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246章

定居唐朝-第246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朗直接把产量的数字报出来,道:“去年所收之皮棉,除了一捆用作试制棉织品外,其余的,在棉袄试制成功后,全都做成棉袄,交给苇泽关之边军,站岗守卫时换穿!”

    说到这里,薛朗顿了顿,续道:“棉花种植不像红薯、土豆那么简单!需要特定的气候条件和耕种条件,喜温喜光,怕阴雨渍涝,怕病虫害;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气候太干,棉果会炸裂,太湿又易遭病虫害!受限于这些条件,纵观我大唐,适宜种植的地方并不多,又怎么在天下推广?”

    薛朗顿了顿:“其二,受限于种子数量与质量!棉花并非我大唐原产,种子多是从高昌国流入,所存有限。今年能种这么十来亩的棉花,已是安国平阳公主利用身份,穷尽方法搜罗而得!然比之边军的数量,收获的棉花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敢问如何推广?”

    薛朗面容严肃,冷眼看着潘德庆:“别的且不论,只这两点,敢问潘御史,棉花当如何推广?不一步步来,一口就想吃成一个胖子,会不会噎死还两说,薛朗能力有限,还请潘御史教我!”

    潘德庆被问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强自撑着道:“既然受限于耕种面积和种子,更应当上交朝廷,由朝廷出面统一调配,全力支持,当以国为重,仁义为先!”

    “荒唐!”

    “一派胡言!”

    薛朗都还没说话呢,朝中列班的大臣们便跳了出来,集体不约而同的开始怼潘德庆,特别是出身世家那些——

    这个年头,家国,家国,时人多以家族为重,特别是这些传承了数百上千年的世家们。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对世家们来说,皇帝可以换,家族却不能倒!但凡历史悠久些的家族,谁家没有一点儿珍藏的秘方之类的东西。

    若是让潘德庆的这番歪理邪说成了,那以后大家是不是有点儿什么好东西都要先上交给国家!

    这绝对不行!

第417章 朝辩() 
“妖言惑众!”

    圣人一声暴喝,老帅哥脸上一片暴怒的表情,指着潘德庆,怒不可遏:“一派胡言!如何治国施政都未明白,尔何德何能敢位列朝堂之上!”

    圣人暴怒,刚才还在斥责潘德庆的大臣们齐齐躬身:“圣人请息怒!”

    圣人胸膛急剧起伏,怒视着跪伏于地、瑟瑟发抖的潘德庆,斥道:“前两日尔参平阳,朕原想着平阳身为帝女,虽身有功勋赫赫,然则身为帝女,就要承受诸多委屈!今日薛朗在朝堂之上,与你细说分明,你竟然出此妖言惑众之语!可是欺我大唐无人?或是以为朕眼瞎不能识人?治国若如你所说这般,要朕、要朝堂诸公何用?”

    圣人虽然不是什么天生帝王之才的人,于家事也有些糊涂,但于国事上,脑子却十分清醒。明着是在斥骂潘德庆,实则却是在表明态度。

    圣人道:“朕自登基以来,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之道理,治国理政不敢说兢兢业业,却也谨小慎微,与朝堂诸公但凡施政,利国不利民不可行,利民不利国不可行,利国利民方才敢为!一番心血之下方有如今之局面,尔这小人,如何敢挟所谓仁义来坏我江山,毁我社稷?”

    潘德庆吓得脸都白了,颤抖着跪伏于地,颤声辩解道:“陛下息怒,臣不敢有此心,也不敢有此意!臣不过是出于仁义之心,体恤边关苦寒,方才有此谏言,请圣人明鉴!”

    这厮居然还在嘴硬!薛朗听不下去了,直接出列道:“圣人,既然潘御史一再说到仁义,关于仁义二字,我这里有一点浅见,请圣人与诸公听了!”

    “幼阳尽可道来!”

    “喏!”

