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东汉好姐夫 >

第153章

东汉好姐夫-第153章

小说: 东汉好姐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盛在徐晃陪同下来到了预选的场地,此处场地占地三百多亩,有河有山有树林有灌木丛,看起来具备了所有形态的地形,中间高处搭建了一个阅兵台,周围插满了旌旗,数百名将士正在搭建营帐!

    “公明,此处地方选得很好,不过你还是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请恕属下驽钝,还请主公明言!”

    “练兵场地不是临时搞的东西,而是长久使用。未来冀州兵马都要到此处轮训,还要在这里培训军官。所以,要建造一处永久的军营,回头我绘一张图纸,你带领众将士负责建设事宜,至于劳力嘛,我让荀彧在冀州招募,你这边做好管理和给养保障。”

    “主公放心吧,属下一定完成任务!”

    冀州兵马总共有十万,全都调到邺城来培训是不可能的,况且各郡县兵马还要承担作战任务,姜盛决定先培训一批教官出来,然后由教官分赴各郡县组织练兵。

    姜盛的目标是利用一至两年的时间,培育出能征善战的各级军官,确保军官对部队的组织指挥强而有力!

    且说郭图回到南皮之后,即把邺城所见所闻禀报了袁绍。

    袁绍喜道:“果真如此?哈哈——姜盛虽说有善战之名,却无治理一州的能力,既然到冀州主政,用的却还是冀州旧臣,只要我们稍加挑拨,怂恿各郡自立,姜盛便无回天之力,还不是要乖乖的滚回乐安去?”

    逢纪劝道:“主公,姜盛麾下有荀彧、荀攸、田丰等谋断之臣,不可轻视,难以掌控冀州的表现恐怕有意为之,主公三思啊!”

    郭图道:“元图(逢纪的表字)兄,主公欲兴大业,此番良机岂能错过?莫不是见不得我立功?”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253章 收回军权() 
郭图本就是心胸狭隘之人,见逢纪所言给自己浇了一盆冷水,心中不悦,所以才说出如此低情商的话。

    逢纪一怔,他没想到郭图能说出如此话语,当即回击道:“此策乃是在下提出的,公则兄只是实际执行者而已,若是论功,我功大于你啊!”

    郭图辩道:“你的求援之策并未成功,成功的是我探清了姜盛的底细!”

    袁绍劝道:“二位军师,不必争了,你们各有千秋,不要因一时意气之争,而误了大事,掌控冀州在即,你们要同心协力,而不是彼此争功。”

    两人拱手道:“属下知错了!”

    “好,现在我们来议议该如何夺回冀州之位。”

    逢纪道:“主公三思啊!姜盛这是故意示弱,引主公入彀啊!现在姜盛还不敢对主公怎样,一旦主公举兵夺冀州,姜盛必会散布谣言,以讨逆为由,名正言顺地对付主公!”

    袁绍不悦,冷冷地说道:“我意已决,你不必多言!尽好本分即可!”

    郭图道:“元图兄,主公志在四方,你岂能屡加劝阻呢?”

    袁绍拂袖而去,郭图屁颠屁颠地跟了上去。

    逢纪叹道:“主公不听劝告,必有一败啊!”他摇了摇头,也不再劝,自回太守府去了。

    且说黑山军刘石,原本从属于黑山军总瓢把子郭大贤,郭大贤南攻张宁黄巾军时,他留守常山,后来郭大贤被姜盛派出的越女营刺客斩杀之后,刘石即宣布脱离黑山军联盟自立,姜盛入主冀州之后,于禁军攻略常山、中山,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连续剿灭十余支黑山军,刘石凭借兵力雄厚,试图为这些小股黑山军出头,率军主动出击,偷袭于禁部。

