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北齐最后一位皇帝 >

第57章

北齐最后一位皇帝-第57章

小说: 北齐最后一位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大唐的将士明白一旦他们死了,国家会替他们照顾他们的亲属,有句话说的好,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士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借我铁骑三千,复我浩荡中华。

    高伟此时赐给战死者厚礼,就是将来制定抚恤制度的前奏,进一步激励士卒敢战死战的士气,高伟的心中的梦想不仅仅是一统中原,他的志愿是建立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帝国,将来要跟阿拉伯人,欧洲人光明正大地打一场。

    他想看龙旗在太阳最早出现的地方和太阳一起升起,龙旗在夕阳最晚落下的地方随夕阳一起降下。

第87章 背后的势力() 
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真正建立一套完整的抚恤制度,必须要有健康的财政体系,稳定的政权体系,高效有序的管理制度,三者缺一不可。

    历史上大齐迅速溃败,很大程度就是大齐政权危如累卵,底下的士卒丧失对国家的信心,不愿意为大齐赴死,所以在大齐灭亡后期,北周单骑破一城的事情时有发生。

    看着大齐士卒炽热的眼神,高伟握紧拳头大声喊道:“愿与诸君一起共生死同患难,享富贵得太平,大齐必胜!”

    听陛下所言后,大齐将士纷纷单膝跪地神情激动,齐声喊道:“大齐必胜,愿为陛下效死命”喊声雷动直冲云霄,大齐的将士们今天终于知道自己为何而战!

    山顶上一位有靓丽倩影的女子,面带黑纱靠在树干上,听着山谷里的喊声,喃喃自语:“北齐皇帝军心未失,主上的霸业难度不小”

    “报,死士全部身死,任务失败”一个刺客从山腰跑上来禀告道,黑纱女子不以为意道:“无妨,在重重防备之下行刺皇帝,失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另外起义军首领取得联系了吗?”

    “是的,不过起义军首领想要跟尊主你面谈”黑衣刺客禀告道,黑纱女子眉头一皱沉思了一会儿道:“知道了,下去吧”

    黑衣刺客刚转身离开时,一支袖箭从黑纱女子手臂射出,黑衣刺客转头指着黑纱女子道:“尊主,你”脸色迅速变黑,倒在地上气息全无。

    “谋刺皇帝这种事情,少一个人知道对殿下的大业更有利”说完一阵风声响起,原本黑纱女子站的地方,空中飘了几片落叶,人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第二天的中午,高伟的大军已经赶到东平郡一带,在从邺城出发的一路上,高伟见到了不少此前从没看打过的景象,田地荒芜,百姓很多都衣不遮体。

    贫穷的百姓远远见到大军时,如遇见鬼一般躲开,本来高伟还打算体察民情,却被斛律羡等将军劝诫,虽说刚消灭一群刺客,保不齐还有一批刺客暗地里盯着陛下,所以体察民情之事也不了了之。

    高伟靠在车厢透过窗户,看着山上站着注视着大军的饥民,高伟内心愁苦不安,大齐的百姓竟然过的如此之苦,饥民个个瘦骨嶙峋,手里握着一支竹竿,宁愿饿死也不敢上前讨要,或许他们此前有人作过,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

    高伟先前还想过军民鱼水情的场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高伟到没敢想,但是起码不应该是畏军如虎吧,大齐百姓的反应让高伟有种感觉,大齐的军队如打家劫舍的强盗一样。

    “崔佑,大齐的百姓竟然困苦如此,朕内心不安,突然觉得自己很无能”高伟盯着案几上的饭食,愁苦地说道。

    崔佑知道高伟是一位好皇帝,劝慰道:“陛下能这么想就已经是位好皇帝了,奴婢相信只要陛下励精图治,大齐百姓的将来一定会填饱肚子”

    对于崔佑的话语,高伟叹了一口气没有一点食欲,昨天高伟还雄心万丈,今天现实给了他一个重重的耳光,百姓活的这么艰难,高伟甚至想了要是北周占领了北齐,百姓是不是过的更好些。

