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北齐最后一位皇帝 >

第61章

北齐最后一位皇帝-第61章

小说: 北齐最后一位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座的各位大多是将军,要论打仗个个都有绝活,但是论起如何搞粮食?真是急坏了这些只知道砍人的脑袋,诸位将军都看向斛律羡,斛律羡无奈地摇了摇头沉默不语。

    “臣有一计,供陛下参考”坐在末尾的冯子琮拱手道,今天在城门口的一幕,至今还在冯子琮的脑袋里盘旋,他也不知道现在为何鬼使神差地站了出来,愿意为高纬出谋划策。

    高伟见是被自己猛怼过的冯子琮,不过既然人家主动提出来,高伟也不能不让人家开口说话,便温声询问道:“冯卿家,有何策可以助朕换来粮食?”

    “陛下,对就是个换字,泰山郡的郡丞贺葛六所犯大罪,侵吞了二十万石救灾粮,泰山郡郓城官员难辞其咎,全部都要一撸到底,但是却空出了大量的官位来,只要在泰山郡稍微露出点风声,陛下要选有能之人担任”

    “谁人能称为有能之人?当然是能解决陛下烦恼的人了,只要我们暗地里散播陛下正为缺粮事情烦恼,想来一些汉人豪族定会明白,他们可是个个肥的流油”

    “让他们打着捐助灾民报效国家的旗号,谁捐的多陛下赏赐的官大点,谁捐的少陛下赏赐的官小点,灾民心里高兴,大军军粮可得,郓城也有人管理,可谓是一举三得”冯子琮慢慢讲道。

    斛律羡一听这不是就是卖官吗?当即反对道:“陛下,此事有待商榷,要是捐粮要官者是贪婪之辈,等陛下离开后,肯定加紧刮灾民的地皮,泰山郡的百姓不是又遭殃了”

    高伟一听赞同地点了点头,冯子琮又开口说道:“陛下,汉人想当官在大齐本来就不容易,汉家豪族捐出巨额粮食,为了长远考虑定然不会做出此等杀鸡取卵之事,只要陛下言明只是暂代,声明选品质优良才能兼备者,将来留京任职”

    “想来汉家大族知道此事,肯定会挤破了脑袋,谁会把品德低下才智欠缺者,推荐给陛下,倒是真有滥竽充数者,陛下回到京师考察一遍就地罢免,难道他们敢想陛下要回粮食吗?里外反正都是陛下赚了”

    高伟听了一番冯子琮滔滔大论后,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古人诚不欺我,高伟从主座慢慢走下来,向冯子琮身前走去,冯子琮拱着双手低着头,高伟用双手把冯子琮的手拉下来,笑着对冯子琮道:“这件事就交给冯爱卿亲自去办,勿要要朕失望”

    冯子琮看着高伟琢磨不透的笑容,躬了躬身子向后退去,看着冯子琮离开的背影,高伟笑了一声道:“这个冯子琮倒是一个有趣的人”

    诸位将军见冯子琮要咸鱼翻身,原本回去肯定要罢免之人,此刻却被陛下看重,真是世事无常,看来往后要跟冯子琮多交流交流,最近听陛下要罢免冯子琮,诸位将军唯恐躲避不及时,见了冯子琮都是绕路走。

    当然也有不开眼的,比如綦连猛此时小声询问道:“陛下,那冯子琮还会被罢免吗?”此话一出站在綦连猛身边的将军们,离开以綦连猛为中心,向外跨出了一步,一脸鄙视,綦连猛你是属猪的吗?猪都要被你蠢死了。

    当然冯子琮也有自己的苦衷,自己小女要嫁给冯子琮的儿子为妻,要是冯子琮真被陛下罢免了,这门亲事就得考虑一下,我綦连猛的女儿岂能嫁给白身的儿子,传出去让人笑话。

    “谁说朕要罢免冯卿家?”高伟眯起眼睛看了綦连猛一眼,綦连猛立刻打了个哆嗦,飞快地摇摇头道:“陛下没说过,末将的耳朵听错了”

    高伟又在厅内扫视了一圈,包括斛律羡在内各位将军,统统给给高伟作证,从来没听过陛下说过要罢免冯子琮的话,纷纷怒视綦连猛言其肆意攻击同僚,不是作为臣子的本份。

    高伟也不怪罪綦连猛,大家都在演戏只要你别戳破窗户纸就行,綦连猛被众位将军群起而攻之,伸手擦了擦额头上汗珠,对高伟赔笑道:“陛下,臣一定是听错,听错了”

    坐回主位上高伟,对身旁的崔佑道:“朕最近一定是累了,好些话说的有些不妥帖,这样的言录岂能留给后世皇子皇孙观摩学习,销毁是最好的,各位卿家觉得如何?”

