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东汉好姐夫 >

第189章

东汉好姐夫-第189章

小说: 东汉好姐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走了老渔民,于禁即下令全军尽早睡觉,次日二更时分渡河,各部接令之后立即收拾行装,然后早早地睡了。

    夜雨蒙蒙,宽阔的河面上漆黑一片,于禁派到河边接应的将士什么都看不到,半夜之后听得岸边传来水流撞击木船的声音,连忙到岸边观察,见两百多条渔船用绳索连着靠在了岸边,船家把缆绳扔给岸上的兵卒,接应的兵卒连忙把缆绳系在岸边的树干上。

    于禁接报后大喜,“传令各部,按原定计划渡河!”

    二更时分,各部校尉叫醒了还在沉睡的兵卒,为了不引起对岸的注意,全军将士鸦雀无声,默默地把铠甲穿好。

    于禁见渔船虽多,但载重量都不大,于是令全军不带干粮,只带箭矢和武器,而拨出五百人留守营地。

    将士们都很吃惊,于禁这也太托大了吧?不带干粮,过河以后怎么办?难道是要速战速决?

    但冀州军都是经过训练基地培训的,服从意识很强,虽然有些不理解,但都照办了,这么一来,渡河的效率提升了不少。

    大雨弥漫,黄河上伸手不见五指,艄公不时地探手测试水流方向和流速,指挥摇撸的人调整航向。

    这些船家为了保证将士们的体力,自发组织了青壮劳力负责摇船,将士们只管待在船上即可,大雨淋湿了将士们的衣衫铠甲,但大家都毫不在意,冒着绵绵秋雨在黄河水面上穿梭着。

    有几条船受不了急流,侧翻倾覆,将士们翻落水中,但路过的将士们严守军令,没有乱了队形去救援的,渔民们很不理解,对自己的战友都见死不救,这支队伍真的靠得住吗?

    其实将士们又何尝不想去救?只是为了大局考虑,现在只能尽快登上南岸,一旦打乱队形去救,难免贻误战机,而且在这种黑灯瞎火的急流上,救援成功的几率很小,所以就只作不见,只有一个目标:尽快渡过黄河!

    到天蒙蒙的时候,于禁所部三万大军,全都渡过了黄河,然后化整为零,散布在河岸芦苇从中,在进一步摸清敌情之前,于禁还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的卷县还是一片晨雾,秋雨已经渐渐停了,水汽上升,形成了浓重的雾气,一点都没有大战来临的紧张感,王方还在沉睡,全然不知道已经有三万大军兵临城下。

    于禁在城外观察着动静,这时一名跟着过来当向导的渔民对于禁道:“将军,看这雾气,再有一个时辰就能散了,你们还是先躲一躲吧,要不然要被他们发现了。”

    于禁道:“一个时辰足够了!”

    那渔民不解,但也不好多问,就不做声了。

    于禁令亲兵去叫了几位将领过来,在一边布置任务,浓雾中,一队队士兵从芦苇荡中走了出来,让向导领着向城外的王方军营走去。

    过了一会儿,剩下的将士们也都慢慢接近了城门。

    半个时辰后,只听得卷县城外杀声震天,于禁麾下的六成将士已经与王方军厮杀到一起,王方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进攻打蒙了,整个大营乱作一团。

    于禁军本来大部分是骑兵,因为渡船很小,所以战马都没有渡河,在浓雾中进攻更加隐秘,当杀入大营的时候,王方军才发现。

    于禁麾下将士卯足了劲,组着阵型四处砍杀,那些慌不择路的敌军无心抵抗,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四散奔逃起来,而于禁的这部分将士不为所动,阵型不乱,逐个营帐搜索,搜索过的营帐直接一把火烧了。

