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东汉好姐夫 >

第231章

东汉好姐夫-第231章

小说: 东汉好姐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撤过来的泠苞把之前的情况跟严颜说了,严颜开始还不信,等临江城南被大炮轰的一片狼藉的时候,这才信了。

    临江是进入益州腹地的关键城池,魏延集中了数十条船的火炮猛攻,夏侯惇军就在炮火掩护下迅速接近临江城,严颜亲临城头督战,但也无法改变败阵丢城的结果。

    火炮轰塌了临江东南角的城墙,夏侯惇的步兵们冒死冲锋,很快占领了角楼,用手弩居高临下,射杀着前来抵挡的蜀军,很快就完全控制了缺口处,魏延也停止了炮击。

    夏侯惇军杀进了临江城,严颜知道无法挽回了,就带着部队仓皇撤退,去防守巴陵的最后一个大城——江州。

    江州水段比较狭窄,而且弯路很多,魏延的船队根本无法航行,看来最好的优势要舍弃了。

    在江州外围的水道,魏延下令登陆,运兵船顶上的火炮和火龙箭都被拆卸下来,弹药也都运上岸。

    二百条铁甲运兵船完成使命之后就返回荆州去了,剩下的活就是陆上作战了。

第392章 连破两关() 
江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魏延、夏侯惇、曹真三军会师之后并没有急于进攻。

    魏延刚投奔姜盛就被委以重任,虽然西征一路捷报,但功劳无法与拿下江州相比,他需要周密部署,以确保成功。

    姜盛本来还担心魏延一到江州就猛打猛攻,会造成巨大损失,但情报传来,魏延没有冲动,姜盛这才放了心。

    马超那边练兵好长时间了,一直没有大战,都快憋出病来了,在某天的午后终于接到了姜盛的军令,务必在半年内打下涪陵。

    汉中到涪陵需要经过三道关,从北往南依次是白水关、葭萌关、涪关。

    守白水关的是张翼,蜀中将领,刘备占白水县时归顺刘备,后被刘备委以重任,担任了白水关守将。

    对于白水关,高顺担任了主攻,重步兵攻打这座不算太高的关口不是太难,对于火龙箭来说,仰射和平射没有什么区别,同等发挥作用。

    高顺先用投石机往城头抛射油坛,然后把火龙箭头用油布包起来,发射时点燃,借助火龙箭的反推之力发射到城头。

    城头燃起了大火,白水关上满地的桐油,火势蔓延很快,守军都在忙着逃生和灭火,哪里还顾得上守城?

    高顺令重步兵趁乱前进,突进到白水关城门下,部分强壮的士兵用开山大斧对着城门就是一顿砍。

    这城门是厚木加铁皮组成的,虽然厚度可以,但抵挡不住连续不断的大斧劈砍,加上里面的大火蔓延烧到,大门很快被毁,高顺令各部奋勇前进。

    守军发现了进来的晋军,连忙用弓箭抵挡,但重步兵全身铠甲,根本不怕,前进的脚步没有收到丝毫阻滞。

    张翼知道收不住了,也不管灭火了,收拢部队撤回白水县去了。

    高顺军掌握白水关之后,就迅速组织灭火,并打扫战场,收集物资。

    打开白水关之后,马超率军南下,直奔葭萌关去了。

    高顺就守住白水关,确保马超军和汉中的联系通畅,物资能够及时跟上去。

    张翼躲在白水城中不敢出战,高顺也不着急,派了万把人驻扎在白水城外,他的任务是保护马超的后路,只要看着张翼不敢出战就行了。

    马超率军来到葭萌关下,只见城门紧闭,关上人头攒动,旌旗飘扬,当中一面大旗,上书“张”字,看来主将是张飞,也只有张飞敢用如此大旗。

    晋军在关下摆开阵势,马超双腿一夹马肚,来到阵前挑战:“张飞小儿,可敢出关一战?”