    “销毁最好,销毁最好”诸位将军好像串通好说的都一样,斛律羡上前禀告道:“陛下,操心国事,夙兴夜寐,要多多休息保重龙体,臣等众人先行告退”剩下的诸位将军纷纷附和,高伟点了点头,诸位将军告退而出。

    “崔佑,你还别说,朕说自己累了,朕还真感觉累了”高伟刚说完,一旁的崔佑看了身边伺候的女婢两眼,两名女婢蹑手蹑脚地走到高伟,开始给高伟按摩身体,崔佑知道陛下不喜欢太监来作这种事情。

第95章 议和() 
高伟一边享受按摩带来的快感,一边闭上眼睛询问道:“这个冯子琮吧,朕总感觉他有事瞒着朕,崔佑你可知道此人的来历?”

    “奴婢也是听坊间传言,冯大人任吏部尚书时,他把所掌管的选官之权视作发财的凭藉,“守宰除授,先定钱制多少”,谈好价钱,送足礼物,“然后奏闻”,有人笑言吏部成了官市”崔佑最近替高伟收集朝中大臣的信息,冯子琮也在其列。

    “怪不得,这个冯子琮对官职买卖一事如此熟悉,原来也是有前科之人”高伟听后笑了笑,一旁的崔佑奇怪道:“陛下还决定要用此人?”

    “你不懂,治大国如烹小鲜,什么人都要用,让朕放心之人不会办事,会办事之人让朕不放心,所以呀朕得拿住他们的小辫子,让他们敬朕、畏朕、帮朕,大齐才能蒸蒸日上,朕才能高枕无忧也”高伟摇头晃脑地说道。

    “陛下,何为小辫子?要是有放心之人还会办事,身上也没什么毛病,陛下就可以放心了”崔佑寻思了一阵说道。

    高伟一听猛然睁开眼睛,眼睛里射出一道寒光,吓得身边的女婢动作一滞,高伟开口道:“你说的这种人活不长,当帝王者用完就得杀!”

    一听陛下如此说话,崔佑马上闭口不言,专心整理言录,根据陛下的旨意一会儿要销毁这批言录,陛下对人的考量,不是自己一个奴婢能理解的。

    第二天高伟刚睡醒,一旁的崔佑上前禀告道:“陛下,冯大人请求面见陛下”高伟打了个哈欠,从床上下来,伸长手臂赤脚站在木板上,等着一旁的婢女给自己更衣。

    “想来冯子琮事办的挺顺利,不然也不会这么早见朕,准备饮食朕要和冯子粽一同用膳”高伟眯着眼睛吩咐道,崔佑点了点头走了出去,见着了门外的冯子琮,点头说道:“陛下召大人一起用膳,大人一定要把握机会”

    冯子琮向退后一步向崔佑拱了拱手道:本官明白,有劳公公,区区薄礼望公公笑纳”说完从袖口去了一块玉配递给崔佑,崔佑退后一步正色道:“咱家不喜财物,主上也不喜底下人收受财物”说完略有深意地看了冯子琮一眼。

    “谢谢公公提点,本官明白”冯子琮恭敬地说道,冯子琮自己有点贪财的毛病,世人皆知,崔佑的话里面透露着警告的意味,冯子粽估计也是陛下的意思。

    古往今来,有才者不免恃才,恃才则易傲物,傲物者往往跋扈,乃古今才士的通病。

    当冯子粽被崔佑引进来后,高伟已经开吃了,见了冯子琮进来,高伟嘴里嚼着食物,抬手指了一下,冯子琮小心翼翼坐在高伟对面,冯子琮心里藏着事情,面上看起来有些拘束。

    “事办妥了?”高伟给冯子琮倒了一杯酒,冯子琮双手小心接过后点了点头道:“是的陛下,汉家豪族大体同意捐助粮食,一旦陛下诏令下,汉家豪族们就会把粮食送进府库里,最大的郡守的位置已经争到四万石了,大家还都在你争我夺之间。

