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191章

定居唐朝-第191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一天活儿下班,摸着脖子都是僵硬的,可见这几日工作量之大。刚从民部衙门出来,行在皇城的主道上,薛朗也没上马车,而是步行——

    坐了一天,走两步活动活动,马车便在身后跟着。

    “前面可是长平郡公?”

    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一道挺熟悉的声音叫他。薛朗回头,正好看到李孝恭的脑袋从马车里探出来,停下脚步,施礼道:“薛朗见过赵郡王。”

    李孝恭看到薛朗便满脸的笑,让人停下马车,与薛朗说话:“薛郡公这是刚从衙门出来,欲回府去?”

    “正是。赵郡王呢?”

    “刚从宫里出来。为何不乘马车?”

    李孝恭好奇的问着,薛朗道:“在衙门理事坐了一天,身子都做僵了,走几步活动一下,有助于气血流通。”

    “原来如此。那某便与薛郡公一起走两步。”

    说着,竟然从马车上跳下来,坚持要与薛朗一块儿散步,丝毫不顾身上衣饰的华贵。赵郡王笑眯眯的道:“说来一直未有机会好好谢过薛郡公,喝过薛郡公酿的酒,以往所喝只觉都是马尿,不可及也!”

    李孝恭一边说还一边咽口水,大概是想起那些酒的滋味儿。薛朗笑道:“赵郡王过奖。”

    李孝恭问道:“听说薛郡公欲宴客?”

    薛朗讶然道:“竟然连郡王都知道了?”

    李孝恭哈哈笑道:“只为你家美酒,贵府宴客的消息自然会关注。”

    竟然是因为这个原因。

    薛朗拱拱手表示感谢,心中一动,想起一件事,扭头看看赵郡王,说道:“说来,薛某这里倒是有一事想请教赵郡王。还请赵郡王不吝指点。”

第324章 赵郡王的礼物() 
李孝恭笑容满面,好奇问道:“不知某有何可指点的?薛郡公尽可道来。”

    薛朗:“咳不知赵郡王是否知道平康坊哪家的都知才艺较好?我想请一位来做席纠。”

    “都知?席纠?”

    李孝恭满脸的笑容,看着不知为何透出一股猥琐来,语气带着自得:“此事薛郡公算是问对人也!平康坊东坊三曲哪家的都知才艺最好,某最是清楚不过。”

    唐时最顶尖的名妓叫做都知,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妓女这个行业的最高职称。有名的都知,出口成章,七步成诗不在话下,反正文化水平比薛朗高就是。

    席纠就是酒席上行酒令判断惩罚的裁判,做的好的席纠,能帮忙把酒宴的气氛炒热,让场面不至于冷场,且对胜负惩罚烂熟于心。

    这时的文人雅士都比较追捧有名的都知,酒席上都喜欢找这么一位都知去主持,这是一桩雅事。

    薛朗初来乍到,别说认识哪家的都知了,连平康坊门往哪边开都不知道。他再没情商也知道不可能拿这件事情去问公主殿下,所以,只问了江临。都知和席纠这些东西,就是江临告诉他的。

    向李孝恭打听也是心血来潮,临时起意,想不到居然还问对人了。不过,那么猥琐的笑容本来李孝恭也是气质大叔一枚,这么一笑,啧啧,形象啊!

    李孝恭明显被薛朗的请教搔到了痒处,也不急着乘马车了,直接拉着薛朗,一边走就一边侃了起来:“北曲住的都是些色艺普通的,不值一提。佳物在南曲、中曲,好的都知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两曲”

    李孝恭果然不负盛名,说起平康坊里的都知,哪家的都知才艺好,哪家的都知做席纠好,哪家的都知作诗好,说起来侃侃而谈,如数家珍,简直跟自己家后院一般熟悉。在他的介绍和建议下,薛朗确定好人选,明天让阿陈去约好就行。

    定了席纠,薛朗顺口问了一句:“平康坊可有歌舞跳的好的?”

    “你府上无有歌舞伎人?”

