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资本家 >

第241章

大明资本家-第241章

小说: 大明资本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勋道:“就是!还是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来京城造火铳为好!”

    李飞白道:“可我并不需要证明我没有造反之心啊,因为我的火铳本身就是替官府造的啊!”

    郭勋一怔,道:“此话怎讲?”

    李飞白道:“郭叔,前些时候河南不是闹白莲教吗?河南官府有心杀贼却调不出兵来,于是我出资组建了一支钱家军,由卫所镇抚大人钱子俊来统领。人数不多不少,正好一千来号人,也刚好够设军器所的资格。

    “如今,我在军器所当了个小头目,专门为钱家军打造兵器。为了降低成本,只能大量打造。打造的一多,钱家军用不完,只好往其它军中销售。你还别说,生意还不错,仅河南境内的订单,就够我吃一阵子了。

    “本来,还想着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郭叔用,但听郭叔的意思,又是说我造反又是说一支也不买,看来是对我造的东西不感兴趣。也罢,既然郭叔不感兴趣,我只好全部卖给旁人了!”

    郭勋哭笑不得,没想到李飞白竟跟他玩这一手。那个钱家军的他是听过的,并且立下战功,已清剿完河南境内的白莲教。

    他知道归知道,却没有上心。地方上,成立一支千人左右的钱家军,这等小事还不配让他放在心上。

    谁知道,这支钱家军竟是李飞白出资组建的,其最大的目的看来不是清剿白莲教,而是给李飞白造的兵器找个合法的售卖渠道!

    李飞白私售兵器肯定不行!李飞白出资组建军队,并牢牢把控军器所,一下将不合法的军器买卖变成合法,让他失去要挟的手段,真是让人意料不到!

    奸商!早看李飞白不是个好东西,实打实的一个奸商。如今看来,之前预料的果真不错,李飞白确实不是个好东西,是个奸商!

    但郭勋也没多说什么。他要李飞白来京城造军器,不过是想把李飞白按在眼皮子底下盯着,既然李飞白不愿意,并已找好退路,再在此事纠缠也没有意义。只要能够源源不断的供应新式火铳,效果也是一样。

    他将两眼一瞪,道:“我看你敢把这些新式火铳卖给别人,全部给我拉来京城!”

    李飞白为难道:“这么说郭叔要这批新式火铳喽?不过,新式的火铳的数量可不少哟。”

    郭勋道:“废话!难不成我一个掌管全国一半以上的兵马的人,要的数量还不如小小的河南?有多少只管往京城运,运来多少我买多少。”

    李飞白道:“那,价格上边,咱们能不能谈谈!”

    郭勋道:“你开个价出来我听听!”

    李飞白道:“新式火铳一支三百两,火药筒一个一两。”

    郭勋道:“你抢钱呢?新式火铳一支一百两,火药筒一个一百文。”

    李飞白开始哭穷起来。一会说,造一支铳管着实麻烦,一个工人干十天半月方能钻出一个铳管来,纯手工打造,着实不易。

    一会说,撞锤与火石的挑选十分麻烦,一百个里边不知能挑出一个来。

    一会说,让六眼转轮转起来的机关工艺十分精巧,不是普通人能打造的。

    一会又问郭勋还想要更好的火铳不想?若想,就让他少赚一点。只有赚点钱才能投入研发,造出更好的火铳来。

    郭勋大手一挥,道:“别给我扯那些没用的,一支一百一十两,多一文钱都不买!”

    李飞白道:“最低只能二百八十两,少一文都亏不起。”

    两人在那扯起拉锯战,你加一两我减一两,最后终于把价格定在一百五十两一支新式火铳,一百五十文一个火药筒。

    这一番说话,不知不觉已到了晚饭时间。下人来报,郭守享有事出去了。

    郭守享出去干什么?知子莫若父,郭勋不用想也知郭守享又跟狐朋狗友出去浪荡去了,道:“飞白,就在这里陪我吃饭!”

    李飞白同意,与秦猛一共留下来的吃饭。席间,见郭勋依然愁眉不展,食不下咽的模样,问道:“郭叔,你究竟有什么烦心事,不如说出来听听,万一小侄有解决的办法呢?”

    郭勋心道:“我的烦心事,天王老子都没有办法?你怎么可能有办法!”不过,他也确实想把这件烦心事跟人说叨说叨,只是身份地位放在那里,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李飞白倒是个不错的人选,虽说是个县令幕友,其实根本不算个官,或能理解他这份私心。说两句宽慰的话来,解解他的烦心。

    他道:“这些日子我一直在外边忙,今日方回京城,一进京连家都不敢回,而去宫中去见圣上。禀报完正事,又跟圣上说了两句闲话,得到一个消息。”

    李飞白问道:“什么消息?”

    郭勋道:“圣上似乎有把六王供奉到太庙的意思?所以,我也想让我祖宗郭英也进太庙中,与六王一同享天下的供奉。”

    李飞白知道六王是谁。

    在大明又有哪个不知道六王是谁?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沐英、邓愈、汤和,每一个都是家喻户晓,如雷贯耳的人物。

    李飞白也知道郭英是谁?因为与郭勋相熟的缘故,他甚至觉得郭英是比六王更出名的人物。

    他也没有多想,道:“我还道郭叔为什么事烦心呢?原来是为这个!谁能入太庙,谁不能入太庙,还不是圣上的一句话。郭叔直接给圣上一说,圣上御笔一挥,这事也就成了。”

    郭勋叹了口气!看来这事真不是能跟李飞白说的事,让一个人配享太庙岂是这么容易的事,圣上御笔一挥就成了?幼稚!

