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汽车黑科技 >

第230章

汽车黑科技-第230章

小说: 汽车黑科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散了散了、准备买a级车的朋友们别比较了,喜欢哪个车的外形就买哪个吧、这些货都是披着其他品牌的…正信车啊!哈哈哈哈、”

    看到这一幕,李凡愚实在是忍不住了。

    虽然事情挺不光彩的,但是满市场的新车,几乎都是用正信技术和零件拼凑出来的事实,还是让这货又一种病态的满足感。

    那感觉,就像是一只让整个草原的母马,都成功受孕了的种马一毛一样……

    所以,这货悄悄的用马甲在评论区发了个表情。

    “膜拜吧,凡人们!”(未完待续。。)

第373章:薛耀国的新职位

    竞争对手的配置信息一公布,可是把各位车企老大给气坏了。于是,李凡愚就成为了众人信息轰炸的对象。

    “喂!李总,你正信货卖三家,不讲究啊!”

    这是云雀钱戈打来的电话。

    “李总,你当初不是说看在咱们投缘才把平台技术卖给我的嘛?我这一看,跟您投缘的人也太多了吧!你老兄这么干可不地道啊!”

    这是大发总经理赵春雷打来的电话。

    。。。。。。。

    而那些知道了今天几个发布会情况后,各车企类打电话过来问到类似于“为什么大发也引用了pq25”,“为啥曙光的外形设计也是正信出的人”的诘问,更是直接爆了李凡愚办公室电话,可是把他给烦了个够呛。

    无奈之下,他只好使出了拔电话线**。

    在这一轮的造车热潮之中,用平台技术圈钱的计划李凡愚可是想周到了的。合同上一点问题没有,但是如果非要从义上来说、

    好像、似乎、确实、有那么一点不仗义。

    但是一想到账户里多出的那几十个亿,李凡愚还是把自己仅存的一点罪恶感压下去了。

    “擦、一点儿都没有合同精神。我哪一条哪一款说平台技术是独家授权的了?有钱不赚王八蛋好不好?”

    李凡愚把手里的电话线扔到一边,讪讪嘟囔了一句。

    没成想,刚把电话线拔了手机就响了起来,把这货吓了一哆嗦。

    要么说人就不能做点儿什么亏心事儿呢、

    李凡愚警惕的拿起手机,心中盘算着要是陌生号码就拒接。一看来显却是薛耀国。

    这老哥、应该不是兴师问罪的吧、

    “喂?薛董你好啊!”

    “哈哈、怎么这么久才接电话,不是被人骂怕了吧?”

    听着薛耀国这么死板的人,居然用充满调侃的语气跟自己说话,李凡愚嘶了口气,“薛董,这事儿都传到你耳朵了?”

    他一捂脸;看来、自己在汽车行业里的名声,算是臭了哇、

    于是,他试探着问道:“薛董,你不会也是找我兴师问罪的吧?我可跟你说啊,a4平台技术换你一条生产线我可是血亏!”

    “行了行了、你可别跟我算这个账了。生意场上的事儿,说白了就是愿打愿挨。你挨骂也不过是你中汽协会长的身份敏感了一些而已,这些企业当初都以为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现在知道被你涮了一道心里不平衡罢了,不用理会。”

    听着薛耀国的劝慰,李凡愚心里舒服了点儿。

    看见没、这才是懂事理的!

    做生意就得找这样的君子!

    “薛董,谢谢你的理解、哎呀,你可不知道,刚才我接了十几个电话,这群货就差指着我鼻子骂我不是人了。”好容易逮着个说公道话的,自然免不了倒倒苦水。

    可是薛耀国可不是为了听他诉苦,才打的这个电话。

    之前推辞了上面安排去国资委任职虽然成功了,但是以他的身份和背景,安安分分窝在广旗当一辈子的董事长,那是不可能的。

    家里老爷子马上要退下来了,这段时间也三番五次的找他谈话,让他挪挪窝,到更重要的位置发光发热。老革命们一般都存着这个心态,一辈子为了国家辛苦付出,临退下来不把儿子也卖给党,心里总觉得事业未靖。

    薛耀国为了摆脱家里老爷子的光辉,勤勤肯肯的在广旗干了十年,现在也算是出了些成绩。之前推辞了国资委的职位,这次上头再次点名,若是拒绝也说不过去。

    如此,经过了几番组织谈话,薛耀国的新岗位就算落实了下来;去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就是传说中的工信部,任人事教育司巡视员。

    李凡愚听他说完,立刻就懵逼了,木讷道:“额、恭喜薛董高升。。。。。。”

    这货虽然没少跟政府部门打交道,但是接触的基本都是主官。最差的也是个主任之类能管事儿的,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领导根本就没有过过多的接触。好死不死的,他还是那种“没事儿绝不找政府”的散漫性子。

    所以这货听到薛耀国说完,第一个反应就是。。。巡视员?干嘛的?

