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汽车黑科技 >

第302章

汽车黑科技-第302章

小说: 汽车黑科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次给他们明确宏光的定位和对于集团发展的意义,并且重申了这款车型的研发原则做好根本,把诚意放在车型本身上。不要看重所谓的面子和逼格。

    正信这次要做的,是一款让消费者能用的好,用的久,用的实惠之车!

    听到这一番话后,老张简直不能太认同、

    回过头来就发动了人师**,好好的教育了众人一遍。

    被他洗了一遍脑,众人终于消停了下来。

    柳青和王瑞乖乖的针对底盘进行了优化,借鉴了f150上的经验,小幅度提升了宏光的后桥承载能力。内饰虽然不能更改,但是仍然协同博园公司的研发员,在材质上下功夫,增强了座椅设计,提升了座椅舒适度和整体乘坐感。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成本可控的原则先进行的。

    将有差一点儿走偏的研发进程扶回了原位,李凡愚便放下了心展开了出巡。说的出巡就是去那十二家联合车企,去看一看生产线整合升级的情况。

    之前,以西工大那群已经在正信生产线里实习了四个多月的学生为基础,由去美国参加了f150生产,将oem的生产体系模式了然于胸的技术工程师带领所组成的团队,已经在逐家的对这些厂子进行生产线改造了。

    这一回的产能升级,正信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正信自己的生产线也还在改造之中。对于这方面没有什么总结出来的经验,所以放心不下的李凡愚决定要去实地看看。

    按照他的计划,对于这些厂家生产线的改造是有层次进行的。

    考虑到厂家数量很多,改造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按照正信一贯的研发速度,怕是宏光很有可能在两个月之内就完成研发工作。

    所以在专家小组出发之前,李凡愚定下了先大后小,先近后远的优先原则。力图在宏光完成研发审核之前,完成一到两个距离正信较近的大厂,以便宏光的上市进程可以无缝衔接,不至于耽误试生产和生产任务。

    基于这个原则,专家小组第一站就到了距离天城最近的一家整车制造厂淮成汽车。

    淮成之所以叫做淮成,是因为地处淮水起源的桐柏山左近,距离桐柏县不到一百公里的成县。

    这其实也是一个老厂了,前身是淮成钣金厂,一家国营企业。但是在九十年代初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中,被当时的厂长承包变成了私企。后来钣金厂失去了国家项目订单,厂子一度面临倒闭。当时的厂长见摩托车市场火爆,就做起了摩托车制造生意。

    后来随着国情变化,摩托车生意也逐渐没落,厂子就花大价钱引进了汽车生产线。但是一没研发能力,二没技术支持,再次差点儿倒闭。直到后来大宇汽车进入中华,这家厂才靠着给大宇做代工活了下来。逐渐攒了些家底儿,弄了条还算马马虎虎的生产线。

    因为生产设备是一步一步补充添置的,所以淮成的这条线情况很复杂;

    焊接铆接机器人也有,焊接铆接手工工位也有,装配台也有,靠着技术工人手动装备的工位也有。总而言之,就是九十年代和现代生产技术都混合在一起了,一切目的以能造出车来为基准。

    总结了现有生产线的情况,正信小组针对现有情况进行了调整。对于一些混在的工位进行重新安排整合,又建议补充了一些国内有售的自动化的生产设备。

    当李凡愚到达的时候,正赶上厂里热火朝天的时候。让他意外的是,另外十一家车企的老板,也都在淮成厂。

    淮成厂的办公室。

    当李凡愚问起生产线改造的进行情况时,淮成老板老俞连连竖起大拇指。

    “李董,不瞒你说、看着这些技术工程师,老俞我脸上烧得慌啊!原来咱想的是只要做出来的车子合格,不费工不费料就成了。虽然有意识的去规整,但是不知道怎么搞,生产线还是正规不起来。

    这些工程师一来,咔嚓咔嚓一顿评估加规划。从生产流程到检验流程,再到各工位的顺序都给捋了一遍,虽然现在升级还没完成,但是按照他们做出的计划书来看,可是比咱之前的产能强多了!”

    李凡愚哈哈一笑;那必须是强多了,不然大动干戈搞它干什么?

    他点了点头,笑道:“咱们搞工业的,就得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提升。你也不用臊得慌,别看正信发展到现在呼呼幺幺的,但其实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太多太多。

    就拿我之前去美国来说,美国那边的分公司收购了一家叫做oem的整车制造公司。他们的生产体系是把检验和生产按照科学的顺序掺杂到一起,生产线上汽车从头走到尾,在生产过程中就完成绝大部分的检测。

    对比国内正信先生产再检验的方式,是又省心又省时。当时看到那条生产线,我脸上也烧得慌。

    其实咱想啊,这方法挺简单,没啥稀奇的。但是就是一套看似简单却非常合理科学的方式体系,却是我们欠缺的。所以我派人学了回来。现在对你们厂的产能升级,也是以这套体系模板进行的。”

    见到众人脸上的欣喜,他又接着道:“说这些话,不是为了给各位宣扬美国怎么怎么好。而是想借着这个,跟各位说点儿掏心窝子的话。”

    众人见他有话要说,忙做洗耳恭听状。

    李凡愚笑着摆了摆手,“别这样,咱就当朋友之间的闲聊。”待众人放松下来,他舒了口气,“大家伙也知道,咱们十二家车企联合起来的事情,遭到了其他国内车企很强的抵触。其实把你们联合起来,我没有要独霸市场的意思。