    城中的王方听得城外的动静,连忙登城观察,但雾实在是太浓厚了,根本看不到城外的情况,王方大急,城外可是有三万多兵马,听这动静不太对。

    正如他所担心的,西凉军用来示警告急的响箭射上了半空,王方急忙击鼓聚将,准备派兵出城支援,行军司马连忙劝阻,须防县城有失。

    王方想了想也对,于是就令全军守紧门户,防止敌人趁机攻城。

    于禁在城外等着城中守军出城来救,却见城中毫无动静,觉得城中之敌救援的可能性不太大,于是带着将士加入到城外敌营的战斗中去。

    果然如于禁所料,浓雾完全消散的时候,城外大营的战斗已经结束,遍地是王方军的尸首,化为灰烬的营帐随处可见,还在冒着青烟。

    王方这回看清了城外的情况,大为恼火,早知道敌人目标在城外大营,就挥军去救了,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于禁损失了三千多人,而斩敌数却是己方伤亡数的八倍,侥幸逃脱的敌军已经不见了踪影,无法再形成战斗力了,于禁当机立断,组织攻城。

    王方军对城外大营的情况颇为惊惧,见四面八方的冀州兵攻城来了,惊慌不已,手忙脚乱地布置防御。

    王方军中有不少投石机原材料,本来是想渡河之后收复被冀州军占领的城池,现在却被于禁的将士缴获了,正好用来攻城。

    一番激烈的战斗过后,王方率五千残兵败将逃出西门,沿着黄河南岸直奔荥阳去了。

    于禁率军入城,斩杀了几波负隅顽抗的守军,其余守军无心作战,纷纷投降,于禁是照单全收,出去伤病残疾,累计获兵六千八百多人,其中小部分是西凉兵,绝大多数都是司隶校尉部的青壮兵卒。

    于禁把这些降兵分配到各部军中,防止他们串联反水,然后销毁了城中的防御物资。又令全军从缴获的物资中进行补充,剩下的粮食由卷县县令负责分发给百姓。

    收拾妥当之后,于禁军撤离了卷县,借助渔民的渡船回到了黄河北岸,很多百姓夹道挽留,但军令如山,于禁只得辞别百姓,退回北岸。

    正如荀彧所预料的那样,李傕得知王方被冀州军打败,传令周围各郡县的兵马北上卷县报仇,但卷县早已人去城空,不见一个冀州兵的影子,于禁也幸亏撤离,要不然就要陷入近十万大军的合围。

    曹仁得知李傕急了眼而集中兵力北上,感到机不可失,就与李典半路截杀,李傕军被拦腰截断,首尾不能相顾,被李典和曹仁两军杀得大败,狼狈西撤,幸得王方及时来救,才稳住了阵脚。

    曹仁还想继续进军,但收到了曹操发来的军令,万般惋惜之下,只得撤回陈留郡,任由李傕军西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18章 唐姬北上() 
李傕军撤回长安之后,张辽和于禁也即后撤,根据姜盛的安排,张辽进驻河内郡东北部的共县、汲县,于禁率军返回冀州。

    这次冀州军援助颍川为姜盛创造了机会,张辽率军掌握了河内郡东北部的近半数地盘,也截断了并州与兖州的联系,曹操从并州采购良马的便捷通道被张辽所控制,途径此处的马商都被张辽直接截住。

    三千多匹战马被张辽军围到马厩里,那马商欲哭无泪,原本他是跟着张世平和苏双做生意的,现在张世平和苏双成了甄家商队的人,这马商就独立出来自己做,这些年一直为曹操服务,现在曹操跟姜盛保持了中立,实际上对姜盛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张辽岂能容他?

    最后张辽以极低的价格强买了这些战马,然后把那马商赶走了,后来马商又改道从并州入河内郡西部,经豫州去兖州,路途遥远,而且要经过李傕势力的地盘,损失也很大,曹操的骑兵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李傕回撤的时候对颍川郡大肆掠夺,百姓苦不堪言,不敢再在颍川居住,于是纷纷往兖州和冀州逃亡。