    薛朗直视前方,腰杆挺得笔直,道:“薛朗不才,然也读过几天圣贤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圣曾言道,克己复礼是为仁,一言已道尽个中真意!臣以为,为君者,勤政爱民是为仁;施政治国挑选利国利民之策是为仁;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仁;勤俭节约,体恤下情是为仁;平定天下,国泰民安,强国富民,也是为仁!简而言之一句话,做一个好皇帝也是仁!”

    “啪啪啪啪”

    一阵拍笏板的声音,圣人也连连颔首,表示对薛朗的赞同。

    薛朗继续道:“以上乃是为君者的仁义之道!为臣者臣这里借用种花家一位先贤的话来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也是仁,与为君者的仁,当视为大仁,大道也!”

    “啪啪啪啪!”

    薛朗的话,直接被热烈的拍笏板声给打断,只得停下朝四周拱手致意,待声响平息后,方才道:“潘御史所言,也是仁,然与之相比,只是小仁小道!臣虽不通军务,然也知行军打仗须军心稳定,军心者,志也!军法之中,妄动军心者斩之!我朝边军少说也有数十万之中,以今年棉花的产量,连一个军都无法装备,难道要先紧着军官来吗?那岂不是我三军之心吗?”

    潘德庆一听,哪还敢让他继续说下去,连忙道:“薛侍郎,何以如此误我?下官绝无此意!”

    “绝无此意?自古以来,无心杀人却要人命者最可恨,在薛某看来,潘御史便是这样的人!口口声声无心,口口声声无意,口口声声好心,岂不闻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么?平阳公主殿下在苇泽关镇守时,不分寒暑,每日卯时点兵,日日操练,无有一日断绝!殿下曾说,只有苦练的精兵,无有养尊处优的勇士!朝中带兵之将不少,想来皆是这样过来的!正是这些将士们的日日苦练,方才有潘御史在长安安享太平之余,尚能用小仁胁大仁,大放厥词之语!敢问潘御史,羞也不羞?”

    “好!”

    朝中武将们纷纷喝彩。潘德庆脸色苍白,嗫喏道:“下官乃是文臣,自该留在后方!”

    薛朗肃然望着他,道:“确实,文武各安其职,方才有太平天下,但是,没叫你在后方妖言惑众,动摇军心,该当何罪!”

    潘德庆吓得又跪伏到地上,连连讨饶:“圣人,臣没有,没有啊!”

    圣人冷哼一声,没搭理他,转而对朝臣道:“白叠子也就是幼阳所说之棉花,去年由幼阳提出时,平阳便曾写过疏奏,政事堂应曾阅过?”

    政事堂的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确实看过。圣人道:“当时朕写信与她,让她且试之。后来虽试种成功,然受限于幼阳先前所说之诸多条件,无法如红薯、土豆般大面积推广。今年种植的这些种子,也是多方筹措而来,西苑从去年就在积攒种子,今年一棵未种,种子全予平阳试种。关于今年的收获,平阳曾数次进宫向朕禀报,与朕商榷。朕与平阳一致认为,因无法大量种植,今年仍以积攒种子为主,所得棉花用于研发棉织技术。”

    除政事堂的大臣外,其余大臣面面相觑,想不到内中还有这等因由,以棉花如今展现出的用途来看,关乎国计民生,在圣人未下敕,门下未拟诏书公布之前,知情的大臣予以保密,是默认成俗的规矩。

    薛朗作为经手人,自然也知道,所以,今天朝堂之上,只说客观条件限制,半句不提朝廷决议。

    圣人复道:“我儿平阳,以女子之身立下偌大功劳,却从不曾夸耀于人,有功于江山社稷,白叠子之耕种、织法之研发,从头到尾皆是她一人打理,朕把今年之收获交由她处理,何错之有?竟让无耻小人以仁义之名,无端构陷,简直岂有此理!”

    “圣人恕罪,微臣不知其中内情,然微臣也是出自好意!”