    说句不太中听的话,再上一轮的造车热潮里,列位的心态是有问题的。

    不可否认,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价值。但是这个价值,可不仅仅是赚钱。作为民族企业,咱们要有一个立身之本,也就是说得有一个初心。到底是为了啥做车,这一点大伙儿心里得有个数。

    你们也知道,咱们国家的汽车行业一直都没发展起来。可能除了国营八大厂之外,整车企业混得都不怎么好,一直都是靠着给外企做代工过活。

    在别人屁股后面捡食吃,这脊梁骨是直不起来的。后来国家给了政策。大伙想接着这股东风站起来。但是我得说,各位都太急太浮躁了。所以在这一轮里,各位吃亏并不稀奇。”

    他说到这儿,在场的众人都有点儿讪讪。

    这话说的不客气,但是却句句说在点子上。

    要说在场的这些人里,在之前谁不是奔着赚快钱抢市场去的,那绝对没有一个敢反驳。

    正是因为这种浮躁,在种种功底都没有做足的情况下,他们就贸然进入了整车市场。

    也正是因为这种浮躁,面对复杂的市场时他们的竞争力小得可怜,乃至于经不起一点点的风吹雨打。

    “李董说的是、其实之前的事儿,现在想想都怨我们自己。”

    李凡愚摆了摆手,“没有挖苦诸位的意思,今天咱不提以前的事儿了,就说说以后。

    现在针对各位进行的产能优化正在进行,针对各位的生产情况而研发的车型也马上进入到了检测阶段,想必不久之后就可以进入试生产。

    这个车型,不仅仅是为了养活各位的,可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可以说各位的脊梁骨能不能挺起来,以后在同行业里站着说话,甚至再往大了说,咱们中华的汽车行业能不能抬起头,就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个车型做好了!”

第491章:搞定销售网络(求订阅!)

    李凡愚的话让在场的老板们若有所思。

    谁都是有梦想的,但是人会随着环境不同而动摇自己的本心。就如同孟母三迁一个道理,守着啥学啥罢了。

    当初造车热浪潮到时候,整个行业都在追崇占领市场,盲目发展的时候,要保持一颗本心其实也挺难的。

    这一点李凡愚能理解,但是他必须得跟这些老板说明白。

    今天这一番话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既然跟着我正信混了,以前那些臭毛病都不要再犯,哥带着你们站稳了着挣钱!

    理解到这层意思之后,众老板都有点热血沸腾。

    做生意的,谁不想踏踏实实的做好产品,谁不想站直了身板儿赚钱?

    正信在国内汽车行业的地位他们是清楚的,跟着这样的企业联合起来,也压根儿用不着再去想歪门邪道的事情。能像正信那样一步一个脚印,每个脚印都踩出响来,在一路国人的支持与喝彩下成长,这想想都是一件提气的事儿!

    “你放心吧李董,我们肯定好好干!”

    见众人表态,李凡愚老怀大畅。

    有这个态度就好,证明你们还有救,证明小爷没白在你们身上用心思。

    可是,到这个时候他才反应过来,“你们怎么都跑淮成来了?咋不在自己的厂子呆着呢?”

    这一问,众人才讪讪的笑道:“这不是看专家组第一站到的淮成么,寻思过来瞅瞅热闹,顺便…顺便跟专家组商量商量,下一站去我们的厂。结果…到这一看,大家伙儿都是奔着这事儿来的、哈哈……”

    原来是撞车了……

    李凡愚笑着无奈的摇头,“你们不要着急,计划我已经定好了。谁先谁后都只是相对来说的,我跟你们保证,会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对你们的产能升级。”

    见几个规模稍小的厂老板欲言又止,李凡愚知道这是他们的状况很紧迫。毕竟在之前研发失败或者是车型滞销之下,他们投入的资金都已经消耗殆尽,有的厂根本就是连工资都发不出去了。

    “你们回去克服一下,最多坚持两个月。只要宏光这个车型下线了,保证有你们忙不过来的时候。”

    淮成的老俞见他给众人交了实低,不禁多问了一嘴,“李董,可是咱就算是生产线有着落,又有了生产任务。但是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还真是个问题。

    李凡愚这段时间忙着处理宏光的研发项目,还没来得及安排。

    宏光的肯定是不能与目前正信的销售渠道相混淆的。

    这里边有两个原因;

    第一就是定位问题;广旗正信在销的车型,都是一些准豪华甚至是a8这样的豪华车型,一直以高端与逼格横行市场。为了保证这一个定位,是绝对不能混入一个售价几万块钱的低端mpv去卖的。

    第二就是渠道网络的问题;广旗当初在薛耀国的钦定下,走的其实是中端路线,只对一二线城市进行了销售网络铺设。然而宏光的消费群体,则更多的针对三四线,甚至是乡镇市场。

    综合以上两点,宏光下线之后如果再用广旗的销售网,明显是不合适。

    所以李凡愚已经隐隐有了建立大众品牌独享销售渠道的想法了。

    考虑到三四线城市,乡镇的网点太多,全部由集团自行架设在成本和人力上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所以按照李凡愚初步的想法是采用代理经营的方式,去操作这件事情。

    可是尴尬的是、大众品牌现在虽然通过了审批,宏光却还没有完成研发。

    总不能光拿一个没有产品的牌子,就去对外招代理商吧?

    所以面对俞正楠的顾虑,李凡愚只好将先岔了过去,只告诉众自己会解决销售渠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