    于禁跟随姜盛多年,征战无数,深得姜盛偷袭战术的精髓,扎营时都会布置暗哨防御,刘石军先锋五千人在发动偷袭时被于禁军来了个反包围,五千将士无一活命。

    苦等消息的刘石没有等到捷报,而是等来了士气高昂的于禁军,一番冲杀之后,刘石损失惨重,只得徐徐后撤,于禁军穷追不舍,一直把刘石军堵在了冀州和并州界线北部山区。

    这些日子,于禁又获得了来自邺城的充足给养,于是以三千人一队,从不同方向搜山,刘石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不足五千人,而且每天躲躲藏藏,食不果腹,士气颓然,只顾得逃命,根本不敢与于禁军相遇。

    山上早已断粮了,刘石军只能以树皮草根为食,饿得皮包骨头,有不少士兵开始偷偷地溜走,主动投奔于禁,并向于禁报告了刘石残部的轨迹动向。

    于禁军的搜索范围已经缩小了很多,每支搜索队伍的兵力也越来越多,刘石的亲兵就趁刘石熟睡之机,砍了刘石的脑袋,然后带着刘石的首级向于禁投降,至此,活动在冀州西部的黑山军已被肃清。

    姜盛收到捷报之后,复信给于禁,要求于禁经略常山、中山两郡的军务,重整两郡兵马,布置两郡防务,于禁就以麾下校尉、司马充任郡尉、县尉,重新整顿兵马,剔除老弱病残及道德败坏的将士,并派出军中善战的基层军官担任练兵司马,分赴各县练兵。

    徐荣方面也取得了大好的成绩,入河间国之后七战七捷,把左校黑山军赶出了冀州,损失惨重的左校没有胆量继续在冀州活动,于是北上去了南匈奴,归入南匈奴呼厨泉单于麾下,帮助南匈奴掠夺幽州西部地区,刘虞深受其害,屡次派兵征讨都铩羽而归。

    左校势力退出冀州之后,徐荣就集中精神对付陶升,陶升一败再败,撤到河间国东北的时候被眭固黄巾军打得落花流水,陶升本人逃往幽州,不知所踪。安顿好一切之后,徐荣开始搜剿黄巾军。

    眭固军在夹缝中生存,过得艰苦,就向张宁求救,张宁又向姜盛报告,姜盛就派出密使向徐荣传达命令,徐荣接到命令后即停止了进军,而是跟于禁一样,整顿河间国和安平国的兵马,冀州的兵权已经全都纳入姜盛掌控之下。各郡国一把手还是韩馥的旧臣,但军事方面都已换上了姜盛的人。

    这些新任的郡尉、县尉都是跟随姜盛多年的老兵,战功赫赫,而对姜盛又忠心耿耿,有这些人掌控各郡县的兵权,姜盛可以放心了。

    黄巾军方面,眭固没有了后顾之忧,就放开了胆子猛攻渤海郡,控制了彰武县以北的广大地区,袁绍部将高干死守章武县,先后挫败了眭固军的十余次进攻,眭固见攻城难以取胜,就安下营寨等待机会,高干损失也不小,无力反攻,北方暂时安静了下来,张宁那边在修县立足之后,又兵分三路北上,攻破了东光县城,然后拒城而守,对部队进行休整。

    袁绍大为恐慌,本来还打算趁姜盛未能完全掌握冀州之机,谋夺冀州,现在看来,自保都是问题了,他令颜良率军两万在东光城北五十里处构筑营垒,以抵御张宁军,派文丑率军两万北上章武,替换高干。

    损失惨重的高干灰溜溜地回到了南皮,袁绍对这个外甥很是失望,就让高干待在南皮守城,郭图跟姜盛说袁绍只有三万人,那是故意说小了,其实袁绍麾下兵马总数达八万余人,虽说败了几阵,但未伤及根本,眭固和张宁军的实力跟袁绍差不多持平,都很难再有新的进展。

    现在冀州已经完全稳定了下来,就剩一个渤海郡,也由于黄巾军的牵制而无法影响姜盛的政略,姜盛召集荀彧、荀攸、田丰、徐晃等文武官员讨论了三天,决定在冀州推行姜盛当初在乐安的政略,“均田制”开始在冀州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有些豪强试图与姜盛对抗,姜盛二话不说,派玄甲骑兵直接给抄了家,试图顽抗的豪强们都被斩首示众!河间国一个豪强竟然纠集了五千私兵,攻略县城,徐荣接到求援之后,率军星夜驰援,一战而就,五千私兵战死三千多,剩余两千人马都被徐荣坑杀!

