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330章

定居唐朝-第330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馒头一如以往的高冷,并不亲近红太狼,油条偶尔会与红太狼玩耍一下,不过,看着只是伙伴间的亲近,不像它对豆浆那般亲昵。反而是绿豆,玩一会儿,偶尔还跑过去红太狼那里,舔舔它,或是用鼻子、身子挨蹭红太狼,红太狼也会抬头和它挨蹭,回应绿豆的亲近,两只姿态十分亲昵。

    晚上,小绿豆钻进了红太狼的窝,而红太狼并没有赶它出来!

    薛朗表情复杂:“约莫就是绿豆了吧!”

    万福点头:“小的以后会多多注意。”

第558章 父亲的心事() 
“怎么了?”

    看薛朗表情复杂的进来,平阳公主把怀里睡着的孩子交给奶娘,笑问道。薛朗很是感慨的道:“红太狼有崽子了,父亲是绿豆!”

    大概是那样子太过古怪诡异,逗笑了平阳公主,拉着人坐下,给他把发髻解开,一边用篦梳梳头发,一边笑道:“为何这等样子?”

    薛朗满脸的古怪:“红太狼老牛吃嫩草啊!绿豆可是它看着出生的!”

    “噗嗤!”

    平阳公主忍俊不禁,大笑起来,笑得腰都弯了,拍了某人一下:“你在想什么呢?犬与人又不相同,如何以人类之?”

    薛朗摸摸脸,有些不好意思,赧然道:“我就是胡思乱想一下。”

    平阳公主轻轻一笑,道:“郎君不说我也知,郎君对绿豆乃是爱屋及乌,郎君爱者乃是包子、馒头、油条、豆浆四个,因为它们陪着你出生入死,历尽艰辛,对否?”

    薛朗点头,转身抱住她,感慨道:“建瓴,我好开心,我也很感激你,感谢你对我的理解!我感觉我运气挺好的,不然,怎么会遇上你呢!”

    平阳公主回抱他,柔声道:“郎君,我们是夫妻,郎君如是,为妻亦如是。”

    这红太狼都有了,总比绿豆打光棍的好,也是新的生命。薛朗收起震惊,好好地照看起红太狼来,给红太狼喂食增加到两顿。

    万福还是害怕红太狼,薛朗也不勉强他,自己照顾。奇怪的是,红太狼居然不排斥他的亲近,每次喂食的时候,就那么静静地看着他,吃完了还会蹭蹭他的腿,尾巴僵硬的摇摆一下。这对狼来说,已经算是难得的亲近了!

    薛朗挺开心的,毕竟,红太狼已经跟了他好长时间,养了这么长时间,也有些感情了。不过,还是不敢把红太狼往人前带,最多就是他本人对红太狼更用心亲近了些。

    水奴很好奇,不过,薛朗也只给她亲近包子它们,红太狼却是不准的,毕竟,红太狼揣了崽子,但凡揣了崽子的兽类,警惕心、防备心都会增加许多,更别提狼这种多疑的动物。

    一家人在骊山高高兴兴地待了几天便回长安。快正旦了,宫里、各府的节礼要准备,也要收别人送的,还有宫中会举行大宴,平阳公主与薛朗肯定是要参加的,各种琐碎的事务一堆,完全无法清闲。

    刚回府,薛朗不在朝里任官职,也没什么下属来拜访,倒是杜如晦府上、房玄龄府上,还有尉迟恭与程知节两府,都给他送了节礼来。薛朗并不擅长处理这些关系,自然全部交给老婆。

    平阳公主这些事务早处理的熟了,虽然忙碌,但并不显杂乱,处理起来显得从容不迫,不紧不慢。抽空还会与薛朗分说一下,为什么这样回礼,不同的人为什么回礼不同等,感觉里面全是学问,反正薛朗是挺头大的。

    “娘子,阿柳递了拜帖。”

    夫妻俩儿正说生活琐事呢,暮雪来报。平阳公主接过暮雪递上的拜帖,直接道:“今日来访还是明日?”

