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339章

定居唐朝-第339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皇后拍拍她的手,这才上了车辇。薛朗倒是没多想,看老圣人要上车,还很自觉地过去,搀扶他上车,看着他的近侍服侍着他坐好,方才退出来。

    老李看他的眼神倒是十分暖和,低声道:“幼阳,多多宽慰建瓴,莫让她太过伤怀。”

    薛朗答应着:“大人放心,小婿省得,我怎么舍得她太过伤怀呢!”

    这耿直诚实的回答,取悦了老李,老李欣慰的点点头,朝他摆摆手,吩咐一声,车辇动起来,载着老李回宫去。

    “幼阳!”

    薛朗正弯腰行礼恭送老丈人,李二的车辇在他身前停了下来,掀开马车的布帘,露出李二的帅哥脸:“阿姐便拜托你了!”

    薛朗微微一怔,旋即道:“我与公主本是夫妻,自当照看好她,陛下放心。”

    送走李家父子,薛朗直起身子,回头望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回他一个淡淡地笑容,朝他伸出手。薛朗伸手拉住她的小手——

    方才拉住,便感觉平阳公主的身子朝他靠了靠,低低地、叹息似的道:“幼阳!”

    “我在。”

    薛朗应了一声,嘴拙不知该说什么,只是略弯了弯腰,不顾平阳公主的惊讶,直接把人抱了起来,大步回府去。他的决心与意志从未改变过,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一直陪在平阳公主身边!

    即便有御医精心照料,嬷嬷终究没撑过去,于睡梦中溘然长逝,侍女每隔半个时辰去看她一次,发现嬷嬷去世时,天刚刚亮,侍女也不敢耽搁,立即便报了上来。

    彼时,平阳公主与薛朗尚未起身,长发披散的坐在床上,也没心思起床梳妆打扮,薛朗心里叹了口气,伸手把人揽入怀中,道:“你好好休息,嬷嬷的后事交由我料理如何?”

    平阳公主靠在薛朗肩上,叹道:“嬷嬷是我阿娘跟前最得力之人,为人精明强干,最是靠得住,我与柴氏反目时,阿娘不放心我,把她拨到我身边,这么多年得她照看,如今她去了,为她送行乃是我当为之事。”

    说着,起身梳妆。没上妆,只是简单地梳了发髻,穿了身素色的衣服,闭门谢客。薛朗不放心她,也跟着请假,好在,赈灾的事情,大多已经定下来,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操作便行。房玄龄等人皆是朝中重臣,人中龙凤,这等简单的事务,自然手到擒来。

    薛朗便在家里,陪陪老婆孩子,逗着两个孩子多在平阳公主面前玩耍,孩子们的童声稚语是世间最能振奋人的东西,在丈夫与儿女的陪伴下,平阳公主心头的哀痛终于消散了许多。

    薛朗是经历过大悲大痛的人,有经验自然知道怎么处理会让人好过些,除了让孩子们多多陪伴母亲,等嬷嬷出了头七,便拉着平阳公主为报纸的事情忙碌起来——

    一者,报纸的事情已经不能耽搁,提前准备好,早日做出来,日后的作用越大;二者,有事情忙碌,少了沉浸在哀痛中的时间,日子会好过些。报纸不可能一发行便畅销无比,权威与影响只能日积月累,能早发行一期也是极好的。排版什么的都好弄,有后世的报纸做参考,就是内容的写作方式,有些异议。

    这时候的大唐公文,虽说都是文言文,但文士间最流行的还是四六骈文,这会儿,韩愈都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也没人推行什么古文运动,散文体并不流行,骈文体才是王道。排版可以按照民国时候的方式来,写作体却不成。

    薛朗看着平阳公主拿来给他看的稿件,满头黑线:“我们办报纸,力求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能看得懂,这种骈文体不行,文化水平不够高的读不通啊,换一种!”