    荀彧见姜盛推行改革的政策有些偏激和血腥,打算说服姜盛改武力为怀柔,徐徐推进土地改革运动,就与田丰商议向姜盛进言,谁知却遭到了田丰的拒绝。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257章 密谋() 
“只需让朝中暗中反董之人寻得美貌女子,分别诱惑董卓和吕布,再寻一机会,让董卓撞见吕布与那美貌女子亲密,或者让吕布见到董卓与那美貌女子相会,然后在推波助澜,挑拨董卓和吕布,此事就可成了。嗨,我们操这个心做什么,他们怎么搞与我们又有何干?来,喝酒!”为首年轻人拿起酒葫芦大饮了一口,又递给姜盛。

    姜盛正要喝酒,突然见为首的年轻人对着姜盛身后说道:“文若兄?”

    姜盛连忙转头,见荀彧已经醒来,站在不远处。

    原来这年轻人与荀彧相识,于是道:“文若,既然偶遇老友,何不来共饮一壶?”

    荀彧喜道:“主公,不必再去颍川了,你要找的人,就在眼前了!”

    姜盛大喜,转身对为首年轻人道:“你是郭嘉?”

    为首年轻人有些尴尬,说道:“在下戏志才,这位才是郭嘉!”说着指了指方才只说了一句话的年轻人。

    姜盛喜道:“哎呀,今日偶遇奇才,实乃我姜盛之福啊!志才、奉孝,姜某失礼了!”

    郭嘉道:“什么?你就是姜盛?”

    姜盛道:“如假包换!”

    荀彧道:“这位就是冀州牧、右将军姜盛!”

    郭嘉道:“怪不得看大人器宇不凡,原来是得遇高人了!失敬失敬!”

    戏志才又指着另一名年轻人道:“这位是石韬石广元!”

    石广元?这不是与崔钧、孟建、徐庶并称为“诸葛四友”的人吗?怎么会在此处?

    姜盛问道:“广元老弟,你不是在荆州吗?怎么会在此处相见?”

    石韬道:“在下四处游历,只是不曾到过荆州,不知大人为何说在下在荆州?”

    “你认识崔钧、孟建、徐庶吗?”

    “徐庶徐元直乃是我之同窗,至于这崔钧和孟建,在下并不相识!”

    姜盛一想,是了,历史记载石韬和徐庶客居荆州的时候才认识崔钧和孟建的,现在他还没有去荆州。

    荀彧道:“三位老弟,相逢不如偶遇,今日在此风雨之夜,破庙之中,得遇明主,何不叫声‘主公’?”

    戏志才、郭嘉、石韬齐声道:“愿为主公效力!”

    姜盛大喜,说道:“能与三位相遇,实乃上天厚爱我姜盛啊!我理应置备酒宴,与各位一醉方休,只是这荒郊野岭的,难以实现!”

    戏志才道:“方才我们已与主公同饮一壶酒,已是莫大的荣幸!只是,现在这壶酒也已经喝完,实为憾事!”

    荀彧道:“既然此行的目标已经实现,明日我们就可以返回冀州了,到时候还要叨扰主公一顿好酒。”

    姜盛道:“不知此处距离阳翟还有多远?”

    石韬道:“主公可是要去拜访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

    戏志才道:“水镜先生乃是阳翟隐士,名号叫做司马徽,素有识人之明,各路诸侯拜访者甚众,先生不胜其烦,已经搬去荆州了,主公若是想见水镜先生,实属不易。”

    “我与水镜先生乃是旧识,相必不会被拒之门外。”

    “虽是如此,但无人知道水镜先生住在何处,我与奉孝曾去求访,无功而返。”戏志才说得有些遗憾。

    “主公方才曾问刺杀董卓之事,可是已有打算?”郭嘉问道。

    “嗯,不瞒诸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