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东汉好姐夫 >

第62章

东汉好姐夫-第62章

小说: 东汉好姐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新任到地方的官员为了完成交钱的任务,就大肆搜刮民财,以致全国上下怨声载道,而灵帝却在宫中研究他的新玩意儿,根本不关心天下事,对十常侍的宠信也到了极致。

    四月十二日,凉州地方羌族首领北宫伯玉挥军进犯金城郡,边章、韩遂也以诛宦官为借口举兵,两军合兵一处,攻克了数座县城,金城郡太守陈懿兵败被杀,消息传到朝廷,朝野震动。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91章 赵云初战() 
凉州叛军攻占金城郡之后声威大震,聚起义军十万,进犯三辅。三辅即拱卫长安的三处要地,即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

    灵帝重新拜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令其回镇长安,抵挡凉州叛军,又令司空张温、执金吾袁滂、荡寇将军周慎等率领步兵、骑兵共十余万人屯兵美阳(今sxwg县北),又迁董卓为中郎将,拜为破虏将军,同守美阳。

    北宫伯玉、边章、韩遂兵分三路,围攻美阳,张温令袁滂、周慎、董卓也分三路迎战,但一直持续月余,两军仍然相持不下。

    在朝廷注意力集中在凉州的时候,冀州又生变,黄巾之乱脱离张角的十余支黑山军再度活跃起来,尤其以褚飞燕的黑山军最令官军忌惮。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深得民心。而相比之下,冀州的各级长官横征暴敛,不断激起民愤。

    姜盛留在常山的队伍由周仓率领,赵云为副,人数只有四百人,主要就是守护童琳她们。黑山军活跃起来之后,此处也受到了影响。

    黑山军于氐根部探得山上人少,就组织队伍攻山,周仓令赵云率百骑扼守山道,留百人守营,而自率二百人结草为绳,趁夜从后山峭壁上下了山。

    于氐根知道山上易守难攻,所以调动了大部分的兵卒强攻,而大营却是空虚。于氐根却不会想到,这支队伍是姜盛带出来的,火攻偷营的事之前没少干,这次周仓把学到的东西首次用于实战,只不过这次不是骑兵,因为马是无法从峭壁上下山的。

    于氐根到得山下,令各部休整一夜,第二日开始攻山。

    赵云站在箭塔上,观察着黑山军的动向,待首轮攻山部队进入射程之后,赵云一声令下,数百支箭矢从寨中飞出。

    之前在山上,这些卫队都是跟着夏侯兰学弓术,基本上都能做到三箭齐射。

    山路本就三马并行的宽度,数百支箭射出,完全可以覆盖。于氐根发起的第一轮进攻被箭雨打退,死伤数百人,于氐根接着又组织了第二次进攻,很快又被箭雨射回。

    攻击受挫的于氐根就令人制造木盾,在木盾的保护下快速向山上攻去,无奈以下攻上,进展缓慢,这让寨中的守军得以休息,等黑山军靠近山门的时候,新一轮的箭雨又来了。那些木盾虽然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经不住密集的箭矢,木盾损坏了九成,死伤的黑山军东倒西歪地堵在山路上。

    于氐根看到山上也就百八十人,但好像这箭矢无穷无尽,造成了千余人的伤亡,他眼见攻山无望,只得鸣金收兵。

    趁黑山军下山的机会,赵云率骑兵冲了出去,黑山军没想到赵云以这么少的兵力竟然敢主动出战,这些骑兵本就居高临下,此刻冲杀过来更是行云流水一般,跑得慢的黑山军没有被杀死,而是被战马踩死,一片混乱。

