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236章

定居唐朝-第236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收入,还有源源不断的卖糖的利润,都已经入账,夏收后,也不用再补贴部曲,他府上开销又不大,日子一下子便过得宽裕多了,再不复初来时的窘迫。

    确定好巡回演讲团的人选,薛朗一脚把万思明踢出京,让他押着土豆种奔赴各地,监管土豆秋种的情况,顺便培训人员。距离收棉花还有段时间,薛朗每天就是去看看粉条制作情况,民部的工作,被礼部的官员训练大婚礼仪,居然还有些小忙碌的感觉。

    朝廷的大臣们还是比较有效率的,经过数天的讨论,粉条纳入赋税的比例终于出来了。朝议的结果是最高不超过三成,不设下限,具体的比例,端看各地土地情况制定。

    比例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根据各地的情况,确定各地缴纳赋税时粉条所占的比例。这个多是按照民部的资料记载来核定,首先确定的就是划定为秋种土豆的地区,可以播种两季土豆,这些地区,粉条纳入赋税的比例,最高三成,最低两成,看各地情况而定。

    这个比例一出来,薛朗便命人下发文书,用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达各地,要求各地官府大力宣传拍卖会的事情,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拍卖会宣传造势。

    民部的工作,差不多要秋收了,自然不能从民部划拉人手,薛朗想了想,向圣人递了个疏奏,请求圣人调拨翰林院的进士们来帮忙。就在这忙得飞起的档口,裴矩宣布议事,宣布把仓部划入薛朗手下,着他调管。

第400章 各有算计() 
“便是这里?”

    “回阿娘,就是此处。”

    柴统掀开马车的布帘,他媳妇儿柴娘子扶着柴母,站在挂着马府牌匾的大门口,朱红的大门,门口威武的石雕,还有,可以里坊外开的大门,都在显示着主人赫赫的身份。

    下人送上拜帖。柴母让儿子扶着下车,看着府门口的景象,神色晦暗不明,默然不语。柴娘子神色带着羡慕的看着,低声道:“好生气派!”

    柴母一听,立即瞪她一眼,这个儿媳乃是在江南娶的,那地方出身的人,自然比不上世家贵族,更不要说名门仕女,若柴家没有败落,即便是七姓女也娶得!委屈了她的孩儿!柴母一直对这个儿媳不待见,冷声斥道:“噤声!你小门小户出身,无见识便不要胡乱开口!”

    柴娘子被婆婆斥得一缩,再不敢说话了。柴统悄悄碰碰她肩膀,权当安慰,立即惹来娘子又委屈又欢喜的娇俏眼神。

    柴母懒得搭理小俩口私下的动作,神情复杂的望着朱红大门,神情一肃,冷声道:“马三宝不过是我柴家昔日家僮,这般出身便能做个开国县男,统儿定要把这爵位高才行!”

    柴统脸上一苦,小声反驳道:“阿娘,马将军的爵位乃是靠军功累积而来”

    话还没说完就被老娘打断:“小儿之言!如果没有安国平阳公主在背后撑腰,他一个家僮出身之人,能到如此高位?”

    柴统语塞,想反驳又不知如何说,干脆沉默不语。柴母道:“我儿尽可放心,以我儿之能,莫说开国县男,便是开国县伯也做得,你乃堂堂柴家子弟,公主如何忍心看你比不上家僮出身之人!”

    柴统眼睛一亮,旋即一怔,嘟哝道:“安国平阳公主身份何等尊贵,如何会帮我?”

    柴母神秘一笑,淡然道:“此中别有内情,以后你便知矣!”

    正说着,马府的侧门打开,穿得一身花团锦簇的绫罗绸缎的马三宝的原妻便迎了出来,身后跟着二儿子和三个儿媳,前呼后拥,好不热闹。

    柴母见开的是侧门,眼神微微一冷,不过想起来时家中老爷说的话,强自忍下不快,在儿媳的搀扶下,正欲施礼,中年妇女已然快步上前,一把扶住:“下仆如何敢受太太的礼!太太莫要折煞下仆!”