    张飞得到的军令是拒不出战,坚守即可,所以对马超的挑战不作任何理会。

    马超自己在哪里喊了半天,没有任何回应,觉得太没面子了,就开始污言秽语的骂张飞。

    马超知道张飞是个急性子,憋不住火,就什么难听说什么,连城头的士兵都忍不住反骂马超。

    两军数万兵马要对决的战场,成了马超与守军对骂的地方,实在太过和谐。

    马超骂不过对方数百人,就回到本阵,让将士们一起骂,而且喊着号子有节奏的骂张飞。

    张飞实在听不下去了,就打开城门,单枪匹马出来战马超。

    马超早就心里痒痒,等的正是张飞出战,单挑也好。

    马超横行西北多少年了,对自己还是蛮有信心的,特别是姜盛指点了他几招,所以敢单挑张飞。

    两人相见,战意正浓,各出兵器杀到了一起,两军将士都瞪大了眼,看着两员当世名将对决。

    马超和张飞你来我往,金铁交鸣,打得不亦乐乎,却谁都奈何不了谁,苦战三百余合,不分胜负。

    夜色降临,两人还在缠斗不休,两军将士都点燃了火把,挑灯夜战。

    斗到最后,马超大汗淋漓,但越战越勇,张飞也是,脱掉了上身衣甲,斗志昂扬。

    行军司马杨松发现张飞不在关上,连忙问左右,被告知张飞正在关外与马超单挑,大吃一惊,连忙上关查看,诸葛亮早有明言,绝不可出战,杨松负责监督作战,万一张飞出什么差错,他也难辞其咎,于是令人鸣金。

    张飞一分神,被马超挑中了肩膀,鲜血迸出,连忙催马后退。

    马超“哈哈”大笑,“今日天色已晚,你又分神受伤,不如来日再决高下!”

    张飞也不发话,径直回关去了,他先得追究杨松。

    杨松比较悲催,被张飞捆起来扔进了马圈,谁让他乱鸣金的?

    由于战马超不胜,又消耗了太多体力,张飞很快沉入了梦乡。

    守军也没太当回事,只道马超来日与张飞继续单挑,却没想到马超军在丑时秘密攻城。

    马超军中有一种粘性很好的物质,跟甘宁水勇所用的功能相似,趁着夜色往城墙上爬去。

    守军也多少有些疏忽,当大批晋军爬上关去的时候,才有两名士兵发现,但很快就被抹了脖子。

    按照惯例,张飞要在丑时末巡城的,但是今天实在太累,张飞就没起来。

    马超虽然在大营睡觉,但晋军的指挥体制受姜盛影响较大,不一定非得主将才能组织战斗,只要按照预先的方案进行即可。

    同样在睡觉,马超的部队却攻上了葭萌关,城门慢慢开了,城中的巡逻队发现不对,立即敲响了警钟。

    早在城门外等候的晋军见城门已开,一窝蜂似的冲进了城门。

    张飞听到示警,连忙披挂,组织部队防守,但关内密密麻麻全是晋军,根本无法抵挡,他找马超的所在,发现马超根本就不在,这才知道中了马超的计策。

    眼瞅着守军被杀得节节败退,张飞也只好退守梓潼,葭萌关已被马超军所得,梓潼就无险可守了。

    马超军休整三天后长驱直入,迅速拿下了梓潼,张飞大怒,带领士兵不顾代价的冲锋,试图夺回梓潼,但马超根本不出战,用守城弩反击。

    马超攻得快,张飞军根本没来得及发挥守城武器的作用,姜盛多年前就已弃用的守城弩,却在蜀中大规模使用,只是马超冲到了城下,属于守城弩的盲区。

    张飞来打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刚进守城弩射程范围内就遭到了痛击,死伤惨重,却没有接近梓潼半步。

第393章 立储() 
随着战事的推进,东吴和西蜀已经开始吃不消了,姜盛已经不用亲自指挥作战了,麾下的众多谋臣和名将完全知道该怎么打了,姜盛只需下诏发布战略性决策。

