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梦回运河前朝路 >

第46章

梦回运河前朝路-第46章

小说: 梦回运河前朝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油灯熄灭后,袁紫烟发出了一声轻轻地叹息,王连躺在地板上,关切地问道:“紫烟,想念家人了?”

    “我却不知,怎么成了这般样子,恍如梦中。”袁紫烟幽幽地说道。

    “我也是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梦境,好像醒不来。在一个梦境中,有个女孩子拉着我的手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怎忍与君别。”王连道。

    “以你的年岁,该有妻室的。”袁紫烟哼了一声,提出了怀疑。

    “呵呵,真没有,尽管我想拥有,却不能这么做。”王连笑道。

    “因何不能有?”袁紫烟又问。

    “等见到你的父亲,问问他就知道了。”王连道。

    接着,屋内陷入了长久的寂静,只能听到两人轻轻的呼吸声,就在王连快要睡着的时候,袁紫烟的声音轻轻传来,“公子,地上凉会伤了身体,上来睡吧!”

    “没关系,我睡过帐篷的。”王连回了一句。

    屋内又没了动静,袁紫烟侧身躺在床上,透过窗棂,看见天空一轮弯月,怀抱着一颗星辰,不停闪亮着,星月便都不再孤独。

    第二天上午,皇甫议带着千人规模的骑兵来到,顺道还带来了百两黄金,说是尚书大人相赠的。

    “我怎么能要尚书大人的黄金?”王连摆手道。

    “一定要收,不然,岂不是表示还在记着旧怨。”皇甫议急忙说道。

    王连明白,这是杨素的一种示好举动,不收会更得罪他,于是,他立刻朝着一名仆人喊道:“去叫夫人过来一下。”

    仆人明白,立刻跑去喊袁紫烟,昨晚,袁紫烟根本没睡好,上午正在补觉,过来的时候,还是一幅睡眼惺忪的样子。

    “皇甫大人!”王连介绍道。

    “大人安!”袁紫烟施礼道。

    “我妻子袁紫烟。”

    “哦,何时娶亲?”皇甫议诧异道。

    “一切从简,昨晚的事情,不用麻烦别人,紫烟,尚书大人一片心意,收下吧!”王连指了指皇甫议身边随从手上的托盘。

第080章 鸿沟难走() 
袁紫烟接过去,感觉很沉,打开一看,里面是百两黄金,忍不住笑了起来,眼睛里的光比黄金都要亮。从没见过这么多钱,怀里的几两黄金,还经常拿出来轻轻擦拭,使的劲大了还怕擦去一层呢!

    “谢过大人!”袁紫烟道了声谢,转头端着黄金步伐轻快地走了,一扫昨晚的郁闷。

    “哪家的女子?”皇甫议不禁问道。

    “袁天纲!”

    “我记得此人,精通相术,性格孤傲,还曾做过县令,先皇有意让他入朝做官,后被人拦下。”皇甫议道。

    “老哥,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别无长物,就把这柄佩剑回赠给尚书大人吧!”王连解下腰间的佩剑。

    “也好,我们需要尚书大人的鼎力支持。”皇甫议没有推辞,收下了短剑,他当然清楚,这柄剑价值不菲,看起来像是有些年头的古物。

    皇甫议说到底也是杨素手下的官员,不能小瞧二人私下里的关系,凡事做周全了,也省得留下后患。

    王连要去实地考察,皇甫议本该也跟着,但他显然不想这么劳累,言辞闪烁。王连也不想他一同去,便拜托他先给沿途各地下文,开始着手征募民工,一期目标二十万人。

    皇甫议满口答应,待王连出门,跟领队的将军交代几句后,忙不迭地赶往杨素那边。

    这名将军年纪不大,二十出头的样子,名叫皇甫定,人长得很威风,手握一杆长枪,正是皇甫议的侄儿。

    皇甫议这么安排,自有他的用意,一则让自家人立功,再则也有监视王连的意图。

    “皇甫将军,给我预备一匹快马,外加一柄短剑,半个时辰后,我们就出发。”王连道。

    “谨遵大人安排。”皇甫定抱拳道。

    回到府宅,王连来到袁紫烟的屋内,不禁哑然失笑,袁紫烟小嘴微微张着,正认真擦拭那些黄金,这一出,倒是很像当初的南宫灵儿。

    “紫烟,过会儿我就走了,记住,少出门,有事儿安排仆人去做。”王连道。

    “公子定要保重。”袁紫烟露出不舍的神情。

    “另外,如果有人再来送礼,就说我不在,千万不要收,有事让他去找皇甫大人。”王连又说。

    “嗯,紫烟记住了。”

    王连离开闺房,又在院子里小坐了片刻,这才走出门,皇甫定已经找来一匹听话的黄骠马,还有一柄带鞘的短剑。

    王连表示很满意,夸赞皇甫定办事能力强,接着翻身上马,带着大部队,离开了洛阳城。

    大隋时期,天下虽然一统,但出行也要注意安全,依然还有一些抵抗势力正在蠢蠢欲动,试图颠覆王朝。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路,王连选择骑马,也是为了方便查看沟渠的情况,隋唐大运河说起来,也是在原有运河基础上进行深挖疏浚,其伟大之处,就是将其整合成一条,让南北一线水上通航化为了现实。

    王连首先勘察了洛阳到黄河这一段,这里也要修建一条距离不长的运河,目的要让运粮船能够直抵东都,储存在含嘉城的粮仓里。

    当然是要从即将建设的东都城为起始,宇文恺的立体设计图上标注得很清楚,洛水从城内穿行而过,新运河就要让洛水改道,直接流入黄河。

    以洛水目前的宽度和流量,不足以支持行船,修建蓄水堤坝必不可少,而且,没有现成的沟渠可以利用,恰恰是工程量比较大的部分。

    中途露宿一晚,第二天中午,队伍才抵达黄河岸边,这段时间内,王连很仔细地查看了地理情况,并且记录下来,这条短途运河尽量挑选低洼地带开凿,节省工作量和工期长度。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运河都是跟天然河流联结使用的,因此,黄河这一段根本不用考虑,王连带兵顺着河堤而下,一直到了板城才停下。

