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杨大毛的一生 >

第309章

杨大毛的一生-第309章

小说: 杨大毛的一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公路何许人也?不是别人,正是袁绍同父异母的弟弟,老袁家的嫡出,如今坐拥中原大地的豫州牧………袁术!

    许攸话音刚落,就见逢纪笑眯眯的回答道“这一点子远兄大可放心,从结果上看,袁公路不仅照做了,而且做得很好,以至于让曹操都有些难以招架。至于原因嘛,子远兄想一想袁公路的性子就知道了,明明是自己境内的人才,却无端被曹操揽了去,不仅如此,司马水镜竟然在陈留依样画葫芦又建了个陈留公学出来,你觉得袁公路会同意吗?就算他同意,豫州境内的那些豪门大户也不会同意的,曹操此举简直就是直冲豫州那些豪门的祖坟去了!人家同意才怪呢!”

    说道这,逢纪忽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说道“据说,就连颍川的荀家这次都坐不住了,扬言要帮曹操关掉陈留公学呢!”

    略微沉思捋顺故事的前因后果,许攸眼底忽然闪过一抹疑惑,低声问道“为何之前不见豫州因为学堂的事对兖州发难?这其中可还有我不知道的事吗?”

    闻言,逢纪想了一会儿,沉声道“子远兄可曾听过一门师徒两谋士,千古英才有三人这句话吗?”

    许攸摇头。

    却见逢纪嘴角露出一抹嘲弄的意味,轻笑道“一门指的是水镜学堂,师徒指的是陆东与他的弟子庞统,至于千古英才有三人则是指陆东,郭嘉还有如今跟随在刘备身边的荀彧。”

    许攸闻言大惊失色!

第553章 恭喜公子() 
第一百四十七章

    宽敞的议事厅内此时的气氛变得有些压抑,在逢纪审视的目光中,许攸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似有些恐惧意味的叹声道“好一个一门师徒两谋士,千古英才有三人,这是要把陆东,把水镜学堂往死里逼啊!”

    闻言,逢纪却是嘴角上翘露出一副轻蔑的嘲笑模样,低声道“陆东?不不不,陆东的名声虽然响亮,但是你我都清楚,这不过是有人刻意鼓吹的结果,现在的他还登不上台面,袁公路这次要针对的人是曹操,陆东只是个引子。”

    许攸沉思一阵,随即点头道”是啊,曹操如今麾下的谋士除去郭嘉,陆东,还有荀攸外,其他的几乎都是些拿不出手的人物,将矛头指向这几人,袁公路这一手釜底抽薪倒是玩的极为漂亮啊!相比之下,曹操的应对方法就有些不中看了!全城设宴?曹操打算用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干什么?表示他的郭嘉的重视,然后借此来招揽人才?哼哼!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逢纪眯着小眼嘿嘿的笑了两声,从他的神情上看,他对许攸给出的评判很是赞同。

    片刻后,逢纪站起身,冲着许攸露出阴谋得逞的笑容,低声道“行啦,这场斗法虽然是被咱们挑起来的,但是现在咱们的任务就是负责鼓掌,这场戏中,谁演的好咱就给谁鼓掌叫好。”

    从袁府出来后,许攸用归心似箭的借口退却了逢纪的邀请,然后火急火燎的赶回了家,才迈进门口,跟随在袁谭身边的赵姓老奴便悄无声息的出现在许攸左右,冲着许攸点了点头后,便自顾自的朝许府的西跨院走去。

    一路之上,两人谁都没有说话,走进房间,许攸对着面前笑容满面的袁谭恭声道“在下给公子道喜了!”

    袁谭眼眸中闪过一抹毫光,装模作样的笑道“喜从何来啊?”

    许攸抬起头,微笑道“难道公子执掌冀州精锐力量………大戟士,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是吗?”