    柴母满意的一笑,顺势起身,没坚持施礼,口中状似谦恭的道:“如何受不得?如今你已是正五品的县君,我不过是普通百姓,当受礼才是。”

    马三宝获封开国县男,家中老母已然逝世,县君封号便落到原配嫡妻身上。马妻笑得谦卑:“我家老爷常说,为人不可忘本。当着太太的面,哪里有下仆受礼的地方,这位便是阿统少爷吧?二郎,快些过来行礼!”

    马二郎上前行礼:“下仆见过老太太,统少爷!”

    母子俩竟然坦然受礼。柴母让儿子扶起马二郎,和蔼的问道:“这是二郎?我听说一共有三子二女,为何只有二郎在此?”

    马妻恭敬答道:“大郎随夫君出征,三娘、五娘已然出嫁,四郎在军中当值,今日不知太太莅临,否则,敢不来迎太太?”

    柴母脸上挂着个矜持的笑容,颔首:“原来如此。男儿志在四方,趁着年轻,是该立些功业才是。四郎是在北衙禁军中当值吧?”

    马妻道:“确是在北衙,至于哪个军,太太知我的,男主外,女主内,我也不知。太太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快请进,外面日头大,不如进去说话?”

    “看我,尽顾着叙旧了!这是多年未见,太过挂念之缘故。”

    “谢太太挂记,能让太太挂记是下仆的福分。”

    寒暄推让几句,终于迎客入门——

    所谓穷文富武。马三宝随平阳公主南征北战,平阳公主又不是苛待下属的人,虽军纪严明,但也赏罚分明,马三宝军功赫赫,得到的赏赐自然也不少。这马府虽说不是金碧辉煌,但也颇见豪华。

    柴母看得眼角一抽,搭在儿媳胳膊上的手掌不禁用力一握,柴统媳妇儿江南人氏,小巧可人,白皙俊秀,被婆母这么一捏,强忍着没出声,悄悄看了看被捏的地方,红肿一圈。

    柴统被马二郎迎着留在前院,柴母婆媳俩儿被马府的一干女眷迎入后院,言笑晏晏,似乎一团和气。

    叙旧一番后,马府设下宴席,也不避忌柴统,全府男女一起于池边饮宴。马府特意请了个鱼脍师来,现杀鲜鱼,献上鱼脍,又让厨房宰羊杀鹅,做了浑羊殁忽,把大鹅直接端到柴母面前,直让柴母笑眯了眼。

    马四郎马元良当值不能回来,也遣人送来一坛长平郡公、安国平阳公主的未来驸马薛朗所赠送的美酒一坛,以致不能到场之歉意。

    载歌载舞,饮酒作乐,柴氏母子三人一直在马府逗留了两日方才归家。临走前,马府又是阖府出来送行,虽地位尊于柴氏之人,但一直谦恭的执仆人礼,以示不忘本。

    柴母满意的颔首,临走前才矜持的赞道:“汝等富贵不忘本,知恩识义,甚好!甚好!”

    马妻忙道:“如无柴氏当日之仁善待之,我老爷如何能有今日!这都是下仆等该进之意!”

    柴母笑眯眯的道:“你夫妇之为人,我尽知矣,今后柴氏阿统也将在京中任职,我两家可多走动走动。”

    马妻笑着应道:“自该如此。”

    柴统也对马二郎道:“今后我便在长安城中定居也,二郎有空来找我玩耍。”

    马二郎憨厚的笑着点头:“喏!”

    母子俩儿各得其所,皆感满意,相携归家。上了马车,柴统看母亲神情间满意之色颇浓,笑道:“这马家母子,为人还不错,不忘本,也识得恩义。”

    柴母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瞪儿子一眼,道:“短视!马家那般景象,你只看出来这些么?”

    柴统被骂得一缩头,连忙道:“请阿娘指点!”

    柴母哼了一声,满脸的喜色压都压不住,喜滋滋的道:“马三宝不过是奴仆出身,些许功劳便能有这般享受,可见公主殿下也是念旧之人,我儿出身、才学好过马三宝百倍,想来公主定不会薄待于你,我儿前途可期,我柴氏复起有望矣!”

