没有?叫他来回话!”

    万福还没回来!

    薛朗朝尉迟宝琪看了一眼,尉迟宝琪立即会意,向身旁的手下点点头,立即有人跑出去寻万福。

    薛朗道:“人命至重,贵比千金。恰逢其会,自当救上一救,本官到这里来,便是来救灾的,诸位刚遭了灾,可去用过餐食了?”

    城中的驿馆已被薛朗征用,用来安置灾民,还有城中一些大的空地,也被搭建了简单的棚屋,全部用来安置灾民。这些安置点,都有详细的规划,生活区在哪里,厕所在哪里等等,毕竟,现在才初秋,天气还很热,高温容易滋生细菌疾病,容易产生疫情。

    生活区里做饭都是灾民里挑选出来的妇女,皆是手脚利落,干净整洁的人。按时辰,这会儿正好是早饭时间。这些人刚遭了灾,水灾与旁的不同,先让他们去填一下肚子才是正事。

    那代表恭敬的道:“多谢御史关心,我等已用过饭食,过来一者是想感谢救命之恩,二者,我们虽遭了灾,但人并无事,大灾当前,多个人便能多份力,不知可有我们能做的?我们村所有青壮皆在此,谨听御史吩咐!”

    这等精神与振作,倒是让薛朗眼前一亮。这些时日抗灾,看多了嚎啕大哭的,呼天抢地的,呆若木鸡的等等,这等振奋的人倒是少见。

    当下,薛朗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