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梦回运河前朝路 >

第48章

梦回运河前朝路-第48章

小说: 梦回运河前朝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连急于开凿这条运河,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东都建设马上开始,同样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万一建造工人不足,可能就要抽调建渠队伍,如此一来,这边的进度就会放缓。

    加上士兵在内,二十五万人的工程队伍,非常引人注意,只有离东都远了,这边才不会惦记着。

    休整几天后,队伍开到板渚,通济渠工程迅速展开。有了之前的经验,民工们更是轻车熟路,伴随着震天的号子声,河渠被快速疏浚,更深更宽,两侧还修上了路,来往变得更加快捷,无形中又加快了工程进度。

    两个月后,通济渠工程已经过了大半,一支来自朝廷的车队赶了过来,上千辆车,满载着各种物资,正是隋炀帝收到了消息,亲自派人过来慰问。

    金壶内装满美酒,外加一套金杯,做工细致到了极点,是隋炀帝赏赐给王连的礼物。

    王连道谢之后,收下礼物,跟皇甫议一道,还有几名将军,一同分享了这壶美酒,同时勉励大家,再接再厉,胜利就在前方。

    王连吩咐将这些自朝廷的慰问品,一半分给了民工们品尝,军队留下了一半。不是王连偏心,军心稳定至关重要,失去了军队的监督,工程必然无法进行下去。

    即便如此,民工们还是开心不已,尽管平均到每个人,数量少得可怜,但这种被重视的感觉,也是之前从未感受到的。

    王连还征集了一批医生跟在队伍中,及时处理将士们和民工的病情,但是,这可是二十多万人,每天依然有人因生病而故去。

    又过去一个多月,从板渚到盱眙的通济渠工程彻底结束,中间几乎没有堤坝,两侧倒是有了些蓄水工程。

    本来,运河需要斗门等设置,才能保持水流的稳定,王连之前测量了地势,觉得这些工程可以省略,于是就取消了。一个重要原因,隋炀帝要从这里去江都,历史记载是宽大的龙舟,如果御河中存在堤坝,用岸上的纤夫拉着龙舟通行,不知道又会累死多少人。

    “皇甫大人,有多少人死去?”王连问。

    “皆因病死,约有八百人。”皇甫议道,又说:“王大人,我体谅你的一片苦心,这已经十分难得,我已经通知各地,对这些人的家里,减免十年的赋税。”

    只能这样,王连尽力了,已经进入七月,天气越发炎热,来自黄河岸边的民工们,到达淮河之地,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生病者更多了。

    王连安排留下两万军队,其余三万将士带着二十万民工返回,交由尚书省那边进行妥善安置。

    跟王连料想的一样,这些人被带回之后,立刻加入东都建设工程的队伍中,据说,每天累死的人员,至少有上千人。

    王连爱莫能助,他只能保证,自己负责的水利工程,努力减轻工作量,注重工程安全,尽量少些人因此遇难。

    工程队伍过了淮河,进入山阳城,准备展开邗沟的疏浚工作,王世充立刻不淡定了,亲自赶过来说明情况,十万民工还没召集起来,目前只有五万。

    五万人当然不够,皇甫议的脸色冷了下来,江都郡胆敢不尊尚书省的命令,此事非同小可,轻则丢官,重则下狱。

    王世充低估了王连的能力,他根本没想到,短短五个月的时间,御河已经修到了山阳,堪称神速。

    “两位大人,非是下官办事不利,行宫建设也不可拖延,惹得天威震怒,如何担待。”王世充辩解道。

    “王大人,御河工程一刻不可停,若是男丁不足,亦可征集女子。”皇甫议想了个折中的办法。

    “下官马上去办。”王世充忙点头。

    王连摆手,这当然不行,且不说工程队伍中有女人不方便管理,挖渠工作也是重体力,女人的体质根本承受不了。

    “王大人,目前有多少人参与行宫建设?”王连问。

    “五万!”王世充道。

    “先把他们都调过来,等御河完成,再去建行宫。”

    “监御使大人,行宫建设不可耽搁啊!”王世充有点慌了。

    “御河完不成,皇上如何来行宫?总有个轻重缓急,放心好了,用不了多久,工人就可以还给你。”王连坚持道。

    “遵照监御使大人的安排。”王世充到底妥协了,很不情愿地答应下来。

    在工程上安排上,王连和王世充各自负责一块,都有着明确目标,王世充抽调人员过来,势必影响行宫的建设,这让他感到很不痛快,碍于尚书省的权威以及王连的特殊职务,他也只能无条件执行。

    事实证明,王连的决定是正确的,王世充征募的民工,普遍年龄较大,体质上就差了些,靠着这些人,邗沟疏浚工程,还不知道要拖延多久。

    相反,那些建设行宫的民工们,却个个身强体壮,明显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第084章 皇恩浩荡() 
十万人几天内就聚齐了,王连一声令下,疏浚邗沟的工程立刻启动,工地上又是热火朝天的场面。

    取直的这一段工程,相对比较耗时,足足用了近一个月才完成,而接下来的那一段,王连很熟悉当年的情况,进度非常快速,不到二十天便重新打通了淤塞的部分。

    已经是八月末,御河工程宣告结束,王世充虚伪地夸赞一番后,匆匆带着征募来的民工离开。

    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总长一千多公里的御河工程,这是水利史上的奇迹。作为当事人的王连却非常清楚,工程能够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是在利用先人成果的基础上,还有新型设备颠倒车和几十万民工的参与。

    王连坚持不去江都城,这让皇甫议深感费解,他也没去,两位负责人跟着队伍,一路返回了洛阳城。

    宇文恺主持的新都建设已经开始,在规划的土地上,出现了三面城墙,里面的高楼殿宇正在拔地而起,用不了多久,新都就将彻底取代原有的洛阳城。

    王连一进入府宅大门,仆人都捂着嘴笑,正在指挥规划花圃的袁紫烟急忙奔了过来,上下打量着王连,也笑了起来,眼眶却湿润了。

    “公子受苦了!”

