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东汉好姐夫 >

第160章

东汉好姐夫-第160章

小说: 东汉好姐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身边的卫兵一个个都被吕布斩杀,而那剑客也无暇顾及,正是四钗出手的好机会。

    俞湘在董卓府中所受怨恨此时一股脑儿爆发出来,她死命地进攻,丝毫不顾自己的危险,其余三人见俞湘如此拼命,都交替保护着围杀董卓。

    “啊——”董卓惨叫一声,肩头已被划破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俞湘狠命连攻数招,给董卓身上留下了十几道伤口,董卓满身是血,如地狱的恶魔。

    保护姜盛的两钗见在场碍手碍脚,也加入了杀董卓的战团,六钗同时发力,六柄短剑从不同角度刺入了董卓的身体,董卓口喷鲜血,踉踉跄跄地倒在了地上。

    那剑客见董卓横死,心神一滞,被姜盛瞅准了机会,攻入了他的防御范围。

    姜盛用的军刺术乃是传自后世的解放军特战课目,讲究的就是一击必杀,那剑客攻势强劲,没有给姜盛机会,但现在已给机会,姜盛一个滚翻冲到了那剑客跟前,用军刺专挑那剑客的要害部位招呼。

    那剑客一不留神,被姜盛的军刺划中了腰部,护身甲支离破碎,被军刺割破的地方鲜血喷涌,姜盛趁热打铁,连攻数招,突破了那剑客的剑招,军刺结结实实捅进了那剑客的腹部。

    这军刺乃是后世解放军的骄傲,三面血槽,一被刺中,短时间内就会失血过多,这剑客只感觉腹部一凉,接着全身的鲜血都顺着这个口子往外流。

    那剑客知是不敌,于是弃剑跪地,双手捂住腹部的伤口,却阻止不了鲜血从三角伤口中往外流。

    姜盛见那剑客如此模样,也即收手,警惕地看着他,那剑客的血流了一地,姜盛知道他已经没有作战能力,于是令小五为其迅速止血。

    姜九钗都被姜盛特训过急救术,短时间内止血还算在行,虽然那剑客流了很多血,但经过紧急的抢救,总算止住了,但那剑客已经面无血色,已经去了半条命了。

    众人见小五的包扎技术极为高明,对姜盛的敬畏之心又增添了几分,姜盛刚刚反董的时候,吕布为追兵的主将,现在也算是同一阵营了,于是过来拜见。

    童琳的死虽然与吕布有关,但主要还是李傕直接造成的,所以就非常冷淡地摆了摆手。

    献帝在未央宫中早就听到外面的喊杀声,直到外面一切都安静了,这才让身边太监出来查看,只见宫外一片鲜血和数十具尸体,连忙来报献帝。

    献帝见局势已定,就壮着胆子出来看,远远看到姜盛站在那里,也顾不得皇上的威仪了,小跑着过去了。

    “姐夫——”

    姜盛一听献帝的声音,连忙过来拜见:“冀州牧姜盛叩见皇上!”说着就跪了下去。

    按着姜盛的观念,是不会下跪的,但现在有众多文武官员看着呢,若是对献帝不敬,自己又是这个皇上姐夫的身份,势必会被世人所诟病,所以也就跪了。

    献帝连忙双手扶起姜盛,流着泪,说道:“朕就知道你会来的!来,宫中说话。”

    吕布和李肃傻了眼,闹了半天,姜盛才是最大的赢家!

    现在宫中乱哄哄的,董卓安插在宫中的人都吓破了胆,逃的逃、散的散,乱作一团,左仆射士孙瑞率领宫中侍卫维持局面,开始清理残局。

    那剑客侥幸保得一命,不再图谋反抗,被四名金钗看守在原地。那剑客道:“方才见你们所用剑术,甚为熟悉,不知你们师从何人?”

    小五道:“你的剑术跟我们倒像是同出一源,敢问?”

    那剑客喘了口气,说道:“在下王越,承蒙救命之恩,日后定当报答,可否见告芳名?”