    “阿家此话当真?”

    柴娘子又惊又喜。柴母嫌弃的瞪她一眼,冷哼一声,道:“我骗你作甚!”

    虽则语气不怎么好,但柴娘子受气惯了,也不介意,眼珠不禁又羞又喜的瞟夫郎一眼,柴统摸摸后脑勺,憨笑连连,竟不再反驳母亲之言。

第401章 纷纷扰扰() 
“阿家辛苦,奴已厨下炖了燕窝,阿家用些可好?”

    待看着柴氏母子的马车走远,马府一家才回府,马母脸上的疲惫之色尽显——

    她乃是马三宝的原配,出身不好,年轻时颇受了些苦楚,老来身体欠佳,这两日哄着柴氏母子饮宴做客,颇为劳累。

    马母摆摆手,道:“大家都用些罢,这两日委屈你们,陪着我讨好人,辛苦了!”

    长媳张氏连忙道:“不辛苦,这些都是奴等应该做的。”

    马母点点头,道:“我家出身不好,如今这些都是你们公爹与夫郎于战场上用命换来的,长安城内多的是世家大族出身之人,我们底子薄,唯有谨言慎行,安守本分,方是兴家之道。你们须谨记!”

    “喏,奴领训。”

    三个儿媳皆恭敬应着。马母摆摆手,道:“等四郎回来,让他和二郎一起来见我。”

    “喏!”

    到得傍晚,马元良从北衙散职回家,刚回到家,衣服都还没换,就被母亲叫了去——

    “阿娘,二哥!柴家人走了?”

    马元良进去当先问道。马母朝他点点头,示意他过去坐下,马母看他满面尘土之色,关切的道:“看我儿满面疲色,一身尘土,叫你媳妇儿多让厨下给你炖些补品,莫要亏了身子。”

    马元良道:“多谢阿娘,儿知道。儿不怕辛苦,幸亏有薛叔提携,儿才能有今日,多用心些方才不负薛叔的提携。”

    “你知道这些就好,今后做事当多用心才是。”

    “喏。”

    母子俩互相关怀了一番。马母方才道:“今日叫你们兄弟二人过来,乃是为了柴氏之事。”

    “阿娘请说。”

    马氏兄弟严正以待。马母神情隐含忧色,道:“为娘看着柴氏上门,似有别意。二郎是否探问过阿统少爷?”

    马二郎道:“儿隐晦的问过,得知柴氏父子已拜访过公主,殿下已答应为阿统少爷谋前程。”

    马母面上忧虑更浓,马元良见母亲神情,不解的问道:“阿娘何事忧虑?”

    马母叹了口气,道:“这两日柴太太来做客,我听她言谈间,所谋者大。然柴氏已非前朝之柴氏,前隋灭亡,唐应运而生,昔日大兴城已成今日之长安,所谓人走茶凉,这长安城内,还有几人买柴氏之账?柴氏所依凭者,不过是公主一人!”

    马氏兄弟表情凝重,马二郎道:“阿娘是觉得柴氏恐会人心不足,得寸进尺?”

    马母颔首:“你们阿耶曾说过,柴氏两房,家族依仗者唯有大房,二房才干有限,二老爷虽谨慎本分,然惧妻,二太太有眼高手低之嫌,若是偏居江南一隅,耐心培养子弟,柴氏复起有望。若是添了非分之想只会磨灭公主心中的念旧之情,所谋落空!”

    马氏兄弟资质有限,想不到他们父亲那么远,也看不了那么透彻,但这兄弟俩儿有一个好处,自知平庸,愿意听话。

    马二郎立即问道:“那阿娘的意思是?”

    马氏当机立断:“来人,备车,为娘这便去公主府求见公主,禀明情况。”

    马元良一怔:“阿娘,天色已晚,不如明日再去?”

    马氏道:“此时不去,明日再去还有何用!四郎,为娘刚才才说过,为人当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