    平阳公主一听便懂了薛朗的意思,问道:“换成何种?莫不是说你所写一般的白话文?”

    薛朗老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还是诚实的道:“不用学我,我那是不通文言文,我看朝廷的诏令和史书的写法就挺好的,按照那种方式写就行,如果能把标点符号也加上,用来断句更好。”

    平阳公主恍然,懂了薛朗的意思,转头就跟手下的副主编沟通去了。这个薛朗不擅长,便不插手,他就负责指导,具体实行还是要平阳公主来。

第574章 新的任命() 
关中的旱情越发的严峻,长安城周边的流民也越来越多。好在朝廷已经有了准备,虽然忙碌却不曾乱,毕竟,巡街的金吾卫可不是吃素的。

    看平阳公主有事务忙碌后,精神好了许多,手头又有许多事务等着他,薛朗无法,只得销假回民部坐镇上班,毕竟,赈灾的事情,千头万绪,还有许多是要经过民部的。

    长安城周边的流民被一一安排组织起来,趁着炎炎夏日还没到来之前,先把城中的排水沟清理一遍,然后依次铺上盖板。薛朗还计划,要在远离水源的地方,修建一个垃圾填埋场;城中每个里坊都要修建一个垃圾池,差不多便把垃圾清运去填埋场,最大限度的保持长安城的环境卫生。

    忙碌中,第一期报纸悄然发行。平阳公主是个头脑灵活、开明智慧的人,都不用薛朗指点,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发行报纸了。

    首先,朝廷的各衙门必须订阅,包括四方馆这样的驿站;其次,在东西两市人流密集的地方设贩卖报纸的摊点;然后,又在两市的酒肆、食肆、客栈等地方,先免费赠送两期。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报纸的发行量不知不觉便大了,只赠送了两期,城中的免费投放的地方,多与报社签订了订阅的契约。

    渐渐地,富户多的里坊,坊门处也慢慢增加了报纸的贩卖摊点,报纸的发行范围在慢慢的扩大,发行量在增加。

    薛朗忙于赈灾的事务,看平阳公主做的得心应手便丢开不理,放手任由平阳公主主理。他从未小看过古人的智慧,也从未小看过谁,如今不过是对他这种认知的再次肯定罢了,毕竟,那是他的公主殿下啊!薛朗心里其实挺骄傲自豪的!

    对于贞观朝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新朝廷来说,立朝便有这许多灾难发生,其实是好事。极大的凝练了人心不说,还大大地提升了朝廷的办公效率,有效的措施,有力的应对,于民心人望来说,利大于弊。

    在这场赈灾活动中,不论是世家还是普通的民众,都看到了新朝廷的能力与决心,自然,支持率便水涨船高,不看李二嘴角的笑都比往常多了!

    这场旱灾,于灾难中其实带来了希望,对未来的希望。

    随着长安城收纳的流民越来越多,除了留下参与京城以工代赈活动的流民,朝廷上下开始统计愿意迁徙到南方安置的户数。与此同时,徐州等地传来急报,与干旱的北方不同,南方今年降雨量较之往年丰沛,已有成灾的讯号——

    薛朗的预言再中!

    早在年初薛朗说南方可能会爆发水灾的话后,朝廷便从翰林院和工部遴选了年轻的官员去南方各地巡视并派驻。南方水患的消息便是这些年轻官员送来的消息!才刚收到消息,李二便下敕命各部官员进宫议政。

    为了赈灾并安置流民,朝廷各部的官员们已经许久没休沐了,就连薛朗也是,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便上朝,每日归家已然天擦黑,人清瘦了不说,胡须都没空刮一下。

    所有官员多在岗位上,自然开朝会人到得便齐,小李一脸的凝重,道:“关中旱灾未解,如今南方又眼看要爆发水患,朝廷当如何处之?诸卿可有建议?”