    赵云部斩杀数百人之后,又快速退回了寨中,气得于氐根大声骂娘,但又不敢回来报复,只能吃个哑巴亏,仓皇败退。

    正退时,有兵来报说大营让人给烧了。于氐根又惊又急,连忙带队回援大营,回去的时候,只剩下尚未烧完的木柱和绵绵不绝的黑烟。储备的粮草都被付之一炬。

    于氐根悔不当初,没事闲的攻什么山啊,而且还是姜盛的队伍,这下好了,什么都没有了,只得打道回府。

    这大营被烧自然是周仓的杰作,于氐根大营中本来储备了百匹战马,全都被周仓部给搞走了,周仓这一来可谓是一箭双雕,既搞掉了于氐根的大营,又获得了百匹战马,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山上。

    这次是赵云参加的首次作战,也是赵云出山的开始,周仓听完战报之后对赵云很是推崇,鼓励赵云寻找作战机会,锻炼自己。

    为了培养赵云的实战能力,周仓慢慢地让赵云独当一面,他知道自己这两下子确实不咋地,而赵云则是前途无量,所以周仓甘愿当绿叶。姜盛对他的好已经让他心满意足,功名利禄什么的都不重要了。

    赵云知道周仓的用意,心中感激,关系相处得也很融洽。

    此后还有几股黑山军来攻常山寨都是无功而返,消息传出去之后,黑山军都没有人敢来攻常山寨了,山上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和。

    话表两头,前文所说的那个廷尉左平赵博同志经过两个多月的暗访,并没有发现姜盛私通黄巾的证据,只发现了姜盛与盐商搞私盐买卖的事。

    张让觉得搞私盐这都不是什么大事,就让赵博去找利县县令,让利县县令搞出黄巾的旗号标志并伪造书信栽赃给姜盛。利县县令是张让一手提拔的,所以张让在这关键时刻会用到他。

    可这利县县令被姜盛的手段给整怕了,也见识过夏侯兰敲山震虎收盐场的手段,知道斗不过姜盛,只好弃暗投明,干脆把赵博的所作所为告诉了姜盛并乞求姜盛的保护。

    姜盛听说张让要搞他,就派杨凤带人去搜查赵博。

    赵博不是傻子,张让给的指示让找利县县令,但赵博办案经验丰富,知道这些人根本靠不住,早就派人盯着利县县令了,发现利县县令弃暗投明之后即安排人做掉了利县县令,然后连夜逃回京城。

    赵博是廷尉左平,也是实权派人物,就是知道他在查,姜盛也不会把他怎么样,只是查得姜盛的办事手段,他先吓怕了。

    回到京城之后,赵博就去拜访张让,让张让好一顿责备,两个月辛苦查访,只查到了姜盛弄盐场的事,想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不过聊胜于无,张让还是带着证据去见灵帝了。

    因为凉州之乱和冀州黑山军的事,太尉邓盛被罢官,原太仆(官名)张延升为太尉,这几日因为冀州黑山军活跃,正在跟灵帝研究派何人进剿。

    “老奴叩见皇上!”

    “张爱卿有何事啊?”灵帝见是张让,问道。

    “皇上,微臣告退。”张延见张让是有事要跟灵帝禀报,很识趣的要告退。

    “太尉不必回避,张爱卿既然来了,正好来说说派谁去冀州平乱。”灵帝道。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89章 郡丞请酒() 
院内的家丁见家主被制,抄起家伙就要动手,外面的卫兵一下子全冲进了院子,包围了那些护院家丁,这些人眼见难以应付,只得弃械投降。

    “哼!你以为这样就可以拿下乐安的全部盐场吗?空手套白狼的美梦,也亏你们能做得出来。”