    潘德庆连连磕头求饶。

    圣人冷哼一声,肃然道:“朕不管你出自何意,然此例不可开!朕今日若饶了你,岂不是告诉天下与后人,以后行事可以小仁压大仁,可以小善杀大善吗?天下间无有此等道理!来呀,拿下潘德庆!”

    “喏!”

    殿中卫兵立即上前,一左一右拿住潘德庆。

    “且慢!”

第418章 万万没想到() 
薛朗出声,拱手道:“圣人,臣闻御史行监察之责,上谏君王,下察臣民,有风闻奏事之权。潘德庆身为御史,参奏乃是行使监的职责,所言所行却是没有做到察的本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圣人罚他是为了警戒后人,非是开‘以言获罪,因言杀人’的先例,请圣人三思!”

    并非薛朗既打击了人又想做圣父玩宽恕那一套,杀潘德庆一人事小,但杀了的后果,很可能导致以后的监察御史再没人敢犯颜直谏,言路闭塞的后果,那他薛朗就成了千古罪人。薛朗的本意不是这样的!

    薛朗话落,众人不禁一怔,李纲也反应过来,直接道:“臣附议!”

    圣人摆摆手,示意卫兵放开潘德庆,转首问薛朗:“幼阳言之有理,那你以为当如何处置潘德庆为好?”

    薛朗道:“臣以为,监察御史,监察二字当奉行如一,只监不察不可取,只察不监也不行。所以,为警示后来者,臣建议对潘德庆去职,罚他失察之错;但是,鉴于他连功勋赫赫,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封号前加安国二字的公主也敢参的胆量和勇气,可赏赐他一年俸禄,以资奖励。再者,参公主没错,错的是不察内情不说,妄图以小仁压大仁,妖言惑众,为了警戒后人,对潘德庆应该罚永不录用。综上所述,数罪并罚,功过相抵,潘德庆罢官去职,不再录用!”

    “哗哗哗!”——

    是圣人鼓掌的声音还有群臣拍笏板的声音!

    圣人道:“明断是非、因公忘私这八字,薛朗今日能当之!朕今日怒极,原想杀了潘德庆,警戒后人!不过,汝所言极是,不能为了一个潘德庆就让言路闭塞,得不及失,岂不是本末倒置耶!好,就依幼阳所言,着即日起潘德庆罢官去职,遣返回乡,不再录用!至于赏一年俸禄多矣,赏两月俸禄足矣!门下拟诏,把此事公告天下,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唐帝王非是不能纳谏之君,只要你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于国于民有利,朕都能虚心纳之!”

    “吾皇圣明!”

    群臣齐齐行礼致意。

    圣人板了一天的脸孔终于露出一丝笑容,看看跟着群臣一块儿行礼的薛朗,道:“薛朗不以私怨为重,能以公心行事,谏言有功,着赏赐玉璧一对,玉如意一对,绢帛婉匹!另有我儿平阳一心为国,无端遭人构陷,实属无辜,也赏玉璧一对,金如意一对,绢千匹!”

    “喏!”

    礼部官员立即记下。薛朗行礼谢恩:“臣薛朗谢圣人赏赐!”

    圣人笑道:“吾今日见你与潘德庆当庭朝辩,还以为你欲为平阳伸冤,为她主持公道,谁知你最后竟然请向朕谏言放过他,以德报怨,殊为难得!”

    薛朗道:“回圣人,非是臣以德报怨,孔圣曾言,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于私,不怕圣人与诸公笑话,我与公主即将结为夫妻,护着公主,为公主伸冤,主持公道,乃是为夫者的本分与责任,所以,臣才会当朝驳斥潘德庆,还公主清白名声!于公来说,不能首开因言杀人的先例,若是此例一开,杀一个人容易,若是言路闭塞,再想广开言路却是难矣!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臣心里并非不怨恨潘德庆,非是明断是非、因公忘私,不过是两权相害取其轻,只是对不起公主,她受了委屈,我却不能报复回去,当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