    现在他自己给北齐强行逆天续命,会不会是开历史的倒车,就在高伟内心焦躁不安时,前面传来一阵斥骂声,马车也停了下来。

    “陛下,前来有乱民拦路,士卒正在清理”尉相愿禀告道,高伟一听打了激灵立刻吩咐道:“告诉士卒不要伤害百姓,让他们等着朕”说完高伟穿上靴子正要打开车门。

    一旁的崔佑赶紧劝阻道:“陛下,外面危险,还是等将军们驱散吧”高伟听后瞪了崔佑一眼,斥责道:“饥民拦路是相信朕,百姓是朕的子民,那里有父母嫌弃儿女的”

    高伟执意要去见见饥民,尉相愿劝不住只好答应,亲自带着持盾步兵护在高伟身边,幸好这里是平原地带,想要行刺陛下也是不可能的。

    高伟骑上尉相愿的战马一路急行,尉相愿在后面跟着大声喊道:“陛下,慢一点”高伟充耳不闻,高伟可是很清楚尉相愿口中所谓的清理的意思。

    幸好斛律羡亲至,局面还没有失控,斛律羡此时在对饥民讲话,见高伟亲临后,在场的饥民和将士纷纷跪地行礼,高伟满脸亲切地说道:“各位请起,朕是大齐的皇帝,你们有何请求?刘桃枝让人那些面饼来”

    饥民是有一些老弱组成,青壮年很少,全部面色肌黄衣衫褴褛,听高伟下令让人带来面饼,又呼啦啦地全跪在地上谢恩,场面略让人感到酸楚。

    一旁的斛律羡凑了过来,对高伟禀道:“陛下,这些人都是从泰山郡来的,青壮都去找食去了,剩下这些老幼走不动,又不想等死,见到大齐的军队后,想让军队给他们几天的食物”

    “泰山郡的百姓,赵郡王高睿不是在哪里赈灾吗?怎么会有饥民跑到东平郡的地界上来?”高伟皱着眉头问道,前一段时间高睿上书说灾情平稳,百姓在官府的指导下组织自救。

    斛律羡沉默不语,陛下的问话目标直指赵郡王高睿,高睿现在是录尚书事,在场众臣都在,有些话由自己说真的不合适,斛律羡不像他的哥哥斛律光是个直肠子,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眼睛里面揉不得半点沙子。

    高伟在没得到自己答案后,直接吩咐道:“全部给朕让开”得令后的士卒让开一条道路后,高伟当即走向饥民走去。

    尉相愿抢先一步挡在高伟身前道:“陛下不能再近了,这样太危险了,末将愿意替陛下询问饥民”

    “你觉得这群风一吹就要倒的饥民会伤害朕?快点让开!”高伟推开尉相愿斥道,见高伟执意如此,尉相愿只得后退,选择跟在高伟身后。

    当高伟走到饥民面前时,众多饥民带着畏惧,胆怯的眼神注视高伟,高伟用手从装满面饼的箩筐里取出一块面饼,蹲下来看着藏在母亲身后小男孩,小孩看着高伟手里的面饼,眼里既有渴望也有胆怯。

第88章 迎战还是招安() 
“小家伙告诉我,你想吃吗?”高伟带着亲切的笑容诱惑道,小男孩慢慢露出脑袋,不断咽着口水,看了一下高伟的脸又看向自己的母亲,这位母亲知道高伟没有恶意,把自己的孩子拽了出来,小声催促道:“快去吧,说谢谢陛下”

    小男孩小心地走到高伟面前,伸手两只脏手接过高伟的面饼,狠狠地咬了一口用力地嚼着,然后迅速地返回到母亲身边,把剩余的面饼交给母亲说道:“娘,我吃饱了,剩下的面饼给妹妹吃”

    这位母亲听后捂着嘴巴使劲不让自己哭出来,一旁的饥民纷纷摇头叹息,看着这位母亲的样子,高伟立刻懂得了,妹妹一定是饿死了或者是生病死了,只不过小男孩不知道罢了。

    看着小男孩睁着大眼睛不解地看着自己的母亲,高伟心里猛然抽了紧,立刻抱起小男孩笑道:“大哥哥,这里还有好吃的,你要不要吃呢?”小男孩愣了一下说道:“好吃的留给妹妹吧,妹妹生病了”