    “杨老板,下官请你去城中吃酒,请吧!”夏侯兰冷声道。

    两名卫兵在县尉队伍的陪同下押着杨大海回城,而夏侯兰还要去下一个盐场。

    夏侯兰在后面几个大盐场遇到的情况跟杨大海差不多,夏侯兰也不废话,如法炮制,把这些盐商都“请”到县城时吃酒去了。

    三日后,寿光县城的“聚贤楼”上来了很多宾客,据说做东的是郡丞夏侯兰,而这些宾客都是各乡的盐商。

    酒楼门前两侧,早已被卫兵们封锁了。

    酒楼三楼的大厅内,夏侯兰坐了主位,二十名卫兵占据了靠近窗口和楼梯口的位置,坐着吃酒的是听召而来的小盐商们,而立在旁边没吃得上酒的都是被捆着的十名大盐商。

    “诸位,本丞奉太守大人命令,来办理回购盐场的事。之前郡守府已经下发文书,想必不用本丞再解释了吧?”夏侯兰朗声道。

    众人都没敢应声,夏侯兰冷笑道:“看来大家都明白其中规则。若是依着朝廷法度来办,各位都是私盐贩子,依律当徙千里,盐场无偿收归官营。太守大人仁爱,知道大家经营盐场多年,着实不易,所以才想出了回购之法,让大家不至于血本无归。”

    那些坐着吃酒的盐商都连连点头,这也是实情,大家都知道私营盐场乃是重罪,姜盛不治罪已是难得,还把两年的私盐收入分一半给他们,这是他们的福气。

    夏侯兰继续道:“但有的人不但不接受回购之法,反而公然对抗郡守府,打伤郡守府属吏,本丞真是恨不得把他们从这里扔下去!”

    “啊——嘭”一声惨叫伴随着重物落地的声音,打断了夏侯兰的演讲。

    众人循着声音看去,只见其中两名卫兵原本押着的一名大盐商不见了踪影,而声音就是从这个窗户传来的。

    “发生何事?”夏侯兰问道。

    “属下把那杨大海给扔出去了。”卫兵心平气和地答道。

    “你是怎么听的话啊?我只是说我恨不得把他们扔下去——”夏侯兰正说着,只听得又是“啊!——嘭”

    旁边一扇窗户边的另一个大盐商也被扔出去了,其他大盐商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战战兢兢。

    夏侯兰摇了摇头,指着这几名卫兵,说道:“你们——你们什么耳朵啊?我再说一遍,我是恨不得——”

    又有两名卫兵作势要扔,夏侯兰道:“喂!你俩做什么?我还没说完呢。”

    “大人饶命!”这些大盐商麻溜的地跪下来,太吓人了!

    夏侯兰没理这些人,而是对卫兵说道:“去看看,他们两个怎样了!”

    这恐怕是不必看了,酒楼总共就三层,这是顶层了,从三层扔下去,若是命大,会是残废,要不然可就死翘翘了。

    果不其然,卫兵回到报告:“禀大人,这两人早已气绝身亡。”

    夏侯兰道:“唉,都是本丞出言不慎啊,罢了,好好殓葬吧。对了,给这几位老板松绑。”

    卫兵连忙解开了剩余八个大盐商身上的绳子。

    “各位老板,请入席吧,吃一碗薄酒,权当是本丞给各位压惊。来来来,入席!”

    众人惊魂未定,冒着冷汗坐下来,卫兵为众人斟满了酒。

    夏侯兰举碗道:“太守大人仁爱,也算是为大家的处境帮了忙,可这也是担风险的,也希望大家为太守大人想一想,若是让朝廷知道了,那可是与各位同罪的啊。我这碗酒,既是感谢各位到场,又是请求各位支持太守大人的政策。先干为敬!”说罢,仰头一饮而尽。

    “请大人放心,我等一定服从太守府的安排!大人,请!”众盐商共同举碗回敬夏侯兰。

    夏侯兰的这一招,让众人刮目相看,他们没想到这个十五岁的娃娃官竟是如此干练,回购盐场的事迎刃而解。

    根据夏侯兰的布置,寿光县设置盐署,置署官三人,专门负责督察寿光县各盐场的生产销售账目,每年年底向太守府报账,然后太守府按照约定把当年的半数分红交付盐商。

    寿光事了之后,夏侯兰即返回临济太守府,然后又广发帖子邀请各县的盐商到临济赴宴。

    连续几日,夏侯兰都待在太守府,从不出门。

    姜盛很是奇怪,就到夏侯兰房内探个究竟,只见夏侯兰案几上摞着厚厚的簿册,夏侯兰正看得入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