    这样一来,姜盛就打道回京了,打仗用不着他了,但更繁重的工作等着他,那就是执政。

    姜盛的地盘越来越大,无论是财富还是人口都呈蓬勃发展的势头。

    特别是姜盛登基以后,发布了十几份关系民生政策的诏书,涉及土地国有、教育体制、兵役制度、官员考评、国有公司、资源开发等等,很多政策对于百姓来说都是红利。

    百姓安居乐业、朝廷兵强马壮、物资充足、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等等,这是光武中兴之后,中国的再一次复兴,史称太祖盛世。

    由于政策的开明,姜盛改朝换代所引发的不良影响几乎消失,就算有些清流人士仍然固执的认为姜盛篡位,姜盛却不予理会,在百姓拥护姜盛的大潮中,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

    退了位的献帝被封为安乐王,准许住在京城,享受世袭待遇,这也算是最好的结果了,姜盛还把张婉莹为他生的小女儿许配给献帝的儿子刘懿。

    长子姜涵、次子姜睿、长女姜淑文都已长大,姜涵娶了吕布的女儿吕玲绮,姜睿娶了张辽的女儿张馨,姜淑文嫁给了荀攸的儿子荀适。

    姜盛登基之后,封刘芊为皇贵妃,张婉蓉、张婉莹为贵妃,貂蝉为丽妃,蔡琰为德妃,却空着皇后。

    没有皇后,皇贵妃为尊,虽然有不少大臣劝谏后宫不可无皇后,但姜盛不为所动,因为在他心中,最为尊贵的只有一人,那就是童琳。

    蔡琰的丈夫早年多病,虽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丈夫死后她守节五年,然后就被姜盛安排在军事学院任教,几年后就嫁给姜盛为妾,生养了一子一女,姜盛即位为帝,蔡琰也跟着有了封号。

    姜盛已经五十岁了,拥有五子三女,姜涵、姜睿、姜博、姜浩、姜祺,三个女儿是姜淑文、姜慧、姜菲,也算是儿女双全了。

    姜涵又有两子三女,姜睿有一子一女,也算是人丁兴旺。

    为了锻炼儿子成才,姜盛让儿子们都下放郡县任职,除了最小的姜祺留在京城,其余四人都不在京城,只有中秋和新年才能回京。

    姜盛之晋朝取代大汉已成既定事实,刘备和孙权也不甘落后,刘备以益州为根本,建立蜀国;孙权以东吴为基础,建立吴国。

    历史大势走到现在,文臣武将们都劝姜盛立储,姜盛虽然觉得自己还算身强力壮,没太大必要立储,但经不住礼制和臣下频繁的进谏,于是就下了一份皇子考察诏书。

    从三省六部各抽了四人,分别组成四个工作组到四个皇子任职的地方明察暗访,考察他们的政绩和百姓的认可程度,通过得分的形式进行综合评判。

    之前姜盛没登基,他的妻妾就培养各自生的儿子,奔着继承姜盛的目标去的,登基后,她们更是培养自己儿子奔着太子之位,没想到姜盛不考虑文武大臣和妃嫔的意见,而是派人下去考核,能不能成太子,完全不会像之前朝廷一样,而是看政绩和百姓认可度。

    不过总是有运作的空间,几个皇子属地的大小官员们开始忙碌起来,为了让自己区域的皇子继承大统,他们好收获从龙之功,就在考察组到来的时候巴结逢迎,投送重礼,并在百姓评价方面弄虚作假。

    由于是初次搞这些东西,大家都掌握不住这个分寸,所以就比较混乱,姜盛在这之前都明确告知过那些重臣和武将不得插手,他们能做的只是服从朝廷,朝廷服从皇上。

    秦绾虽然跟姜盛又多次肌肤之亲,但姜盛一直没有给她名分,也不让她怀孕,就是为了保证有一个忠于姜盛又保持中立的人。这回考察皇子,秦绾被委以重任,那就是监督考察组。

    正如姜盛所料,四个考察组都有问题,证据上来之后,姜盛下诏重处,三十六人均以欺君之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