    袁谭恍然大悟,随意的摆了摆手,颇有些谦虚的笑道“先生夸张了,非是执掌大戟士,不过是统帅其中一队而已。”

    尽管袁谭说的很是随意,但是眼光敏锐的许攸从袁谭乐不可支的表情上清楚的看出,袁谭此时的心情是多么高兴!

    不过转念一想,许攸在心底感叹道:冀州大戟士共有五队,每队人数五百人,这两千余名大戟士是经过精挑细选,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袁谭能够执掌一支大戟士实在是不易,而且作为袁谭如今的谋士,许攸却知道,武将张合是袁谭的人,这也就是说如今的袁谭的手上掌握着两支大戟士,因为,张合手中也掌握着一支大戟士!

    略微寒暄一阵后,袁谭端起茶杯轻抿一口,随即不动声色的问道“听说袁尚这次赈灾得到了多方认可和好评,我想这其中先生的功劳没有九成也有七成吧!”

    闻言,许攸心中一颤,随即讪讪一笑,但并没有做任何解释。

    见状,袁谭的眸子深处闪过一抹寒意,随即轻笑道“这次先生随三弟赈灾,应该到过黎阳了吧,当初嘱托先生带给刘备的话,先生可曾带到?”

    许攸点了点头,沉声道“公子放心,公子交代的话在下一字不差全部说给了刘备,当刘备得知公子为他准备了五千兵丁之时,刘备眼眸中的火热在下看的分明,敢问公子,那五千兵丁真的如口信所说是送给刘备的吗?”

    闻言,袁谭笑而不语。

    看着袁谭默许的表情,许攸心中一滞,随即低声道“公子有所不知,我观刘备此人心有野望,决非轻易可以招揽之辈,所谓猛虎凶猛,非樊笼可以困也,所以还请公子在招揽此人是小心为上啊!”

    听到许攸这番发自肺腑的担忧,袁谭深深的看了许攸一阵,片刻后袁谭忽然爆发出轰鸣大笑!“哈哈!先生夸张了,刘备算的哪门子猛虎,充其量不过是从曾经的丧家之犬变成了守城之犬,若是不看重他那两个兄弟的过人实力,区区一个刘备有岂能入得我眼?”

    “公子!”

    见袁谭张狂无忌根本没有把刘备放在眼里,许攸顿时感觉不妙,当即急声道“公子不可大意啊!在下这次赶赴黎阳赈灾时发现,如今的黎阳在刘备的治理下一丝灾荒的影子都没有,城中百姓的生活有条不紊,似乎从未受到灾荒波及,在见过刘备训练的五千守城军后,在下发现这五千人虽是刘备到达黎阳后重新招募的,但是演武时极有章法,一动一静间配合很是精妙,试想在猛将关羽的率领下,这五千人又该发挥出多少潜力啊!”

    略微顿了顿,许攸继续说道“以上这些全是在下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刘备在黎阳所行之事无不表明这是一个极其有野心的人!猛兽虽凶,但有反噬之险啊公子!”

    反观袁谭虽然依旧是满不在乎,但面对许攸的声嘶力竭的劝谏,袁谭不得不认真的点头表示同意,随后沉声道“先生放心吧,我先前说的很清楚,我之所以招揽刘备,完全是冲着关羽的无双战力去的,对于刘备此人的心性抱负,我一清二楚,在我看来,刘备在冀州的时间不会很长的”

    闻言,许攸默默的叹了口气,低声喃喃自语道“但愿吧!”

    片刻之后,许攸忽然抬起头,看着袁谭低声问道“方才在议事厅时,三公子得知公子领了军职后似乎有些愤怒,临走时还朝在下递眼色,关于这件事,不知公子是否有什么交代要讲?”

    闻言,袁谭眼眸中闪过一丝冰寒,不屑的撇嘴冷笑一声,袁谭轻声道“没什么特殊交代,先生只管照实说就好,虽然经过这次赈灾袁尚可谓载誉满满,但他依旧只是一个靠着父亲宠爱而过活的可怜虫,一旦眷顾不在,他还能拿什么跟我都!”