    暮雪道:“回娘子,阿柳说若殿下有暇,望明日能于府上拜访殿下。”

    “可!明日我便在府中等阿柳。”

    “喏。”

    暮雪出去给阿柳派来的人回话。薛朗好奇的问了一句:“柳女官她不在京城吗?”

    平阳公主一边看礼单,一边道:“在你被贬出京后,阿柳许了京兆韦氏的十九郎,当时时局复杂,我请父亲给了十七郎一个外调的职位,让她与夫婿出京了。”

    “京兆韦氏?”

    薛朗知道柳女官的择偶标准,好奇的问了一句:“韦氏郡望很高吗?”

    平阳公主知他不懂谱系,给他解释道:“京兆韦氏,自汉起便是京兆本地之郡望,当年,京兆韦氏与京兆杜氏,号称京城半壁,累世显宦。到我朝,虽没落了,不如五姓七家之望,然也是京兆数得上的世家。”

    薛朗恍然:“这样啊,那阿柳也算如愿了。”

    平阳公主叹了口气,道:“但凡世家大族,虽说是簪缨世家,看似鲜花锦簇,但聚族而居,若族风好尚可,若是族风不好,或是族长不力,诸般繁琐之事,真真是烦不胜烦。阿柳虽说出身柳氏,然只剩下独门孤女与幼弟,支撑门户何其艰难。”

    薛朗点头表示认同。人性这个东西,古今其实是共同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过日子本来就琐碎,一大家族聚在一起,基本上,鸡毛蒜皮的杂事儿就不会少。

    平阳公主又是一叹,道:“阿柳自幼便跟着我,我几乎可以说是看着她长大,原想着,以她的出身,娘家又弱,选个普通门户出身,品行过硬的姑爷方不至生乱。谁知她一门心思的想找郡望世家,世家里,又有哪一户是家事简单的!罢了,一切皆是她自己之选择,我也无从干涉起!终归,阿柳也是出自我的府上,在这大唐,这长安城内,我尚有几分薄面,还能护持她一二便是。”

    “那个十九郎人品如何?”

    平阳公主道:“我使人查过,普通世家子弟吧,无甚劣迹,人品尚可。”

    既然使人查过,应该还不算离谱。这般想着,薛朗也就不打算再问,倒是平阳公主瞟了他一眼,道:“你们男子果然粗心,选女婿只看人品便行否?”

    薛朗莫名:“我觉得人品可以就行了。”

    平阳公主道:“家风呢?为人是否上进呢?家中父母等情况呢?若是世家,家中可有妾室通房等,可有庶长子等等,皆是要考量之事!”

    薛朗傻眼:“这么复杂?”

    平阳公主颔首,薛朗情不自禁的发散了一下思维,有些忧心:“那等我们的水奴将来长大了咋办?哎哟我去,可得好好选选,断不能让水奴吃亏了!”

    平阳公主一顿,古怪的看薛朗一眼,道:“水奴尚小,忧心此事尚早。”

    薛朗掰着手指头算算,道:“过了年就三岁了,我听说大唐的女孩子,十二三岁就成婚了,建瓴啊,我跟你讲,我们家水奴最少也要十六岁以上,如果能十八岁再成亲,那最好了!”

    平阳公主失笑:“我的傻郎君,水奴之事,且等她十岁之后再议吧,现在为时尚早,想得再多,届时如有变化,当如何处之?”

    好吧,计划往往没有变化快!不过,想到将来闺女是要嫁人的,真是有些忧伤啊!爸爸的心事,母亲是不会懂的!

第559章 阿柳现状() 
“娘子!”