    可话已说开了头,也只能往下说,他解释道:“六王是什么爵位?那是至高无上的爵位,王爵!我祖上又是什么爵位,不过是个侯爵,上边还有公爵!凭什么那么多的公爵侯爵不能配享太庙,我祖上就能配享太庙?”

    他顿了一下,接着道:“圣上就算有心帮我也不敢帮啊!首先于礼不符,其次就等着大臣们口诛笔伐吧!圣上尚陷在大礼议的泥潭之中无法脱身,又岂愿再入另一个泥潭?所以,此事就如镜花水月一般,只能想想罢了,不敢奢望成真。”

    李飞白皱眉沉思,片刻后道:“依郭叔看,圣上有意把六王供奉到太庙到最会成真,需要多长时间。”

    郭勋道:“大礼议看似告一段落,其实不过是大战前的宁静罢了!这件事要彻底平息,说三五年可能,说十年二十年也有可能。至于是十年二十年还是三五年,就看圣上的心狠不狠,手腕硬不硬!至于将六王供奉太庙,怎么也得等大礼仪彻底平息吧。”

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明英烈传() 
    

    李飞白又道:“郭叔,你觉得若是向圣上提出,把您祖上供奉到太庙,圣上会不会同意?”

    郭勋考虑了许久,方道:“不会!”

    李飞白道:“如果理由充足呢?”

    郭勋道:“怎么个理由充足法?”

    李飞白道:“天下人都认为,你祖上的功劳与六王一样,能够配享太庙,圣上会不会同意!”

    郭勋毫不犹豫,道:“那肯定会!”说完,又气馁道,“可我祖上立的那点小功,又岂能跟六王相提并论,不然也不会仅封个侯,连公都没封,更别说王了。”

    李飞白道:“郭叔若真想让祖上配享太庙,我倒有个办法!”

    郭勋狂喜,道:“你有什么办法?”

    李飞白道:“不过这个办法需花些银子。”

    求人办事,哪有不花钱。何况是办把祖上供俸到太庙这么大的事,更得花银子。

    郭勋道:“花多少银子?”

    李飞白道:“我看前期最少得花十万两银子!”

    郭勋道:“只要能让我祖上供俸到太庙,别说十万两银子,百万两银子,千万两银子也不是问题!你快说说,到底是什么办法?”

    也难怪他会如此激动,只要能让郭英供奉到太庙中,他祖宗十八代,泉下有知,也会夸他能干。

    而且,对他也有好处。

    讲虚的,这是多么让别人羡叹,让他有面子的一件事。

    讲实的,他的祖宗都在太庙中享供奉,圣上能亏待了他?这官肯定还要往上升,赏赐也少不了。

    李飞白道:“郭叔是编撰过三国志演义的人,我想请教一件事,三国志演义里的人,比如刘备真的那样仁,关羽真的那样义,张飞真的能把流水喝得倒流?诸葛亮真的能掐会算?曹操真的那样卑劣?”

    郭勋道:“那倒不见得!”顿了一下,又道,“演义演义,总会夹杂些夸张与虚构。”

    李飞白道:“那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刘备真的那样仁,关羽真的那样义,张飞真的那么猛,诸葛亮真的能掐会算?曹操真的那样卑劣?”

    郭勋道:“许是三国距我们太远,而人们又不喜欢读史书而喜欢听评书,听得多了,也就信演义里说的是真的!”

    李飞白笑道:“六王与郭叔祖上灭元建明离我们也很远,大明的人们也不喜欢读史书,若现在有人跟他们说,郭叔祖上也同六王一样,为大明立下不朽的功劳,大明的人们听得多了,自然信以为真,那时圣上也不会为难,而会十分爽快的让郭叔祖上配享太庙!”

    郭勋只听得两眼发亮,一拍大腿道:“你真是我的救星!怎么你能想出来这个办法,我却想不出来?对啊!看来,我得着手编撰一本类似于三国志演义的书,就叫大明英烈传吧,着重写写我祖上的功劳!”

    李飞白道:“我的办法跟郭叔所讲的差不多,但又与郭叔所讲的不同。若真的只是编撰本大明英烈传,最多只需花一万两银子,又何需十万两银子!”

    郭勋“哦”了一声,道:“你的办法既然花钱多,肯定比我的办法好,快说说是什么办法?”

    李飞白道:“办大明日报!”

    郭勋一怔,道:“大明什么来着?这是什么鬼?”

    李飞白道:“日报!跟朝廷每月下发的邸报类似,不过是天天下发!”

    郭勋还是没听没明白,道:“朝廷发生的大事,每月一份邸报就能记得清清楚楚,你办个日报,又有什么大事可刊。再说,这与我祖上配享太庙又有什么关系!”

    李飞白道:“关系大着呢!”又道:“郭叔,你找人编撰大明英烈传,需要多长时间?”

    郭勋道:“快则一二年,慢则年吧!”

    李飞白道:“编撰完之后,刊印又需多长时间?”

    郭勋道:“总得一二年。”

    李飞白道:“刊印之后,你得运往各省各府各县售买,又得几年时间。等此书在民众中间造成影响,明白郭叔祖上是立过大功的,还得数年时间。我记得,郭叔好像说过,圣上可能十年二十年才要办六王配享太庙这件事?可这是慢的,若圣上年就要办此事,郭叔觉得时间上跟得上吗?”

    郭勋沉默!如此看来,时间上真的跟不上!

    李飞白接着又道:“时不待我,机会稍纵即逝,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郭勋道:“难道办个大明日报,时间上就能跟得上?”

    李飞白道:“那是自然!”又解释道,“你编撰书籍,得从头编到尾,方能刊印。办报纸却不同,写一章就能刊印,甚至写个千儿八百字就能刊印,刊印完后就能下发。离京城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