    这个职位听着感觉有点儿low啊,不会就一跑腿儿的吧。。。。。。

    薛耀国一听他语气,就知道这货完全不懂这些。这个任命,饱含了政府人事调动方面的智慧,对于李凡愚这个游离在体制之外的人还真不太好讲。

    巡视员,说白了就是一个台阶。这个职务权利的官面解释是监督巡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并向主管单位汇报并作出相应处理。从这一方面来看,并没有什么实权。

    但是,它却有着比较高的公务级别。比如工信部的这个巡查员,可就是妥妥儿的司级。

    一般来讲,这个职位只任命给两种人;一种,是将要退休,但是资很老的干部。一种,是将要提拔,但是资不足的干部。举个例子,组织上想提拔某处长,但是局级或厅级位置一直没有空缺,就会给他挂一个巡视员的职务,这样,他就踏入了厅局级干部的门槛。如果出现空缺,直接就可以顶上去。

    这样一来,晋升节奏比较平缓。如果该处长之前的资一般,有了这个缓冲,也不会让其他同志感到难以接受。

    很明显,薛耀国就是这样的情况。

    但是更明显的是,在薛耀国的心里,并没有虚设的职位。既然上面把自己安排到了这个岗位,他自然就想做一些事情。

    而工信部人事教育司是主管什么的呢?

    除了直属单位的人员管理,机构编制,队伍建设以及党务工作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工信部下面的直属高校进行管理指导!

    而这个在中华经济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的部门,下属的高校说出来也是个顶个的响亮;京城理工大,哈工大,哈工程,南航,南理,西北工大以及京城航空航天大学!

    在领导广旗的这十年里,研发人才的缺失一直是困扰着薛耀国的一块心病。

    工业要发展,教育需先行。

    所以在接受了这个职位后,他便有了到这些学校去转一转的打算。

    巧的很,在这七所工信部直属高校里,有三家都是正信的深度合作单位。

    (未完待续。。)

第374章:微服私访?赛挺!

    李凡愚其实对这些深度合作的高校没什么太多的了解。

    产业园区刚刚建成,各个高校的团队也刚刚进来。至少从现在来讲,出了某些大学的教授看出来有点牛掰之外,还真没看出这些学生的素质如何。

    所以在不知根底不知能力的情况下,就连这次出去赚外快,也是以正信的团队为骨干,带一些其他高校的学生去的。

    对于薛耀国电话中问到的“对国内工业大学的感觉”时,李凡愚也不知道怎么作答。

    “李总,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本身就是工业大学的在校学生。”电话那边的薛耀国有些无奈,之所以给李凡愚打电话,一是考虑到了正信与工信部直属高校有着深度的合作关系。二就是考虑到了李凡愚身兼企业家与在校大学生的特殊身份。

    所以在他看来,自己想下去有针对性的考察,李凡愚的意见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

    可是这个家伙,却是一问三不知。

    真不知道这个学生是怎么当的、

    李凡愚好不尴尬、

    妈哒我就是一个学渣!什么哈工大哈理工,京城理工京城航空航天,在之前都是我仰望的存在好不!

    你让一个学渣去评论这些着名大学,宝宝能说心里虚么?

    电话那边儿的薛耀国在揉太阳穴。

    “好、那我换个提问方式。广旗这些年招收的人不少,但是人才不多,其中不乏一些知名院校的毕业生和研究生。面试的时候都看着不错,但是很少有人能在工作中表现出相应的能力。在这一块,我曾经和童成试过很多办法,但是都没有很好的解决。你们正信现在发展的不错,之前的实验室做得很好,现在的研究中心看起来也很有前景,不知道你们招新是采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标准?”

    哎!你早提这个不就好了嘛!

    李凡愚这个学生,当得可的确是不好。但是说到公司的事情,他还是了若指掌的。

    正信的人才多么?

    从人数上来说,挺多!但是从目前正信的规模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来看,实在是太少了……

    而即使是现有的,类似三学霸和王瑞这样的人才怎么来的,李凡愚自己心里明白的很。

    那都是自己用项目喂,用钱砸出来的啊亲!

    正信现在是不是中华汽车市场的老大,这一点可能由异议。因为不论从固定资产来说也好,还是从市场价值上来说也好,单拿出来国企八大旗里边儿任何一个,都要比正信强那么一点点。

    但是若说在人才培育和研发上的投资,国内有一个算一个,正信还真就不服谁。

    早在正信汽车刚刚起步的时候,李凡愚就投资的两个多亿建成了正信汽车实验室。

    那时候的两个亿,可是李凡愚近一半的身家。

    而现在的研究中心,更是耗费了几乎从正信创立到现在几乎全部的利润。

    快一年的时间了,现在培育出来的成熟人才,也仅仅是正信的那几个团队而已。

    就算是现在,如果有一天xapp突然消失,或者网罗之前那个时空所有车型的数据库挂掉。靠着正信本身的人才储备,恐怕研发实力会成为了正信最大的掣肘。

    这是研发方面。

    生产方面,人才的缺口就更大。

    现在正信动力的人员结构,还是以公司初创时的那一批老技师为骨干,带着后期加入进来的技术工人。如果不是动力公司相比于其他制造企业的高得离谱的工资,以及质检部近乎变态的监察力度,再加上李凡愚从空间里兑换出来的【精力声纳】加buff,产能可是绝对满足不了需求的。

    相比于研发人员,这一类的员工才是最难解决的部分。

    招收新人需要老技师带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上手。这类的应聘者学普遍偏低,知识和观念上的差别,导致很多时候研发团队的没法跟他们做有效的沟通。只能把一切都制定好,再去交给他们执行。

    其实倒也有那高校毕业的学生来动力公司应聘,但是大多是奔着中层管理岗位的。让他们从基础干起,走到生产线上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对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还不如那些有机械加工经验的低学应聘者。

    自家苦自家知,不说出来谁都体会不了。

    听着李凡愚毫不讳言的说着正信面临的困境,薛耀国也连连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