    当地县令听到监御使大人来到,连忙带领手下官员跑出来,将队伍迎进城内。

    县令干脆将自己的府宅倒出来,让王连住进去歇息,唯恐招待不周,而王连对这样的小官却没多大兴趣,表现很和气,不让他惊扰百姓,队伍只是住一晚就走。

    板城有一个黄河渡口,称之为板渚,王连记得这个渡口就是通济渠的起始点,黄河之水从这里沿着通济渠一路流向东南,最终汇入淮河。

    好好休息一晚,第二天上午,王连等人来到板渚渡口,果然看见一条长满荒草的沟渠,朝着东南方向延伸过去。

    这条沟渠叫做鸿沟,跟汉语词汇中的鸿沟无关,只是很早之前的一条运河工程。

    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的魏惠王为战争需要,受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工程启发,开凿了鸿沟,汇集附近的多条河流水道,将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

    鸿沟的位置非常重要,水陆运输很方便,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只是到了汉朝,因为黄河从黎阳改道,冲刷很多黄土高原的泥沙过来,淤塞了鸿沟,最终被放弃。

    即将开凿的通济渠,也要面对泥沙淤塞的问题,却不在王连考虑的范围之内,后世自然有人会对此进行长期不懈地疏浚。

    “大人,还有继续南下吗?”皇甫定问道。

    “当然,咱们就沿着这条鸿沟走,实地看一下淤塞状况,大家多辛苦点,百姓开凿的时候,也省去些劳苦。”王连道。

    “好!”皇甫定有些不情愿,在这种地方,即便是骑马也非常不便,对马蹄的伤害也很大。

    王连才不管这些,必须看清楚情况,通济渠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也创造了一系列大型城市的诞生,必须要尽量修好。

    队伍沿着鸿沟一路向下,推进的速度并不快,每到一处有河流穿行的地带,王连总是会停下来,测量水流的速度,以便于计算流量。

    隋炀帝要乘舟南下,王连看过史料记载,那是大型龙舟,因此,通济渠不但要宽阔,河水也必须很深,要是让龙舟搁浅了,他只能选择立刻跑路。

    风餐露宿过了十几天,人马都非常疲惫,王连这才带人走完了鸿沟,来到淮河岸边的盱眙县,隶属于江都郡。

    县令将队伍迎进城内,好酒好菜招待,王连表示,会在此地休息三日,并且让他准备船只,通过淮河之后,队伍还要继续向南。

第081章 江都宫监() 
依然安排最好的府宅,县令送来礼金,王连不受,又找来当地的美女服侍,王连也给退了,只留下几名男仆照顾起居。受王连的影响,皇甫定等人也不敢乱来,在城内并不惊扰百姓,成为一支很有纪律性的军队。

    就在两天后的下午,县令匆忙派人过来通禀,江都郡丞王世充来到盱眙,想要求见监御使大人。

    王世充,隋末军阀之一,曾自立为皇上,有过一个非常短命的王朝。

    王连知道关于此人的历史记载,具有强烈反叛性格,因为涉及通济渠工程,犹豫再三,还是答应见他一面。

    很快,王世充赶来,是一名五十出头的老者,长相倒是不俗,看起来也颇有气度。

    “下官参见监御使大人。”王世充屈膝下拜。

    “王大人请起!”王连客气道。

    “前日偶得一卦,有贵客临门,果然,本家大人前来巡查,真乃幸事也!”王世充嘘呼道。

    什么本家,王世充是胡人,本来姓支,跟随母亲才改姓王,按照古人的说法,也有背祖弃宗的嫌疑。

    “没想到王大人还喜欢占卜之术。”王连笑道。

    “呵呵,多读了几本书而已,不能跟监御使大人相比,如此年轻,便已作为不凡,令人仰视。”王世充笑道。

    仆人上茶,两人就坐在院子里闲聊,王世充说他很忙碌,受皇上嘱托,在江都修建行宫,头顶有多了个职务,江都宫监。

    隋炀帝在位期间,到底修建了多少行宫,已经没法统计,他就是个到哪里都要摆谱的帝王,给百姓增加了不知道多少负担。

    王连勉励王世充继续努力,等到御河开通,皇上应该会巡幸江都,住宿条件也是关键一环。

    “监御使大人,御河修建必要动用大量资财,世充有个想法,不知可否应允?”王世充问道。

    “请讲!”

    “山阳渎这一段,江都郡可自行修建,大人监督即可。如此一来,也省得大人劳累。”王世充陪笑道,听起来倒像是替王连考虑。

    “不可!”王连直接拒绝了,既然接下了通济渠的任务,中途就不能出差错,怎么能随便交给别人。

    王世充难掩一脸失望之色,半晌后又说:“为皇上修建行宫,资财不足,世充压力颇大。”

    听话听音,王世充是想承包一段工程,进而克扣费用,为他修建行宫获取资金,这是万万不行的,将来受苦的一定是百姓。

    “王大人,我能体谅你的难处,可以向朝廷多申请资金,在御河工程上,我只是个执行者,修河所需的资金,都归尚书大人管理,跟东都建设划归一体。”王连皱眉道。

    “呵呵,属下多言,还请监御使大人莫要怪罪。”王世充自我解嘲道。

    “还有一点,御河工程来不得半点含糊,如果皇上不能顺利到达江都,你我的脑袋都保不住。”王连再次提醒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