    长孙无忌道:“禀陛下,作为朝廷,遇到灾害,首要便是赈灾,赈之抚之,不生祸乱为要。”

    作为民部的代理尚书,薛朗开口先报了各地粮仓的存粮数目,然后道:“知晓今年灾害多,臣代理民部尚书一职后,便派人偕同御史台的官员奔赴各地查看粮仓的存粮数目,朝廷又派了工部的人去巡查各处堤坝,存粮足够应付,不过,虑到突厥每年都有可能南下,粮仓的粮食不能多动,时日还早,南方一代,还需大力推广占城稻的种植才是。而若说到推广占城稻,臣谏议陛下夺情起用裴公之孙、原越州刺史裴云昭。”

    李二点头,道:“吾也有此意。若论对占城稻的推广,除了幼阳你,便是裴云昭,除你二人之外,不做他人之想。”

    “谢陛下看重。”

    薛朗拱手致谢。李二目光灼灼的看着他,道:“是故,吾欲选你为使,奔赴徐州,主持抗灾一事!”

    薛朗一震,还没说话,便听李二道:“幼阳你于赈灾一道有想法,也知灾后防疫之重要性,熟知占城稻的习性,推广起来当更加得心应手。你与裴云昭,派你去主持抗灾,裴云昭则去主持江南一地关于占城稻的推广事宜,双管齐下,于关中的旱灾也好,南方的水患也罢,皆是上上之策也!”

    确实!薛朗才是最恰当的人选!他还能说什么呢?

    只得俯首领命:“臣领敕!”

    李二闻言,很是开心,细细问道:“于水患一事,幼阳心中可有章程?”

    薛朗略想了想,道:“陛下,臣提请滃洲岛水师协助,还请陛下征调平阳公主府医令苏寒和太医署医官协助!但凡遇到灾难,所谓天灾人祸,人祸大于灾难,若能平人祸,则灾难也不可怕了!”

    “准了!”

    朝廷诸公看李二已经有章程,也选好了赈灾的人选,薛朗为人的品行与做事的能力,如今大家心中也有数,知选派薛朗去确实是最恰当的人选,诸公也没多言。

    倒是薛朗本是代理的民部尚书,他被外派了,民部的一摊子事儿,还得选派一个人选出来,大家议了一下,最终,长孙无忌被选派了去,暂时主持民部事务。

    时间紧迫,天灾不等人,薛朗当天便与长孙无忌做了个交接,回家后,早已得到消息的平阳公主已在命人准备行李。

    平阳公主一双秀眉紧蹙着,直接道:“我把初雪与阿蔻给你带上,初雪照顾你的起居,阿蔻负责你的安危。”

    薛朗知她不放心自己,但又说不出让薛朗不要去的话,才会做这样的安排。连忙道:“初雪跟着我去也行,阿蔻就不用了,毕竟,男女有别,贴身护卫的话,还是选男护卫吧,让阿蔻跟着你,我在外面也才放心。”

    平阳公主秀眉一挑,嗔怪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拘泥男女之别?”

    薛朗道:“去抗灾,条件有限,女孩子跟着去干嘛?跟我同吃同住你乐意?”

    平阳公主哑口无言。

    薛朗笑起来,道:“放心,我把包子它们也带去,然后再带上一队护卫,陛下也同意调派水师来协助,我不会有危险的!”

    平阳公主皱眉想了想,只得答应。薛朗见她这般好说话,笑道:“我有朝廷的诏令和陛下的敕令,水师都督又是阿临,我们兄弟两个做起事来自然方便,倒是你在京中,我有事务托付给你。”

第575章 新官赴任() 
“何事?”

    平阳公主问着。薛朗笑道:“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趁着关中旱灾,家里的湖水水位也降低了,趁此机会,你派人清一下塘,池塘里的淤泥这些,命人运到田里去,能肥地的。”

    平阳公主瞠目结舌:“就这等事?”

    薛朗不明,还点头道:“就是这件事,前些日子我便有打算,不过,看着水位还有些高,清塘不好弄便搁置了,现在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