    “眷顾不在?”不知为何,当听到袁谭说这句话时,许攸忽然感到一股寒意!

第554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 
第一百四十八章

    中平二年中秋,在继招贤令后,曹操再度颁发一张招贤令,不过,这次与上一张招贤令重才不重德不同,这一次曹操的首要要求便是德行要高!

    因为他要给他大儿子曹昂寻找老师!

    此消息一出,天下皆惊!无数人被曹操这个举动吓到了!

    从古至今,求学拜师历来都是一件极为高雅严肃的事,求学拜师从来都是父母带着孩子和束侑,也就是今天的所讲的学费,恭恭敬敬的拜访先生,然后在一番扯关系之后,先生才勉强收下这个弟子。一番过程说起来简单,可实际中的困难却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首先名家收徒首先看重什么?资质?不不不,他们首先看重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名家并不是指的全部,只是大部分而已。

    “你认识谁谁谁吗?我们就是他介绍来的!”

    “哦!他呀,我跟他老朋友了!你家的孩子既然得到他的举荐那定然是个做学问的好苗子啊!行啦,这个弟子我手下啦!”

    “这是小儿的束侑,今后还请先生对小儿多多教导啊!”

    “啊,应该的,应该的。”

    别以为上面这些情况是最糟糕的了!nonono!这才不过是中等水平,因为这些家庭一来有些关系,二来家底还算丰厚,能够付得起学费。

    然而这两点对于那些家道贫困如喜的寒门子弟来说,无疑就是奢望了!他们若想学有所成,便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用超过别人几倍的辛苦来填补空缺!

    对此,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曾有表述,那篇文章中说道,宋濂家贫无书可读,为了读书只能朝藏书人家借,然后亲笔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录,最后还要赶在借期将满之前归还。

    后来长大了,抄书已经不能满足宋濂了,那怎么办呢?外出游学,背着书箱穿着草鞋,行走在冷风中暴雪中,等到学舍后腿脚都冻的没有知觉了!

    那个时候,很多人为了出人头地,只能跟随当地有名望的先生学习,所以在那个时候,有名望的先生是个稀缺资源,宋濂曾经求学的那个先生就是这样。

    求学的人多,先生却只有一个,所以先生很难照顾到每个人,所以那时候的求学对自学能力是个考验,然而有些问题注定是自己所不能解决的,怎么办呢?问先生。

    问先生是个极其考验眼力见的技术活,问问题的最佳时间就是先生高兴的时候,道理有云:人高兴了就容易话多。先生也是人,这条道理自然也适用。

    有眼力见好的,自然也就有那些一根筋的人,专挑先生生气的时候问问题!这不是找骂吗?

    先生骂人你能还嘴吗?当然不能!先生骂人你能动手吗?肯定不行啊!先生骂人你能装作若无其事吗?想死可以试试!

    那先生骂人的时候,你能干什么?俩字:忍着!

    不仅要忍着,还要做出恭敬有礼的样子,因为这样先生才会认为你小子孺子可教,这样他才会解气,你的苦难日子才能早点结束!

    以上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从古至今,从来都是弟子上门拜师,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牛气哄哄的曹孟德却发布了这样个一个惊世骇俗的招贤令。

    当然啦,说成求师令或许更加恰当一些。

    在这份求师令中,曹操言简意赅的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我儿子曹昂聪明伶俐,勤学好问,是个极其有天赋的孩子,我曹操作为他的父亲,为了我儿子的长久考虑,特地颁布一份求师令,目的就是为我儿子求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有意者速来陈留曹府报名,联系方式如下,最后补充一句,报晓往返路费哦亲!”

    此份求师令一出,在文坛顿时激起一阵惊涛骇浪!无数怒不可遏的才学之辈纷纷收拾行囊,准备去陈留!

    “这是什么?这是赤裸裸的藐视圣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