    小五道:“是将军要救你,可不是我要救你,你要谢就谢将军吧。”

    “将军?就是方才那位年轻人?”

    “对啊,我们都是他的侍婢。”

    “不知这位将军姓甚名谁?我好记住恩人的名号。”

    “你该不是要报仇吧?”小七说道。

    “唉,我王越一柄剑走遍天下,也是有些名号的,岂会作出如此忘恩负义之事?你若不便相告,我自当去向恩公致谢。”

    “算了,就算你要报仇,也绝不会成功!我家将军姓姜名盛,乃是冀州牧、右将军!”

    “姜盛?他就是姜盛?咳咳——”王越有些激动。

    “怎么?吓到了?”小八年龄最小,说话也最为顽皮。

    “在下有眼不识泰山啊!请代为通报,就说童渊的故人求见。”

    小四俞湘道:“你等着吧,我去跟将军说。”

    姜盛正在未央宫中与献帝叙旧,刘协是一改皇上的威严,鼻子一把泪一把地倾诉自己遭遇的各种不幸。

    俞湘见过礼之后,就对姜盛道:“将军,刚才那名剑客自称是童渊的故人,说要见将军。”

    “童渊的故人?他叫什么名字?”

    “他说名叫王越!”

    “王越?竟然是他?”姜盛大为惊讶,就对献帝道:“皇上,臣去去就来!”

    “准!”

    王越见姜盛出来,连忙挣扎着跪地拜道:“罪人王越拜见将军!”

    “怪不得你的剑招看起来极为熟悉,原来是你就是王越。你侠名遍天下,怎么会成了董卓的鹰犬?”

    王越苍白的脸上微微一红,低声道:“在下是误入歧途。初识董卓的时候,他厚礼待我,我才投到他的门下。”

    “现在董卓已死,你有何打算?”

    “董卓死的时候,在下也死了。幸得将军让我重生,如若不嫌弃,请许我追随左右。”

    “你先养好伤吧,此事容后再议。”姜盛说罢就拂袖而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266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王越见姜盛如此冷淡,知道自己助董为虐的行为为姜盛所不喜,但至少姜盛没有把话说死,王越还是有机会的,于是就不再强求。

    姜盛回到未央宫之后没多大会儿,王允、士孙瑞等人再次入宫来拜见献帝。

    王允见姜盛也在,拱手道:“董卓覆灭,子诚居功至伟啊!”

    还没等姜盛答话,献帝道:“若是没有王司徒的周密部署,岂会有今日之大胜?右将军亲自出手,也是锦上添花!”

    姜盛一听这话,心凉了半截,尼玛,刘协你吃错药了?要不是我姜盛和六钗出手,今日能否除掉董卓还是未知数呢!

    王允道:“皇上,董卓已死,还请皇上还政,主持大局!”

    献帝听了这话,面露为难之色,这几年他一直得过且过,哪里接触过政事?现在主持大局,他怎么主持?

    “朕对朝政荒废已久,实不知从何做起。不知王司徒有何高见?”

    王允道:“现在紧要的是要做三件事:一是清除董卓余党,抄没郿坞;二是收编长安诸军,重整兵马;三是及时任命缺位朝臣,为主分忧!”

    献帝听了连连点头,说道:“右将军统军有方,这前两件事可交由右将军去做,这第三件事嘛,就劳烦王司徒荐才。”

    王允道:“皇上,清除董卓余党并非军务,乃老臣分内之事,老臣岂敢让他人代劳?”

    姜盛暗骂,王允这家伙根本就是在夺权,借机清除异己,但又不好跟王允当面争权。

    献帝问姜盛道:“右将军,你认为如何?”