    “至于一些小官职,臣担心时间拖得过长,以两万石粮食换给愿意买的汉家豪族,望陛下赎罪”冯子琮弯腰拱手道。

    “此事冯卿家办的漂亮,大功一件朕很欣慰,替朕解决了一个大问题”高伟看着冯子琮欣慰地说道,冯子琮低下头有些紧张连连说道:“陛下,这是作为臣子的本分,臣早上已经吃过了,臣替陛下再催促这些汉家豪族,不要误了陛下的大事”

    高伟见冯子琮执意要走也不勉强,笑道:“冯卿家辛苦了,崔佑替朕送送冯爱卿”崔佑赶紧上前,冯子琮向高伟行礼后,快速地退了出去。

    “额头冒虚汗,眼神闪躲不敢对视,神情紧张话语不清,看来这个冯子琮真是有事瞒着朕”高伟想了一会儿吩咐道:“刘桃枝,派人监视冯子琮,如有奇怪之处速来报朕”

    “诺!末将马上去办”门外传来刘桃枝应答声,高伟走到窗外看着柳树吐出新芽,喃喃自语道:“也不知道宜阳的战事进展如何?”

    宜阳城外,在听到宇文纯大败的消息后,宇文宪立刻停止攻打宜阳,因为他知道斛律光一定也会随着消息一同到达,数次攻坚城不下,宇文宪大军士气低迷。

    作为擅打逆风仗的宇文宪,了解挟胜而来的斛律光大军有多么的可怕!为了保存北周大军的精锐,宇文宪特意下令大军后撤,开始向潼关一带移动。

    斛律光也不追击他现在赢得已经够多了,开始驻扎在宜阳城外,坐等北周派人来议和,宇文宪见斛律光没有追来,带领北周大军撤进关内恢复士气。

    当宇文纯大军大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满朝皆惊,甚至惊动了避祸装病不出的宇文邕,看着大殿之内愁云惨雾的样子,宇文邕坐在主位上看着坐在首位的宇文护,开口问道:“不知道大冢宰有什么看法,大周接下来将如何应对北齐的攻势?”

    宇文护看了宇文邕一眼,慢腾腾地讲道:“此次大周损失惨重归根结底在于统帅身上,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比如玉璧的韦孝宽坐视友军大败却不顾,心里隐约有对大周不满,臣以为必须将其革职查办,以儆效尤”

    满朝大臣见宇文护把锅甩在韦孝宽身上,心中对宇文护多有不屑,当初是你宇文护主张对北齐大动干戈的,现在作战失败第一个该问责的就是你宇文护,相反玉璧韦孝宽应该有功。

    当初是韦孝宽让大家坚壁清野,占据坚城以抗斛律光,要是听了人家岂会败的这么惨,但是因为卫王宇文直满门被屠,宇文护的气焰正盛,谁也不敢主动为韦孝宽说话。

    大将军柳敏见众人都不说话,上表道:“陛下,国事如此艰难,现在论是谁的责任都太迟了,改变不了我们洛阳战败的事实,为今之计当向北齐求和,休养生息以待天时”

    求和?满朝文武大臣一听心里寻思,好像除了求和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见众位大臣都没人反对,宇文邕询问底下的宇文护道:“大冢宰你觉得大将军的提议如何?”

    宇文护此时眼观鼻鼻观心,回了一句道:“议和也不是不行,但是条件是什么?作为战败的我们该做出什么样的让步,河东郡的安邑必须收回来,要是北齐不给,这仗还得继续打下去,将来再有人议和,就等同于叛国!”

第96章 案板上的鱼() 
宇文护说的这点,满朝文武大臣都表示同意,河东郡不能让给北齐,但相反北齐愿意把河东郡还给大周吗?答案也是一样的,所以两国之间必须要谈判,不断消除两国之间的分歧,以便两国达成一致的意见。

    “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