    赵郡王讶然反问。薛朗摇头:“我初来乍到,家里人口冷清,如果不是要宴请同僚,我也想不起置办这些,也没这个心思,管着也麻烦,想说需要的时候直接请平康坊的来表情就成。一事不烦二主,请赵郡王帮忙推荐些吧。”

    赵郡王笑道:“此事不值一提,薛郡公尽可放心,此事交由某解决便是,权当收了你美酒的谢仪。”

    然后,薛朗就被打发回家了。回家刚吃了饭,还在院子里溜达消食,长俭就脚步匆匆的进来:“禀大郎,赵郡王府上的管家来了,说是奉赵郡王命令给大郎送礼。”

    说着,递上一摞纸张,薛朗结果一看,全是身契,微微一愣,决定去见见赵郡王府的管家。

    赵郡王的管家是个老头儿,见到薛朗便连忙行礼,言词间却是一副不卑不亢的态度:“老奴见过长平郡公,奉我家主人令,特来给长平郡公送几个玩物。我家主人说,这几个玩物歌舞技艺还算马虎,虽当不得大用,不过娱乐宾客却已足够。”

    没错!赵郡王给薛朗送的是一队歌舞伎,薛朗拿着身契有些无语——

    这就是赵郡王的谢仪?!这就是赵郡王的放心?说好的名将李孝恭呢?

    虽然知道以李孝恭的爱美人的风流性子,对平康坊的都知熟悉也不奇怪,不过,直接把他家里的歌舞伎拿来送人,也是醉醉的。

    薛朗笑得跟牙疼似的:“劳烦老管家回去转告,就说我谢谢赵郡王的美意。”

    “喏,老奴告辞。”

    送完礼,老管家便回去了,薛朗还能咋地?那些都是活生生的人,总不能就那么扔着不管,只好让荷香去安排她们的住宿吃喝。

    好在,郡公府房间多,人口少,就是杂役也挺少的。赵郡王直接送了他十个歌舞伎,看身契上写的年龄,俱都是十三四岁的年纪,都是小姑娘,好安排。

    顺便让荷香去问了问,这些小姑娘舞技都不错,显然是跟着师傅刻苦练过的,九部乐都会跳,只是,有些大的燕乐,因为人数不够,显然跳不成。

    薛朗挺满意,燕乐那是宫廷里表演的,他不过是举行个家宴,不需要那么复杂,十人的小队伍,足够了,让她们先练着,等着家宴那天要给宾客表演歌舞。

    至于演奏的艺人,薛朗打算先从公主府借几个。不是他想去麻烦公主,而是,管乐工的是太常寺,太常寺卿窦诞可是刚被薛朗婉拒过结亲之意。

    自从到长安后,长安人事繁杂,薛朗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认识了新的人,就在记事本上写下来。对照着脑海里的后世的历史记载看,往往能于不经意发现许多东西,加深对对方的了解。

    太子妃为窦诞的小女儿向薛朗保媒没保成,不知太常卿窦诞会如何想。薛朗却不得不注意,以做到心中有数。若是只有他一人,他自然无所畏惧,但,现在他有了公主,行事自然多了几分谨慎与小心。

    何况,太子与秦王之争,虽然还没到水深火热的地步,然则薛朗站在局外观看,已然无法可解!除非圣人狠心,直接把秦王或者太子弄倒一个,全力撑另一个。

    可是,以薛朗这段时间接触来看,圣人是个好父亲,但作为皇帝却还不够狠心,手心手背都是肉,两个都是优秀的儿子,若圣人还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则玄武门外的惨剧将无可避免。

    秦王与太子他都不担心,两人都已经为人父,理当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他所担心者,唯有平阳公主!届时,她受到的冲击,当如何缓和与宽慰?

    这是横在薛朗心头最大的难题。还有就是,现在不过是武德六年的第一个月,平阳公主的死劫,究竟过了没薛朗心中也没把握!