    “好!好的吃的都留给妹妹”高伟强忍着泪水笑着说道,此时身边的大齐士卒有些人正擦拭眼角,谁又不愿意回忆的往事,一旁的尉相愿上前道:“陛下,把孩子交给我吧”

    “不用,你立刻派兵把这里饥民收拢在军中”高伟吩咐道,转头又给斛律羡吩咐道:“朕命你派骑兵寻找饥民,最大程度救助灾民,去的时候带上军医和食物”

    斛律羡听后心里一颤,几代下来大齐终于迎来一位仁君贤主,此时斛律羡本人已经下决心为陛下效死忠,双手一拱道:“末将一定竭尽全力,争取不漏一个灾民”

    一旁的白建知道此时说这话有些不妥,但是职责所在忠君之事,于是凑到高伟身边小声道:“陛下,一路上灾民数不胜数,贸然收拢短期还行,长期下去军中粮食会多有不济,到目前为止大齐还没有见到流寇的影子”

    高伟哼了一声道:“泰山郡有的是粮食,朕要看看谁敢连灾民的救命粮都敢扣留,大军立刻转向泰山郡开进,底下的官员贪污成风,要不大力惩处,民乱会越闹越大,剿灭流寇只会越剿越多,朝廷的救灾方略也不过是流于形式而已,治标不治本”

    白建听陛下这么一说,开口请罪道:“陛下英明,臣唐突了”

    “白卿家也是为国事着想不用自责,安置好灾民现在是唯一的大事”高伟把孩子还给他的母亲,向饥民宣布道:“从今天起你们会住在军营里,吃住自会有人安排,你们不要担心”

    饥民感谢高伟的仁德,纷纷向高伟磕头表达谢意。

    大齐军队在高伟的命令下,转向泰山郡开进时,在青州的皱平城内,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关于如何应对朝廷的大军,尤其是大齐皇帝高纬亲自带队。

    会议上两种提议,一种是陈暄代表的主战派,一种是杜灵椿的主和派。

    主战派的观点是选择正面跟朝廷大军打,陈暄观点是先打一仗,如果打胜的话声势大增,接下应该招兵买马占地为王,如果输了大不了再回到山里当山贼。

    主和派的观点选择和朝廷大军讲和,争取接受招安,当然招安在大齐的历史上没有先例,以往大齐对起义军一般都是血腥的镇压,招安根本是不存在。

    杜灵椿为什么想主和,因为他觉得大齐朝廷现在不一样了,陛下已经带头行节俭之风,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开始重用汉人官员,裁撤不懂民生的鲜卑人,加上现在大齐外战形势大好,皇室的威望还在。

    要是等大齐朝廷腾出手来,收拾自己这帮流寇,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此时陛下亲自南下足以证明陛下对民乱的重视程度,杜灵椿只不过想为乡亲们找一条活路,而不是带着大家去死。

    不过因为这些天攻城略地无往不利,底下这些个头领纷纷头脑发热,大部分都是赞成主战的人,主和派包括杜灵椿只不过是一小部分。

    虽然主战派已经占尽优势,但是陈暄知道起义军的虚实,战斗力参差不齐,所以想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个会讨论一下,统一一下思想。

    陈暄见杜灵椿在会上一直开口不言,只是他手下人咋呼,要是以往杜灵椿是乐见其成,但是现在不一样,杜灵椿手里两万多敢战之兵,六千披甲精锐。

    因为杜灵椿本人是矿工出身,麾下大部分都是由矿工组成。矿工组成的起义军,陈暄亲眼见过,人家打起仗来那才真是叫打仗,不像泥腿子出身的起义军,一打仗成群结队一起冲,一旦形势不对跑的比谁都快,一点战斗意志都没有。

    陈暄亲眼见过杜灵椿的军队,在一次和朝廷的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