    “回皇上,末将并无异议。”

    “好,此番剿除国贼,王司徒运筹帷幄,功不可没,朕素闻王司徒忠义无双,勤勉秉政,就由王司徒录尚书事,总揽朝政;冀州牧、右将军姜盛为大汉征战多年,今又诛杀董卓,劳苦功高,特拜姜盛为太尉,总领军事。你二人一文一武,一定通力协作,匡扶社稷,不要辜负了朕的厚望。”

    姜盛和王允连忙谢恩:“谢皇上恩典!臣定不负皇上所望。”

    献帝自小就生活在权臣专权的环境中,现在给了他主政的机会,他却没有把握,还是把权力交了出来。

    姜盛来自后世,对于家天下并不认同,但生活在这个时代了,还是入境随俗,加上公主的原因,姜盛还是愿意帮助献帝执掌政权的,可献帝竟然把皇权一把推开了,姜盛也不便多言,就做好自己的事吧。

    姜盛派人通知甄俨的时候,甄俨才松了一口气,他查了一夜也没有找到姜盛,待知道姜盛去了皇宫之后,他感到大为羞愧,亏他还在姜盛手底下当了这么多年的情报头子,竟然关键时刻掉链子。好在姜盛安全,要不然他甄俨可就万死难辞其咎了。

    按照分工,重整长安的兵马是姜盛的首要任务,好在董卓兵马中有很大一部分将士都是原来南军和北军的人,姜盛首先从他们入手,这些人大多是低级军官和士卒,董卓主不主政跟他们影响不大。

    城中的兵马除了宫中禁卫外,只有不到五千的南军,姜盛凭借太尉的职权和以往的影响力,很快掌握了这批人马,但坏消息还是传来了,董卓的女婿牛辅率军一万正在向长安城进发,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

    长安城中乱成一团,战乱还未发生,城中已经混乱,姜盛暗暗摇头,这就是董卓掌握的长安城吗?

    王允已经开始清理董卓安插在三公九卿府上的各级官员,一时间弄的鸡飞狗跳,现在长安百姓人心惶惶,有些人家已经举家迁出了长安,姜盛在组织人员募集守城物资的时候,效果很不理想。

    牛辅久在长安,熟悉城中的一切,严防死守肯定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守城物资募集多少跟事态发展没有什么影响,姜盛又在琢磨随行的六钗来。

    “姜九钗”是童琳从越女营中精挑细选挑出来的精英,对于暗杀这个活儿来说并不陌生,四钗俞湘尤其突出,前几天姜盛让他冒充貂蝉去董卓府就是看中了俞湘的过硬技艺,这一次,也不例外。

    四钗和五钗自去准备不提,且说姜盛把长安城中所有能调用的兵马都聚集到城南军营的校场。

    “诸位将士,今董贼已除,国运好转,正是诸位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各级军官空缺很多,就看各位能不能奋勇杀敌了!现在董贼余孽牛辅正挥军进犯长安城,各位该怎么做不用我说了吧?”

    众将士都是默不作声,显然毫无战心,姜盛很是无奈,随即说道:“好,各位没有意见,那就随我守城吧!多了我也不说,唯有六个字:进者赏、退者杀!现在我安排防务,长水营八百人负责北城,步兵营一千人负责东城,越骑营八百人负责西城,城门营一千人负责南城和城中治安,其余兵马随我迎战牛辅!此战乃是平乱后首战,你们的命运和前程都在这里了!出发!”

    那些被姜盛临时任命的校尉们齐声表态:“人在城在,城亡人亡!绝不负太尉所望!”

    负责人都已经表态了,普通兵卒就跟着干吧,大家其实也都知道,南军各级军官都被董卓换掉了,剩下的军官在董卓死后就被士孙瑞给清理了,那么多的位子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呢,现在就是机会了。

    姜盛简短的战前动员让大家又有了盼头,毕竟姜盛现在是太尉,主管南北两军,提拔还不是姜盛一句话的事?

    大家受领任务后就各自奔赴阵地了,姜盛让城头插满旌旗,在城头女墙上每隔三百米设置一处战鼓,待牛辅攻城的时候敲响所有的战鼓。

    董卓的死早有人禀报了牛辅,牛辅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