    做最周全的准备,坦然面对。若人力真的无法改变,薛朗陪着便是。

    心里暗自下决定,叫来长俭,拿着他写好的书信去平阳公主,向平阳公主借几个技艺熟练的乐工来,以备明天的酒宴。

第325章 饮宴() 
正月是个好季节,过年要放假,上元节也要放假,休沐日也正常,比别的月份平白多出好几天的假。

    早晨起来,赵郡王帮他找的都知便来了。因为薛朗府上没个主事的女主人,他又不太通长安当地的风俗,平阳公主特意从府里方大娘的手下中挑了一个来帮忙。请来的都知这些便交由她安排。不过,有了这位方大娘的手下,一个名叫白梅的女子来帮忙,感觉府里的事情一下子就顺畅多了,也灵活多了。

    薛朗对家里的管理,就跟平阳公主说的似的,跟管理公司似的。暂时是理顺了,但郡公府是家,不能这么管。

    确实是时候培养两个管家出来了。

    薛朗心里这么捉摸着,让荷香去查看厨房是否已经准备好,等待着宴请开席。

    约好的时间是早饭也就是朝食过后,时间到后,同事们便陆续来了。先来的是金部的人,凡是接到帖子的,一个不落的全来了。

    薛朗刚把人迎进去,就听门房来报,裴矩来了。

    “裴公莅临,蓬荜生辉,欢迎欢迎。”

    裴矩笑道:“可备好酒菜?老夫今日可等着享用!”

    薛朗笑起来:“当然备妥,就等着裴公来享用。”

    裴矩笑着点点头,大步向府内走去,把他引到席间坐下,薛朗继续迎客,等了没多大一会儿,客人便来齐,最后来的却是王侍郎,脸上的笑容,假的薛朗都看出来了,状似客气的道:“叨扰薛侍郎,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请收下!”

    身后的仆人立即把礼单送上。薛朗自然是交给跟在身边的长俭,把客人迎进去。王侍郎笑眯眯的进去,待看到已高居首位的裴矩,眼神闪了闪,不过还是做足本份对裴矩行礼。

    裴矩摆摆手,没说什么。

    请的也不多,不过十来人——

    郡公府的规制与造型,自然留有专门摆宴的厅堂,宽敞,明亮。若是夏日炎炎的时候,就可以摆在户外,不过,现在还是正月,天气还冷,自然只能摆在屋内。

    今日准备的菜单,这个季节也没什么蔬菜,最多的就是大萝卜,薛朗就准备了五道菜,香酥小羊排、红烧狮子头、清蒸鱼、葱爆羊肉、炒豆芽!主食是包子,酸菜馅儿的包子,三鲜包子,外加萝卜丝包子。分席制下,一个人吃这几个菜,已经足够。

    坐下后,请来的都知便鱼贯而入——

    请来后,薛朗身为男子,也没去见过,只让白梅帮着把关,选了一个叫辛五娘的都知做席纠,直接坐到薛朗身旁。

    话说,这些都知就没哪个漂亮些,大多相貌清秀,面目平凡,就没一个长得漂亮的,但身上的气质却是真好,不同于平阳公主那般属于大家闺秀的气场与气质。

    这时候的人追捧名妓,追捧的不是相貌,而是才艺。谁家的都知席纠做得好,谁家的都知作诗做得好等等,相貌反而成了其次,只要不是丑的惊天动地的,一般还是先看才艺,再看相貌。

    “奴见过薛郡公。”

    “坐吧,今日麻烦辛都知。”

    “不敢!”

    请来的都知各自落座,裴矩、王侍郎之流还好,其余的官员,在这个长安城内,想结识最顶级的都知,基本机会很少,即便是章安之也一样。唐人追捧名妓或是有名的乐工,就跟后世追捧明星似的,这是一个重视文化经济的时代。

    等都知们落座后,下人们鱼贯而入,开始上菜、上酒。裴矩竟然是个老酒鬼,酒才刚端上来,便自己拎起酒壶,揭开盖子闻了闻,陶醉的道:“这才是好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