    “没什么,工程结束了,可以在家里多歇息一段时间了。”王连释然道,明白大家为什么笑,这半年来露宿外面,风吹日晒的,皮肤黑的跟黑人没什么两样,只有眼珠和牙齿是白的。

    “让紫烟伺候公子沐浴更衣吧!”袁紫烟轻声道。

    “好吧!”王连答应下来,仆人们忙不迭地烧水,灌满了洗浴用的大木桶。

    王连进入浴桶,舒服泡了个澡,直到换上亵衣后,才让袁紫烟进来,帮他清洗头发。

    如今,王连的头发已经过了肩头,因为半年没洗,又奔波在工地上,许多地方已经打了结,脏乱不堪,他很不喜欢长发,但为了在古代生存下去,免去一些没必要的麻烦,也只能留着。

    袁紫烟细心地清理着,直到每一根都梳理顺了,这才用绢布擦干,又让王连趴在床上,揉按着他背部的穴位。

    “紫烟,你还会按摩啊!真不错。”王连觉得通体舒畅,不禁赞道。

    “父亲也懂一些医术,看着学了些。”

    “不好意思,还要你伺候我。”

    “你是我的夫君,有何不可?只要你归来,紫烟的心便安稳了。”袁紫烟道。

    一阵困意袭来,王连就这样趴着睡着了,袁紫烟替他轻轻盖上被子,这才转身离开,又坐在院子里的回廊里默默发呆。

    休息了两日后,王连亲自去往了杨素的府宅,全面汇报了御河的建设情况。

    杨素对王连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不光是因为那柄青铜短剑,还有,御河工程保质保量完工,也是他的政绩之一,更何况,王连也不算太麻烦他。

    杨素留王连一同用餐,在席间还解释了几句,从古到今,不知道多少帝王受了道士的蛊惑,犯下了大错,因此,之前对王连怀有一些偏见。

    王连表示理解,杨大人也是为了皇上,他不算纯正的道士,既不会占卜,也不会炼丹,而且还娶了媳妇。

    杨素哈哈一笑,之前系下的疙瘩算是彻底解开,一时间交杯换盏,倒也相谈甚欢。

    半个月后,几辆马车停在王连的府宅前,跟随而来的一名太监,宣读了隋炀帝的圣旨,王连开凿御河有功,封为济水公,赏赐新都府宅一座,黄金三万两,锦缎五千,外加皇上亲自书写的一篇书法作品。

    王连拜谢圣恩,全部收下,不收也不行,惹得隋炀帝翻脸了,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可谓是皇恩浩荡,院子里放了好大一堆东西,据说门外路过的人都看到这里上空发光。袁紫烟乐开花了,王连被封为济水公,她这个正室妻子,位置也随之提高,一般人可不敢轻易招惹。

    王连很大方地给了仆人们每人十两黄金,两匹锦缎,仆人们自然感恩戴德,这怕是他们一辈子都赚不到的,对这位大人伺候得更加尽心尽力。

    “每人十两,还有锦缎,也太多了些!”事后,袁紫烟心疼道。

    “哈哈,总共没几个仆人,我不在的时候他们就像是家人一样,何况我们还这么多钱。”

    “公子富有,但我只是想,得了这些好处,他们便可自立门户,做些小本生意,将来都走了,又怎么办?”

    “该留下来的不会走,该走的也不会留下来。”王连摆摆手,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又说道:“紫烟,麻烦你安排仆人们把这些黄金都存到钱庄,锦缎留下些自用和礼尚往来的,其余都卖了吧。哦,一切都由你来掌管。”

    “公子如此相信紫烟?”袁紫烟笑问。

    “当然,我们是夫妻,不分彼此。”王连点头道,拿着隋炀帝的那篇书法作品进了屋,挂在了大厅正中。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这篇书法的内容是一首诗,名字叫做春江花月夜,在王连看来,张若虚写的那首春江花月夜,很有可能参考了这首诗。

    书法一流,文辞优美,充满了浪漫情怀,显示出隋炀帝很高的文学造诣。又是一个错当皇帝的诗人,王连觉得,隋炀帝最终的失败,跟他这种太过自负的心态有关。

    出自隋炀帝的手笔,分量当然不一般,不管是多大的官员来了,都要先下拜这篇书法作品才行。

    袁紫烟忙得不亦乐乎,好几天才处理完这些赏赐,将换来的金票整天带在身上,唯恐不小心弄丢了。王连知道女孩子的小心思,也不点破,袁天纲因为清高,生活很拮据,袁紫烟是想留着钱帮父亲一把,虽然她还不清楚,父亲什么时候才会来找她。

    王连并不过问钱财的事情,只是安排袁紫烟多买一些书籍回来,每天赋闲在家里,除了吹笛子,也只有看书解闷。

    皇甫议也得到了不少赏赐,当然不如王连的多,更谈不到封赏爵位,他倒是看得开,偶尔也会来王连的府宅坐坐,喝酒聊天。

    皇甫议也是饱学之士,王连向他询问了一些三国时期的历史,就是想侧面打听一下蔡文姬最终的结局。

第085章 上表举荐() 
提到蔡文姬,皇甫议毫不吝啬溢美之词,盛赞此女貌美如花,多才多艺,刚烈而有风度,文高却不流俗,简直就是他心中女神般的存在。曹操想要封她为文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