    贴身的丫鬟知书进来,向阿柳禀报:“去公主府送拜帖的海澜刚才来回话,公主说了,明日会在府上候着娘子去拜访。”

    阿柳点点头,面现追忆之色,略显激动的道:“甚好,知棋、知琴,你二人去把我准备的礼物检查一遍,再来回我。”

    “喏。”

    两个丫鬟领命而去。她的奶嬷孙氏道:“娘子,此事还是老奴去看看吧?小丫头们终归年轻。”

    “也好,如此有劳嬷嬷。”

    阿柳略作沉吟后,答应下来。奶嬷一直跟着她,即便是柳家家破,奴婢们都遣散了,奶嬷也一直跟着她,不舍得离开,对她忠心耿耿。

    琴棋书画四个丫头是后来仕于公主府后才慢慢添置的,虽说这些年也练出来了,但终究年轻,有奶嬷去看着也好。那是特意给殿下准备的,代表着她对殿下的一片心意,容不得差池。

    此事本该她亲自去办,只是阿柳看看怀中眼睛睁得溜圆的女儿,看她低头,还给她一个甜甜的笑,伸着小手:“娘!娘!”

    “嘉儿乖,快睡吧。”

    收拾心思,继续轻轻地拍着,哄她睡觉。

    “丽娘!”

    人未到,声先到。阿柳眼睛一瞟,知画立即匆匆出去,低声提醒道:“郎君,娘子正哄小娘子午睡呢。”

    韦十九郎闻言,立即放低声音,就连脚步也放轻了几分,低声问知画:“嘉儿可睡着了?”

    知画也小声回答:“方才奴婢出来时,小娘子已昏昏欲睡。”

    韦十九郎颔首,道:“如此,我在外间稍作片刻,等嘉儿睡了再进去,免得吵醒了她又要赖皮。”

    说起女儿,韦十九郎面上现出疼爱之色,好脾气的等着。坐了盏茶的功夫,幔帐晃动,阿柳从里面走出来,到韦十九郎对面坐下,道:“劳郎君久候。”

    十九郎笑问:“嘉儿睡了?”

    阿柳点点头:“睡了,长安不比洪州,人事陌生,嘉儿是个小娘,在陌生的地方,睡眠是会受些影响。”

    十九郎点点头,悄悄觊眼看平静美丽的面容一眼,道:“嘉儿生于洪州,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回长安,等以后能常居,想来便会习惯了。”

    阿柳端茶盏的手略顿了顿,干脆的直言:“郎君想是收到消息,知殿下答应我可于明日拜访了?”

    韦十九郎过来便是想问这个,见妻子看穿,遂干脆的承认:“我方才在母亲处陪母亲说话,恰巧下人们来缴门牌,知道去送拜帖的海澜回来了,便想着过来问问。”

    也就是她这个呆郎君以为是巧合,她那位婆母哼哼!

    阿柳在心里哼了一声,面上微微挑眉,不置可否。

    十九郎见妻子一直不说话,想起母亲的交代,不禁有些头疼,不过,为了他们一房能在族中立足,也顾不得太多了。踌躇了一阵,开口道:“丽娘,我在洪州任职已快满三年了,如今新君继位,京中人事可会有变动?你明日要过府拜见长公主殿下,莫若帮我打听打听?”

    阿柳讥诮的看他一眼,直接问道:“阿家让你打听的?怕是还有大伯的事情想让我在公主面前说一说吧?”

    十九郎面上一红,虽没承认,却也没否认,显然被阿柳说中了。

    阿柳嗤笑一声,道:“郎君,阿家以为我是殿下的什么人?殿下救我于落难之时,于我有恩,不然我孤女幼子,安能立身?殿下念旧,看顾于我,为你谋了刺史的职缺,对我们已是大恩,如何还人心不足?我如何还能再向殿下开口?此事我断然做不到,郎君无须再说。”

    十九郎为人绵软,对上妻子也能好声好气,耐心的解释道:“我也知此事不好开口。我记着娘子说过的,情份越用越薄,我们当识恩知义才是。只是,母亲和兄长一再相逼,我也无法。”

    阿柳嗤笑起来:“早知今日,当初作甚去了?”

    十九郎还算清秀的脸孔,满面的羞红。阿柳的性子,才不管那些,径直道:“当初是谁看着新皇登基,只加封了同安大长公主食邑,未曾把平阳长公主进为大长公主,便断言殿下已失了圣宠的?如今看驸马徙封梁国公,大娘获封郡主之位,又想巴巴的凑上去这等不要脸面之事,我做不出来,趁早断了心思的好!”

    言辞说得太直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