    颍川的世家大户很多,李傕这么作乱,完全得罪了这些大户们,辛家、荀家、陈家都开始举家搬迁。

    辛毗的弟弟辛评在曹操阵营,于是辛家都搬去了兖州投奔曹操;荀家因为荀攸和荀彧都在姜盛阵营,所以荀家都搬去了冀州。

    陈家家主陈纪的父亲陈寔早年受党锢之祸,后来董卓掌权为了笼络人心,给陈家子弟有很多优待,陈纪担任了大鸿胪,董卓死后,李傕兵犯长安,陈纪就辞官回乡,在期间受过姜盛的恩惠和帮助,而他的儿媳妇又是荀彧的女儿,就应荀彧之约,举家迁往了冀州,陈纪的儿子陈群颇有才华,就在老丈人的安排下担任了东河内郡太守。

    这东河内郡是姜盛的提法,张辽现在掌控了河内东北部,现在这个地方已经是姜盛的势力范围,所以要派驻官员治理,陈群正好来了冀州,荀彧任贤不避亲,直接把这里交给了陈群。

    颍川还有一家人比较特殊,那就是唐家,家主唐瑁任会稽太守,颍川兵争四起,唐瑁考虑家族的安危,就挂印辞官,回到了颍川。

    唐瑁的女儿唐姬原本是少帝刘辨的妃子,后来李儒毒杀刘辨,姜盛救了她一命,一直在乐安居住,后来姜盛让夏侯兰把她送回了颍川老家,因为唐姬与刘辨没有子女,所以唐瑁想把唐姬再嫁,但唐姬誓死不从,唐瑁也只得作罢。

    现在李傕听说了唐姬在颍川居住,就派人来提亲,强迫唐姬嫁给他,唐姬岂会愿意嫁给这么一个军阀强盗?

    唐瑁也知道这样会断送唐姬的幸福,但为了保住家族,也只能牺牲唐姬了。

    “父亲,你若是再逼我,我就死在你面前!”唐姬拿起剪刀抵在脖子上。

    唐瑁道:“父母之命,岂是你能左右的?”

    “难道你就不念及女儿的终身幸福?”

    “唉,大司马兵强马壮,我们又在他的地盘生存,现在只要你嫁给他,我们全族都能生存下去,事关全族数百口人的安危,我不得不这么做啊!”

    “女儿听闻李傕十万大军被姜盛和曹操的人联手打败,战场上对手强悍,李傕这是败退时才大肆抢掠。现在他作恶多端,不得民心,您觉得李傕还能长久吗?”

    唐瑁听完这话,倒吸了一口凉气,自己只考虑保护现在族人的安全,却没有考虑到长远。

    “女儿啊,现在李傕的军队就在颍川,若是不从他,我们就会面临灭族之祸啊!”

    “女儿与姜盛有旧,不若投奔他!他一定不会亏待我们的。”

    唐瑁看着唐姬,唐姬连忙低下头,不敢与唐瑁直视。唐瑁一看这副模样,心中已经明朗,就道:“这两年来你誓死不嫁,原来是因为他?姜盛倒是个任务,可是李傕的人就在城外,我们也走不出去啊!”

    “这些兵马白天出去劫掠,必定劳累,我们可以在后半夜等他们睡沉之后再悄悄离开。”

    唐瑁觉得唐姬的想法行得通,于是就秘密联络族人,做好迁走的准备,而对李傕那边,唐瑁声称女儿不同意,他要做通女儿的思想。

    李傕在颍川的军事存在还是很有震慑力的,唐瑁这一忽悠,李傕就信了,就给唐瑁三天的时间。

    第三天的时候,李傕派人去唐府找唐瑁,却发现唐府早已人去楼空,连城里城外唐家的人都已不见。

    李傕大怒,派兵四处搜索,发现了唐瑁一族的行踪,这也难怪,唐家男女老少一起行路,速度自然很慢,虽然已经走了快两天了,但还是被李傕的兵马发现了。

    唐瑁远远看到一支骑兵从地平线上冒出,正往这边而来,大为惊恐,就让族人分散开往北逃跑,那些随身行李就干脆扔掉,反正到了冀州肯定有人帮助。

    速度虽然快了,但相对于骑兵而言,这点速度也算不了什么,很快就感觉到了大地的震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